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南大歷史系太難考了 特木勒 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招生網 南京大學研究生歷史學院 南京哪些大學有歷史專業
350分。
從知簡南京大學研究生院獲悉,2022年南大復試線已公布,其中歷史學復試線:總分350,第1門50,第2門50,第3門180。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師范學堂國史科。2014年12月撤銷歷史學系建制,成立南京大學搭肢褲歷史學院,下設中國歷史系、饑李世界歷史系、考古文物系、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邊政研究所。
2022年申請南大歷史系博士筆試面試一過二個月了還沒結果可能是還沒有結果或者可能也是沒有上岸。
博士是一個學位稱呼,標志一個人具備出原創理論成果的能力或學歷的學位,是最高級別的學位 (博士后并不是學位)。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前身溯源于1902年建立的三江師范學堂國史科。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原中散者央大學歷史系、邊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學歷史系合并而成。全院設有中國歷史系、世界歷史系、考古文物系三個系亮頌,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兩個本科生專業,以及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國際關系史、邊疆學、考古學7個博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系、民族學7個碩士點。敬掘鄭
請問液喊,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哪一個專業,就業發展前景相對較好?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兩個本科生專業,以及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國際關 系史、邊疆學、考古學7個博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系、民族學7個碩士點。1995年,本院被確定為國家教育部直屬的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本院世界地區、國別史為國家重點學科,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為江蘇省重點學科,該專業科研教學團隊被評為江搏磨蘇省學科優秀梯隊。
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就業
一般大部分都是進入中學教書,也有創業的去企業的。其實不要那么關注別人的選擇,你只要順從你自己內心的選擇就好了。你說那?
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容易考嗎?
1.好考與否,跟個人的基礎和考研努力付出程度有關。
2.客觀說,南大的研究生相對要難考一些。
3.歷史系考研,相對容易些,只要用心復習,準備充分,考試的概率還是蠻大的,就看自己的努力勤奮了。
南京大學歷史專業研究生初試分數線
南大招辦網上有的,自己去看吧300出頭吧
求采納
求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學姐學長交流群
105790386
2012年nju歷史學考研群
希望可以幫到你
南京大學歷史專業公費研究生分數線
公費是有比例的
大概60%的公費比例吧
每年貌似還不一樣
沒有什么公費分數線
最終依據是 初試分數+復試分數 之后的排名
南京大學歷史學研究生好考嗎、?就業怎么樣/?
不是很好好考,而且這個專業就業一直比較冷門!{個人見解}
中山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哪個專業好考
不知是指哪方面的好?
如果是指就業的話,歷史系貌似沒什么好專業
有南京大學的歷史專業研究生學長么?我2012年考研,非常想跨專業考南京大學歷史專業的研鬧銀野究生
南京大學歷史學非常牛啊,想當年本班8位同學考,全軍覆沒。回首往事,凄凄然不知所以然。
