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15課標全國1英語完形填空 2017課標全國3語文 2015新課標1 2015全國新課標2語文 2015全國課標卷2語文作文
莊子之妻病死,好朋友惠施前去吊渣鉛唁,見莊子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施于是責問莊子:“你與人家夫妻一場,她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仙逝,你不但不憂傷反而還鼓盆而歌,簡直如念好是太過分了!”莊子說:“她剛去世之時,我也很是悲傷.可是我后來一想,她的生命本就起于無形;不僅無行,而本無氣!而是陰陽交雜在冥茫之間,變而有氣,氣又高薯變而有形,形又變而有生,今又變而為死.這不正象春夏秋冬四時交替嗎?如今她雖然死了,卻是回歸了生命的原本.死生猶如晝夜交錯,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氣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樂之心.既然如此我為什么要那么憂傷呢?我應該為她歸于生命的原本而高興啊!否則我就是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了!”
在今天看來,也許這很荒唐.我也不鼓勵大家這樣做.可是當我們仔細思量,我們卻可以從中品讀生命的真諦!
70首或80首。低年級沒有規滲凱定多少首,但個人建議從一、二年級就可以找其中簡敗喊旁單的背誦,慢慢積累。低年級的孩子記憶力更好。而且這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的過察橡程。
1、2015年全國新課標語文《考試說明》和2014年相比,在試題結構、賦分、辯衫題型、默寫范圍、能力要求、時間、分值、難度等方面都沒有實質性的變化,可謂一脈相承,體現了穩定性和承繼性原則,這是基于社會大背景和新課標考試省份逐年增多而需要階段性穩定的考慮。
2、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閉卷,筆試。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試題類型:
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古文斷句題、古文翻譯題、簡答題、論述題、寫作題等。選擇題分值約為30分。攜耐腔
試卷結構:
試卷分閱讀題和表達題兩部分.閱讀題分必考題和選考題.必考題。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選考題考生只能從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選畝枝擇一類作答。必考題125分左右,約占全卷總分值的83%;選考題25分左右,約占全卷總分值的17%。
1. 語文文言文翻譯
與朱元思書
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líng)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yīng)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綸(lún)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加粗字體為重音) [編輯本段]課文注釋 1 《與朱元思書》,選自《藝文類聚》(中華書局1982版)卷七。一作《與宋元思書》。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縣)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
譯文
江面上的風停了,煙霧都消散盡,天空和群山呈現出一樣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蕩,向東或向西,漂漂蕩蕩。從富陽到桐廬大約(相距)一百里的水路,奇異的山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都呈青白色,深深的水流清澈得千丈也能見底。游動的魚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水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猶如飛奔的駿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滿了蒼翠的樹木,看上去使人頓生寒意,(這些山)憑借著(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長,這些山巒仿佛互相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筆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無數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泠泠地發出聲響;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樹上的)蟬兒長久不斷地鳴唱,(山中的)猿猴也時刻不住地啼叫。像鳶鳥一樣極力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那些籌劃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木在上邊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昏暗,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有時也可以見到陽光。
2. 文言文翻譯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絕廳顧反為汝殺彘。
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嬰兒非與戲耳。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譯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兒子跟在后面哭著要去。曾子的妻子沒有辦法,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從街上回來了殺豬給你吃。"
曾子的妻子剛從街上回來,曾子便準備把豬抓來殺了,他的妻子勸阻他說:"我只是哄小孩才說要殺豬的,不過是玩笑罷了。"
曾子說:"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麼知識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學來,需要父母的教導。現在你如果哄騙他,這就是教導小孩去哄騙他人。母親哄騙小孩,小孩就不會相信他的母親,這不是教育孩子成為正人君子的辦法。"
說完,曾子便殺了豬給孩子吃。
賞析:曾子為了不失信于小孩,競真的把豬殺了煮給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后代、影響后代。但這不見得是韓非此則寓言的原意,韓非子的原意不過是宣揚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統治者制定嚴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并胡隱依,有法必依,執法穿丹扁柑壯紡憋尸鉑建必嚴
