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森林狂想曲原版純音樂鑒賞 大自然靜心純音樂 森林狂想曲音樂欣賞 森林狂想曲作品分析與介紹 《森林狂想曲》陶笛
吳金黛(主創)
森林狂想曲(The Forest Show)
《森林狂想曲》 擁有全世界第一張臺灣大自然音樂
荒野探險家徐仁修、自然錄音專家劉義驊、自沒肆然觀察家楊雅棠、留美制作人吳金黛、金曲獎制作人迅哪及演奏音樂獎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為臺灣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樂創作!制作過程耗時5年,深入全臺山林實地錄音,共收集臺灣鳥類、蛙類、蟬類、蟲類、山羌、獼猴枯昌轎、飛鼠、溪流…等近100種臺灣自然聲音
專輯名稱:者虛指森林狂想曲 藝術家:聽見自然系列 音樂類型:New Age 音樂介質:CD 發行地區:臺灣 專輯語言:純音樂 發行日期:1999年 唱片公司:風潮唱片公司 制作人:吳金黛
專輯簡介
月光下,朦朧中,這是一張極其精彩的自然與音樂融合的CD,通過它,再一次體味到我們對于自然的渴望和羨慕,同時,感受到中國的傳統樂器和自然糅合后帶給我們一種清涼而又純凈的空間,同時,大碟中附加了二首不帶一點修飾,不帶一點剪輯的純自然聲息。那是小鳥的鳴唱,那是自然的呼吸,那是我們所向往的天堂。 母帶經FURUTECH RL-30專業消磁器處理,音色通透純凈。《森林狂想曲》 擁有全世界第一張臺灣大自然音樂 荒野探險家徐仁修、自然錄音專家劉義驊、自然觀察家楊雅棠、留美制作人吳金黛、金曲獎制作人及演奏音樂獎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為臺灣森林量身譽悔打造的自然音樂創作!制作過程耗時5年,深入全臺山林實地錄音,共收集臺灣鳥類、蛙類、蟬類、蟲類、山羌、獼猴、飛鼠、溪流…等近100種臺灣自然聲音;新穎并充滿創意的制作概念,使樂曲中的自然音源與音樂的節奏、調性相合無間~如「夜的精靈」里動物與蛙蟲組成的打擊樂團、「野鳥情歌」中的臺灣畫眉、「水徑」的溪水聲與大提琴弦音水乳交融、「日安,亞熱帶」中段鋼琴和水聲譜成的寧靜……,讓整張專輯呈現自然聲音與音樂融合的最高境界! 流水、雀鳥之聲,能鎮靜人的情緒,松弛我們的身心,而且給人一種返回大自然的感覺,海浪、流水、鳥鳴,風吹過樹葉,雨打在屋頂,大自然的原始采樣加上改編的著名樂曲合成了天籟之音。新世紀的音樂形式使躁動的靈魂得到最溫柔的撫慰,你將在夜里沉沉睡去,以夢為馬,在自然之神悠長的呼吸里祈盼黎明。 ★全心全意為美麗森林量身打造,超越國際水準的自然音樂創作耗時五年,奔走山林寶地錄音! ★荒野控險家、自然錄音專家、自然觀察家 留美制作人,為了錄音走天涯! ★鳥類、蛙類蟬類、蟲類、山羊、獼猴、飛鼠、溪流等近100種自然聲音,讓你一次聽個夠! ★金曲獎制作人及演奏音樂獎得主跨刀制作,旋律百分百! ★全世界最好聽的大自然的音樂! ★自然聲音與音樂融合的最高境界!