現在還早,多看書吧。把歷史學基礎和英語弄好,另外確定下你的方向 古代史或近現代史
09年南京大學歷史研究生調劑
你可以試試調蘭州大學,蘭州大學雖是C類,但實力是相當強的,只是地理位置不好點罷了。蘭州大學是自主劃線,你的英語和總分都過了蘭大的線了,去試試吧。
一、個人背景介紹
首先先介紹一下我的個人情況:我本科專業為社會學,2020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2021年春決定報考南京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專業。初試成績401分(其中政治73分,英語一77分,中國史基礎251分),排名第一。復試成績在近現代史方向排名第二,最終總成績在近現代史方向排名第一。
我其實是比同一屆的同學晚了兩屆參加考研的,這主要是因為在本科期間我計劃出國留學攻讀社會學或東亞研究方向,但因為疫情的原因(以及offer不滿意),最終放棄出國。
畢業之后我在南京一所教育培訓機構工作了幾個月,雖然工作環境和工資都令人滿意,但我感覺自己還是更希望繼續讀書。權衡之下,我決定在國內考研。
選擇南京大學的中國史方向主要是因為自己長久以來對歷史的興趣和對南大的向往。具體說來,歷史其實是我比較擅長的一門學科,在本科期間我也對歷史研究專著有簡單的涉獵(專著的入門應該是呂思勉的《中國通史》)。
而南大作為華五之一的頂尖985和中國史專業實力頂尖的高校,一直都是在隔壁南師的我的夢想。鑒于2021年南大中古史恐怖的錄取人數(只錄取3人,相比之下中近史錄了6人)和考試范圍(中國古代史+近代史一起考察,不再細分),我決定報考近現代史方向。
二、初試復習
1.專業課
我先來放一下南大2022年專業課真題,大家感受一下:
在考場上拿到題目的時候首先我詫異于每道題的分值之高。讀題之后發覺題目難度比較低,通篇內容只有名詞解釋第4題沒有遇到,其余除名詞解釋第3題外全部是考過的真題(第3題也在南大參考書目中有提及)。
這個難度不用說和南大往年對比,放在全國自命題真題里都算是比較水的(大家可以和南師22年中國史真題對比一下,會有一種兩所學校卷子拿反了的錯覺)。
考試結束后我再回味題目時,才發覺這一套題對考生的要求其實不低。第一,題目少,分值高。這要求我們每一題盡量做到知無不言,論述問題盡量詳細。一個提到這套題“名詞解釋簡答化,簡答論述化,論述論文化”,是非常準確的;
第二,題目雖然基礎,但是可發揮空間極大。用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這一題舉例,教材中提到的內容可以算是基本采分點。如果想繼續拿分,就需要寫出教材內容之外的學術研究成果
如果還想更進一步拿到高分,那么就需要提出一種屬于自己的自洽的觀點了。陜西師大的于賡哲老師作為專業課閱卷人,也提到了答案中出現的學者觀點或考生看法可以使閱卷人眼前一亮。
總結一下,如果想拿到這一套卷子的高分,我認為至少需要做到:1. 掌握基本史實。2. 提及學術觀點。3. 發揮個人見解。
如果用這種標準答題,這套題的難度其實就不低了,因為它要求我們擁有一個相當長的時段的(從史前到解放戰爭)、涉及多個領域學術研究動態的(考古學、政治史、經濟史、思想史、國際關系、史料學等)歷史知識庫,這種要求只靠考研輔導書一定是無法滿足的。
我感覺這一要求在南大多年以來的真題中都有所體現(確實和它的學科實力匹配)。所以,它也應該成為指導我們進行專業課復習的原則。
即:按照這三個步驟學習專業知識。事后復盤,我認為在我自己的復習過程中的確涉及到了上文提到的三個要求,接下來我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復習步驟。
第一步:是基本史實的掌握。在教材的選擇上,推薦使用南大歷史學院指定的初試參考書:邱樹森主編:《新編中國通史》第一、二冊,福建人民出版社(1、2版均可);《中國近代史》編寫組:《中國近代史》(第二版)上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基本史實是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這一部分不要求速度,但要盡量做到細致和扎實。其中細致分為兩方面,一是教材涉及的知識點要學習全面,教材內容沒有重點、非重點之分,只有考察概率高低之分;
二是每個知識點要了解得盡量詳細。例如涉及一場戰爭,就要清楚其起因、扒褲經過、結果、涉事雙方以及影響。扎實是指掌握知識點的大致輪廓,做到在需要時可以快速調動出來。
這一點有些抽象,就我自己的經驗而言,如果可以做到提及某一朝代,能夠羅列出這個朝代涉及判此祥的主要知識點及其大致時期(這時不需要刻意記憶這些知識點的細節),就算是達成目標了。
