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歷史上的忠臣,古代最著名的十二位忠臣

  • 歷史
  • 2023-04-26
目錄
  • 歷史忠臣有哪些
  • 千古罵名的歷史人物
  • 隋煬帝的忠臣
  • 中國各個朝代忠臣
  • 直言進諫被殺的大臣

  • 歷史忠臣有哪些

    一、商鞅——五馬分尸

    秦國在秦孝公治理前期,跟其他的諸侯國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優勢。然而商鞅到達秦國以后,漸漸獲得了秦王的信任,開始重用商鞅,對秦國進行全面改革。經過商鞅的變法改革以后,秦國實力逐漸居諸國前列。但是他嚴厲的執法手段,得罪了當時秦國的很多貴族,在孝公死后,曾經被他割掉鼻子的公子虞就誣告他想要謀反,當時的惠文王聽信了他的話,在全國下令通緝他,抓到以后立即執行了車裂(五馬分尸)。

    二、李斯——腰斬

    或許提到這個人,大家會認為他是一個奸臣,他配合趙高害死了原本的皇位繼承人公子扶蘇,直接使秦國落入了昏君胡亥手里,使秦十多年以后便滅亡了。但是他確實是一直忠于大秦的,他用自己的一生為大秦盡忠,打敗六國,統一了天下。還提出了建議,廢除了以前的分封制,用郡縣制替代,是一種社會進步,使中國今后的幾千年都沿用了他的這一種制度一直到現在。

    三、韓非子州旁——毒死

    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那個人才輩出、百家爭鳴的時代,他直接帶領法家脫穎而出,開創了依法治國的先列,而這正是商鞅變法的理論依據,秦國依靠法家學說,進行嚴格的國家治理,進一步證明了法家學說的優越性。然而他的死卻也是李斯一手造成的。當時的李斯雖然說貴為宰相,但是心胸卻并不是很寬廣,他非常嫉妒韓非子的才學,于是就向秦王進諫,誣陷韓非子,秦始皇便賜韓非子一杯毒酒,讓他自盡了。

    四、韓信——亂棍打死

    我們都知道這位是員虎將,劉邦若沒有他,還不一定能夠爭得過項羽,最后獲得天下。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有功之臣卻遭到了劉邦和呂后的猜疑,到今天為止,都還沒有弄明白當時他到底有沒有謀反。當時這樣的一位千古名將,被呂后用奸計誘騙,不帶一兵一卒自己跑到長樂去,本來以為會有好事等著他,心中還十分高興,結果沒想到自己最后被一群人用亂棍打死,并且父、母、妻全被殺光,一代功臣就這樣被滅門。

    五、晁錯——腰斬

    或許大家沒有聽過這個人,但是大家一定都知道漢朝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他是漢景帝時的名臣,他的主要功勞就是提出了消除藩王的建議,打擊了當時各諸侯國的勢力,加強了中央政權的統治力。但是他的這一舉動,明顯威脅到了那些藩王的利益,于是這些藩王打著清君側的名號,紛紛要出兵殺了晁錯。最后漢景帝實在是沒有辦法,只能夠忍痛把他腰斬,而他直到死的時候,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而在他死后,自己全家也被殺光,尸首都被丟在菜市場。

    六、岳飛——縊首

    他的死是有很多方面造成的。首先,宋高宗趙構其實并不想打敗金國,因為岳飛一直想要迎回被金人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洗刷國家的屈辱,但是這兩個一個是趙構的父親,一個是趙構的哥哥,如果慧悶這兩個人回來,那趙構的皇位肯定是坐不成了。另外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一直不想與金國打仗,就想偏安一隅,當時宋的經濟實力也完全能夠承擔每年給金國的貢銀。于是,這兩個君臣非常默契的一個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岳飛,一代抗金名將就這樣遺憾的死去。

