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冊數學應用題及答案?好了,五道題目。如果要更多帶答案,帶過程又普通的,歡迎再問。1.水果店買進蘋果若干,每個進價3元,如果每個5元賣出,那么賣出全部的一半多10個時收回全部成本,共賣了多少個?那么,初一上冊數學應用題及答案?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0.甲騎自行車從A地到B地,乙騎自行車從B地到A地,兩人都均速前進,以知兩人在上午8時同時出發,到上午10時,兩人還相距36千米,到中午12時,兩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兩地間的路程?]
設A,B兩地路程為X
x-(x/4)=x-72
x=288
答:A,B兩地路程為288m
11.跑得快的馬每天走240里,跑得慢的馬每天走150里.慢馬先走12天,快馬幾天可以追上慢馬?
慢馬每天走150里,快馬每天走240里,慢馬先走十二天也就說明慢馬與快馬出發前的距離為150×12=1800里,然后快馬出發,快馬每天走240里,但是當快馬追趕慢馬的時候,慢馬也在行走所以用快馬的速度減去慢馬的速度240-150=90里,這就是快馬一天的追趕速度,快馬與慢馬之間相差1800里,而快馬一天追趕90里,所以1800÷90=20天就是慢馬追上快馬的天數
12.已知5臺A型機器一天的產品裝滿8箱后還剩4個,7臺B型機器一天的產品裝滿11箱后還剩1個,每臺A型機器比B型機器一天多生產1個產品,求每箱有多少個產品.
【解】設每箱有x個產品
5臺A型機器裝:8x+4
7臺B型機器裝:11x+1
因為(8x+4)/5=(11x+1)/7+1
所以:x=12
所以每箱有12個產品
13.父子二人在同一工廠工作,父親從家走到工廠要用30分鐘,兒子走這段路只需20分鐘,父親比兒子早5分鐘動身,問過多少分鐘而字能追上父親?
設總長是單位“1”,則父親的速度是:1/30,兒子的速度是:1/20
設追上的時間是X
父親早走5分即走了:1/30*5=1/6
X[1/20-1/30]=1/6
X=10
即兒子追上的時間是:10分
14.要加工200個零件.甲先單獨加工了5小時,然后又與乙一起加工了4小時,完成了任務.已知甲每小時比乙多加工2個零件,求甲、乙每小時各加工多少個零件?
設乙每小時加工(x-2)個,則甲每小時加工x個 .
根據工作效率和乘時間等一工作總量:
[(X-2)+X]*4+5X=200
[2X-2]*4+5X=200
8X-8+5X=200
13X=200+8
13X=208
X=208/13
X=16 …… 甲
16-2=14 (個)…… 乙
答:則甲每小時加工16個,乙加工14個 .
15.一大橋總長1000米,一列火車從橋上通過,測得火車從開始上橋到完全過橋共用1分鐘,整列火車完全在橋上時間為40秒,求火車速度和長度.
1分鐘=60秒
設火車長度為x米,則根據題意可以得到
火車的速度為(1000+x)/60
因此[(1000+x)/60]*40=1000-2x
解得x=125
(1000+x)/60=(1000+125)/60=1125/60=18.75
所以火車速跡運灶度為18.75米每秒,長度為125米
16.某車間每個工人能生產12個螺栓或18個螺母,每個螺栓要有兩個螺母配套,現有共人28人,怎樣分配工人數,才能使每天產量剛好配套?
設分配x人去生產螺栓,則(28-x)人生產螺母
因為每個螺栓要有兩個螺母配套,所以螺栓數的二倍等于螺母數
2×12x=18(28-x)
解得 x=12 所以28-x=28-12=16
即應分配12人生產螺栓,16人生產螺母
17.在若干個小方格中放糖,第1格1粒悄知,第2格2粒,第3格4粒,第4格8粒……如此類推,從幾格開始的連續三個 *** 有448粒?
由已知,糖相當于一個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An,并且有An=2^(N-1)
要求從幾格開始的連續三個 *** 有448粒,設這一格糖數為An,由等比數列求和公式
[An(1-2^3)]/(1-2)=448,解得An=64=2^(N-1),得N=7
故從第7格開始的連續三個 *** 有448粒
18.要加工200個零件.甲先單獨加工了5小時,然后又與乙一起加工了4小時,完成了任務.已姿扮知甲每小時比乙多加工2個零件,求甲、乙每小時各加工多少個零件?
設乙每小時加工(x-2)個,則甲每小時加工x個 .
根據工作效率和乘時間等一工作總量:
[(X-2)+X]*4+5X=200
[2X-2]*4+5X=200
8X-8+5X=200
13X=200+8
13X=208
X=208/13
X=16 …… 甲
16-2=14 (個)…… 乙
答:則甲每小時加工16個,乙加工14個 .
19.有30位游客,其中10人既不懂漢語又不懂英語,懂英語得比懂漢語的3倍多3人,問懂英語的而不懂漢語的有幾人?
