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物理

物理八下知識點,初二物理筆記整理

  • 物理
  • 2023-05-31
目錄
  • 初二物理筆記大全知識點歸納
  • 初二物理易錯題100道
  • 物理浮力知識點總結
  • 初二物理筆記整理
  • 物理初中知識點總結歸納

  • 初二物理筆記大全知識點歸納

    八年級物理(下)復習概要

    第一部分:基本知識點

    第七章 力 第八章 力與運動 第九章 壓強

    第十章 液體的力現象 第十一章 功與機械 第十二章 機械能

    第七章 力

    一、力: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有“力”就一定涉及到兩個物體.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個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還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物體運動狀態變化指運動快慢或運動方向的變化.運動快慢指由動到靜、靜到動、快到慢、慢到快;運動方向指由直線到曲線、由曲線到直線等;

    物體形變指伸長、縮短、彎曲、扭轉等.

    3、力的單位是:牛頓(N),1N大約是你拿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圖示: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線段的起點和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箭頭表示力的方向,必須畫在線段的末端.

    力的示意圖:只畫一個長度適當,沿力的方向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彈力 彈簧測力計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性質叫彈性.

    2、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3、彈簧測力計:

    1)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使用:

    (1)認清分度值和量程;

    (2)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

    (4)測量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測量力時不能超過彈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

    1、萬有引力: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大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體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G=mg.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點(重心):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個部分,但是,對于整個物體,重力的作用好像作用在一個點,這個點叫重心.(形狀規則、質地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

    四、摩擦力

    1、摩擦力: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處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3、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壓力(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的分類:

    1)靜摩擦: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沒有發生相對的運動.

    2)動摩擦:

    (1)滑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滑動時產生的摩擦;

    (2)滾動摩擦:輪狀或球狀物體滾動時產生的摩擦,通常情況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

    5、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觸面粗糙些和增大壓力.

    6、減小有害摩擦方法:

    1) 使接觸面光滑;

    2)減小壓力;

    3)用滾動代替滑動;

    4)使接觸面分開(加潤滑油、形成氣墊).

    第八章 力與運動

    一、力的合成

    1、一個力對物體的作用與幾個力同時對物體的作用,如果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幾個力的分力.

    2、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即用等效法求出與幾個分力效果相同的那個合力的大小.

    3、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同向:沿司一直線的兩個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其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表達式:F合=F1+F2

    2)反向:沿司一直線的兩個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其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其方向與這兩個中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表達式:F合=F1-F2 (假設F1>F2)

    4、注意有時要求作“合力”的圖示,大家不把合力圖示錯畫成分力的圖示!

    二、牛頓第一定律

    1、幾種觀點:

    亞里士多德觀點:物體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伽利略觀點:物體的運動不須要力來維持,運動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作用.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收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牛頓第一定律是在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來的,因而不能用實驗來證明這一定律).

    3、慣性: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質量有關.

    牛頓第一定律也叫做慣性定律.

    三、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體在力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是因為物體受到的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物體受到兩個力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時合力為零).

    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第九章 壓強

    一、壓強

    1、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

    (1)有的和重力有關;如:水平面:F=G

    (2)有的和重力無關.

    2、壓力的作用效果:(實驗采用控制變量法)跟壓力、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3、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4、壓強公式:p=F/S,式中p單位是:Pa,壓力F單位是:N

    5、增大壓強方法:

    (1)S不變,F增大;

    (2)F不變,S減??;

    (3)同時把F增大,S減小.減小壓強方法則相反.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產生的原因:是由于液體受到重力,液體具有流動性.

    2、液體壓強特點:(用來檢驗液體壓強規律的器材:微小壓強計)

    (1)液體對容器底和壁都有壓強,

    (2)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3)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4)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系.

    3、液體壓強計算:P=ρgh (ρ是液體密度,單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m.)

    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 ,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和質量等無關.

    4、連通器: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5、連通器原理:連通器如果只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6、連通器的應用:船閘、、鍋爐水位計、茶壺、下水管道.

    三、大氣壓強

    1、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實驗是馬德堡半球實驗.