專輯目錄
CD1: 01 森林狂想曲 02 晨歌 03 野鳥情歌 04 日安,亞 熱帶 05 水徑 06 沉睡森林 07 [Bouns 1]晨鳥之歌(純自然聲音) 08 [Bouns 2]樹蛙之歌(純自然聲音) 09 小翼鶇 10 烏頭翁 11 黃胸青鹟 12 臺灣畫眉 13 白耳畫眉 14 巴丹繡眼 15 紅嘴黑鵯 16 五色鳥 17 小鷿鵜 18 蘭嶼角鸮 19 褐鷹鸮 20 白腹秧雞 21 環頸雉 22 頭烏線 23 山羌 24 飛鼠 25 臺灣獼猴 26 日本樹蛙 27 面天樹蛙 28 莫氏樹蛙 29 白頷樹蛙 30 中國樹蛙 CD2: 31 腹斑蛙 32 貢德氏蛙 33 小雨蛙首配 34 澤蛙 35 虎皮蛙 36 眉紋蟋蟀 37 螽蟴 38 臺灣騷蟴 39 熊蟬 40 臺灣騷蟬 41 陽明山暮蟬
《森林狂想曲》是將大自然的聲音和音樂結合在一起的歌曲,做一份《森林狂想曲》音樂教案設計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森林狂想曲》的教案設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森林狂想曲》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2.熟悉樂曲各部分的主題旋律,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
3.了解民族樂器曲笛,進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樂器音色的豐富表現力。
4.通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體驗、感受,能用深情、和諧的歌聲、樂聲表達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歡樂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創造和諧的樂聲——《森林狂想曲》。
教學重點:
感受樂曲的情緒,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和想象力。
分辨主題旋律出現的順序,在了解曲式結構的基礎上創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人。
階段目標:開門見山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今天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到一個神奇的地方去,你們聽……這是哪?聽到了蟬聲、蛙聲、鳥聲和溪水……引出題目《森林的歌聲》
二、完整聽賞全曲
1、 與森林共賞:
今天我們要隨著這首樂曲來一次奇妙的森林音樂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聲》的音樂
師:聽的時候,你可以用點手心的方式感受樂曲的速度。并思考問題:
樂曲給你什么感受?你聽到一個怎樣的森林?
生:樂曲輕快、流暢
生:一個熱鬧的歡樂的森林。
師:從始至終都很熱鬧嗎?安靜—熱鬧—安靜
2、 與森林共奏:
師:樂曲中你都聽到了那些聲音?(動物聲、返敗如樂器的聲音)
師:樂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種樂器,請同學們聽一聽第一種、第二種……?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動作模仿演奏姿勢。
三、分析樂曲:
與森林共舞---聽樂曲結構
1、我們對樂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讓我們一起仔細聆聽樂曲的第一段旋律,請聽這段音樂的情緒怎樣?你聽到了什么樂器在演奏?
學生:活潑歡快的情緒 是笛子演奏的
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勢并跟著音樂用DU聲模唱。
這就是樂曲的第一主題部分。哦對了你除了聽到樂曲中樂器的音色外還有沒有其他聲音?學生:有還有小動物的聲音。那么你感覺小動物的枯孫聲音加在什么地方合適?加什么
呱呱 加在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的結尾部分。
那么我們來試試(分組一組唱旋律,一組配小動物的呱呱聲。或者分男女生)
最后我們把音樂情緒加上再來一遍。
2、請同學們再來體會一下樂曲的第二段主旋律。
在聆聽的時候你又聽到了什么樂器在演奏?音樂情緒怎樣?
學生:是小提琴的聲音 情緒是優美抒情的。
能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勢并跟著音樂用LI聲模唱。
這是樂曲的第二主題部分。你們漏啟也一定發現了除了樂器音色外還一小動物的叫聲。我們不妨加進蛐蛐和鴨子的叫聲好嗎?(吱吱 嘎嘎)分別加到什么地方合適?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小組展示。
師:(現在我們正在積極運動的不只有手還有大腦,更包括身體其它部分的積極配合,音樂欣賞,就是要在或歡樂或激動或憂傷的情緒中,培養我們的音樂素養,同學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就有了鑒別音樂,感悟音樂的能力。)
