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關于名人的對聯 歷史學科對聯 歷史名人的對聯故事 關于歷史的對聯帶橫批 古代名人楹聯
歷史人物對聯集錦
對聯作為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的寓意,那么在我國有哪些關于歷史人物的對聯呢?下面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歷史人物對聯集錦,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歷史人物對聯集錦
屈原: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清湘應識九歌心”。
諸葛亮:
“收兩川,擺八陣,七擒六出,五丈原設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思三顧;取西蜀,征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辛棄疾: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杜甫: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文天祥:
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岳飛:
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須有,忠冢棲霞山,長留人愿,國魂幾時北來。
徐錫麟:
“登百尺樓,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應識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爭光日月,人誰不死,獨將千古讓先生” (孫中山挽聯)
“ 常恨隨陸無武,絳灌無文,縱九等論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試問夷惠誰賢,彭殤誰壽,只十載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黃興挽聯)
鄭成功:
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舊江山,為天下讀書人頓增顏色;驅外夷出境,自辟千秋新事業,語中國有志者再鼓雄風。(廈門鄭成功祠)
蒲松齡: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挽蒲松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曾作自勉聯)
魯迅:
譯書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碰臘運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宋教仁:
“作民權保障,誰非后死者?為憲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孫中山哀挽)
黃興:
“ 常恨隨陸無武,絳灌無文,縱九等論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試問夷惠誰賢,彭殤誰壽,只十載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孫中山挽聯)
“公誼不妨私,平日政見紛馳,肝膽至今稱摯友;一身能敵萬,可惜霸才無命,死生從古困英雄。”(湘人楊度挽聯)
“ 以勇健開國,而寧靜持身,貫徹實行,是能創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驚起揮淚,難為臥病九州人”。 (蔡鍔挽聯) “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 章炳麟挽聯)
袁世凱:
一代奸雄,復辟稱帝,不得人心。死后,對聯紛仍:其一“假冒共和虛名,別具肺腸同路易;倘講君臣大義,有何面目見德宗?”其二“曹操云勿人負我,寧我負人,惟公能體斯意;桓溫謂不能流芳,亦當遺臭,后世自有定評。” 其三“公生則人民死,公死則人民生,死生相關,互為因果;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視聽洞徹,不爽毫厘”袁世凱死前最后一句話是“他害了我”,“他”指的是誰?曾為袁世凱策劃稱帝的“籌安會六君子”之首的楊度,自我多情,覺得指的是自己,便寫了一幅引人注目的挽聯“共和誤中國?中國誤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獄;君憲負明公?明公負君憲?九泉之下,三復斯言!”
瞿秋白:
“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 魯迅贈聯)
“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還家”。(魯迅挽聯)
李大釗:
中共的締造者,英勇犧牲后局拍,北平青年挽:“為革命而奮斗,為革命而犧牲,死固無恨;在壓迫下生活,在壓迫下呻吟,生者何堪”。王麓水挽李大釗曰:“社會歷史原空白,你一筆,我一筆,寫到悠長無紀極;壯士熱血皆鮮紅,這幾點,那幾點,造成全球大光明”。楊銓挽李大釗:“南陳已囚,空教前賢笑后死;北李猶在,哪用我輩哭先生”笑梁。這里的南陳、北李指陳獨秀、李立三
張自忠:
“ 一戰捷臨沂,再戰捷隨棗,偉哉將軍,精神不死;打到鴨綠江,建設新中國,責在朝野,團結圖存” (朱德、彭德懷挽聯)
“降志圖存,豈讓漢奸輕借口;蓋棺論定,只須殉國便成仁”。(吳玉章挽聯)
孔子: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 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2)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人之師。
(3)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孟子:
尊王言必稱堯舜;憂世心同切孔顏
老子:
法天法地法自然,抱元守一;說道說氣說陰陽,返樸歸真。
莊子:
看破生死界,識得天地心,夢里迷蝶知忘我;學來養生法,去做逍遙游,濠上觀魚能齊物。
嬴政:
身前一把火,焚書坑儒,一統列國情何壯;身后一把火,阿房成灰,二世亡秦事可哀。
李斯:
敢諫《逐客令》,曾將乾坤運于掌;惜貪相國位,竟被閹豎棄之市。
曹操:
老驥伏櫪,烈士長懷千里志;大盜移國,強者固為一世雄。
將軍橫槊,額上氣概可走馬。豪杰賦詩,筆底風姿能回湍。
誰謂能臣堪治世?我嘆奸雄竟移國。
劉備:
三結義、三顧茅廬,三分天下,堪稱絕代佳話;得關張、得諸葛亮,得天府地,可謂曠世奇緣。
武則天:
蛾眉惑主,星眸偏黯日月光;粉面臨朝,花容盡吞須眉氣。
曾國藩: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左宗棠挽聯)
