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姓歷史名人?古代高姓歷史名人 1、高漸離:戰(zhàn)國末年時燕人,擅長擊筑,燕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擊筑,荊軻和歌。后因在筑內(nèi)暗藏鉛塊撲擊秦始皇,不中被殺。 2、高長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戰(zhàn),那么,高姓歷史名人?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代高姓歷史名人 1、高漸離:戰(zhàn)國末年時燕人,擅長擊筑,燕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擊筑,荊軻和歌。后因在筑內(nèi)暗藏鉛塊撲擊秦始皇,不中被殺。 2、高長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戰(zhàn),常常大敗敵軍。武義高強的將領,是北齊大將,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是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為蘭陵王。據(jù)《北齊書》講,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應是有英雄氣概之美男,是中國古代四大俊男(嵇康、周瑜磨嫌拿、高長恭、楊華)之一。 3、高 適:唐朝詩人,與岑參齊名,并稱為"高岑"。其"邊塞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為內(nèi)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4、高汝礪:金右丞相,封壽國公。今山西省應縣人。曾對紙鈔的推行和發(fā)展起到一定作用。對金國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為人正直。 5、高克恭(1248—1310):元代畫家者弊,字彥敬,號房山,其先回鶻(維吾爾族),籍貫大同(今屬山西),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書。 善書畫, 《云橫秀嶺》、《墨竹石坡》為其代表作。與趙孟頫齊名,時人有"南有趙魏北有高"之稱。 6高攀龍:曾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時稱"高顧",為東林黨首領之一。
1、高士廉:本名高儉,字士廉,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
唐朝初年宰相,北齊清河王高岳之孫,隋朝洮州刺史高勱之子,唐太宗文德皇后舅父。
少有器量,涉獵經(jīng)史,事母至孝。
初仕隋朝治禮郎,受斛斯政牽連,貶為交趾郡朱鳶縣主簿,成為交趾太守丘和司法書佐。
武德五年(622年),歸順唐朝,授雍州治中。
武德九年(626年),參謀玄武門之變,拜太子右庶子。
唐太宗即位,拜侍中,封義興郡公,貶為益州長史,入為吏部尚書,封許國公。
2、高季輔:本名毀辯配高馮(ping),字季輔,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人。
唐朝初年宰相,北魏光祿大夫高祐四世孫。
出身渤海高氏,勤學好武,事母至孝,隋末跟隨李密起義。
武德元年,歸順唐朝,授陟州戶曹參軍。
唐太宗即位,拜監(jiān)察御史,彈劾大臣;遷中書舍人,指陳時政;檢校吏部侍郎,銓選人才,頗得唐太宗贊許。
晉王李治立為皇太灶蘆子,選為東宮屬官,輔佐監(jiān)國理政。
唐高宗即位,拜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監(jiān)修國史,封蓚縣公,遷侍中、太子少保。
3、高智周:常州晉陵人。
少好學,舉進士。
初補越王府參軍。
遷費縣令,與丞纖指尉均分俸錢,政化大行。
人吏刻石頌其美。
尋授秘書郎,弘文館直學士,預撰瑤山玉彩、文館辭林三遷蘭臺大夫,以儒學為東宮侍讀。
古代高姓歷史名人 1、高漸離:戰(zhàn)國末年時燕人,擅長擊筑,燕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擊筑,荊軻和歌。后因在筑內(nèi)暗藏鉛塊撲擊秦始皇,不中被殺。 2、高長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戰(zhàn),常常大敗敵軍。武義高強的將領,是北齊大將,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是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為蘭陵王。據(jù)《北齊書》講,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應是有英雄氣概之美男,是中國古代四大俊男(嵇康、周瑜、高長恭、楊華)之一。 3、高 適:唐朝詩人,與岑參齊名,并稱為"高岑"。