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教材歪曲歷史?作者王希亮以其深入的洞察力,揭示了日本歷史教科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引導讀者去理解和分析歷史的復雜性。該書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于2011年3月1日出版,ISBN號碼為9787207066091,具有16開的規格,定價為28.00元,每一頁都充滿了對歷史公正敘述的追求。《糾正被歪曲的歷史》不僅是一本學術研究的著作,那么,日本教材歪曲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教科書,作為傳遞民族與國家歷史的重要媒介,其作用尤其關鍵。特別是對于那些有過侵略和侵犯歷史的國家,如日本,通過歷史教材,教育下一代銘記歷史教訓,放棄侵略思想,致力于與全球各國保持友好關系,這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也具有現實意義。然而,戰后的日本在歷史教材問題上屢次引發爭議,不斷修正,卻往往偏離了和平與友好的正確軌道,皇國史觀和軍國主義史觀的痕跡屢見不鮮,這無疑成為了阻礙日本與周邊國家和諧交流的障礙。
王希亮的著作《糾正被歪曲的歷史——對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的剖析》深入剖析了這一問題。全書分為戰后教育改革及其實施、經濟主義政治下皇國史觀的復活與回潮等章節,詳細描繪了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的發展脈絡,揭示了這些問題背后所隱含的歷史真相和現實影響。通過閱讀這本書,人們能更深刻地理解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所揭示的深層次含義。
(1)九一八事變首謹 七七事變 南京大屠殺
(陸帶2)錯誤;者悉基勿忘國恥
(3)感到憤慨,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文部科學省在右翼勢力的施壓下加強了對歷史教科書的審定。對一些史實進行了肆無忌憚的修改,那么,這些年,日本右翼都篡改了哪些歷史呢?
一,“甲午戰爭”
起因:在日本教科書中,甲午戰爭被描述為當時,由于清朝政府不斷擠壓日本在朝鮮的勢力范圍,日本不得不快速擴張軍備,同清朝海軍進行了決戰。
二,“九一八事變”
起因:日本教科書中,在描述九一八事變這段歷史時,大肆渲染中國當時“不斷激化的反日運動”,稱“破壞滿洲鐵路和迫害日本兒童的事件頻發”,關東軍為了保護日本國民的安全才發動了這次事變。
三,扶植建立“偽滿洲國”
日本侵占中國東北,扶植建立“偽滿洲國”的歷史被描述為:日本租借了關東州,并獲得了俄羅斯轉讓的南滿洲鐵道經營權。對日本統治滿洲后的狀況描述為:促進了經濟發展,中國人大量涌入。其意思不僅日本的侵占是合法的,而且日本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四,“七七事變”起因:
日本教科書將“七七事變”的起因說成是“中國軍隊不斷向日軍開炮”。
五,“中日戰爭全面爆發”起因:
日本教科書描述為“兩個日本官兵在上海被射殺,導致日中間的沖突擴大了”。
日本總是試圖通過歷史教科書美化侵略戰爭的罪行。日本新歷史教科書送審本被媒體提前曝光,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本報訊 據《參考消息》報道又到了日本4年一度的教科書審定時間,在4月上旬教科書審定結果出爐前,由于日本新歷史教科書編撰會送審的《新歷史教科書》內容被日本媒體提前曝光,因而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日本《新歷史教科書》嚴重歪曲歷史,有民間團體將其稱為“兇化書”(與“教科書”一詞的日語發音相同),縱觀該教科書的內容,“兇化”可謂恰如其分。根據這次曝光的送
審本內容,其“兇化”程度變本加厲,充滿了以天皇為中心的家族國家觀、亞洲支配觀、對他國優越感和本國中心史觀,同時隱瞞加害事實、充滿了受害者意識,大肆宣揚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東亞戰爭的說法,肯定日本發動戰爭是自存自衛的戰爭,并且歌頌日本國民積極投身戰爭的獻身精神。
教科書內容曝光之后,引起了比較強烈的反響,韓國已經掀起了批判浪潮。至于送審本為何曝光,有一種說法是編撰會故意泄露出來的,因為送審教科書泄露是史無前例的,將引發輿論的強烈反應,反而會擴大編撰會在社會上的影響,從而達到推廣自己教科書的目的。而編撰會和一些右翼媒體則指責左翼人士和民間進步團體泄露了樣本,是為了阻止該教科書獲得審定通過。
只有敢于面對歷史的人才會被尊敬,就像德國,雖然曾經給別的國家人民造成傷害,但他們勇敢地面對了它,并負起責任,所以才會變得如此強大。
以上就是日本教材歪曲歷史的全部內容,然而,戰后的日本在歷史教材問題上屢次引發爭議,不斷修正,卻往往偏離了和平與友好的正確軌道,皇國史觀和軍國主義史觀的痕跡屢見不鮮,這無疑成為了阻礙日本與周邊國家和諧交流的障礙。王希亮的著作《糾正被歪曲的歷史——對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的剖析》深入剖析了這一問題。全書分為戰后教育改革及其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