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倍體生物?單倍體:雄蜂:蜜蜂的蜂王和工蜂的體細胞中有32條染色體,而雄蜂的體細胞中只有16條染色體。雄蟻。或者題中說了是由配子直接發育而來的生物都是單倍體2倍體:凡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生物個體,那么,單倍體生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由配子直接發育而來的生物叫做單倍體,單倍體不是只有一個染色體,要看它是幾倍體的配子,比如四倍體的配子發育而來的單倍體就叫做就有兩個染色體。答案僅供參考,望采納
染色體倍性是指細胞內同源染色體的數目,其中只有一組的稱為“單套”或“單倍體”。需要注意的是,單倍體與一倍體(體細胞含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有區別。有的單倍體生物的體細胞中不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絕大多數生物為二倍體生物,其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一個染色體組,如果原物種本身為多倍體,那么它的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一定多于一個。如四倍體水稻的單倍體含兩個染色體組,六倍體小麥的單倍體含三個染色體組,而不是三倍體。
單倍體是由配子直接發育而成的生物個體,從來源上看,單倍體的產生有二:①在自然條件下,由未受精的卵細胞直接發育而來的;②在人為條件下,采用花藥離體培養也能得到.從單倍體產生的過程看,正常生物體經減數分裂產生配子,配子發育產生單倍體.從染色體數目看,單倍體又可分為:①一倍單倍體.即體細胞內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如二倍體生物的單倍體.染色體組數變化是:2N--N-N ②二倍單倍體.即體細胞內含有二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如:四倍體的單倍體,染色體組數的變化是:4N--2N--2N ③三倍單倍體.即體細胞內含有三個染色體組的生物體.如:六倍體生物的單倍體.染色體組數的變化是:6N--3N--3N,等等.
從單倍體來源可知:有些單倍體是可育的,有些單倍體是高度不育的.對于某些單倍體動物,如雄峰,雄蟻,夏季孤雌生殖的蚜蟲等,它們屬于一倍單倍體類型.經減數分裂,能產生正常的雄配子,是可育的.但雄配子中的染色體數目等于該單倍體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無減半現象,所以這種單倍體動物不可能自交產生后代,只能與同種雌性個體交配繁殖后代.當然這類動物是非常特殊的,因為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是二倍體的.對于高等植物的單倍體,可以說絕大多數是高度不育的,只有少數是可育的.這種可育性決定于單倍體的來源.比如,來自同源多倍體(從來源上分析,通過二倍體本身的染色體加倍而成的多倍體)的單倍體,具有相同的染色體組,同源染色體之間可以聯會,因此有相當高的可育性,如馬鈴薯就是一個天然同源四倍體.人為的用化學藥劑秋水仙素等處理發芽的種子,也可以獲得人工同源四倍體.如水稻,大素,油菜,煙草等,所以同源四倍體的單倍體(二倍單倍體)是可育的.來自異源多倍體(先由不同種,屬個體間雜交得到雜種后代,再經過染色體加倍而形成的多倍體)的單倍體由于具有幾個異源的染色體組或者同源異源的染色體組,能否出現部分聯會,要由染色體組性質來決定,如小麥屬,棉屬,煙草屬等生物的單倍體,一般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不能聯會形成二價體(二個染色體連在一起)或形成二價體的頻率很低,所以大部分是不育的.對于高等植物來說,可育的單倍體自交后代也不可能是單倍體.因為自交是基因型相同的生物間相互交配,有雌雄配子結合成合子的過程,而且雌雄配子中的染色體數目是減半的.而單倍體的獲得不一定是孤雌生殖或孤雄生殖的結果.
1.單倍體
(1)概念: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的生物個體.需要注意的是,與一倍體(體細胞含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要區分開.絕大多數生物為二倍體生物,其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一個染色體組,如果原物種本身為多倍體,那么它的單倍體的體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一定多于一個.如四倍體水稻的單倍體含兩個染色體組,六倍體小麥的單倍體含三個染色體組.
(2)產生:通常是由未經受精作用的卵細胞直接發育而成 (也叫單性生殖).例如,工蜂、雄蟻、蚜蟲在夏天進行的孤雌生殖;苔鮮、藤類植物的配子體.存高等植物中,開花傳粉后,因低溫影響延遲授粉,也可以形成單倍體;通過花藥離體培養可以獲得單倍體.
(3)特征:單倍體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及其全套染色體組,也就是有生活必需的全套基因,因此在適宜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但因為所含染色體僅是正常體細胞的一半,一般表現為:①植株弱小.②不能形成配子,高度不育.③染色體一經加倍,即得到純合的正常植物體.
(4)單倍體育種:例如,小麥高稈(D)對矮稈(d)為顯性,抗銹病 (T)對不抗銹病 (t)為顯性.現有高稈抗銹病和矮稈不抗銹病的兩種純合體,要獲得矮稈抗銹病的良種,可用雜交育種和單倍體育種的方法,見下圖.
利用這種方式育種,只需兩年就可獲得人們需要的穩定遺傳的純合體.
2.多倍體
(1)概念:體細胞中含有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生物個體.
(2)產生:主要原因是細胞中染色體數目加倍.