其"邊塞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為內(nèi)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4、高汝礪:金右丞相,封壽國公。今山西省應縣人。曾對紙鈔的推行和發(fā)展起到一定作用。對金國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磨嫌拿起到一定的作用。為人正直。 5、高克恭(1248—1310):元代畫家,字彥敬,號房山,其先回鶻(維吾爾族),籍貫大同(今屬山西),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書。 善書畫, 《云者弊橫秀嶺》、《墨竹石坡》為其代表作。與趙孟頫齊名,時人有"南有趙魏北有高"之稱。 6高攀龍:曾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時稱"高顧",為東林瞎搭黨首領之一。
1、高適(706年-765年2月17日),字達夫,滄州渤海人(今河北景縣)。唐朝邊塞詩人,詩詞語言質(zhì)樸,風格雄渾,與岑參并稱“高岑”。
高適出生窮困,甚至曾經(jīng)以乞討為生。天寶八年,得到封丘縣尉的官職。后來到西塞。高適一直到五十歲時才開始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描寫了西塞的生活:戰(zhàn)場上的景象、士兵的生活和當?shù)匕傩丈賸D的情懷。《燕歌行》是高適的著名詩作。
天寶十二載,節(jié)度判官田丘推薦高適入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安史之亂后任左拾遺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永王李璘起兵,肅宗以高適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廣德元年,任淮南節(jié)度使,代崔光遠為西川節(jié)度使。唐代宗永泰元年正月乙卯(765年2月17日),去世,追贈禮部尚書。
2、高懷德 (926年—982年),字藏用,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后唐中軍都指揮使高思繼之孫,后周天平節(jié)度使、齊王高行周之子 ,宋太祖趙匡胤的妹夫,北宋開國功臣。
以擁戴有功,宋初為殿前副都點檢,曾參與平定李筠、李重進之亂。后與石守信等秉宋太祖意圖自請解除兵權。宋太宗時官武勝軍節(jié)度使兼侍中。死后追封渤海郡王,謚號“武穆”。
3、高俅(?—1126年),北宋末年權臣,宋徽宗時期的官員,汴京(今河南開封)人。《水滸傳》的主要反派人物。
古代高姓歷史名人 1、高漸離:戰(zhàn)國末年時燕人,擅長擊筑,燕太子丹派荊軻謀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擊筑,荊軻和歌。后因在筑內(nèi)暗藏鉛塊撲擊秦始皇,不中被殺。 2、高長恭:又名高孝瓘,他勇武善戰(zhàn),常常大敗敵軍。武義高強的將領,是北齊大將,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風流大丞相高歡之孫。是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封為蘭陵王。據(jù)《北齊書》講,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應是有英雄氣概之美男,是中國古代四大俊男(嵇康、周瑜、高長恭、楊華)之一。 3、高 適:唐朝詩人,與岑參齊名,并稱為"高岑"。其"邊塞詩"以描寫邊塞風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為內(nèi)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4、高汝礪:金右丞相,封壽國公。今山西省應縣人。曾對紙鈔的推行和發(fā)展起到一定作用。對金國的政治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也磨嫌拿起到一定的作用。為人正直。 5、高克恭(1248—1310):元代畫家,字彥敬,號房山,其先回鶻(維吾爾族),籍貫大同(今屬山西),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錢塘(今浙江杭州)。官至刑部尚書。 善書畫, 《云者弊橫秀嶺》、《墨竹石坡》為其代表作。與趙孟頫齊名,時人有"南有趙魏北有高"之稱。 6高攀龍:曾與顧憲成在無錫東林書院講學,時稱"高顧",為東林瞎搭黨首領之一。
以上就是高姓歷史名人的全部內(nèi)容,1、高適(706年-765年2月17日),字達夫,滄州渤海人(今河北景縣)。唐朝邊塞詩人,詩詞語言質(zhì)樸,風格雄渾,與岑參并稱“高岑”。高適出生窮困,甚至曾經(jīng)以乞討為生。天寶八年,得到封丘縣尉的官職。后來到西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