    2、大氣壓強產生的原因:空氣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動性而產生的,

    3、測定大氣壓強值的實驗是:

    1)托里拆利實驗(最先測出):實驗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的上方是大氣,是大氣壓支持管內這段水銀柱不落下,大氣壓的數值等于這段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2)課堂實驗:用吸盤測大氣壓:(原理:二力平衡F=大氣壓p=F/s)

    4、測定大氣壓的儀器是:氣壓計.常見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無液(金屬盒)氣壓計.

    5、標準大氣壓:把等于760mm水銀柱的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mm汞柱=1.013×105Pa.

    6、大氣壓的變化:

    1) 和高度、天氣等有關;大氣壓強隨高度的增大而減小;

    2) 在海拔3000m以內,大約每升高10m,大氣壓減小100Pa.

    7、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8、應用:抽水機是利用大氣壓把水從低處抽到高處的.在1標準大氣壓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約10.3m高.

    第十章 液體的力現象

    一、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于機翼上下不對稱,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二、浮力

    1、浮力: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2、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3、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4、物體沉浮條件:(開始是浸沒在液體中)

    方法一:比較浮力與物體重力大小的關系

    (1) F浮G 上浮(最后漂浮,此時F浮=G)

    (3) F浮=G 懸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較物體的密度與液體的密度大小的關系

    (1) ρ物>ρ液 下沉;

    (2) ρ物L2 省力 費(動力)距離 鋼絲鉗、板手

    費力杠桿 L1

    初二物理易錯題100道

    很多八年級的同學在復習物理知識時,因為沒有對之前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所以導致復習時的效率不高。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物理遲鋒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八年級下冊物理知識點總結

    1、彈力

    (1)彈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自動汪洞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不受力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特性。

    (2)彈力的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如壓力,支持力,拉力)

    (3)產生條件:發生彈性形變。

    2、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

    (1) 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物體的快慢和運動方向發生改變)。

    舉例:用力推小車,小車由靜止變為運動;守門員接住飛來的足球。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舉例:用力壓彈簧,彈簧變形;用力拉弓弓變形。

    3、慣性

    ⑴定義:物體困旦枯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叫慣性

    ⑵性質:慣性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時候、任何狀態下都有慣性。

    ⑶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的作用,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形狀、速度、物體是否受力等因素無關。

    ⑷防止慣性的現象:汽車安裝安全氣囊,汽車安裝安全帶。

    ⑸利用慣性的現象:跳遠助跑可提高成績, 拍打衣服可除塵。

    4、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⑴根據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①當物體不受任何力作用時,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平衡狀態)。

    ②當物體受平衡力作用時,物體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平衡狀態)。

    ③當物體受非平衡力作用時,物體的運動狀態一定發生改變。

    ⑵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

    ①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物體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斷物體受平衡力時,要注意先判斷物體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還是豎直方向)處于平衡狀態,然后才能判斷物體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②當物體處于非平衡狀態(加速或減速運動、方向改變)時,物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5、增大壓強的方法:

    1)增大壓力 舉例:用力切菜易切斷。

    2)減小受力面積 舉例:磨刀不誤砍柴功。

    6、減小壓強的方法:

    1)減小壓力 舉例:車輛行駛要限載。

    2)增大受力面積 舉例:鐵軌鋪在路枕上。

    7、液體壓強產生原因:液體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壓強;液體具有流動性,對容器側壁有壓強。

    8、液體壓強的特點:

    1)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有壓強, 液體內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各個方向的壓強隨著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強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9、液體壓強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體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體積、質量無關。與浸入液體中物體的密度無關(深度不是高度)。

    當固體的形狀是柱體時,壓強也可以用此公式進行推算。

    計算液體對容器的壓力時,必須先由公式P=ρgh算出壓強,再由公式 P=F/S,得到壓力 F=PS 。

    10、連通器: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

    特點:連通器里的液體不流動時, 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體深度總是相等。應用舉例: 船閘、茶壺、鍋爐的水位計。

    11、從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大小只決定于液體的密度、物體排液的體積(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與物體的形狀、密度、質量、體積、及在液體的深度、運動狀態無關。

    12、浮力的應用

    1)輪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浮力的。輪船的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輪船從河里駛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變大,輪船浸入水的體積會變小,所以會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變(始終等于輪船所受的重力)。