    七、劉伯溫——被毒死

    劉伯溫有諸葛亮之才,歷史上有很多人也把他拿來和諸葛亮比較,這兩前跡彎個人的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謀略心計都非常深,能夠把事情看的非常透徹,但是他自己一輩子都沒有看到自己最后的下場。在他生病的時候,有一天一個叫胡懷庸的人給他送來了藥,他吃了胡懷庸送來的藥以后,突然病情加劇,不久就一命嗚呼。而歷史上的很多人都認為,胡懷庸送的毒藥是朱元璋準備的,朱元璋利用胡懷庸除掉了劉伯溫。并且在不久之后,胡懷庸一家也被滿門抄斬,也算是留下了一個歷史上的大謎團。

    千古罵名的歷史人物

    1、亙古第一忠臣——國神比干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衛輝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3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30年。為殷商貴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中國古代著名忠臣,被譽為“亙古第一忠臣”。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于道。”國神比干也是林氏的太始祖。

    2、周公吐哺——元圣周公旦

    周公,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輔佐周王治理天下。歷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約公元前1100年),亦稱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漢族,因封地在周(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北),故稱周公或周公旦。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被尊為儒學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周公吐哺”即說周公旦。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后世多稱其為“元圣”。

    3、以死相諫——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孫老前484年),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謀略家,名員,字子胥,本楚國(今屬湖北監利)人。封于申地,故又稱申胥。

    4、黑夜里的吶喊——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漢族,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貴族出身,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他被世人稱為“詩歌之父”。他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唱的新時代。

    5、政治斗爭犧牲品——智囊晃錯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漢文帝時的智囊人物,漢族,潁川(今河南禹縣城南晁喜鋪)人。漢文帝時,晁錯因文才出眾任太常掌故,后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師)、賢文學。在教導太子中受理深刻,辯才非凡,被太子劉啟(即后來的景帝)尊為“智囊”。因七國之亂被腰斬于西安東市。

    6、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忠臣楷模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缺判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特追封他為武興王。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諸葛亮在后世受到極大尊崇,成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寶雞、漢中、南陽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贊諸葛亮。

    7、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國佬狄仁杰

    狄仁杰(607—700年),字懷英,生肖虎,漢族,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區)人;唐--武周時期杰出的政治家,武則天當政時期宰相。舉明經。歷官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寧州、豫州刺史,武則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后為來俊臣誣害下獄,貶彭澤令,轉魏州刺史,神功初復相,后入為內史,后又封為梁國公。在武則天當政時,以不畏權貴著稱。死后埋葬于神都-洛陽東郊白馬寺。

    8、精忠報國——民族英雄岳飛

    岳飛(1103~1142)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河南伏凱改),為宋朝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其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處世的準則。北宋宣和中,以敢戰士應募,隸留守宗澤部下,屢破金兵,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公元1129年,金兀術渡江南進,攻陷建康,岳飛堅持抵抗,于次年收復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淮河、黃河)義軍紛起響應,復欲進軍朱仙鎮,惜宰相秦檜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還。

    9、亙古未有的禍滅十族——一代大儒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謚文正。浙江寧海人(寧海古古稱緱城,故時人稱其為“緱城先生”),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師從“開國文臣之首”的翰林學士宋濂,歷任陜西漢中府學教授,翰林侍講,侍講學士,直至按照《周禮》更定官制,將侍講學士和侍讀學士合并為文學博士,并升任文學博士(正五品,1400-1402)。建文年間(1399-1402)擔任建文帝的老師,主持京試,推行新政。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即成祖)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屈,孤忠赴難,被株10族。

    10、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千古完人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之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戰略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毛澤東曾說:“予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表達出對這位已故鄉人的推崇之情。

    隋煬帝的忠臣

    忠臣,原指忠于君主的官吏。作為一個歷史名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對忠臣的作為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但對如下十位古人,大家的認同度還是比較統一的:諸葛亮、蒙恬、楊業、于謙、文天祥、于謙、海瑞、史可法、林則徐、屈原。

    若非要給這些忠臣排出前三,個人認為:

    1、于謙,這位挽救大明的英雄,生于1398年5月13日,死于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這位忠臣,在土木堡之變后,為了大明,擁立新主,這樣既穩住了軍心,又保住了被俘君主,率軍打敗來犯之敵。但被俘的英宗被放回后攔游,再次登基之時,首先處死了于謙。

