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大語文?2021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 1.課程目標九年一貫整體設計。那么,新課標大語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語文課程標準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實施。
一、課程性質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二、課程理念
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1、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2、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3、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4、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方法變革;
5、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性。
三、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四、課程內容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其中: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群;
第二層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第三層設“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2022語文核心素養四個方面如下:
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 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 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核心素養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從四個方面凸顯文化自信:
一、新課標希望學生在感受語言文字及作品的獨特價值這一過程當中,熱愛國家通用語 言文字,在認識豐厚博大的中華文化過程中,能夠熱愛國家語言文字。二、在文 化自信中,培養學生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 化。
三、對于當代文化,要求學生關心社會文化生活,并積極地與文化活動。四、 對于外國文化,特別是其他國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學生能夠初步了解和借鑒, 感受多樣精彩的世界文化,開闊文化的視野,吸收文化精華。
第二是語言運用方面,強調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能夠積累語感和個體語 言經驗。通過積累、梳理和整合的過程,不斷地獲得良好的語感。了解國家通用 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
還強調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 能具有正確、規范地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
新課標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主”。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順應時代潮流,轉變教育觀念,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倡導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從傳統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向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模式,而作為落實新課程的主要陣地的課堂教學,更應朝此方向努力,課堂不是教師展示授課技巧的表演場所,而應該是師生互動交流與心靈對話的舞臺。為此,我們要改變傳統的學生單一、被動的接收式學習方式,倡導和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我們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以便讓學生去探究實踐,使之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如筆者這樣指導學生自主學習:①自選內容進行課前三分鐘演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②選擇合適的篇目,結合單元總體目標和導語提示自定學習目標;③自讀課文,正音釋詞;④由同學幫助提問問題,或自己確定問題;⑤自己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回答問題,不要囿于前人成見,勇于創新;⑥學生之間討論交流,互相辯論、質疑、切磋,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和獨特體會。
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的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通過學習,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使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今后的教學活動實施有了更多的思考及指導作用。
總體來說,兩版的課標內容,基本沒有變,即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能力的要求的標準沒有變。學習新課標結合實際教學,讓我感到變化比較大的就是從三年級教科書開始,每個單元設有“導語”,在單元導語中明確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這樣要求老師在教學中注重語文要素的落實,及時優化調整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新課程理念注重閱讀教學,閱讀是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語文訓練,它符合語言文字學習的特點,“讀”是培養學生綜合性語文能力的客觀要求和最重要途徑,忽視“讀”或“讀”不到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便成了無源之水。我感覺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孩子們課外閱讀書目的數量及程度鼓勵力度不夠,缺乏一定的評價方法。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改正,爭取提高自己的閱讀教學。
我將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到遵循課標精神,尊重教學實際,用好統編教材。在新課標的引領下,領悟精神,和學生共同成長。
2022版語文新課標十大變化:第一點變化:語文第一的地位坐實。小學初中9年,總課時為9522個課時,其中語文占20%-22%,數學占13%-15%,英語占6%-8%。體育與健康占10%-11%。我們來看,語文課時比數學和英語加起來都還要多。以后的考察題目肯定會越來越難,量也會越來越大,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這就是必然的趨勢。
第二點變化:文化自信首次被寫進了語文課標里。鼓勵弘揚傳統文化,以前小學語文必背詩文加起來是129篇,現在新課標要求小學6年是160篇。而且直接給出了小學6年推薦的部分學習目錄,所以,未來要讓孩子堅持多閱讀古詩文,多背古詩文。
第三點變化:課外閱讀比重加大。新課標要求除了考察語文的基礎字詞,閱讀理解,作文,還新增了整本書閱讀,并且明確提出了閱讀整本書的數量和質量的要求。比如5-6年級的孩子,要求課外閱讀量達到100萬字以上,能把握主要全書內容,會推薦整本書和說明理由。要讀革命傳統作品,讀文學,科普,科幻類作品等。
第四點變化:新課標明確了學業質量的標準。以前語文是怎么學怎么考,這些都不是很明確。現在新課標已經規定每個年齡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都給出了詳細的量化的標準。
以上就是新課標大語文的全部內容,1、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2、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3、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4、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方法變革;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