    2)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上浮或下潛。

    3)氣球和飛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來改變浮力。

    4)密度計是漂浮在液面上來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13、浮力的計算:

    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稱量法:F浮=G物-F拉(當題目中出現彈簧測力計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

    漂浮懸浮法:F浮=G物

    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當題目中出現體積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

    14、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15、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16、功的計算:功等于力與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離)。

    17、功的計算公式:W=Fs

    用F表示力,單位是牛(N),用s表示距離,單位是米(m),功的符號是W,單位是牛米,它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焦耳,焦耳的符號是J,1 J=1 Nm。

    18、在豎直提升物體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時,計算公式可以寫成W=Gh;在克服摩擦做功時,計算公式可以寫成W=fs。

    19、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說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20、當不考慮摩擦、機械自身重等因素時,人們利用機械所做的功(Fs)等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Gh),這是一種理想情況,也是最簡單的情況。

    21、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2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越大。

    23、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靜止的物體動能為零,勻速運動且質量一定的物體(不論勻速上升、勻速下降,勻速前進、勻速后退,只要是勻速)動能不變。物體是否具有動能的標志是:是否在運動。

    24、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高度所決定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被舉的高度.質量相同的物體,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被舉得高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3)一般認為,水平地面上的物體重力勢能為零。位置升高且質量一定的物體(不論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勢能在增大,位置降低且質量一定的物體(不論勻速降低,還是加速降低,或減速降低,只要是降低)重力勢能在減小,高度不變且質量一定的物體重力勢能不變。

    25、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是:彈性形變的大小(對同一個彈性物體而言)。(3)對同一彈簧或同一橡皮筋來講(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物體是否具有彈性勢能的標志:是否發生彈性形變。

    26、機械能:動能與勢能統稱為機械能。動能是物體運動時具有的能量,勢能是存儲著的能量。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化。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不變,也就是說機械能是守恒的。

    27、動能和重力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加速下降,則動能增大,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②質量一定的物體,如果減速上升,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28、動能與彈性勢能間的轉化規律:

    ①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減小,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增大,則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②如果一個物體的動能增大,而另一個物體的彈性勢能減小,則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29、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利用的機械能源有水能和風能.大型水電站通過修筑攔河壩來提高水位,從而增大水的重力勢能,以便在發電時把更多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初中物理的學習方法

    1、歸納解題思路,提高解題速度。在課下多去研究相似題的解題切入點與常規解題思路。物理是研究萬物運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同樣,在求解方法上,物理題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尤其是某個模塊的一類問題。如多種電路形式的歐姆定律綜合題,這類題經常考,也有一定的難度,多去總結,找出共性來。

    2、對于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課本必須熟悉,知識點記清楚。

    3、重視物理過程,重視輔助作圖。物理最重要的是要分析物理過程,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

    4、注意學習中思維的發展與訓練。有的學生非常努力學習,聽課認真,作業工整,筆記細致,但是題目一換個角度,換個描述,這種學生就不知該如何下手了。這樣的學生多數也不是完全因為笨,主要還是思維上出了問題。

    5、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后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復習鞏固,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

    6、在做完了學校的作業后,如果還有空余時間,可以適當地刷一下難度拔高一點的題。一是可以提高自己做題的能力,二是順便可以見多一點不同類型的題,拓寬自己的思路。

    物理浮力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下冊物理的知識點有很多,一定要掌握扎實,我整理了一些比較重要的知識點。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

    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

    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螞猜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 。

    公式:G=mg 其中g=9.8N/kg,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顫派,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悶洞型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平衡狀態.