設懂漢語的X人,則英語的為3X+3人
懂英語的,加懂漢語的肯定大于等于30-10
3X+3+X >= 30-10 (大于等于)
懂英語的肯定不超過30-10,即小于等于
3X+3,5,ghalhilzhvl..gI,2,漢語:不知道 英語:I don't know!,2,問屁啊 你沒讀過學啊!,1,1.為節約能源,某單位按以下規定收取每月電費:用電不超過140度,按每度0.43元收費;如果超過140度,超過部分按每度0.57元收費。
小明去菜市場買蔬菜,白菜的價格是1.5元一斤,他共買了9元錢的白菜,問遲轎小明共買了多少斤白菜。(不打折)
答嘩旦差亂皮案:1.5a=9, a=9/1.6=6(斤)
1.有一根鐵絲,第一次用去了他的一半少1米,第二次用去了剩余鐵絲的一半還多1米,結果這根鐵絲還剩余2.5米,問這根鐵絲原來長多少米?
2.將內徑為200mm的圓柱形水桶中的滿桶水倒入一個內部長\寬\高分別為300mm.300mm.80mm的長方形鐵盒中,正好倒滿,求圓柱形水桶中的水高?
3.列車在中途受阻,耽誤了6分鐘,然后將時速由原來的每小時40千米提高到攜鉛每小時50千米,問這樣走多少千米,就可以將耽誤的時間補上?
4.某學校七年級(1)班毀拆組織課外活動,準備舉行一次羽毛球比賽,去商店購買羽毛球拍和羽毛球,每副球拍25元,每只球2元,甲商店說:"羽毛球及球拍都打9折優惠",乙商店說"買一副球拍贈送2只羽毛球,(1)學校準備花90元錢全部用于買2副羽毛球拍及羽毛球若干只,問到哪家商店購買更合算?(2)若必須買2副羽毛球拍,則應當買多少只羽毛球時到兩家商店才一樣合算?
5.甲\乙\丙三位同學向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捐贈圖書,已知這三位同學捐贈圖書的冊數的比是辯余好5:6:9 ,如果甲\丙兩位同學捐書冊數的和是乙捐書冊數的2倍還多12冊,那么他們各捐書多少冊?
參考答案:
1.解設:這根鐵絲原來長X米。
1. 和、差、倍、分問題:
例1.根據2001年3月28日新華社公布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截止到2000年11月1日0時,全國每10萬人中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5701人,比1990年7月1日減少了3.66%,1990年6月底每10萬人中約有多少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
分析:等量關系為:
解:設1990年6月底每10萬人中約有x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
解得答:略.
2. 等積變形問題:
“等積變形”是以形狀改變而體積不變為前提。常用等量關系為:
①形狀面積變了,周長沒變;②原料體積=成品體積。
例2. 用直徑為90mm的圓柱形玻璃杯(已裝滿水)向一個由底面積為 內高為81mm的長方體鐵盒倒水時,玻璃杯中的水的高度下降多少mm?(結果保留整數 )
分析:等量關系:圓柱形玻璃杯體積=長方體鐵盒的體積;下降的高度就是倒出水的高度
解:設玻璃杯中的水高下降xmm
答:略.
3. 勞力調配問題:
例3. 機械廠加工車間有85名工人,平均每人每天加工大齒輪16個或小齒輪10個,已知2個大齒輪與3個小齒輪配成一套,問需分別安排多少名工人加工大、小齒輪,才能使每天加工的大小齒輪剛好配套?
分析:列表法。
每人每天 人數 數量
大齒輪 16個 x人 16x
小齒輪 10個人
等量關系:小齒輪數量的2倍=大齒輪數量的3倍
解:設分別安排x名、 名工人加工大、小齒輪
依題意得
解得
答:略.
4. 比例分配問題:
這類問題的一般思路為:設其中一份為x,利用已知的比,寫出相應的代數式。
好了,五道題目。如果要更多帶答案,帶過程又普通的,歡迎再問。
1.水果店買進蘋果若干,每個進價3元,如果每個5元賣出,那么賣出全部的一半多10個時收回全部成本,共賣了多少個?
設蘋果X個
3X=5X/2+10×5
即得X=100(個)
2.乘車,原計劃租用30座位客車若干兩,但有5人沒座位,如果租35座位客車,恰可少閉攜一輛,每輛剛好座滿。已知30座位車租金165元,35座位車210元。初一多少人?
解:設原計劃租X輛車。
30X+握卜5=35(X-1)
30X+5=35X-35
-5X=-40
X=8
所以,初一人數為:30×8+5=245(人)
3某人原計劃騎車以每小時12千米的速度由A地到B地,這樣便可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但他因事將原計劃出發的時間推遲了20分鐘,只好以每小時15千米的速度前進,結果比預定的時間早4分鐘到達B地,求A,B兩地間的距離?
A,B兩地間的距離為x
15【x/12-(20+4)/60】=x
x=24
4兩枝成分不同且長度相等的蠟燭,其中一枝蠟燭3小時可燃燒完,另一枝4小時燃燒完。現在要求到下午四點鐘時,其中一枝蠟燭的剩余部分恰是另一枝剩余部分的二倍,問應該在段態穗合時同時點燃這兩枝蠟燭?
解:設在X小時前點燃。
以上就是初一上冊數學應用題及答案的全部內容,1.解:設水速為x千米/時。3(26+x)=(3+1/2)(26-x)78+3x=91-7/2x 13/2x=13 x=2 水速為2千米/時。2. 解:設飛機速度為x千米/時,則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為2.5(x+2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