    如果沒有于謙,大明就亡于1449年,哪來的大明又簡歲銷延續的近200年,忠臣的功績只能載入史冊,《明史》稱贊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任歷史來評說。

    2、蒙恬,秦朝時期名將,出身于名將世家,齊國蒙山人(今山東臨沂蒙陰縣聯城鄉邊家城子村)。自幼胸懷大志。率軍攻破齊國。秦統一六國后,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為秦朝守了30年長城,最終全家被秦二世所殺,也毫無怨言。這是對國家的熱愛,才使他舍棄了小家。忠臣的含冤而死,也奏響了大秦的挽歌。

    3、蘇武。蘇武(前140年~前60年),杜陵(今陜西西安)人,西漢時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雀好雄。

    蘇武牧羊,身陷匈奴一十九年未改其心,夠忠臣吧。這是一位以愛國之心激勵著自己,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中國各個朝代忠臣

    1.最有名的三國 諸葛亮 輔佐阿斗,最后病死五丈原,可以說在劉備死后撐起了整個蜀國的脊梁

    2.南宋 岳飛 以抗擊金國而聞名,主張黃河以北的游擊軍和正規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曾大敗金國名將兀術,后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緊急召回,遭奸人秦儈所害終以“莫須有”罪名殺害。

    3.春秋 伍子胥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名員,字子胥,楚國人,因父親和兒子被楚平王殺害,逃到吳國,被吳王夫差倚重,幫助夫差滅越國,但后來因為吳王聽信讒言將其殺害。

    4.戰國 李牧 趙國蠢和大將,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后以抵御秦國為主。與白起、王翦、廉頗并稱“戰國四大名將”,并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后來趙洞謹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奪其兵權,將其殺害。

    5.商朝 比干 紂王的叔父,受其兄帝乙的囑托,忠心輔佐侄兒——幼主紂王,后被紂王殺害。

    6.南宋 文天祥和陸秀夫 都是抗擊蒙古的良將,最后文天祥兵敗自殺,陸秀夫更是背著小皇帝跳崖殉國。

    7.明朝 徐達 他多次率軍遠征漠北等地,戍守邊疆,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徐達長于謀略,治軍嚴整,戰功顯赫,名列功臣第一。

    8.明朝 袁崇煥,曾擊敗皇太極的進攻,獲寧錦大捷。崇禎元年(1628)升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次年,皇太極率軍進逼京師(今北京),袁崇煥聞訊星夜馳援,統率諸路援軍重創后金軍于廣渠門外但崇禎帝聽信謗言,中皇太極的反間計,以袁崇煥“私通”后金軍罪,將其逮捕入獄,三年八月十六被冤殺于北京

    9.明朝 戚繼光 抗倭名將

    還有很多我們熟知的霍光(漢)、魏征(唐)、寇準(北宋)、包拯(北宋)、于謙(明)、海瑞(明)、史可法(明)、鄭成功(明)、林則徐(明),張居正(明)就不一一列舉了,百度就可以查帶顫盯到他們的資料。

    直言進諫被殺的大臣

    國歷史上十大忠臣有商鞅,韓非子,李斯,韓信,岳飛,劉伯溫,魏征,諸葛察遲亮,比干,周公旦,其中白在前三的是比干,周公旦脊告和岳飛。櫻沒明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宜阳县| 临潭县| 光山县| 图木舒克市| 公安县| 南宁市| 平南县| 浦东新区| 治多县| 武隆县| 鄢陵县| 林口县| 昭苏县| 温州市| 灌阳县| 博乐市| 民乐县| 临泉县| 瑞安市| 南雄市| 兴城市| 和田市| 肥城市| 班玛县| 双峰县| 伊宁市| 南投市| 衡水市| 平阳县| 英吉沙县| 紫金县| 台东县| 巩留县| 梁山县| 南召县| 临沧市| 宿迁市| 勃利县| 台东市| 五家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