    4、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1)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2)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以上是我整理的物理重要的知識點,希望能幫到你。

    初二物理筆記整理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八下物理知識點總結(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下物理知識點總結1

    第六章歐姆定律:第一節電壓

    通過此節的學習要讓學生明白電壓的單位是什么?怎樣測量電壓?這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

    電壓是電學中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歐姆定律的基礎。本節重點是練習使用電壓表。

    電壓概念的形成:教材從日常生活中學生熱知的“電壓”一詞來學習。教材只講了電壓是什么的問題。

    教學建議:啟發提問:你在日常生活那些地方聽說過“電壓”這一概念呢?讓學生討論、閱讀思考回答,讓他們從實際中認識電壓。

    想想做做: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燈泡兩端電壓變化及亮度變化情況。讓學生感知燈泡的亮度與電壓的關系,從而引出電壓的作用。即要在一段電路中產生電流,它的兩端要有電壓。然后講解電源作用、電壓表示符號及單位。

    怎樣連接電壓表:是本節教材的重點,它去掉了現行教材的講述式的介紹電壓表的使用方法,而是讓學生根據說明書自學并使用電壓表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電壓表的使用說明書,來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從而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建議:教師可以采用先讓學生閱讀電壓表使用說明書,然后交流獲取的信息,談談電壓表的連接方法。同時讓學生根據電壓表的使用方法自我設計一個用電壓表測小燈泡兩端的電路,并動手實驗。這樣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師注意:電壓表的連接與舊教材的區別:過去的是“電壓表與部分電路并聯”。電流從“+”入“—”出,過于抽象。現今更加直觀、準確、可操作性強。

    怎樣在電壓表上讀數:教材沒有告訴讀數的方法,而是采用類比聯想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思考電壓表讀數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切忌直接告訴??上日故疽幌码娏鞅恚寣W生電流表的讀數方法,然后想想該怎樣,談談你從電流表的讀數中受到什么啟發。大膽嘗試一下電壓表的讀數。

    想想做做:電池串聯問題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對測量的分析,不難得出串聯電池組電壓的特點,即讓他們從實驗中感知串聯電池組電壓比單個電池電好戚壓多,且等于個串聯電池電壓之和。

    建議:教師可讓學生動手實驗后提問:串聯電池電壓組給了我們哪些新的啟發呢?關于學生問到并聯電池組電壓時,由于并聯電池組在日常生活中少見,教材未研究,教學中可讓學生課外研究。

    動手動腦學物理:共有4個小題,且都聯系實際,給學生實踐的機會。第2題自制鹽水電池,并用電壓表判斷電源正、負極。教師應想辦法為學生提供器材,讓他們動手實驗。有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打破對電的產生的神秘感。在用電壓表判斷電源正負極時,大膽用“試觸”的方法來實驗。遇到問題可討論如何解決。

    第六章歐姆定律:第2節探究串聯電路中電壓的規律

    這個探究是教材中沒有告訴結論的探究。它是從學生實驗演變而來的,為學生提供了探索過程完全的探究。教材告訴了一個學案,有些探究程序中的具體內容需要學生自己填寫。探究的結論,學生容易得出。教材中之所以沒有給出結論,其原因之一是標準中沒有確定的要求。

    建議:由于教材中給出了學生導學的過程。因此,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自我探討完成導學內容前五部分,然后讓他們交流。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并聯電路中電壓規律的探究,作為友段陵課外內容布置,讓學生去完成。當然教師也可以用實驗向學生展示。

    動手動腦學物理:第2題制作水果電池,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不僅用菠蘿可做,而且用其他水果、蔬菜如葡萄、土豆等也可以做。活動中讓學生感知了電壓表的作用,進一步鞏固了利用電壓表判斷電源正負極的方法。此實驗活動的最后讓學生思考:關于“水果電池”你還發現了什么?讓學燃昌生展開想象,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生活用品來做實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STS:防止廢電池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講保護環境的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

    第六章歐姆定律:第三節電阻

    通過此節的學習,要讓學生明白電阻的概念,單位是什么?變阻器是什么樣的?如何調節燈泡的亮度?了解半導體、超導體的特點。

    本節內容電阻是電學中重要物理量之一,對電阻的理解,探究導體長度對導體電阻大小的影響及怎樣用變阻器改變燈炮的亮度是本節內容的重點。

    1、電阻概念的形成:教材首先從學生們熟悉的事例中引出了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概念:導體、絕緣體、接著讓學生通過“想想做做”動手實驗來獲取不同導體連入電路中對燈泡的亮度的影響的信息。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感知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有大、有小。從而形成電阻的概念,避免了過去的讀概念、記概念的做法。

    2、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課標中沒有明確的要求,而是以活動建議的形式提出,課本中以“想想做做”來研究電阻大小與長度的關系。為理解滑動變阻器的原理打基礎。學生通過“想想做做”的實驗探究來獲取信息。明白了鉛筆芯的長短對電阻大小的影響