3、請同學們體會第三段旋律:3段是最熱鬧的一段,聆聽時請注意:這段旋律是很強還是很弱?是一種樂器演奏,還是多種樂器合起來演奏?合奏(因為是多種樂器的合奏,音樂色彩很豐富)那么1、2是一種樂器單獨演奏,就是?---獨奏(音樂色彩就相對單一)、1、2、3的演奏形式不一樣,所以音樂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用LA來模唱。揮舞手臂。
4、旋律3通過樂器的多樣加入和演奏形式由獨奏到合奏的轉變,聲音逐漸加強,音樂色彩也變得豐富起來。師:完整聆聽樂曲,請同學們仔細聽,三段旋律1、2、3,出現的先后順序。板書樂曲結構: 1—2—1—2—3—1
同學們,我們剛才分析的這一段,就整首樂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樂曲是以小動物的叫聲為引子,然后演奏121231作為樂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動物的叫聲為間奏,然后重復演奏121231作為樂曲的第二部分,最后以動物的叫聲作為尾聲,結束全曲的。
與森林共唱--感受音效的伴奏
跟著音樂邊輕拍節拍邊模唱。
與森林共歡樂---合作表現
表現全曲:
師:讓我們和小動物們一起完整的演繹一遍。按照121231的排列順序,盡情表現。
指導學生完整表現121231。
四、介紹樂曲:
師:同學們喜歡這曲子么?讓我們感謝曲子的制作者。
師介紹:
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樂曲《森林的歌聲》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險家徐仁修、自然錄音專家劉義驊等5人經過耗時5年的制作,深入全臺灣森林實地錄音,共收集臺灣鳥類、蛙類、蟬類、蟲類、溪流…等近100種自然聲音;他們的目的宣傳環保,愛護動物。
但是同學們,現實的問題卻是我們國家每年有接近50余種動植物瀕臨滅絕,如果,我們剛才聽到的美妙聲音就此不再重現,如果像白鰭豚、華南虎、東北虎亞洲象等人類的好朋友在5年或10年以后,我們再也見不到了,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保護野生動物,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一起祝福,愿森林的歌聲永遠這樣美好……
《森林狂想曲》教案設計篇二教學目標:
1.繼續學 唱歌 曲《綠色的歌謠》能理解歌曲的意思。
2.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樂,能視唱A段主題。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唱了歌曲《綠色的歌謠》今天我們還要到臺灣的熱帶雨林去聽一聽那里的各種聲音,真能使人陶醉,這就是將大自然的聲音和音樂結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讓我們更加親近綠色,更加親近音樂。
二、初步欣賞《森林狂想曲》。
1.初聽音樂。(教師簡介)
這是一首臺灣著名樂曲,在臺灣南部的熱帶雨林中,樹木茂盛,氣候濕潤,森林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更有經常出現的風聲,雨聲和終年不斷的流水聲,這些聲音和象征人類的活動音樂交織起來,構成了一幅歡樂而奇特的交響樂曲,大家來欣賞吧。
2.讓學生熟悉A、B、C各段的旋律。
3.教師分別用電子琴演奏A、B、C各段的旋律。
使學生聽到音樂就能知道是A段還是B段或C段。
4.復聽完成課本上的第一個練習。
5.這首樂曲有許多地方運用了“音效”即實地錄制的聲音,加強了真實感,使人身臨其境。
三、選擇兩或三個小組與教師合作,共同演繹《森林狂想曲》A段主題。
教師用琴慢速彈奏A段旋律,學生視唱曲譜,感受音樂優美的旋律。記憶A段主題旋律。
《森林狂想曲》教案設計篇三教學目標:
1、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情緒。
2、熟悉主題,培養音樂記憶能力。
3、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4、師生合作創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學重點:
1、感受樂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和想象力。
2、師生合作創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學難點:
在教師啟發、指引下,創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學用具:
電子琴、字母圖片、自制打擊樂器、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歌
二、欣賞《森林狂想曲》
(一) 引課,初聽感受
伴隨著大家動聽的歌聲,我們快樂的音樂大巴又將啟程了,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美麗而神秘的地方,由于路途遙遠我們要乘坐三種交通交替前行,同學們你們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伴著好聽的音樂快樂出發!(播放全曲,A主題做開車動作,B主題做劃船動作,C主題做飛機飛行動作)
