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962年以階級斗爭為綱領的基本路線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內涵、長期性的含義 為什么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個很長的歷史 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 為什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將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
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從根本上說是由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歷史條件和建成社會主義所需要的物質基礎所決定的。
1.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條件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禪棗近代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決定了我國只能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在我國,要改變生產力發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狀況,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實現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歷史使我們超越了資本主義充分配饑發展并占主要地位的歷史階段,但是,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卻是無法逾越的。
在近代中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下,不承認中國人民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革命發展問題上的機械論,是右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以為不經過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就可以越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革命發展問題上的空想論,是“左”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我們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用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去實現別的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的任務,去發展社會主義應有的發達的生產力的基礎。
經過5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各項事業有了很大進步,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總的來說,我國的生產力和科技、教育還比較落后,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經濟和社會發展諸多方面存在的許多問題也不是短時期能夠解決的。即使在進入小康社會后相當長時間內,我們仍然要繼續完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至于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那就需要更長的時間。
2.建成社會主義所需要的物質基礎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社會主義所要求的物質技術基礎,是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經濟和社會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的。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是機器大工業,列寧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要建立在全國電氣化的基礎之上,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對生產力水平的要求則更高。因為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現代化的水平和標準是不斷提高的。正如鄧小平所說:“什么叫現代化?五十年代一個樣,六十年代不一樣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樣了?!碑斀袷澜缟a力迅猛發展,我們所要實培襲返現的現代化,肩負著更為艱巨、復雜的任務。一方面,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需要繼續完成的歷史性任務,我們還要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著以信息化為標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面臨著綜合國力競爭中所處不利地位的壓力。所有這些,都決定了我國必須經過很長的初級階段才能進入生產力比較發達、社會主義制度比較成熟的階段。
一、十三大關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包括兩層涵義:
一是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二是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必須正視而不能超越這個初級階段。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性的含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后、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即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整個歷史階段。這一階段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這種長期性,是由歷史前提、現實國情和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決定的。
(一)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歷史前睜臘模提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我國原來處于經濟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階段。這樣,當我國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程度,都遠遠落后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去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應有的發達的生產力基礎,提高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程度,實現工業化,這個歷史時期就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二)我國現實的國情決定了初悉緩級階段的長期性。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不發達階段。建國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總的說來,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的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的影響。這表明,要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隨著世界范圍的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一些發達國家的生產力有了高度的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不斷出現,在人類進入21世紀時,知識經濟已見端倪。這就使我國要實現的現代化,更具艱巨性和復局迅雜性,我們必須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會主義所要求的物質技術基礎,而在這之前,我國只能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為什么我國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⑴要用相當長的時間發展社會生產力,建立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雖然逾越了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但是生產力發展水平仍然遠遠落后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要求建立在高于資本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上。所以我國必須經歷一個很長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去實現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建立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這樣才能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才能發展成為比較成熟的社會主義社會。⑵要用相當長的時期來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我們必須李返巖用相當長的時期改變生產力的落后狀況,建立社會主義的物質技術基礎,逐步建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才能進入社會主義比較成熟的階段??梢哉f,我們逾越了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歷史階段,就必然要經過一個不可逾越的社會主義初級世鄭階段。⑶當前的時代特點和國際環境,也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經歷更長的時期。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基本上實現現代袋子哪御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當今世界正處在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之中現代化的含義在變化,各國經濟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我們以更快的發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價,花費更長的時間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科學概念包含兩層基本含義:第一,從社會性質上說,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從發育程度上說,我國的社會主義還不成熟、不完善,還處在它的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層意思必須完整的統一起來加以理解。
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這是對我國現在的社會制度基本性質的總判斷。因為,我國已經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已經被消滅,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已經確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已經得到初步的發展。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我們黨和人民經過長期艱苦奮斗所取得的勝利成果。毫無疑問,我國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并將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繼續前進,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
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這是對我國社會發展程度、發展水平的總認識和總判斷。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社會主義脫胎于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沒有經過昌逗資本主義的充分發展,突出地表現在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褲迅鉛發達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于世界后列,這就決定了我們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工業化和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不可逾越性,只有經過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經濟的充分發展,我們才能逐步擺脫貧窮、不發達狀態。盡管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經濟發展速度穩定增長,并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得到很大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事業也有很大進步。到20世紀90年代我國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到21世紀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的基礎和新的起點。但是,必須清醒的看到,從總體上說,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改變。
應該指出的是,中國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要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后,市場經濟不發達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要經歷的特定的歷史階段。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的初級階段,而非他國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從中國國情出發,從中國社會發展的特定前提和具體歷史條件出發提出和使用的,這個特定歷史階段起始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即20世紀50年代中期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終結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具有長期性
十五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進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時間。首先,這種長期性是由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特殊歷史條件決定的。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國家,雖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新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正是因為沒有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因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以后,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的落后,決定了在生產關系方面,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所必須的生產社會化程度還很低,商品胡好經濟和國內市場還很不發達,自然經濟和半自然經濟占相當比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還不成熟、不完善。同時也決定了在上層建筑方面,建設高度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經濟文化條件還很不充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而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雖然現在已步入總體小康社會,但還是一種低水平的小康,跟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經濟文化水平還比較低,離現代化還有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國必須經歷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才能建立起社會主義所要求的比較充分的物質基礎,從而使我們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盡可能快地發展和成熟起來。
其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還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處的時代特點和國際環境分不開。人類社會跨入21世紀,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當我國有條件進行現代化建設時,現代化的內容和標準也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達到了新的更高的水平。盡管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但是這種增長速度基本上是建立在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基礎上的,因此要趕上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仍需一個較長的過程。如果我們對此不保持清醒的頭腦,就可能重犯操之過急的“左”的錯誤。
【如何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
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從根本上說是由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條件和建成社會主義所需要的物質基礎所決定的。
近代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決定了我國只能從半殖民半封建的舊中國,經過新廳叢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在我國,要改變生產力發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狀況,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實現現代化,是一個長期的歷含告史任務。歷史使我們超越了資本主義充分發展并占主要地位的歷史階段,但是,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卻是無法逾越的。
社會主義所要求的物質技術基礎,是隨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經濟和社會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斷提高的。馬克思設想的社會主義物質基礎是機器大工業,列寧進一步提出社會主義要建立在全國電氣化的基礎之上,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對生產力水平的要求則更高。因為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現代化的水平和標準是不斷提高的。正如鄧小平所說:“什么叫現代化?五十年代一個樣扮老櫻,六十年代不一樣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樣了?!碑斀袷澜缟a力迅猛發展,我們所要實現的現代化,肩負著更為艱巨、復雜的任務。一方面,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需要繼續完成的歷史性任務,我們還要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們又面臨著以信息化為標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戰,面臨著綜合國力競爭中所處的不利地位的壓力。所有這些,都決定了我國必須經過很長的初級階段才能進入生產力比較發達、社會主義制度比較成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