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名人傳有哪些 135位中華歷史名將 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第九輯
1《曾國藩》
唐浩明
了解千古名臣曾國藩的唯一經典,讀懂國人處世智慧的殿堂之作,政商必讀。
共修訂了人民文學等老版訛誤106處,是唐浩明先生唯一作序版本,同時也是這部經典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中國最經典的名人傳記_非常值得看的人物傳記_十大暢銷人物傳記_中國歷史網
2《知行合一王陽明》
度陰山
本書通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即使純粹作為王陽明傳奇一生的故事書來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書,難得的是,作者把心學體系形成的脈絡和精髓基本蘊含在王陽明的人生故事中了,對于讀者來說,閱讀快感是雙重的,這也是本書區別于其他王陽明傳記的最大特點。
3《朱元璋傳》
吳晗
在吳晗的筆下,一個歷經艱辛磨難、英勇睿智、氣度恢宏、勤政愛民、夙興夜寐又猜忌心極重,殺戮成性的矛盾復雜多面的帝王形象活靈活現。
大家小書,文理曉暢,對明初官僚體制、皇權膨脹的分析甚佳。
4《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
王曉磊
武則天82年的人生,前31年,她卷入權斗漩渦,為活命哪唯從宮女殺到了皇后的寶座;后51年,她掀起腥風血雨,用女皇的龍袍確保了自己的安全。
武則天的傳記不少,但不是抹黑,就是根本不懂歷史,真實還原武則天82年人生乃至盛唐歷史場景的,只有這一本,比起處女作《卑鄙的圣人:曹操》,王曉磊的這部《武則天:從三歲到八十二歲》寫得更醇熟,更“走心”。
5《康熙大帝》
二月河
“清帝鼻祖”二月河重磅之作!1本有關隱忍、鐵血、預見力的書,被譽為“二十世紀清帝歷史的里程碑”。
二月河“清帝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雖然從歷史感和文學造詣來看略遜于之后的《雍正皇帝》,但已經形成了自成一格的極具文化底蘊和渣褲歷史感的語言風格,并且對年輕一代的優秀歷史作者影響深刻。
中國最經典的名人傳記_非常值得看的人物傳記_十大暢銷人物傳記_中國歷史網
6《雍正皇帝》李梁培
二月河
權威、鮮活、啟迪人智慧的雍正大帝。1本關于“少說話,多干事”智慧與智力的經典博弈,總銷量已突破500萬冊的經典歷史巨著。
這是真正奠定了二月河大家地位的歷史巨作,也是被公認為“清帝三部曲”中藝術水準最高的一部。
董存瑞(1929年—1948年),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945年8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初春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32師96團2營6連2排6班班長。先后榮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榮獲勇敢獎章三枚、“毛主席獎章”一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縣的戰斗中英勇犧牲,當時未滿19歲。2009年9月10日,董存瑞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李燦、李萌編著的《為了新中國前進察蠢灶——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是一本故事書。講述了董存瑞的生動感人史跡敗扮,表現了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黃繼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縣,中國人民志愿軍第45師135團9連的通訊員。1952年10月20日在朝鮮上甘嶺地檔旅區597.9高地犧牲,年僅21歲。被中國人民志愿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并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所在部隊黨委追授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內容簡介:
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舍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激勵和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英雄氣概為人們所敬仰,他的英雄事跡成為人們學習的楷模。黃繼光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戰斗英雄。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先生誕生于廣東省香山縣(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孫中山幼名帝象,讀書時取名文,號日新,字德明,褲型孫1886年改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則常以中山為名。
1892年7月,孫中山以最優異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1894 年6月,孫中山到天津上書李鴻章,要求改革時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清政府在戰爭中接連失敗,孫中山進一步認清了清王朝的腐敗無能,愈發堅定了救國的信念。遂赴檀香山,胡鏈在華僑中宣傳革命。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泄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他作為重要國事犯到處懸重賞通緝。此后他在海外 16年,先后 5次環游世界,在華僑中租坦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
1896年10月,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使館誘捕后經他的老師英國人康德黎營救脫險。1905年 8月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推舉為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發刊詞里,孫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積極發動武裝起義。孫中山直接領導的起義有1907年5月的黃岡起義、6月的七女湖起義、9月的防城起義、10月的鎮南關起義、1908年2月的欽州起義、4月的河口起義,1910年2月的廣州新軍起義以及1911年4月27日(陰歷3月29日)的黃花岡起義,加上1895年的廣州起義和1900年的惠州起義,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領導了10次武裝起義。這些起義雖然失敗,卻喚醒了中國人民,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