現在我們到達了什么地方呢?(森林)一路上大家聽到了什么聲音呀?(小動物的叫聲)同學們你們聽,誰來迎接我們啦?(青蛙)小青蛙告訴我們,一路聽到的樂曲是全世界最好聽的大自然的音樂,是荒野探險家 、自然錄音家、自然觀察家、音樂制作人,跋山涉水,歷時五年,深入熱帶森林進行實地錄音!共收集鳥類、蛙類、蟬類、蟲類、山羊、獼猴、飛鼠、溪流等近100種自然聲音。再配上悠揚的樂曲,呈現自然聲音與音樂融合的最高境界。樂曲的名字叫做《森林狂想曲》又叫森林的歌聲。由吳金黛作曲。
(二) 欣賞樂曲
1.主題A
①剛才,青蛙唱的是真開心,可青蛙的音樂語言你懂嗎,沒關系,老師變一個小魔術,你們看,這就是青蛙的音樂語言,讓我們來聽一聽,小手指點一點。(播放主題A)
能用“嚕”來唱一唱嗎?如果聲音輕快跳躍一些就更好了,再來唱一唱。
②它唱的是什么旋律呢,你們看,(出示曲譜課件),你有什么發現呢,這兩樂句前幾小節是完全相同的,請同學們用葫蘆絲試著吹奏一下。
③同學們再來聽一聽,這段音樂力度有什么變化。(由弱到強)就像我們離森林越來越近了,讓我們和小青蛙打招呼吧,請同學們看著老師的手勢來唱“呱呱”。那能不能按照這段音樂的力度變化把小青蛙的歌聲和音樂合起來呢。
④小青蛙歡迎我們越來越熱情啦,這段歌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呢?(歡快活潑的)這么活潑歡快的音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呢?(播放音樂)(吉他和笛子)
2.主題B
森林里的空氣可真清新,我們伴著優美的音樂來呼吸森林里最清新的空氣吧,有一個小要求,數數一共做了幾個深呼吸。(4個)對,這段音樂就是《森林狂想曲》的第二主題,有4個樂句組成,這部分音樂的情緒是什么(優美抒情的)這么優美的音樂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呢?(小提琴),為B主題伴唱的小動物也很多,唱的最歡的是小鳥,小鳥怎么叫,輕聲,看著老師的手勢為音樂加入喳喳喳的叫聲好嗎?讓我們用小鼓棒輕輕地敲擊來代替鳥叫聲吧。
3.主題C
我們的伴唱很和諧現在我們伴著歌聲繼續前行,森林的第三段音樂又在我們的耳畔奏響了,它的情緒又發生了什么變化呢?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呢?(播放音樂)(熱烈歡騰的)這種氣氛要用什么樂器能表現出來呢,對啦,是多種樂器合奏。
4.區分主題
現在小兔子來啦,要考考我們:你能聽辨出我們《森林狂想曲》的各個主題嗎?現在老師彈奏樂曲,同學們來聽辨一下彈奏的是哪一個主題,用手勢來表示。
看來同學們對這三部分音樂都很喜歡,現在老師播放樂曲的第一部分,當你聽到第一主題時別忘了和青蛙打招呼,第二主題時和小鳥一起歌唱,現在我們和小動物一起來唱歌吧!(播放第一部分)
5.曲式結構分析
現在讓我們仔細聆聽,一起把整首樂曲主題順序填到黑板上,誰能來試一試呢?(找生)你們填的也都是A嗎?那就對啦。
這首樂曲的曲式結構就是這樣的,是不是很有趣啊!
6.模仿大自然的聲音
下面我們要開展一個有趣的活動,叫我們的森林音樂會,老師準備了很多道具,我們演奏一下自己的森林狂想曲,你來選一選看模仿森林里什么聲音。(三角鐵、木魚、方便袋、沙錘,小盒子等)準備好了嗎?(夜幕降臨啦,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出來都散步啦,聽,多熱鬧啊!遠處有風聲,還有流水的聲音,蟋蟀也來湊熱鬧,小青蛙也耐不住寂寞出來找食吃了,烏鴉在枝頭唱歌呢,森林里下起了淅瀝瀝的小雨,你聽像不像一首優美的歡快的森林狂想曲呢!天黑啦小動物們都要回家睡覺啦!)
(三) 表現樂曲
1.森林這么美小精靈們這么可愛,多才多藝的你們能用你最喜歡的方式來表現這首樂曲嗎,可以是一個主題。(舞蹈、葫蘆絲、情景劇等)
2.同學們你們真棒,老師為這首樂曲加上了歌詞,我們來唱一唱好嗎?
二、 總結提高
同學們大自然是上天賜給我們人類最寶貴的禮物,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現在我國每年有近50余種動植物瀕臨滅絕,如果我們剛才聽到的美妙聲音就此不再重現,如果像東北虎,華南虎,白鱀豚,亞洲象等人類的好朋友在五年或十年之后我們再也見不到了,那么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呢?樹木擁有綠色,地球才有脈搏,讓我們一起加油爭當環保小衛士吧!(擊掌加油)
吳金黛(主創)
森林狂想曲(The Forest Show)
《森林狂想曲》 擁有全世界第一張臺灣大自然音樂
荒野探險家徐仁修、自然錄音專家劉義驊、自然觀察家楊雅棠、留美備團制作滲燃人吳金黛、金曲獎制作人及演奏音樂獎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為臺灣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樂創作!制作過程耗時5年,深入全臺山林實地錄音,共收集臺灣鳥類、蛙類、蟬類、蟲類、山羌、獼猴叢滾虛、飛鼠、溪流…等近100種臺灣自然聲音
《森林狂想曲》是荒野探險家徐仁修、自然錄音專家拆型劉義驊、自然觀察家楊雅棠、留美制作人吳金黛、金曲獎制作人及演奏音樂獎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為臺灣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樂創作!制作過程耗時5年,深入告御燃全臺山林實地錄音,共收集臺灣鳥類、蛙襪虛類、蟬類、蟲類、山羌、獼猴、飛鼠、溪流等100多種臺灣自然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