    建議:實驗中教師可提問:實驗中你研究的問題是什么?小燈泡作用是什么?讓學生明白鉛筆芯電阻的大小可通過燈泡亮暗程度來體現(學生完成這一思維過程,筆者認為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應給予引導)

    3、變阻器:研究變阻器時,除研究了滑動變阻器外,還增添拓展了對電位器的研究,畫出了電位器的內部結構圖,教學建議P16,批注。

    4、探究變阻器的作用:怎樣用變阻器改變燈炮的亮度?這個探究有兩個核心問題:

    ①變阻器是怎樣改變電阻的?

    ②如何讓學生自己設計電路。這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建議:(見教材P16,批注)

    5、科學世界介紹了半導體、超導體的特點及半導體、超導體材料的發展對高科技的影響,教師要給予指導性的閱讀。

    第六章歐姆定律:第四節歐姆定律

    1、探究電阻上的電流跟電壓的關系,這是一個完整的探究,不希望教師告訴學生的.結論,應讓學生去探究,通過測得的數據分析得出結論。應注意多次測量數據,綜合分析,以避免出現以偏概全的錯誤,強調學生要如實記錄,綜合分析,得出結論。這個探究是過程完全的探究,課標中有要求,教材給出了結論,學生應加強理解。

    教材中還設計了例題,滲透了物理學的計算方法。歐姆定律知識的應用,對于物理計算,教師要有度。注意不要把計算題設計的過深、過難、過偏,應有實用性,體現學習物理的實用價值。如教材例題一中,通過對試電筆中電流的計算,讓學生明白試電筆的使用方法及安全用電的注意事項。

    額定電壓、短路:短路主要讓學生明白,短路時電阻小,電流大。危害:電源損壞,導線升溫,可能導致火災。

    第六章歐姆定律:第五節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本節內容突出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教材中“想想議議”為學生測電阻作準備。思考如何設計測電阻的試驗電路,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設計電路、操作步驟及記錄數據表格。實驗過程中,一定要強調學生如實記錄,引導學生對計算數據的分析。同時,強調變阻器的作用。

    第六章歐姆定律:第六節歐姆定律和安全用電(投影)

    本節內容涉及知識面較寬,主要研究:

    ①為什么電壓越高越危險?

    ②為什么不能用濕手觸摸電器?

    ③注意防雷:講了形形色色的避雷方法。

    ④氣象報上的新聞增強了學生對歐姆定律的理解。

    八下物理知識點總結2

    第九章信息的傳遞:第一節現代順風耳—電話

    本節的重點是讓學生明白電話的工作原理和電話交換機的作用,讓學生了解數字信號和摸擬信號。教材通過神化的傳說“順風耳”,引起學生關注信息傳遞的興趣,體現了人文精神。講述了當今社會是狠多神話已變成了現實,引出了電話的內容。

    想想議議:讓學生思考電話交換機的作用,即通過電話交換機能減少電話線的數量,減少材料的浪費。

    拓展:程控電話技術發展,電話交換機有人操作變為自動電話交換機(通過電磁繼電器接線),即程控電話機。模擬通信和數字通信:電話分模擬和數字兩種。電流傳遞的信號叫模擬信號,這種通信方式叫模擬通信。用不同符號的不同組合表示的信號叫數字信號,這種通信方式叫數字通信。數字通信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電磁波其實是無限的信息傳遞的內容。主要講解了電磁波的產生及傳播。

    電磁波的產生:教師不要講產生的基本原理,要通過演示實驗來向學生展示電磁波的存在及產生,即電磁波是由迅速變化的電流來產生的。通過實驗打破學生對電磁波的神秘感。

    電磁波的傳播:教師可以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為基礎,讓學生想象:電磁波是否也需要介質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研究,師生共同設計方案動手實驗得出結論。

    電磁波的波速與波長、頻率的關系,及電磁波譜要引導學生分析。讓它們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于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速度C=3×105㎞∕S(即30萬千米每秒)應讓學生記憶。