①發生于有絲分裂中:當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染色體雖然完成了正常的復制,但是此時如果受到外界環境條件或生物體內部因素的干擾,尤其是氣候條件的劇烈變化,紡錘體形成受到破壞,以致染色體不能被拉向兩極,細胞也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于是就形成了含有加倍了染色體數目的細胞.當細胞進行下一次有絲分裂時,雖然染色體的復制及細胞的分裂都恢復了正常,但是這時的細胞分裂是在核內染色體已經加倍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分裂后產生的仍是染色體數目加倍的子細胞.細胞分裂如此不斷地進行下去,結果發育成染色體數目加倍的組織或個體.例如,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就可以獲得多倍體.
②發生于減數分裂中:以上述同樣的原因,形成了染色體不減半的配子.
多倍體普遍存在于植物界,被子植物中有1/3或者更多的物種是多倍體,其中以禾本科植物為最多.就是因為大多數植物是雌雄同體或雌雄同花的,它們的精原細胞和卵原細胞可能同時發生不正常的減數分裂,使配子中染色體數目不減半,這種配子通過自體受精而自然形成了多倍體.
(3)特征:多倍體的染色體數目比原來增加一倍,基因也增加一倍,這種作用下多倍體一般表現為:①體形較大,莖稈粗壯,葉色較深,花冠、花粉粒和果實也較大.②生理代謝功能較活躍,糖類、蛋白質等含量明顯提高,抗旱、抗病的能力也較強.③變異性增強,更易適應生存條件的變化.④缺點是生長慢,結實率低.多倍體的利用價值尤其體現在人們利用其營養器官的植物 (如甜菜、甘蔗和煙草等)上.
(4)種類:
①同源多倍體:細胞內增加的染色體組來自同一物種,既由原來的染色體組加倍形成的多倍體.常見的有同源四倍體、同源三倍體.
馬鈴薯是天然四倍體.是正常二倍體通過染色體的加倍而形成的.水稻、玉米、大麥、煙草和油菜等,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能獲得同源四倍體.
香蕉是天然三倍體.天然三倍體的出現,一般是由于減數分裂不正常,由未經染色體減半的配子與正常配子結合而形成的.用人工方法在同種植物中,將同源四倍體與二倍體雜交可以產生同源三倍體.
同源三倍體的產生——例如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
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
三倍體無籽的原因——由于每種染色體有三個,減數分裂時,染色體配對紊亂.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有三個染色體在一起 (下圖A)或兩個在一起、一個單獨存在 (圖1-5-11B).
分裂后期三個在一起的一般是兩個進入一極,一個進入另一極 (圖A);兩個在一起的分離正常,一個單獨存在的,可以隨機進入某一極或停留在赤道板上,之后在細胞質中解體 (圖B).這樣形成的配子有含N和2N染色體的,或根本沒有染色體.前兩種能受精 (這也是三倍體偶爾能產生種子的原因),但形成的幾率極低,而絕大多數配子含有的染色體組具有不一致的染色體數目,配子的發育受到阻礙 (如花粉常常畸形,不能萌發出花粉管),沒有正常的生活能力,不能正常受精結實.
同源三倍體具有生長快而不育的特點,所以人們栽培三倍體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獲得種子,而是為了得到對人有用的莖 (如三倍體山楊)、葉(如三倍體桑樹和茶樹)、根 (如三倍體甜菜)或果實 (如三倍體西瓜).因為不能產生種子,三倍體西瓜的培育過程必須大量制種,繁殖能長出三倍體西瓜的幼苗.香蕉一般只有果實,種子退化,它以營養器官進行無性繁殖.
②異源多倍體:細胞內增加的染色體組來自不同的物種.多倍體植物中大多數是異源多倍體.
異源多倍體的形成,必須經歷兩個重要步驟:第一是種間或屬間雜交;第二是不育雜交種的染色體數目加倍,形成可育的新物種.如普通小麥的形成就是由原始野生種通過兩次屬間雜交,又經過兩次染色體加倍而形成的.其過程是:(見下圖)
當人們認識了異源多倍體的形成規律后,就不必等待大自然的恩賜,人類可以自己動手來創造新物種.異源八倍體小黑麥是我國農業科學家鮑文奎等人,用六倍體普通小麥 (AABBDD)與二倍體黑麥 (RR)雜交育成的新物種,它是自然界從來沒有的.其培育過程是:(見下圖)
小黑麥適宜高寒地區栽種,穗大、粒多、抗病性強、營養品質好.
不可以 這個主要是看個體體細胞的染色體組!如果某個體體細胞染色體組是4組
那它的單倍體就有2組染色體組!單倍體肯定只有一組染色體組!
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叫二倍體,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叫多倍體!
單倍體是具有配子染色體的細胞或個體,相當于二倍體的半數體。它的基本性狀雖然和二倍體相同,但一般比較小,而且比較纖弱,植物的單倍體幾乎都不能形成種子。由于單倍體中沒有同源的染色體,所以在減數分裂時僅僅出現一價染色體,它們分向二極;不過也有全部一價染色體移向一極仍舊保持完整的染色體組,這時就能形成有功能的配子,產生種子;但是多數情況下由于子細胞內含有的染色體組不完全,所以也就成為高度不育的原因。
以上就是單倍體生物的全部內容,染色體倍性是指細胞內同源染色體的數目,其中只有一組的稱為“單套”或“單倍體”。需要注意的是,單倍體與一倍體(體細胞含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有區別。有的單倍體生物的體細胞中不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