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歷史?安陽,簡稱殷、鄴,七朝古都,有3300多年的建城史,500年建都史,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中國航空運動之都,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那么,安陽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顓頊、帝嚳,是上液塵古時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帝王,前承炎黃,后啟堯舜,奠定華夏基根,是中華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顓頊、帝嚳的陵墓位于安陽市內黃縣,二帝陵建筑宏偉,碑碣林立,松柏蓊郁,莊嚴肅穆。
相傳農歷三月十八日為顓頊帝生日,民間傳運陵統祭祀活動經久不衰,每年都會有海內外10多萬人聚集內黃舉行祭祖大典。
婦好,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不僅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旁埋戚。
婦好墓于1976年在安陽殷墟發現,墓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其中的甲骨文記錄了她攻克了周邊諸多方國,在歷史上非常罕見。
姬昌(公元前1152~公元前1056),周朝奠基者,周朝開國君王姬發的父親。
在位期間攻滅周邊小國,為武王滅商奠定了基礎。
相傳中國第一部經書《周易》為其被囚羑里(今河南湯陰縣)時所作。
今湯陰縣城北仍有羑里城。
扁鵲(公元前407年——公元前310年),姓秦,名越人。
戰國時期名醫。
相傳有“起死回生”的本領,被老百姓稱為“神醫”。
扁鵲的精湛醫術遭到秦太醫令李醯(xī)的嫉妒,重金收買刺客,埋伏在道旁,將扁鵲殺害。
安陽是七朝古都。
安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夏朝第沒核六位君主姒廑將都城從老丘(今開封國都里村)遷至西河(今安陽湯陰西河)約35年。商朝第十二任君主河亶甲,自囂遷于相(今安陽東)9年。
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在位第十四年,自陪螞亳(今河南商丘)遷都于北蒙(今安陽市殷都區),將“北蒙”改名為“殷”。
位置境域
安陽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35°41′~36°21′,東經113°38′~114°59′。東與濮陽市接壤,南與鶴壁市、新鄉市相連,西隔太行山與山西省長治市相望,北瀕漳河,與河北省邯鄲市毗鄰。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國道貫穿南北,南距省會鄭州187公里,交通便利,枯亂掘素有豫北要沖、四省通衢之稱。
轄區東西122公里,南北128公里,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 ,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4.47%,市區面積543.6平方公里。
安陽縣有巖雀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2.5萬年前即有人類在此活動,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在縣境內多有遺存。
自商王盤庚遷殷,先后有7個朝代在此建都,安陽曾幾度成為中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作為縣級政區,安陽始置于秦。
漢廢,晉復置。
東魏時曾并入鄴縣,隋又由鄴縣復名安陽縣。
其后千余年間,雖歸屬多變,但作為縣級建制一直延續至今。
萬佛溝支提塔林、靈泉寺石窟造像、小南海北齊石窟、修定寺唐塔磚雕、《西門大夫廟記》碑的工楷書法,“韓陵片石”的絢麗辭采,以及建于宋朝的永和石橋的宏規巨制……無不閃爍著古老文化的光輝,昭示著安陽華夏故都的璀璨和文明。
早在25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祖先就在這里生活。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中原古郡,七朝畿輔,勝跡頗多。
地處安陽文明于世的殷墟遺址,是中國目前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古都遺址;境內仰韶、龍山、商周等文化遺址多達500余處。
曲溝鎮洪巖村發現的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人類使用過的石磨盤、我國現存最早的八里莊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砌墻土坯、世界最古老的19道白瓷圍棋盤、中國最大的萬佛溝支提塔林、河朔第一古剎靈泉寺石窟造像、小南海北齊石窟群、舉世罕見的磚雕藝術珍品修定寺唐塔、楷書工整的西門大夫廟記碑等,多為全國之最,彌足珍貴,閃爍著古老文化的異彩。
七朝古都:商·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
具體是:玄鳥生商三千年,宮殿遺址小屯現。
曹操鄴城建王都,后趙石虎帝王署。
冉閔建魏約三年,慕容稱帝為前燕。
東魏都鄴孝靜帝,襪敏雀高洋篡魏北齊天。
中國八大古都之一:西安告早·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殷商文化研究會:姚拿橡樹清作
安陽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攸久,文化遺存眾多,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
殷墟是甲骨文的發祥地,安陽古城是安陽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祖國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安陽最能引人入勝、最能打動人心、最值得細細品味的東西,是在這個城市中曾經輝煌的殷商文化以及因此而形成的安陽獨特的人文魅力。
1、殷墟: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使之具有原真性、可讀性和可持續性,逐步將殷墟建設成為全面展示殷商文化的世界文化遺產和文化旅游相結合的大遺址公園,把殷墟作為一個保存完好、環境古樸自然、歷史信息豐富生動、文物遺址和出土文物均被真實有效保護、給人啟迪、供人欣賞的古老文明遺址,世世代代傳續下鏈汪去。
總體構思為:一河、三區、五景,即以洹河為紐帶,依托宮殿宗廟區、王陵區、后崗區,形成五個景點組團:標性景、殷墟博物苑、王陵遺址展示、洹河綠化帶和周圍整治。模則
2、古城:既繼承與發揚古城的整體歷史文化風貌,又便于開發、改造、創新,體現時代要求,實現傳統風貌的延續和城市可持續發展。
以保護古城格局、傳統街區、典型傳統民居、文物古跡、坑塘、古樹名木、空間輪廓和整體環境為重點,突出傳統風貌、地方特色,以保護為基礎,實現古城的有機更新和傳統風貌的繼承和延續。
以上就是安陽歷史的全部內容,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郡。相州——公元401年,北魏在鄴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為名,是為相州名稱之始。鄴城仍屬相州治理。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鄴城被焚,鄴民全部遷至安陽。安陽遂稱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