我感覺第一步應該算是復習過程中最有趣的一步了,因為自己是非科班出身,所以在學習教材時經常會接觸到之前從來沒有了解過的知識,就經常會有“原來如此”的感慨。這種求知欲的滿足掘搏可以給人帶來極大的愉悅,如果在學習過程中獲得了這種感受,那么我認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
背誦在這一步其實不是很重要,因為教材畢竟是別人總結過的二手材料,作者的取舍不一定會百分百滿足閱卷老師的要求。更何況這種二手材料已經帶有時代烙印,而且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全背下來也并不現實。
第二步:是知識的內化。這一階段需要用到教輔了,我選擇的是長孫博的名詞解釋(論述題這一冊后面會談到)。另外還有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朱紹侯、龔留柱《中國古代史教程》和章開沅、朱英《中國近現代史》,以及陳謙平總主編:《中國古代史研究導引》、《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導引》,南京大學出版社。
內化是指把知識點通過自己的話講出來,而不是死記硬背教材或者是教輔的內容。這一點十分關鍵,可以說是決定專業課得分高低的分水嶺。因為教材和教輔對于知識點的講解都有局限性,前者按時間順序講解,橫貫多個時間段的知識點就會被割裂;
而后者則是三手材料,覆蓋不全面,很多知識點并沒有答到點上,甚至包含錯誤。所以教材的作用主要是了解和定位知識點,教輔的作用是提供答題的模板。我們需要做的,是按照教輔提供的模板框架,整理教材上的知識點并加以補充或修正。
具體來講,我首先利用教輔整理出一個基本的名詞解釋題庫,然后在教材里按圖索驥整理出基本的要點,這個整理出的知識點就是我們背誦記憶的基本盤了。
完成上述任務之后,我推薦河南大學的這套教材。這套教材編寫時間在2009年,使用的學術語言可以說是和當下最為接近的,而且在每一章節都有對當前的學術研究動態的簡單介紹。
我們可以利用這套教材的講解,讓自己的答案跳出如今已經過時的階級史觀敘事,并初步涉獵到學術動態
在利用河南大學出版社教材把知識點再理一遍之后,我們需要進一步加深對學術動態的積累。在這個過程中,南京大學出版社的兩本研究導引是很有幫助的,唯一的缺點是很早停印導致價格奇高,有條件的同學可以從圖書館借來看,或者直接買影印本。
《研究導引》就是純粹的論文集了,古代史部分按朝代劃分,近現代史部分按研究領域劃分。書里選擇的論文都出自開一代先河或研究方法獨特的大家手筆,篇幅不大,建議全部看完。許多論文中的論點可以直接在自己的答案里引用,而且書后的習題也可以用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
我自己大概從21年4月至9月中旬一直停留在上面提到的第一步,在這之后直到12月初致力于完成第二步,這兩步占到了我備考學習內容的絕大部分。以我個人的標準而言,當我們遇到任意學校的真題后,都可以用自己的話(而不是教輔答案)回答出絕大部分題目,并且正確率可以達到90%,就算是達到目標了。
而且在完成這個任務的同時,我們也大概率會發現自己對于簡答/論述題(或者叫大題)的答案也能做到八九不離十。這是因為,大題的考察基本上分為如下幾種:某一事件/制度的內容或影響;某一事件/制度的演變;某幾個事件/制度的比較;
學術理論。除去難度過高的最后一種類型,前幾種題目實際上都是考察我們對幾個知識點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分析,孤立的知識點可以通過“教輔+教材”學習,相互作用通過兩冊《研究導引》學習。
這也是我不推薦使用教輔的論述題分冊的原因,因為它基本上就是幾個名詞解釋的拼湊,這種答案用來報考南大水平的高校肯定不夠用,還是需要我們自己根據教材和研究動態作出的總結。走到這一步,我們的備考工作就已經完成八成了。
第三步:我認為這一步也是從應試向研究的跨越。因為每個人的基礎和具體情況不同,我在這一步的建議是盡力而為,不要因為最后的二成而忽略前面占據主力的八成工作,否則就得不償失了。邁入研究階段,我推薦的書籍有:陳蘇鎮、張帆編:《中國古代史讀本》(全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雙林、王續添編:《中國近代史讀本》(全二冊),北京大學出版社;王建朗、黃克武主編:《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民國卷),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這三套八冊書全部都可以算做論文集,選取的論文可以看作是兩冊《研究導引》的拓展。