曾子衣敝衣以耕.,魯君使人往致封邑焉。曰:“請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復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則獻之,奚為不受?”曾子曰:“臣聞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不我驕也,我能不畏乎?”終不受。孔子聞之,曰:“參之言足以全其節也。” 曾子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之一。有一天,他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因為他在當時已經很有名氣,魯國的國君覺得這樣的名人穿如此破舊的衣服在田里耕作,有失魯國的體面,也失曾子的面子。于是,他就派人對曾子說,國王看到你如此大名鼎鼎的學者卻穿著這麼破舊的衣服勞作,要封給你一塊采邑,權切給你添置幾件衣服用吧。可是,曾子并不領情。他堅決不受。沒辦法,國王派的人只好回去。國王又讓他再送來,曾子還是不受,來來回回反復多次,曾子堅持不收。使者就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么不受。曾子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他說,我聽做睜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么,就算國君賞賜我的采邑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 后來這件事讓孔子知道了,孔子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 這就是人的節操,幾千年來中國的文人們崇奉的節操。離我們久遠的文人,寧可穿破舊的衣服,也不愿接受別人的饋贈,那怕是國君的。也許在今天的人看來,這曾子也太迂腐透頂了,國君送的,也不是他私人的所有,應該說是國家的,國家的么,不要白不要。也不需去感謝何人。況且,國家這么大,他曾子享受一點也少不了什么。可曾子為了節操,竟然甘愿穿破衣,苦勞作,過清貧的日子。真的讓人不可思議。回過頭來看看現在吧,那還會有如此的傻冒,受賄的畏恐你不行賄;侵吞國家利益,畏恐手段不狠,畏恐撈之不足,哪里還管什么節操。這些貪心的人,已不能用蛀蟲來形容他們了,他們是一群饕餮著,饕餮的是國家,是人民的血肉。 曾子的話,已經說過了幾千年,一個奴隸社會的窮文人說的話,完全不必當作什么教義頂禮膜拜,他的話也絲毫沒有約束力,但我還是要你記住這句話: 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驕人;縱子有賜,我能不畏乎
3. 語文文言文翻譯
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
比喻知己喪亡后,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古時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
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寡。終于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鐘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鐘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后見面,可是兩年后鐘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鐘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惋惜。
這就是“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當時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鐘子期不過是個樵夫。
兩人生活環境迥然。卻僅僅因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
終于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鐘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鐘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后見面,可是兩年后鐘子期卻沒有露面。
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鐘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
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有句話叫聞弦音而知雅意 他們兩個互為知音 知音已死。
留琴何用 斷弦以鳴念知音而絕琴之意 當時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鐘子期不過是個樵夫。兩人生活環境迥然。
卻僅僅因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終于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鐘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鐘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后見面,可是兩年后鐘子期卻沒有露面。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鐘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
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于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而鐘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
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原文: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簡單翻譯: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于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
4. 語文 文言文 翻譯
原文]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更天下君王至于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時已焉。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
〔譯文〕 太史公說:《詩經》上有句話:“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寬廣的大道可以循著前進。”我雖然不能到達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讀孔子的書,想見他的為人。到了魯國,看到孔子的祠堂、他的車子、衣服和禮器,許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時演習禮儀,我徘徊留戀,舍不得離開。天下的君王以及賢人是很多的,當時是光榮的,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個平民,傳到十幾代,讀書的人都尊崇他。從天子王侯,到全國研究六經的人,都以孔子的學說作為準則,孔子可以說是道德學問最高尚的人了!
