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和哲學?數學和哲學即存在聯系又相互區別:因為他們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因此,數學和哲學都是對物質世界的一種發現,必然存在聯系;而他們之間又有區別,因為客觀事物在發展,客觀事物的表象也不僅相同,因此反映到數學和哲學上,那么,數學和哲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縱觀整個歷史,哲學家總是被數學所特別吸引。柏拉圖學院的處寫著這樣的警句:“不懂幾何學者勿入。”在柏拉圖看來,“數學是了解宇宙本身而不是它的表面現象的真正訓練。”柏拉圖通過反思數學在理性的知識獲取中的地位而得到他的觀點。
而反過來,最早的數學家也都是哲學家。哲學的希臘語是愛智慧的意思,所以古代哲學家(特指希臘哲學家)思考他們所能遇到的任何問題,包括數量關系和空間變化。
這樣說吧,學科之間我覺得不應該有高級或者低級之說。只是相互涉及的領域不同。
但是有一種說法是我比較認同的,就是一切的學科都是為哲學的終極三大問題而討論的。站在全人類的角度,我們問向這浩瀚的宇宙,三個問題分別是:“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到哪里去?”
其實這是在考慮宇宙是什么,人類是什么地位的問題。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大致意思如下:無論我們人類是否在宇宙之中時唯一的存在都是一樣的恐懼。
哲學智商要求比數學智商要求更高。
哲學和數學都需要高度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但哲學更側重于把握歸納和概括,并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思維方法對問題進行分析,因此哲學智商要求更高。
而數學更注重精確性和規律性,在解決問題時,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驟,把每一步的結果串聯起來,最終解決問題。因此,數學智商要求相對較低。
數學和哲學都是人類發展當中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所形成的一種認識,這種認知只能發現不隨人的改變而改變,也就是說,數學和哲學都是具有客觀特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數學和哲學即存在聯系又相互區別:因為他們都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因此,數學和哲學都是對物質世界的一種發現,必然存在聯系;而他們之間又有區別,因為客觀事物在發展,客觀事物的表象也不僅相同,因此反映到數學和哲學上,必然有所不同。
數學哲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
①數學與現實世界,數學理論與實踐發展的關系問題;
②數學概念及數學運算中的辯證關系,數學概念發展的內在邏輯;
③數學范疇的辯證統一關系,’如常量與變量、有限與無限、直線與曲線、連續與間斷等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的關系。
擴展資料:
由于哲學立場的不同,在數學基礎的現代研究中逐漸形成了邏輯主義、直覺主義等學派。作為其數學哲學思想的體現,這些學派又都提出了數學基礎研究的具體規劃。
所謂的一個數學理論的形式公理化,就是要純化掉數學對象的一切與形式無關的內容和解釋,使數學能從一組公理出發,構成一個純形式的演繹。在這個中那些作為出發點的命題就是公理或基本假設,而其余一切命題或定理都能遵循某些假定形式規則與符號邏輯法則,逐個地推演出來。
有數學哲學,但沒有哲學數學。
為什么呢?因為哲學是一種的精神反思,比如對科學進行反思,就叫科學哲學,對人生進行反思,就是人生哲學,對政治進行反思,就是政治哲學,當然,對數學自身進行反思,就是數學哲學。從某個角度來說,哲學是無所不包的,它可以反思人類有史以來積累的所有文化知識和文明成果。而數學所涵蓋的范圍則狹窄的多,它隸屬于科學,也就是說,它和人文學科兩不相干。
以上就是數學和哲學的全部內容,數學與哲學的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1、哲學是研究世界觀的學問,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當然離不開自然科學;而自然科學是一種認識活動,離不開理論思維,離不開世界觀的指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