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關于中國音樂史的論文 中國古代音樂欣賞 用古漢語唱的歌 中國古代音樂作文 中國古代音樂發展史
中國古典音樂十大名曲:《采薇》,《玉人舞》,《水之靈》,《出水蓮》,《且吟春雨》,《廣陵散》,《大漠孤煙》,《搗衣》,《酒狂》,《十面埋伏》。
比較推薦以下三首:
1、《采薇》。
《采薇》是由HITA演唱的一首古風歌曲。靈感來源于《詩經 小雅 采薇》里的一首耳熟能詳的民歌,有著簡單的文字和樸素的情感。這首歌里的四季的順序被倒轉,正如從原點到終結,可以追溯卻不能挽回的美麗。
2、《出水蓮》。
《出水蓮》是廣東潮州箏曲的代表曲目,借音樂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其實是寄予了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同時也反射出鄙棄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心理和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正是此曲蘊含的精神價值。
3、《廣陵散》。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斗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為父報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或許嵇康也正是看到了《廣陵散》的這種反抗精神與戰斗意志,才如此酷愛《廣陵散》并對之產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中國古典音樂的十大名曲分別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一、《胡笳十八拍》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奴所擄,流落塞外,后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節用重金贖回文姬,于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敘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漢末戰亂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達十二年之久,她身為左賢王妻,卻十分思念故鄉,當曹操派人接她回內地時,她又不得不離開兩個孩子,還鄉的喜悅被骨肉離別之痛所淹沒,心情非常矛盾。
二、《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它是中國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國音樂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即古時的《聶政刺韓傀曲》,魏晉琴家嵇康以善彈此曲著稱,刑前仍從容不迫,索琴彈奏此曲,并慨然長嘆:"《廣陵散》于今絕矣!"
今所見《廣陵散》譜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譜》的《廣陵散》為最早,也較為完整,是今日經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紛披燦爛,戈矛縱橫"。
三、《平沙落雁》
中國古琴名曲,有多種流派傳譜,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自其問世以來,刊載的譜集達五十多種,有多種流派傳譜,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譜,關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陳子昂之說,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說,又有說是明代朱權所作。因無可靠史料,很難證實究竟出自誰人之手。
中國古代音樂史,依照發展的時間順序,可以嘩雹分為三個階段:
1、上古時期(遠古、夏、商、周、春秋、戰國)的音樂,時代特征:鐘磬樂為主,以鉅為美;
2、中古時期(秦漢差首、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虛蘆數)的音樂 ,時代特征:伎樂發展,歌舞大曲為主;
3、近古時期(宋、元、明、清)的音樂,時代特征:戲曲音樂迅速發展。
中國古代音樂的發展也很好,并有很多流傳下來。比如有:《高山流水》、《十面埋伏》、《陽春白雪》、《漢宮秋月》、《廣陵散》、《梅花三弄》、《漁樵問答》、《平沙落雁》、《昭君出塞曲》、《胡笳十八拍》等等都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古典音樂。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漢宮秋月手虧》、《陽春神并白雪》、《漁游薯跡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