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音樂學院附中2023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保衛科 2010級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怎么考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校花
六、學籍、證書 1.音樂演奏、演唱、理論專業學生,入學后經過培訓試讀,初亂派搭三下半年參加羨伍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藉轉正考試,合格者可取得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籍。 2.音樂教育專業、美術專業一經錄取,通過試讀期,可取得附中學籍。★ 凡取得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籍者在高中畢時參加北京市全國統一高嘩拿考,畢業時頒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畢業證書。未能取得學籍但修滿學業者,可獲得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結業證書,憑結業證可報考高等藝術院校、師范大學藝術系,以及推薦到各大文藝團體
請采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當然有區別啦!
中央音樂學院一直排在全國第一,上海音樂學院第二,這個宴李慎排名從來沒有變過!
中國音樂學院離這兩所學校還是有所差距的!
央音院是屬于各個系各個專業都很強的綜合學院,音樂學院中的清華北大!
不過國音院的民樂擾蔽系還是很強的,近期有不少海外歸來的杰出者回校任教,也許會讓國音院有所突破!
中央音樂學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
(建議坐地鐵去,離復興門地鐵站很近!)
中國音樂學院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翔路
(安翔路不很有名,附近有兩個站臺,一個是葦子坑,還有一個是健翔橋。你坐車到這兩個站臺都能找到晌敬學校。)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挺好的,重點中學。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作為中國音樂學院的一個組成部分,秉承中國音樂學院“博學 精藝 仁愛 誠信蔽灶 ”的學術精神,通過40多年的努力,成為了一所國內外有影響的,具有培養民族音樂人才辦學特色的音樂專科學校。學校面向全國招生,辦學的主要任務是為院部各系、其他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培養和輸送具有良好音樂基礎,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后備生;同時為社會培養部分優秀的中等音樂人才。
長期以來,附中始終堅持“以育人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和辦學傳統,努力構建教書、管理、服務、環境四位一體的育人體系,在控索和發展的過程中,走出了一條鮮明開放的辦學之路。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的辦學特色集中體現在教師隊伍的高層次上。學校在四十年來的建設和發展和教學的實踐中,堅持自己宏明扮的辦學特色,注重辦學的規范性和教學的科學性,注重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和教師隊伍的建設,任課專業教師均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近十年來,學校已逐年留用了一批著名音樂院校畢業、品學兼優和專業水平突出、或在國際國內音槐敏樂比賽中獲獎的青年教師,他們思想活躍、眼界開闊,著眼于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致力于教材、教法和課程的改革。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階段層次,學校有計劃的培養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和參加各類教師培訓,還依靠院部教學科研成果和雄厚的師資力量,對學校的教學建設進行宏觀的指導,并聘請了一大批知名的專家教授任課執教。
需要中考孫搜。根據查詢中國音者源樂學院附中顯示:凡報考我校高一年級的考生(含往屆初中畢業生)均須參加當年中考,否則不予錄取。中國音樂學院附中作為中首凱態國音樂學院的一個組成部分,秉承中國音樂學院“博學、精藝、仁愛,誠信,的學術精神。通過40多年的努力成為了一所國內外有影響的,具有培養民族音樂人才辦學特色的音樂專科學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
上海音樂學院附中
中國音樂學院附中
西安音樂學院附中
天津音樂學院附中
天音附中
沈陽音樂學院附中
武漢音樂學院附中
四川音樂學院附中
星海音樂學院附中
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簡介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是教育部直屬(原文化部直屬)的國家級重點中等專業學校。其前身是1945年成立于重慶青木關的國立音樂院幼年班(后遷至江蘇常州)。1950年,中央音樂學院成立,幼年班隨國立音樂院并入中央音樂學院,遂改稱為中央音樂學院少年班,1957年6月1日正式建校并定名為“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至今已有五十年歷史。
