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資料?一、領土由三部分組成:本土48個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二、.地理位置1、海陸位置:美國主體部分:位于北美洲的中南部地區,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北與加拿大為鄰,南與墨西哥相接。那么,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資料?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中東
●范圍:中東地區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亞各國(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北非的埃及。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中東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周圍有五海,分別是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和紅海。(P51圖8.3中知道:一灣二洋三洲五海的位置)
2、豐富的石油資源:
①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這也是一些大國爭奪的原因。
②石油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③主要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伊朗等。
④大部分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③石油輸出路線:(P53活動3 )
a: 運向日本(東行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b: 運向西歐、美國(最短西行航線):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C:運向西歐、美國(較遠的西行航線):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3、匱泛的水資源:是戰爭的導火線,是本區發展農業的制約因素。
第一節 自然環境
概況: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
地理位置:大部分位于東、北半球,跨東、西、南、北四個半球。
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靠印度洋、西臨地中海和黑海。
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3
南部有三大半島,自東向西是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
地形、地勢特點:亞洲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約占全州面積的3/4
平原多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及沿海。
亞洲地面起伏很大,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和世界陸地最低處死海的湖面。整個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河流和湖泊:亞洲的大河多發源于中部的山地和高原,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
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
注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河湄公河,
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有恒河、印度河等。
著名的湖泊有:里海,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湖泊;
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死海,世界上最咸的咸水湖河世界上最低的湖泊(要能在地圖上填注以上河湖)
5. 氣候特點:氣候復雜多樣(原因:跨緯度廣,海陸差異大,地形復雜)、季風氣候顯著(原因:最大的大陸和最大的海洋交界處)、大陸性氣候分布廣(原因:面積廣大,內陸遠離海洋)
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為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中部和西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西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北部為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和極地氣候、青藏高原和山地地區為高原山地氣候(見P7圖6.9要能填圖)
亞洲有47個國家和地區,
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11個國家和地區
南亞是指從喜馬拉雅山脈中西段以南,島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共7個國家。
七年級下學期地理復習系統資料
第一節、我們生活的大洲
1、 亞洲:P4圖6.5、P7圖6.9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東半球
海陸位置: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和北臨北冰洋
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勢中部高、四周地勢較為低下
氣候特點:①氣候復雜多樣,(沒有溫帶海洋性氣候)②大陸性氣候分布廣③季風氣候顯著
河流特點: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順地勢呈放射狀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勢的影響)
人口特點: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億)人口過億的國家有6個,東亞、東南亞、南亞人口稠密
亞洲的氣候為什么復雜?可以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方面分析。
⑴ 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較少,集中
在夏季。
⑵、溫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熱同期。
⑶、季風氣候的雨熱同期(尤其是夏季風)對農業的影響:利――雨熱同
期,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不利-易產生旱澇災害,威脅農業生產。
第二節、亞洲的人文環境
1、 人口最多的大洲
⑴、2000年,在世界60.55億人口中,約有36.8億人生活在亞洲。是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⑵、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區,其中中國、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日本、巴基斯坦六國人口超過1億。
初中地理知識復習提綱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部位略扁的不規則的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所有的緯線都是圓,可稱為緯線圈;緯線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后成一點。緯線都 指示東西方向。
赤道是最長和緯線,長約4萬千米。它與兩極之間的距離相等,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儀上的零度緯線。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習慣上用"N"作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 地球儀上的零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于東經,習慣上用“E”為代號,以西的1800屬于西經,習慣上用“W”為代號。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
七年級地理下冊知識點梳理
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記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要能夠不看圖腦海中有圖。
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自然環境
1、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半球位置);周邊的海洋:東—太平洋、北—北冰洋、南—印度洋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一是面積最大(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二是跨緯度最廣(大致位于10°S——80°N 之間),三是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人口最多的一個州.
3、大洲分界線(結合圖):
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又名黑海海峽);
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5、亞洲的地勢地形特點——⑴地勢:亞洲地面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⑵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復雜多樣。
(P4圖6.5亞洲的地形要結合圖重點記)
6、氣候:亞洲地跨熱帶、北溫帶和北寒帶,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記住P7 6.9各種氣候在圖中的分布)
各個氣候的特點: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少雨 (中東地區)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東南亞地區)
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季和雨季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全年降水少(分布最廣)地中海氣候:夏季高溫少雨,冬季溫和多雨
●氣候特點原因解析:
①氣候復雜多樣: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瀕臨海洋,西北深人到亞歐大陸內部;地形復雜多樣。
以上就是七年級地理下冊復習資料的全部內容,1.1 亞洲及歐洲 “亞細亞”和“歐羅巴”:亞細亞:東方日出之地 歐羅巴:西方日落之地 亞洲和歐洲的大陸部分連為一體,合成亞歐大陸。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與歐洲相連,西南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亞洲面積約44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歐洲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