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說課稿 一、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 幫助學生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由此建立表面積的概念。 2、那么,西師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分數的意義
師:在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初步認識了分數,你能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分數嗎?
課件出示如下的題目:
(1)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這個月餅的();
(2)把一張手工紙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3份是這張紙的();
(3)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5份是這個蘋果的()。
學生匯報答案:依次為1/4,3/6,5/8。
師:同學們觀察這3個例子,先廳陪獨立思考再小組討論:你認為什么是分數?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然后全班匯報,教師
引導學生總結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師:說得不錯,下面我們來看這幅圖(課件出示主題圖),圖上的同學們在干什么?
生:圖上的同學在邊看地圖邊討論。
師:他們在討論些什么呢?
學生匯報。(略)
師:你能從他們的對話里找出有關的分數嗎?
引導學生回答:我國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1/5;我國陸地面積約是世界陸地面積的7/100;我國森林覆蓋面積約占世界森林覆蓋面積的1/25;我國沿海漁場面積約占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1/4。
師:這些分數和我們原來學習的分數有哪些不一樣呢?
學生討論后匯報:這里的分數不是把一個物體分成若干份,而是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
【 #教案#導語】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準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
篇一 方程的意義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頁的例1、例2和試一試,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一的第1~2題。
教學目標要求:
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體會等式與方程的聯系與區別,體會方程就是一類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會列方程表示數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圖,讓學生觀察。
提問:圖中畫的是什么?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導:
(1)讓不熟悉天平不認識天平的學生認識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學生能主動列出等式,告訴學生:像“50+50=100”這樣的式子是等式,并讓學生這個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學生不能列出等式,則可提出“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二、教學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圖,引導學生分別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
2.引導:告訴學生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數;觀察這些式子,說一說寫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教案【一】
一 教學內容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二)教材第119 頁的內容及第121 頁練習二十三第5 ? 8 題。
二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理解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對分數加法同樣適用,并能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2 .培養學生計算的靈活性。
3 .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三 重點難點
正確應用加法運算定律進仿納神行簡算。
四 教具準備
投影。
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并說出簡算的依據。
53 + 36 + 64 + 97 1 . 5 + 3 . 8 + 6 . 2
2 .全班學生獨立完成,并說出加法運算定律的字母表示形式。
3 .老師板書:
加法交換律:a + b = b 十a
加法結合律:a + b +c = a 十(b +c)
(二)教學實施
1 .老師設疑:當上面式中的字母表示分數時,這個定律還適用嗎?
2.出示教材第119 頁的例2 ,學生計算兩邊是否相等,集體交流結果。
五年級下冊數學備課教案5篇
教師撰寫優秀教案,是教師不時反思、改進自身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身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生長的過程。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關于五年級下冊數學備課教案,方便大家學習
五年級下冊數學備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畫、剪、觀察、想象、分類、找對稱軸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及特征。
2.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情況,能正確地找出其對稱軸。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情況,能正確地找出其對稱軸。
教學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欣賞下面的圖形,并找出各個圖形的對稱軸。
(2)學生相互交流
你們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3)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4)通過例題探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例題1:
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一數題中每個軸對稱圖形左右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交流
教師:“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
第一單元圖形的變換
第一課時
課題:軸對稱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例1和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畫、剪、觀察、想象、分類、找對稱軸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及特征;
2.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情況,能正確地找出其對稱軸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重點難點:會利用軸對稱的知識畫對稱圖形。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欣賞下面的圖形,并找出各個圖形的對稱軸。
(2)學生相互交流
你們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3)軸脊簡對稱圖形的概念: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4)通過例題探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例題1:
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一數題中每個軸對稱圖形左右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你能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交流
教師:“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或者作對稱圖形。
二、課內練習。
判斷下面各圖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請指出它們的對稱軸。
三、教學畫對稱圖形。
例題2:
(1)引導學生思考:
A、怎樣畫?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B、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2) 在研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用鉛筆試畫。
以上就是西師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的全部內容,五、教學建議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用好直觀手段。 2.及時抽象,在適當的抽象水平上,建構數學概念的意義。 3.揭示知識與方法的內在聯系,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 五年級下冊數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教案【二】 一、復習導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