目前,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設有六年制中學和三年制小學,專業方面包括:鍵盤樂器演奏、管弦樂器演奏、中國樂器演奏、聲樂表演、作曲與音樂學基礎。根據專業教學的需要,并依據文化課、音樂基礎課的具體課程結構,學校下設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管樂、民樂、作曲與音樂基礎課、聲樂、鋼琴基礎課、室內樂及文化課等十個教研室。現有在校生700余人。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擁有一支學術力量雄厚的師資隊伍,其專業教學水平在國內堪稱一流。一些著名教授,如:黃源禮、廖輔叔、夏之秋、章彥、易開基、朱工一、周廣仁、韓里、藍玉崧、喻宜萱、沈湘、隋克強、王治隆、林耀基、潘一鳴、陳比剛等,都曾在附中擔任教學工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年逾花甲的老教授,如:楊儒懷、陶純孝、王振先、金愛平、凌遠、趙屏國、吳元、鐘慧、王振山、宋濤、陳園、祝盾、王永新等等,至今仍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上,他們或直接投入教學工作,或出任教學督導,為附中的人才培養付出著辛勤的勞動。近些年來,附中的中青年教師成長迅速,在教學及藝術實踐的各個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獲得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者已占中青年教師總數的60%以上。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曾在國內外重大音樂比賽中取得過優異的成績,是國內中青年演奏家、作曲家中的佼佼者。由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各專業教師編寫的教材、制訂的教學大綱,受到國內同行及專家們的一致好評,許多已被兄弟院校所采用。此外,附中的文化課教學,也有著良好的傳統,俞叔_、湯德章、方承國、蔡仲德等老教師出色的工作,給歷屆學生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深刻印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面向全國招生,每年均有一批具有較高音樂天賦的學生通過全面、嚴格的選拔,進入附中學習。經過數年的學習后,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被輸送到本院大學部繼續深造。從建校至今,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已培養出合格畢業生2000余沖譽跡人,他們遍布海內外,許多人已成為各文藝院團和藝術院校的骨干,在國內外音樂界享有聲譽。施光南、儲望華、王立平、劉詩昆、殷承宗、盛中國、鮑惠蕎、王國清、黃安倫、陳佐湟等就是他們當中的優秀代表。更有許多畢業生一直默默無聞地工作在平凡崗位上,甚至扎根在祖國邊陲,兢兢業業從事基層文化藝術工作,為祖國的音樂文化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更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燦,姜建華、郭昶、呂思清、黃濱、郎朗等一批批少年英才脫穎而出。據初步統計,建校以來,虛鄭附中學生在各種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者已達280人次,在國內省級以上音樂比賽中獲得前三名者已超過484人次。
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也是我國音樂文化領域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自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十分重視藝術實踐和對外交流工作。享譽世界樂壇的著名藝術家如梅紐因、斯特恩等人都曾來校講學,傳授技藝。學校每年也要派出優秀的教師、學生,出訪世界各國,參加各種旨在加強中外文化交流的演出活動。早在1959年,當時全國唯一的青少年管弦樂隊”紅領巾樂隊”在附中成立,六十年代,這支樂隊得到了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親切關懷和熱情贊揚。多年來,在社會各界的鼓勵與支持下,在散并老師們的嚴格訓練、悉心培育下,樂隊的演奏水平日益提高,八十年代以來,還曾得到小澤征爾等世界著名音樂大師的指導。1988年,“紅領巾樂隊”更名為“中國少年交響樂團”,其編制規模與正規化程度均得到進一步加強。樂團曾先后出訪東南亞、歐洲的一些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為弘揚民族文化,宣傳改革開放成果,加強友好往來,以及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九十年代以來,附中又先后組建了“少年民族管弦樂團”、“少兒合唱團”、“少年室內樂團”“少年管樂團”。通過這些團體的演出活動,附中學生的專業素質得到了增強,藝術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也為我國藝術教育優秀成果的展示增添了新的內容。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方莊方群園一區2號
郵編:100078
電話:010-
武漢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簡介
武漢音樂學院附中歷史悠久,始建于1954年中南音樂專科學校附屬音樂中學,后改名湖北藝術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1985年定名武漢音樂學院附屬中等音樂學校。學校現開設音樂表演、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表演(舞蹈)等專業共26個專業方向,學制分三年制、六年制。現有學生823人。現任校長高雁。
學校以武漢音樂學院為依托,教學資源共享,辦學基礎好,硬件設施完備,發展后勁足。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文藝方針,遵循藝術規律和普通教育規律,堅持“立一等品牌,樹一流專業,創一生事業”的辦學理念,大力推行教學改革,嚴格管理,每年為獨立建制的音樂學院和不同層次的高等院校輸送大量優秀后備生,近三年升學率達99.1%。畢業生考入國家級乃至國外高等音樂院校比例近30%。
近年來百余名學生赴美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音樂學院深造;學生頻頻在國內國際重大賽事獲獎;省級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播出我校師生音樂會;中央電視二臺報道我校辦學成果和經驗。
學校著眼人才培養質量,教學實踐緊密結合,重視舞臺藝術實踐,加強職業能力培養,全力打造學校特色品牌。武漢音樂學院前任院長、著名作曲理論家趙德義教授,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主任、著名歌唱家張立萍教授,中央音樂學院院長特別助北京環球音像出版社社長何粹,就是我校優秀畢業生代表。
地址:武漢市解放路255號
郵編:430060
電話: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