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費曼?D項正確,理查德·菲利普斯·費曼,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他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這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他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故正確答案為D。那么,物理學家費曼?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918年5月11日,費曼出生于美國紐約,父親是麥爾維爾·阿瑟·費曼,母親是露茜爾·菲利浦,他父母都是猶太人,她的妹妹瓊,比他小9歲,兩個人的關系非常親密,瓊后來也成了一名物理學家。費曼在長島南岸的法羅克維長大[2] 。
雖然麥爾維爾和露茜爾都是猶太人,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卻沒有狹隘偏執的宗教觀念。當兒子還坐著幼兒專用的高椅子時,麥爾維爾就買了一套浴室用的白色和藍色瓷磚。他用各種方法來擺放它們,教理查德認識形狀和簡單的算術原理。當孩子長大一點時,麥爾維爾就帶他去博物館,并且給他讀《不列顛百科全書》,然后用自己的語言耐心地解釋。后來費曼愉快地回憶道:“沒有壓力,只有可愛的、有趣的討論?!?/p>
麥爾維爾教會了理蒂(小理查德的昵稱)怎樣思考。他讓理蒂設想他遇見了火星人,火星人肯定要問很多關于地球的問題。比如說,為什么人在夜里睡覺呢?理蒂怎么回答這個問題呢?這種培養和教導是很有好處的。年輕的理查德很快就開始自己讀《不列顛百科全書》了,他對上面的科學和數學文章尤其感興趣。他從閣樓上找到一本舊課本,于是就照著課本自學起幾何。盡管理查德是一個智力早熟的少年,但是他卻覺得人文科學枯燥無味,他對歷史和文學毫無興趣。
胖子越來越多,如何瘦下來,成為不少科學家主力研究的方向。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送出的最新研究顯示,誘導飽腹感的“飽腹信號”,有望為解決肥胖難題提供方法。
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巖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這個研究是從與人類基因同源性較高的果蠅作為動物模型,最后在果蠅體內發現調控蛋白質進食行為的新分子“FIT”。
在日常攝入的三種營養物質即蛋白質、脂肪、糖類中,蛋白質對進食的抑制效果最明顯,現在科學家正在研究“飽腹信號”是如何被傳達到中樞神經系統以及精確調節進食行為,這個被攻克后胖子們就真的有救了。
大家覺得如何?
費曼學習法又稱「快速學習法」,是一種學習方法。
費曼學習法的靈感源于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其作用是幫助人們深入理解知識點,而且記憶深刻,難以遺忘。
知識有兩種類型,第一類知識注重了解某個事物的名稱。第二類知識注重了解某件事物。著名的諾貝爾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能夠理解這二者間的差別,因此創造了一種學習方法,這個方法就是“費曼學習法”。
擴展資料:
費曼學習法可以簡化為四個單詞:Concept (概念)、Teach (教給別人)、Review (回顧)、Simplify (簡化)。
1、許多人會傾向于使用復雜的詞匯和行話來掩蓋人們不明白的東西。問題是自己只在糊弄自己,因為人們不知道自己也不明白。另外,使用行話會隱藏周圍人對自己的誤解。
2、知道自己在哪里卡住了,那么就回到原始材料,重新學習,直到你可以用基本的術語解釋這一概念。認定自己知識的界限,會限制自己可能犯的錯誤,并且在應用該知識時,可以增加成功的幾率。
3、檢查一下確保自己沒有從原材料中借用任何行話。將這些筆記用簡單的語言組織成一個流暢的故事。
理查德·費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費曼是十九世紀末,俄羅斯和波蘭猶太人移民到美國的后裔。美國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他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
理查德·費曼,高中畢業之后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最初主修數學和電力工程,后轉修物理學。1939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麻省理工學院,1942年6月獲得普林斯頓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與高中相識的戀人艾琳結婚。1942年,24歲的費曼加入美國原子彈研究項目小組,參與秘密研制原子彈項目“曼哈頓計劃”。1945年艾琳去世。“曼哈頓計劃”結束,費曼在康奈爾大學任教。1950年到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擔任托爾曼物理學教授,直到去世。
理查德·費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國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教學科研成就:
費曼主張在物理學習和研究中大膽探索和創新;物理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際;物理教學目標的多維度.熱愛學生,熱愛教學;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追求教育教學的創新性;追求科學原創,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正確地探究自然的方法;依據這種方法所獲取的知識,增加了做新事情的能力。費曼總結了學習物理學的五個理由:第一是學會測量和計算,及其在各方面的應用(培養工程師);第二是培養科學家,不僅致力于工業的發展,而且貢獻于人類知識的進步;第三是認識自然的美妙,感受世界的穩定和實在;第四是學習由未知到已知的、科學的求知方法;第五是通過嘗試和糾錯,學會有普遍意義的自由探索的創造精神。
費曼曾說,教師講不懂別人,是自己沒有真懂;費曼往往在審視學生提出的問題中萌生新思想,思考許多新問題。費曼的教學充滿活力和激情。他說:“教學和學生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續。如果有人給我創造一個很好的環境,但是我不能教學的話,那我永遠不會接受。永遠不會?!辟M曼也相信,人們記住他首先是因為他的教學工作。加州理工學院把他的一系列講座收集在一起,出版了《費曼講物理》(即《費曼物理講義》)。
以上就是物理學家費曼的全部內容,理查德·菲利普·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國著名物理學家,1965年,因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成就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生平 費曼于1918年5月11日出生于美國紐約皇后區小鎮Far Rockaway的一個俄羅斯移民猶太裔家庭。1935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先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