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物理

八上物理北師大版,北師大版 八年級物理

  • 物理
  • 2023-04-16
目錄
  • 北師大版 八年級物理
  • 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教師用書
  • 北師大版初二物理哪一章最難
  • 北師大版物理電子課本
  • 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課

  • 北師大版 八年級物理

    《電流和電路》復習提綱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發、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

    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于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定義: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擴展: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余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堿、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簡或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里體現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5.單位:(1)國際單位:A

    (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系:1A=1000mA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一讀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二使用時規則:兩要、兩不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針還會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測量,若被測電流小于0.6A,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于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于一根導線。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堿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電流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的,酸、堿、鹽溶液中的電流是正負離子都參與定向運動。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寬亂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電”與“帶電”的區別

    慎咐檔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為自由電荷。

    四、電路

    1.組成:

    ②用電器:定義:用電來工作的設備。

    工作時:將電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開關:控制電路的通斷。

    ④導線:輸送電能。

    2.三種電路:

    ①通路:接通的電路。

    ②開路:斷開的電路。

    ③短路:定義:電源兩端或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起來。

    特征:電源短路,電路中有很大的電流,可能燒壞電源或燒壞導線的絕緣皮,很容易引起火災。

    3.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4.連接方式:

    串聯

    并聯

    定義

    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

    把元件并列的連接起來的電路

    特征

    電路中只有一條電流路徑,一處段開所有用電器都停止工作。

    電路中的電流路徑至少有兩條,各支路中的元件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開關

    作用

    控制整個電路

    干路中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中的開關控制該支路。

    電路圖

    實例

    裝飾小彩燈、開關和用電器

    家庭中各用電器、各路燈

    5.識別電路串、并聯的常用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

    ①電流分析法:在識別電路時,電流: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用電器串聯;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并聯;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并,叫混聯電路。

    ②斷開法: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為并聯。

    ③節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接為串聯;若“首、首”,“尾、尾”相連,為并聯。

    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接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他們的某些特征判斷連接情況。

    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教師用書

    冰放到常溫的水中,熱量從水傳遞給冰;

    冰放入杯子中后,由于冰的密度較小,是浮在水上的;

    冰的融化過程是這樣的:

    冰與水接觸的部位先融化,而這附近的水域溫度下降,

    階段一:由于杯子里本身是常溫的水,而水在4℃時密度最大游大,所以最初杯子里的水在高于4℃時會產生對流,(冰附近的水溫度降低后密度增大會下降,下面溫度較高的水密度低會上升),在這個階段,冰是加速融化,而且滾緩銷融化的是冰的表面。

    階段二:當杯子中的水下降到4℃以后,由于溫度繼續下降水的密度反而會減小,因此,杯子中的水不再對流,杯子最底哪舉層水溫為4℃,越往上水溫越低,水面冰附近水溫最低,這個階段由于冰得不到足夠的熱量來融化,融化的速度就會慢下來直到……

    階段三:當冰的融化速度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冰的表面吸收的熱量還來不及使表面融化就被傳到溫度更低的冰的內部去了,因此此時冰的表面就不再融化,而是從冰的內部開始融化,冰的內部中空了!同時,由于冰內部溫度很低,吸熱后就會使冰表面部分的水域局部過冷,就會重新結冰而粘到一塊。

    分析這個問題首先要想清楚冰是浮在水上的,與水的接觸面積有限,再要想清楚水的對流過程是暫時的,三要想到冰的內部溫度低于0℃,足以使水結冰,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了。

    實驗:自己找個杯子放點常溫水和冰塊,過上十幾分鐘,會發現冰塊粘在一起,且冰塊是中空的!參考資料:所有初高中物理教科書

    北師大版初二物理哪一章最難

    八上物理北師大版資料書買《全易通》《狀元筆記》。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判裂:我用的是《全易通》通俗易懂《狀元筆記》,是我們老師推薦的,說很好,故八上物理掘則閉北師大盯此版資料書買《全易通》《狀元筆記》。

    北師大版物理電子課本

    第1題:1立方厘米等于10的負6次方立方米,所以質量為9乘以10的負4次方千克(密度乘以散埋鎮體積);體積沖粗為液氏9乘以10的負7次方,即0.9立方厘米。(質量除以密度)

    第2題:質量為3.93乘以10的14次方千克(密度乘以體積),等于3.93乘以10的11次方噸。(1噸等于1000千克)

    北師大版八年級物理課

    1、聲音的發生

    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動發出的聲音都能被人耳聽到。

    2、聲間的傳播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一般來說,固體>液體>空氣

    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約是340 m/s

    3、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因此聲音必須被距離超過17m的障礙物反射回來,人才能聽見回聲。

    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

    4、樂音

    物體團檔芹做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樂音。

    聲音的三要素:音調、響度、音色

    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用來分辨各種不同的聲音。

    5、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蠢鄭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6、聲間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7、噪聲減弱的途徑

    可以在聲源處(消聲)、傳播過程中(吸聲)和人耳處(隔聲)減弱

    第二章 物態變化

    2.1 物質的三態 溫度的測量

    2.2 汽化和液化

    2.3 熔化和凝固

    2.4 升華和凝華

    2.5 水循環

    熱現象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符號:t 單位:攝氏度<℃>)

    瑞典的攝爾修斯規定:①把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②把1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溫度規定為100℃③把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溫度計

    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做到以下三點: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物體中;②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不要從液體中取出溫度計,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體溫計 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離開人體讀數,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

    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

    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晶體熔化的條件:①達到熔點溫度 ②繼續從外界吸熱

    液體凝固成晶體的條件:①達到凝固點溫度 ②繼續向外界放熱

    【記憶】常見的一些晶體與非晶體

    7、汽化與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這兩種方式都要放熱。

    8、蒸發現象

    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塌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

    定義: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發生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記憶法】

    蒸 發 沸 騰

    不同點

    發生部位 劇烈程度 溫度條件 溫度變化 影響因素

    相 同 點

    升華

    ┌—————————┐

    │ 熔化 汽化

    固體——→液體——→氣體 (吸熱)

    -- -- -- -- -- -- -- -- -- -- --

    氣體——→液體——→固體 (吸熱)

    │ 液化 凝固 │

    └—————————┘

    凝華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自行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海市蜃樓、早晨看到太陽時,太陽還在地平線以下、星星的閃爍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V,玻璃中為2/3V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共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虛像 (2)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即平面鏡是物像連線的中垂線。

    12、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

    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折射的同時必發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變,而反射中光速不變

    2、光的折射規律

    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共面 (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 凸透鏡: 邊緣薄, 中央厚

    凹透鏡: 邊緣厚, 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6、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7、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虛實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應 用

    u > 2f 縮小 實像 透鏡兩側 f < v <2f 照相機

    u = 2f 等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f < u <2f 放大 實像 透鏡兩側 v > 2f 幻燈機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虛像 透鏡同側 v > u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一焦分虛實,二焦分大小;虛像同側正, 物遠像變大;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大城县| 开化县| 崇明县| 新田县| 葵青区| 东乡族自治县| 定陶县| 宁安市| 平安县| 山阴县| 虞城县| 岚皋县| 鸡东县| 晋江市| 威信县| 平遥县| 那坡县| 绥德县| 都安| 藁城市| 杭锦后旗| 临颍县| 吉水县| 遂川县| 高雄县| 罗定市| 恩施市| 偃师市| 和顺县| 商南县| 土默特右旗| 高邮市| 鸡泽县| 永德县| 大兴区| 周口市| 色达县| 抚顺县| 辽宁省|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