但是由于篇幅和難度都太大(北大出版社的讀本我初試結束后一共讀了三個月,新編近代史讀了兩遍也沒完全看懂),而且都好貴,不適合初試備考階段拿來學習。如果圖書館可以借到,可以當作學習之余放松的讀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些領域了解學者們已經達到的高度。
如果恰好在考場上遇到,就可以用作答案,相信收效不會差。但是還是要強調,這一步屬于錦上添花,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前兩部上。我在備考全程都參差進行這一步,但每天用到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小時。
一句話總結,我的備考經驗就是“掌握基本史實, 結合史實和學術動態凝練出自己的答案,再根據個人情況進行更專業的探索。”尤其是經過自我思考凝練出的答案,更是跨考生體現自己歷史學水平的有力武器。這是我個人的備考經驗,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2.考研英語
今年的英語題出題有一些變化,很多題如果沒能找到關鍵點,很容易出錯。但是總體來看,英語的難度比起2021年降低了。目前來看,英語題的出題難度,一直是簡單1到2年,然后出現一次特別難的試題,之后難度會降低。
英語的復習要提早,正式開始復習英語就代表著已經進入了考研的節奏。我是在過完年之后,正式開始準備考研,最先準備的,就是英語。
英語首先要背單詞,這是不能避免的。由于準備周期長,我每天只背50個,然后晚上的時候開始復習。50個單詞早晨記完,下午的時候復習一遍,沒記住的抄10遍,晚上再一遍。之后每天早晨加入復習前一天的單詞,然后再背新的。
一周一次總結式背誦,將一周的單詞都背一遍,然后不會的抄10遍。每1000個詞再次復習一次,這樣大概在6月初,第一遍單詞就過完了。雖然時間久,但是這一邊的單詞記憶非常的扎實,之后開始第二輪單詞復習。
第二輪每天150個詞,擋住漢語背英語,一個單詞要能背出至少三個意思,之后過完一遍。第三遍就可以500個詞一組,這樣每次單詞數越來越多,一直背誦到考研前,根據自己的安排看背誦幾遍,我個人背了9遍,感覺在考場上確實沒有什么單詞不認識。
單詞解決以后,就要準備長難句。長難句一直是考研試題中的難點。對于長難句的學習,我選擇了頡斌斌的答題技巧課以及《句句真研》配合使用,在跟著學習的過程中,每天找一個長難句進行分析,然后找到自己的不足,重點練習。
英語開始的最早,一開始可以用較多時間,但是到了5月以后,英語的事件可以適當減少,真題可以找近20年的題,然后前十年的題,在8月之前做完(反復做,一套至少3遍),這10套的每一句話進行細致的分析,按照長難句的要求,一句一句分析。
之后8月以后,剩下的10套留下近3年的,之后半個月一套真題,快考試前,剩下的3套,一周1套,按照考研的要求,作文也要寫,計時完成。最后英語強調一點,不要做模擬題,不要做模擬題,不要做模擬題。重要的事說三遍,模擬題沒有任何意義,不是考研的出題思路,還會浪費我們的時間。
3.思想政治理論
考研政治不需要開始的很早,9月政治的大綱出來之后跟著找到相應的資料,然后把資料一個字一個字的看完,之后肖秀榮的1000題認認真真做兩遍,這時候基本就10月初了。
然后找到最新的政治預測題,每一套第一遍精做,按照考試要求來,但是不要寫錯誤點,第2遍的時候,每道題的錯誤點找到,返回手頭的資料中找到相關知識點復習。
我個人在6月開始找到了徐濤去年的考研資料,政治就算有變化,也不會有大的改動,去年的資料,可以解決一些細節問題,認真的學習一遍,不要出現理解不了的內容。然后等著最新的大綱以及資料,找到資料以后,繼續學習,跟著自己的進度走就行。
到11月,關注一下當年的熱點事件以及國際大形勢變化,之后的不用管,因為題已經出好了,加不進去,之前的熱點一定要了解,最好能根據自己找到的熱點寫一些看法。
考研政治可以相信肖八、肖四,但是不要迷信,只背肖八甚至只背肖四完全沒辦法應對考研的題目,政治沒有技巧,背的越是精確仔細熟練,做起題來必然也越是得心應手,政治最大的方法就是背誦。
另外,考研是一個需要沉靜的過程,考研期間基本就不要出去玩了,讀書的心思不能散,熬過幾個月,會收獲你所想要的東西
可以招收。李玉,1968年盯扮生,山西省山陰縣人,歷史學博士。2000年頃則拿4月被評為副教授,2007年12月被聘為教授,2008年5月被評為博士生導師可以招收博士學生。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前身為1902年建立雀搭的三江師范學堂國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