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新加坡這個國家的來歷 新加坡歧視華人嚴重 新加坡為什么全是華人 新加坡的科技水平 新加坡人惡心至極
1、早期文明時期
新加坡歷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鉛消橡的《吳時外國傳》。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淵的中國人到來,稱這個居留地為“龍頭”,并說已經有中國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馬錫的稱謂出現于1365年的《爪哇史頌》。
新加坡島開始受到重視是在14世紀,來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蘇拉在該區域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后來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毀了河口的據點。18世紀至1824年,新加坡屬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2、英殖民與日治時期
1819年,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とR佛士新加坡,并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于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1867年,新加坡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受英國直接統治。到19世紀末,新加坡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當時的貿易增長了八倍。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軍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峇魯,戰爭開始僅兩個月,日軍就占領了整個馬來半島與星洲。1942年2月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后改名為昭南島。
1945年9月,英軍回到了新加坡,1946年3月軍事管制結束后,海峽殖民地就解散。
1955年,新加坡舉行選舉,馬紹爾成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長。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職,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3、加入馬來西亞時期
1961年5月,馬來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馬來西亞的建國方案。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了贊成票。于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兩地在政治上也有沖突,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4、新加坡獨立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成為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為共和國,尤索夫·賓·伊薩克出任首任總統。
新加坡在建國后尋求國際承認,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新加坡也協立東盟。
雖然新加坡的國內政橋升治上的自由空間逐漸被壓制,經濟上卻取得高速發展,很快成為東南亞重要的金融和轉口貿易中心,成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與此同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問題都得到解決。
擴展資料:
新加坡出入境須知:
1、入境
幾乎所有抵離新加坡的飛機都使用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機場內購物中心、餐廳、醫療、飯店、桑拿等設施一應齊全。當飛機下降可看到新加坡港內的油輪時,就是快要在機場著陸了。飛機降落在樟宜國際機場大廳二層,從這里乘扶梯到一樓的入境檢查站。
新加坡過去對留長發、蓄胡須的人拒絕入境,現在只要不過分基本沒問題。入境時要向移民局出示護照、簽證以及在機上填妥的入/出境卡片。移民局在護照上加蓋“允許停留14天”的印章,并將入/出境卡的出境卡交還旅客后,入境手續就算辦完。
入境檢查結束槐旁后,就來到免稅店。通常免稅店只適應于出境者,但新加坡是個自由港,入境者也可以購買免稅品。免稅店之后,就是行李提取處。在中央大廳有幾條行李傳送帶,在相應傳送帶處提取行李。提取行李后,就可以過海關了。
2、出境
樟宜國際機場離港大廳設在二層,辦理登機手續就在這里。不同的航空公司在不同的柜臺。飛機起飛前通常提前2小時辦理登機手續。辦理登機手續時,旅客可提出自己希望乘坐的座位。交運托運行李、拿到登機牌后,登機手續就算完成。
此后為出境檢查。在離境檢查口出示護照及出境卡,移民局蓋上出境章就算完成。出境檢查結束后,旅客到所要搭乘的航班候機室等候登機。離港大廳內設有免稅店、禮品店、書店等商店。飛機起飛前一般提前30分鐘開始登機。
參考資料來源:-新加坡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網- 中國公民赴新加坡須知
新加坡的歷史簡介:新加坡曾經是港口城市和英國殖民地,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當時是小漁村。在1819年,英國殖民者斯坦福·萊佛士將其貿易站點和海軍基閉大敏地而開發。新加坡迅速成為繁榮的港口城市,吸引了大量移民和商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新加坡被日軍占領了三年,隨后在1946年成為英國殖民地。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地人民渴望獨立并成為自主國家。新加坡于1963年和馬來西亞聯合,但矛盾和政治分歧導致了兩國的分裂,新加坡在兩年后獨立。新加坡的經濟和政轎枝治的成功在世界上引起了廣泛的贊譽。今天,新加坡是先進的經濟強國和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其政府也以嚴格的法律仿橋和秩序著稱。
新加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當時這個地區由馬來人民占據,隨后在14世紀期間,受到另馬來人民部落——淡馬錫的影響。然而,此后一直是可以被外部勢力掌控的重要貿易口岸,包括亞洲瑰寶、荷蘭、葡萄牙和英國。在19世散悄凳紀初期,新加坡成為英國殖民地,隨著建立市鎮、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的推進,新加坡逐漸成為重要的海上商業中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占領了新加坡,但戰爭結束后,英國重新獲得了對該地區的掌控。隨著戰后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加坡開始實現了經濟改革,尤其是通過吸引外國投資,建立出強大的制造業和服務業。這個城市國家的發展迅速,成為亞洲的金融、航空和貿易中心之一。然而,隨著經濟發展,新加坡也面臨種族、宗教和政治問題的挑戰,但政府和人民通過實施長沖旅期的計劃和政策,最終成功地克服了這些挑戰,并成為現代化、開放和多元文運此化的國家。
據馬來史籍記載: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乘船到達此扮燃島,看見一頭野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于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熊健的特征,故此稱為“新態缺御加坡”。
新加坡當地人口有華人、馬來族、印度裔、歐亞裔/混血等,其中華人占了74.2%。所以,基本上會講漢語。大多數新加帆巖坡華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國南方(如福建、廣東、海南等)。新加坡的人口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后裔組成的。移民的社會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
新加坡的歷史簡述:
新加坡在3世紀已有馬來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記載“拘利正東行,極犄頭海邊有居人,名蒲羅中國”。據新加坡學者許云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指半島南端的島國。蒲羅中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名稱。比淡馬錫早一千多年。
14世紀,明朝把新加坡稱作“淡馬錫”(爪哇語:Temasek)、莫干島。
1819年1月29日,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雇員斯坦?!とR佛士新加坡,并開始管轄該地區。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最初隸屬于英屬印度殖民當局管轄。1867年,新加坡升格為海峽殖民地,和檳城、馬六甲并列一個轄區,受英國直接統治。
1942年2月15日(太平洋戰爭時期),昌則孫日本占領新加坡,并將之更名為“昭南島”,行政上稱作“昭南特別市”,其中“昭南”一詞取自“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時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在南洋之領土”的意思。
1945年9月12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英國重新管轄耐鏈新加坡,并恢復其名為“Singapore”,翌年把新加坡從海峽殖民地分離。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為首任總理。1963年,新加坡連同當時的馬來亞聯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羅洲(現沙巴)共組成立馬來西亞聯邦,從而完全脫離英國統治。
在馬來西亞期間,李光耀和當時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在種族權利分配上意見不合,李光耀主張以“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民族平等方式,反對“馬來人優先”的保護政策。人民行動黨與執政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的政治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兩次引發新加坡種族騷亂。最后,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勢惡化為由,盯乎在1965年8月7日下令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于是,8月9日,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馬來西亞國會緊急修憲并通過,解除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關系,使其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
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8月9日)后,新加坡尋求國際承認,深怕有朝一日會被馬來西亞強行合并或被印尼攻擊(印尼對抗新馬的活動還沒結束),所以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聯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協助成立了東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