〔注釋〕 這是《史記。孔子世家》的贊語部分,首先引用《詩經。小雅》,表達對孔子的崇敬;接著提出遺書、遺物和遺教,表示對孔子的向往;最后通過反襯來說明孔子演說對后世的影響。贊語含蓄而有余味。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縣東南)人。他在魯國做過司冠,后周游列國,一生主要從事于講學和著述,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世家:是《史記》創立的一種體例,一種記載地方政權始末,相當于國別史;一種是人物傳記,相當于列傳。本文屬于后者。孔子不是世襲封爵的王侯,司馬遷為了突出孔子學術思想對后世的影響,破例推崇,為孔子六傳,列入“世家”。贊:文章最后的論贊部分。
1. 2015年有沒有全國卷3
您好,在還沒有自主出題的試卷之前,所有的省市區使用的都是全國卷。那個時候有全國I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還有全國IV卷。各省市區按照各自需要可以使用整套全國卷,也可以穿插使用。后來教育部放款了全國卷的使用,讓一些教育較為發達的省市區自主命題。而自主命題的省市區后來擴大到了18個,全國卷也就剩下了全國I卷和全國II卷了。省市區的教育部門可以選擇使用部分自主命題的科目試卷再夾插全國卷的其他科目。也就變成全國31各省市區的高考滿分的分數值開始出現了分歧。比如廣東省和海南省采用了900分制度和江蘇省沿用了450分制度。
2015年的全國高考共有18份不同的高考試卷;其中有16份屬于自主命題的試卷,而2份屬于全國卷,也就是全國卷I卷(新課標I卷)和全國卷II卷(新課標II卷)。所以2015年并沒有全國III卷。
2015年使用自主命題的省市區有:北京市、天津市、陜西省、福建省、余尺茄廣東省、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重慶市、海南省、上海市。其中的一些省市區的語文、數學、英語使用了自主出題的試卷,而文綜、理綜使用了全國卷。
按照教育部的規劃,新高考改革一律使用全國卷,不再有自主命題的試卷了。所以2017年的自主命題的省市區數量下降了,而全國卷也再次擴大到了全國卷I卷(新課標I卷)、全國卷II卷(新課標II卷)、全國卷III卷(新課標III卷)。
2. 2015高考語文新課標Ⅰ卷考試真題答案出來了嗎
學員你好,新東方在線特整理2015年高考語文新課標Ⅰ試題及答案解析供各位考生參考,具體內容如下:2015年高考新課標I語文試題(圖片版)(/R2CHUqu) 2015年高考新課標I語文試題(版)(/R2CHWsN) 2015年高考新課標I語文試題及答案(圖片版)(豎察/R2CH060) 2015年高考新課標1語文試卷答案(版)(/R2CHQAA) 更2015年高考各科考試真題及答案解析信息點擊進入>>最后,新東方在線預祝各位考生金榜題名!以上是新東方在線(新東方網校koolearn)為您提供的信息希望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有疑問歡迎您隨時向新東方在線企業知道提問。
3. 2016年全國高考語文卷3新課標III作文題目怎么寫如何立意審題
【作文解析】 整體觀之,今年的作文題在形式上延續了新材料作文的趨勢,以任務驅動的形式要求考生完成特定語境下的思考并嘗試解決問題,標志著語文試題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內容上,與2015年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有所不同,思辨的核心回歸語文課堂,探討傳承民族文化的方法路徑。這類作文能讓真正有思想、能思辨、有底蘊的考生獲取高分,但也會使作文思想貧乏、形式僵化的同學面臨嚴峻挑戰。
(1)審題:任務驅動,重視實踐能力。困春 本次作文給出了一個明確的任務,即比較“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三種培養語文素養的途徑,要求闡述考生的看法和理由。題目重點在于“比較”二字,考生必須在文章中分別闡述對這三種途徑的看法,并表明自己的觀點。論證力求一針見血,富有思辨的深度和廣度,這樣才能在800字的篇幅內馳騁文筆,寫出優秀的文章。
(2)立意:文化精神,重視立意高遠。 今年的考題蘊含深刻的文化自覺意識。正如作文題目所言:“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關系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覺。”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快餐文化越來越成為現代中國人的精神食糧,我們應該如何借助教育的力量,進一步深化語文課程的改革,來全面提升國人的文化素養?考生在作文中不應該僅僅探討課堂、課外、實踐這三種途徑的具體作用,而應高屋建瓴、立意高遠,以國家民族的視野來展開議論,使文章洋溢著積極的實踐理念、強烈的時代精神、深刻的文化意識。
(3)結構:探究思辨,重視思想深刻。
拿到今年這篇作文,考生首先必須學會辯證地分析問題,繼而才能從所給材料中縱深切入:課堂教學、課外大量閱讀及社會生活實踐在語文素養培養方面的利與弊。
課堂教學方面,可以談教師在文化傳承、思想啟迪、人格感染方面的作用,也可以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及生動性,但也要注意到課堂的時空有限性會束縛學生獲取信息的寬度和廣度。
課外閱讀方面,可以探究優秀厚重的文化經典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深層次全方位滲透,意識到課外閱讀的自由性、選擇性、有效性及可延續性,但也要注意到課外閱讀又具有松散和不可操控等弊端。
生活實踐方面,可以談生活實踐對語言能力的塑造,生活體驗對思想人格的砥礪作用,也要注意其轉化成為語文素養的間接性和復雜性。考生必須要對關鍵話題做清晰準確的價值判斷,才能把文章的道理闡釋得入木三分、令人信服。
4. 2018全國卷3答案什么時候出
要看你所在的省份,把全國各省份情況列舉如下北京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天津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上海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山東省:自主命題(語、數。
PS:語文數學在2018將采用新課標Ⅰ卷)+新課標Ⅰ卷(綜合(2016)、英)廣東省:英語聽說考試由廣東省自主命題(其余部分和其他科目均采用新課標Ⅰ卷) 江蘇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浙江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題,英語聽力使用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二級聽力;2017年起英語使用全國卷 ,2019年起所有科目使用全國II卷四川省:自主命題(數、英、理綜)+新課標Ⅲ卷(語、文綜),2017年起全部使用全國III卷福建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國I卷,2019年起使用全國II卷湖北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國I卷湖南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國I卷海南省:自主命題(政、史、地、理、化、生)+新課標Ⅱ卷(語、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