于謙:
(1)賴社稷之靈,國已有君,自分一腔拋熱血;竭肱股之力,繼之以死,獨留清白在人間。
(2)千古痛錢塘,并楚國孤臣,白馬江邊,怒卷千堆雪浪;兩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陽亭里,心傷兩地風波。
韓愈: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書,安得先生到此;人心歸正道,只須八個月,至今百世師之。
上聯:起春秋,歷漢秦,及遼金,至元明,上下兩千年;
下聯:跨峻嶺,穿荒原,橫瀚海,經絕壁,縱橫十萬里。
上聯:夏商清源西周和東周,春秋五霸戰七強。秦漢三國晉統一,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百年魔怪舞翩躚,雄雞一唱到今朝;
下聯:鼎甲竹簡攜木牘,禮易四書伴五經,帛絹四寶活字版,詩詞歌賦加散曲,琴棋書畫建筑成,一紙長卷繪丹青,鑼鼓幾度在昨天。
橫批:上下五千年
上聯:唐堯舜禹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
下聯:南北兩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十國后宋元明清帝王休
上聯:五百里滇池,奔冊侍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數千年往事,州正吵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諸葛亮:
淡泊以搜斗友明志;
寧靜而銷培致遠.
——羅貫中《三世槐國演義》中賦于諸葛草廬的門聯
駑馬并麒麟;
寒鴉配鸞鳳.
——羅貫中《在國演義》中以除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經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三顧頻煩天下計;
一番晤對古今情.
——成都武侯祠中贊頌諸葛亮的對聯,改編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作之《蜀相》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
丞相當年曾駐馬;
江山終古此蟠龍.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薦公一掬建業水;
聽我三終梁父吟.
——顧孝廉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許先帝馳驅來連吳會;
有儒者氣象上繼伊周.
——劉忠誠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1、八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
2、唐大歷梁鳳歷遼應歷宋慶歷元天歷明萬歷南明有永歷,漢建安吳永安晉太安返猜夏大安金承安理正安漏辯型后理蘊文安;
3、吳滅后西施浪跡江海,卓亡過貂蟬莫之所終;
4、韓信帶兵多多益善,張良用計屢屢得逞;
5、七國反叛倒助漢室興旺,八王作亂漸灶絕使晉廷衰落;
6、龐統薄命雖遇明主終遭患,李廣數奇生不逢時難覓侯;
7、謝東山淝水以寡破眾,周公瑾赤壁使弱擊強;
8、環肥燕瘦麗女殊呈雙美,飛燥羽剛英雄別具
中華幾千年的歷史,有很多名人騷客,后人們常常寫文賦詩加以歌頌,同樣也少不了對聯,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有關歷史人物的對聯,歡迎大家閱讀。
寫歷史人物的經典對聯
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載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寫孫中山)
英雄作事無他,只堅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嫌知;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寫孫中山)
著述最嚴謹,非徒中國史;遺言太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悼魯迅)
譯書尚未成功,判者畢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曠代天才,回蕩當齊馬賽曲;炎黃后胄,激揚永振義勇軍。(寫聶耳)
有雄才,有偉略,有奇勛,實在有德;無后裔.無偏心。無享受,真正無私。(寫周恩來)
剛直不阿,留將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寫歷史人物的精彩對聯
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人之師。(寫孔子)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掘芹人家。(寫孔子)
定六藝于杏壇,紹虞夏商周之統;藏諸經于魯壁,開關閩濂洛之傳。(寫孔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寫荊軻)
有史公作傳如生,愛客若君,真實讀者慷慨悲歌不已;其門館風流未謝,于今思夕,問君誰能拔抑磊落之才。(信陵君祠)
志潔行廉,忠君愛國真氣節;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悼屈原)
萬頃重湖悲去國,一江千古屬斯人。(寫屈原)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悼屈原)
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屈原)
寫歷史人物的熱門對聯
賜國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創基業在山窮水盡;復父書,詞嚴義正,千秋大節,享俎豆于舜日堯天。(寫鄭成功)
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坑志,方知海外有孤臣。(寫鄭成功)
殉社稷在江北孤城,剩水殘山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壞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揚州史可法墓)
萬點梅花,盡是孤臣淚;一壞故土,還留勝衣冠。(寫史可法)
死含瑤草千秋恨,魂傍梅花萬古香。(寫史可法)
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黃興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江戶矢丹枕,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灑碧血。愧我今招女俠魂。(孫中山挽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