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物理電學二十一個公式 高中物理電學公式總結表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大全表格 初三所有電學公式 物理電學公式整理
電學公式內容是高中物理的重要考點,需要學生掌握,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中物理電學公式,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物理電學公式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60×10-19C);帶電體電荷量等于元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點電荷間的作用力(N),k:靜電力常量k=9.0×109N?m2/C2,Q1、Q2:兩點電荷的電量(C),r:兩點電荷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種電荷互相排斥,異種電荷互相吸引}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E:電場強度(N/C),是矢量(電場的疊加原理),q:檢驗電荷的電量(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電量}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UAB:AB兩點間的電壓(V),d:AB兩點在場強方向的距離(m)}
6.電場力:F=qE {F:電場力(N),q:受到電場力的電荷的電量(C),E:電場強度(N/C)}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WAB:帶電體由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UAB:電場中A、B兩點間的電勢差(V)(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E:勻強電場強度,d:兩點沿場強方向的距離(m)}
9.電勢能:EA=qφA {EA:帶電體在A點的電勢能(J),q:電量(C),φA:A點的電勢(V)}
租瞎歲10.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 {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到B位置時電勢能的差值}
11.電場力做功與弊睜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 (電勢能的增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 {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電勢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S:兩極板正對面積,d:兩極板間的垂直距離,ω:介電常數)
常見電容器〔見第二冊P111〕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電場方向以速度Vo進入勻強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作用的情況下)
類平 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在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平行極板中:E=U/d)
拋運動 平行電場方向: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d=at2/2,a=F/m=qE/m
注:
(1)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金屬小球接觸時,電量分配規律:原帶異種電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帶同種電荷的總量平分;
(2)電場線從正電荷出發終止于負電荷,電場線不相交,切線方向為場強方向,電場線密處場強大,順著電場線電勢越神凳來越低,電場線與等勢線垂直;
(3)常見電場的電場線分布要求熟記〔見圖[第二冊P98];
(4)電場強度(矢量)與電勢(標量)均由電場本身決定,而電場力與電勢能還與帶電體帶的電量多少和電荷正負有關;
(5)處于靜電平衡導體是個等勢體,表面是個等勢面,導體外表面附近的電場線垂直于導體表面,導體內部合場強為零,導體內部沒有凈電荷,凈電荷只分布于導體外表面;
(6)電容單位換算:1F=106μF=1012PF;
(7)電子伏(eV)是能量的單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關內容:靜電屏蔽〔見第二冊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應用〔見第二冊P114〕等勢面〔見第二冊P105〕.
恒定電流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 {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 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 并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電流關系 I總=I1=I2=I3 I并=I1+I2+I3+
電壓關系 U總=U1+U2+U3+ U總=U1=U2=U3
功率分配 P總=P1+P2+P3+ P總=P1+P2+P3+
10.歐姆表測電阻
(1)電路組成 (2)測量原理
兩表筆短接后,調節Ro使電表指針滿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測電阻Rx后通過電表的電流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與Rx對應,因此可指示被測電阻大小
(3)使用方法:機械調零、選擇量程、歐姆調零、測量讀數{注意擋位(倍率)}、撥off擋.
(4)注意:測量電阻時,要與原電路斷開,選擇量程使指針在中央附近,每次換擋要重新短接歐姆調零.
11.伏安法測電阻
電流表內接法:
電壓表示數:U=UR+UA
電流表外接法:
電流表示數:I=IR+IV
Rx的測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測量值=U/I=UR/(IR+IV)=RVRx/(RV+R)>RA [或Rx>(RARV)1/2]
選用電路條件Rx 。
高中物理電學知識點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在時間t內通過導體橫載面的電量(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阻值(Ω)}
3.電阻、電阻定律:R=ρL/S{ρ:電阻率(Ω?m),L:導體的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合電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內+U外
{I:電路中的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Ω),r:電源內阻(Ω)}
5.電功與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Ω),t:通電時間(s)}
7.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動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出=IU,η=P出/P總
{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V),U:路端電壓(V),η:電源效率}
9.電路的串/并聯串聯電路(P、U與R成正比)并聯電路(P、I與R成反比)
高中物理學習方法
1、立足課本
課本應是我們的立足點。讀書,一定要讀透,不要只是走馬觀花地翻一遍;也不要對知識死記硬背。注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領會;明確各個概念、公式和定律的內涵及外延;對一組相互關連的概念,分清主次,比較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對一組定律、公式,搞清其相互聯系和前因后果,深入把握各個知識點、知識塊。建議能有一個總結本,用于知識、方法的歸納和整理,便于回頭看。數學是物理的基礎,因此,平時一定要注意數學運算和推導能力的提高。
2、五個環節