    科學世界:(投影)微波爐主要告訴學生電磁波不僅可以用來傳遞信息,還可以使食物分子發生劇烈振動,擴大學生視野,讓學生做科普性的了解。

    第九章信息的傳遞:第三節廣播、電視和移動通信

    這一節內容,教師可采用科普講座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展示。主要介紹了無線電廣播信號的發射和接收、電視的發射和接收、移動電話的基本原理。教師只作簡單介紹,不要深究。

    科學世界:介紹音頻、、射頻和頻道,要引導學生閱讀。

    STS:電視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教師要讓學生討論交流。

    第九章信息的傳遞:第四節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

    此節內容也是一個科普性介紹的內容,主要講解了為什么要利用微波通信,為什么要建立微波中繼站、衛星通信、光纖通信。

    STS:我國光纜通信的發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它旨在培養學生保護光纜的意識。光的頻率比電磁波的頻率更高,因此要用光纖通信。

    八下物理知識點總結3

    第一部分聲現象及物態變化

    (一)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2、聲音的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1)聲音要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稱為介質。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即使面對面交談,也需要靠無線電,那就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

    (2)聲間在不同介質中傳播速度不同

    3、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間只能使原聲加強。

    (3)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運

    4、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噪聲及來源

    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8、聲音等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二)物態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

    3、溫度計

    (1)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4、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5、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體溫計玻璃泡上方有縮口35—42℃ 0.1℃

    ①離開人體讀數

    ②用前需甩

    實驗溫度計無—20—100℃1℃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

    寒暑表無—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

    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7、熔點和凝固點

    (1)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3)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8、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9、蒸發現象

    (1)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10、沸騰現象

    (1)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

    八下物理知識點總結4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應用及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3×10的8次方m/s。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類:

    ⑴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平滑。

    ⑵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鏡:

    ⑴平面鏡:成像特點: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實像和虛像: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三、顏色及看不見的光

    1、白光的組成:紅,橙,黃,綠,藍,靛,紫、

    2、看不見的光:紅外線,紫外線

    八下物理知識點總結5

    自然界中的物質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

    1、固態:既有一定的體積,又有一定的形狀,很難被壓縮

    2、液態:不容易被壓縮且有一定的體積,但由于它具有流動性,沒有一定的形狀

    3、氣態:很容易被壓縮,具有流動性。即既沒有一定的體積,也沒有一定的形狀

    4、離子態:由等量的帶負電的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組成。(了解,重在強調應用)

    上面對物理中物質的三種狀態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

    中考物理知識點:透鏡

    關于物理中透鏡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

    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

    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通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八下物理知識點總結6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堿、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里體現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5、單位:(1)國際單位:A

    (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系:1A=1000mA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一讀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二使用時規則:兩要、兩不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針還會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測量,若被測電流小于0.6A,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于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于一根導線。

    物理初中知識點總結歸納

    物理八下重點知識點,公式有如下:

    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它不能離開物體而單獨存在,要產生力至少要有兩個物體,它們之間不一定接觸,其中一個是施力物體,另一個是受力物體。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們既是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力可以產生兩種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或者說使物體發生形變)。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一般用大寫字母F來表示,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其符號是N。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則告消只表示出力的作用點和力的方向。

    3、物體由于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常見的拉力、提力、壓力、支持力都屬于彈力,彈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受力面。測量力的是測力計,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神握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長。相互作用的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并且它們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這兩個物體互為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

    4、在物理學中,力的符號F表示,它的單位是牛頓(newton),簡稱牛,符號是N。

    5、力能改變物體的形狀,使他發生形變;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6、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互相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7、由于地球游友慶的吸引力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通常用字母G表示。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阳县| 会宁县| 温宿县| 介休市| 太原市| 宜城市| 稷山县| 普定县| 察雅县| 巴林右旗| 安徽省| 随州市| 辉南县| 叶城县| 伊宁县| 奉节县| 乌兰浩特市| 临沧市| 蛟河市| 阜新| 甘洛县| 衡山县| 和静县| 伊通| 丹东市| 新干县| 永新县| 灌南县| 民县| 成武县| 洞口县| 黄山市| 五常市| 炎陵县| 武宣县| 辉县市| 会同县| 工布江达县| 乾安县| 崇左市|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