按預習、聽課、復習、做題、題后思,這五個主要環節進行物理學習 通過預習,可以抓住本節的難點,從而在上課聽講時“有的放矢”,主動地獲取知識, 而且通過預習,可以培養自己的自學、理解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也正是學習物理的目的之一。學物理不僅在于學習物理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掌握物理的這一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聽課時,一是要注意教師強調的重點,這往往是各類考試的主要目標;其次要注意預習時標記的不懂之處。當教師講到該處時,一定要仔細聽,積極思考,一般來說是會明白的。如果實在還不懂,則不要思考過多而耽誤聽課,可以等課后再向教師請教。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上課除了認真聽講外,還要記好筆記。因為筆記往往是教師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下來的重點和難點的條理化、具體化,凝聚著教師的心血。此外,記好筆記,也便于復習時抓住重點。通過“復習”這根線,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應牢記在心。為了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也為了提高應試能力,適量的習題是不可缺的。課后一定要完成老師精選的作業習題,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適宜的選擇,多做幾種不同類型的題。每次做題前要先認真審題,分清題型,從而找到適合于某類題型的通法,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做題后一定要做“題后思”,體會物理思想,以便更深入的領會和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3、選擇好的復習參考書
物理電學公式如下:
1、干路上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I=I1+I2+…+In。
2、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R=R1+R2+…+Rn。
3、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絕納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U=U1+U2+…+Un。
4、計算電功:W=I2Rt;W=Pt;W=UQ(Q是電量)。
5、電功率公式:P=I2R和P=U2/R。
6、電流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的電阻的反比:I1:I2=R2:R1。
7、焦耳定律:Q=I2Rt。
8、串聯電路中,電功率之比等于它們并吵沒所對應的電壓、電阻之比:P1:P2=U1:U2=R1:R2。
9、W=Q,其中W是電流流過導體所做的功,Q是電流流過碰明導體產生的熱。
10、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之和:1/R=1/R1+1/R2+…+1/Rn。
物理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對于“電學”這一塊,其實只需要掌握兩個方面就行了,一是電學的基本公式,二是電路特點。下面我整理了初中物理電學公式。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一、 歐姆定律部分
1. I=U/R(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輪滲搭反比)
2. I=I1=I2=…=In (串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電流處處相等)
3. U=U1+U2+…+Un (串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
4. I=I1+I2+…+In (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干路上的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聯電路中電壓的特點:各支路兩端電壓相等.都等于電源電壓)
6. R=R1+R2+…+Rn (串聯電路中電阻的特點: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聯電路中電阻的特點: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并聯電阻的倒數之和)
8. R并= R/n(n個相同電阻并聯時求總電阻的公式)
9. R串=nR (n個相同電阻串聯時求總電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聯電路中電壓與電阻的關系:電壓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的電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聯電路中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電流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的電阻的反比)
點擊查看: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電學公式二、 電功電功率部分
12.P=UI (經驗式,適合于任何電路)
13.P=W/t (定義式,適合于任何電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適合于任何電路)
15.P=P1+P2+…+Pn (適合于任何電路)
16.W=UIt (經驗式,適合于任何電路)
17.P=I2R (復合公式,只適合于純電阻電路)
18.P=U2/R (復合公式,只適合喊州于純電阻電路)
19.W=Q (經驗式,只適合于純電阻電路.其中W是電流流過導體所做的功,Q是電流流過導體產生的熱)
20.W=I2Rt (復合公式,只適合于純電阻電路)
21.W=U2t/R (復合公式,只適合于純電阻電路)
22.P1:P2=U1:U2=R1:R2 (串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壓、電阻的關系:串聯電路中,電功率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的電壓、電阻之比)
23.P1:P2=I1:I2=R2:R1(并聯電路中電功率與電流、電阻的關系:并聯電路中,電臘拿功率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的電流之比、等于它們所對應電阻的反比)
電學作為物理這一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只是在中考的時候占有很大比重,在中考的時候也非常的重要,萬丈的高樓需要好的地基,要想孩子在中考和中考中不因電學而受阻就需要從現在開始打好基礎,掌握好最基礎的知識和公式。
推薦閱讀:高中物理電學公式大全
中考物理第一輪復習經驗
中考物理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公式
中考物理易錯知識點總結(二)
中考物理易錯知識點總結(一)
如何提高中考物理成績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電荷:(e=1.60×10-19C)
2.庫侖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
3.電場強度:E=F/q(定義式、計算式)
4.真空點(源)汪族改電荷形成的困判電場E=kQ/r2
5.勻強電場的場強E=UAB/d
6.電場力:F=qE
7.電勢與電勢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電場力做功:WAB=qUAB=Eqd
9.電勢能:EA=qφA
10.電勢能的變化ΔEAB=EB-EA
11.電場力做功穗啟與電勢能變化ΔEAB=-WAB=-qUAB(電勢能的增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式,計算式)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C=εS/4πkd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物理初三的電學公式如下:
一、物理電學公式解釋
1、對于電功、電功率、電熱三個物理量,它們無論是在串聯電路還是并聯電路中,都是總量等于各部分之和。
2、用歐姆定律I=U/R求電路中的電流,讓學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實驗得出,是電學中最基本的公式,但此公式只適合于純電阻電路。
3、電功率求解公式P=W/t與P=UI這兩個公式為電學中計算電功率時普遍適用最基本的兩個公式,第一個為電功率的定義式,也常常作為用電能表和鐘表測記家用電器電功率的公式。
4、電學基本公式只有4個,即:I=U/R、P=W/t、P=UI、Q=I2Rt。
5、應熟練掌握的幾個肆老比較重要的導出公式。
二、具體公式
1、I=P/U。
2、U=IR。
3、R=U/I。
4、R=U2/P。
5、P=U2/R。
6、P=I2R。
7、P=W/t。
8、Q=I2Rt。
三、拓展公式力學部分
1、速度公式
火車過橋(洞)時通過的路程s=L橋+L車。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108m/s。
2、密首虧度公式
ρ水=1.0×103kg/m3。
冰與水之間狀態發生變化時m水=m冰。
ρ水>ρ冰;v水<v冰。
空心球空者雹神心部分體積V空=V總-V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