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的歷史?筷子的歷史演變經過的五個階段是 1、前形態時期:燔炙時代至陶器飪物之前;2、過渡階段時期:新石器時代;3、梜的階段:青銅時代;4、箸的階段:東周至唐;5、筷的階段:宋至當代。那么,筷子的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筷子差不多有4000千年的歷史 那時候筷子也不是叫筷子 剛開始中國上古人類只是用一根木棒在瓦罐里輔助煮飯 后來就慢慢演變為使用兩根木棒
在孔子時期 筷子只是單單用來夾菜的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吃米飯也用筷子
在明朝中葉以前筷子其實不叫筷子 在那之前筷子其實叫 箸
現在福建有些地方的方言里說筷子仍然還是說 箸
中國很早就已經使用餐具,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歷史約4000年,用筷子的時間上限還不確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歷史,餐叉直到戰國時仍在用。
河南洛陽的戰國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戰國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記載和實物較少出現。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時的分工很明確,勺子用來吃飯,筷子用來吃羹里頭的菜。
筷子在先秦時代稱為“梜”,漢代時已稱“箸”,明代開始稱“筷”。
我國是筷箸的發源地,用箸進餐歷史悠久,我國是筷子的發源地,用箸進餐歷史悠久,在古籍《韓非子·喻老》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司馬遷在《史記·宗微子世家》亦云“紂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
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這雖是對紂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懼的陳述。
但卻從象牙筷所引起的宮廷事件中,為我們追溯箸的誕生與發展提供了最有價值的文字史料,紂為商代末朝的君主,以此推算,我國公元前1144年前后,也就是說我國在三千一百多年前已出現了精制的象牙箸。
擴展資料:
1、古人的筷子:
首先,筷子必須一頭圓、一頭方,圓象征天;方象征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中國人講究“陰陽兩和”、合二為一”,意求圓滿;
這種暗含“靈與肉”、“理想與現實”相結合的觀念,在筷子上得以顯現,才有了“一雙筷子”的說法,中國筷子形狀近似長方體或圓柱體,較長且厚重,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象征人的“七情六欲”。
筷子的標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筷子一頭圓、一頭方。圓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對應天圓地方;這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其次,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是為天地人三才之象,這是中國人對人和世界的關系理解。
筷子古稱"箸",是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代末期的國君,可見早在公元前11世紀中國已出現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說中國有史記載的用筷歷史已有3000多年。
筷子是由漢族發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民間關于筷子的傳說不少,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的傳說。
當今社會,筷子的稱呼已習以為常,但專家學者在書法、詩詞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稱筷子為箸或筯,并沒有如《推蓬寤語》所言"忘其始也"。
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佛教7世紀傳入日本,而食文化也隨著文化的傳入流入日本。七世紀初,日本向中國派出遣唐使,筷子作為中國的飲食文化之一直接傳入了日本。當時使用筷子用具在中國已經是非常普通的事了,而對仍保持著用手抓食食物的日本民族而言,用筷子吃飯是最高的禮遇。
我們的祖先發明筷子與食物有關。漢民族很早就開始了農耕生活方式主要作物是適應性強的谷子黍。黍類糧食有兩大特點一是顆粒小二是粗糙的外皮不易被除去。在最初的時候我們祖先可能是將谷粒小米搗碎煮粥食用的往往還要摻雜一些野菜、樹葉之類一起煮以便改善口味并節約糧食。
回答:1筷子的歷史
我國有史記載的用筷歷史已有3000多年。司馬遷在《史記·宗微子世家》亦云“紂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中第一次記載了筷子
雖然筷子在我國的使用記錄一直都是有文字的記載,而缺乏實物的佐證,但是民間關于筷子的傳說也不少,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明筷子的傳說。這些都說明,我國在商周時代已經開始用了。
回答:2什么時候傳入日本
645年6月19日,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國建立年號,定年號為“大化”。并且向中國派遣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筷子便是那時候傳入的。
以上就是筷子的歷史的全部內容,一、筷子的歷史 筷子,在古時稱為箸、梜,直到明朝才改名為筷子,一般筷子都是用竹,木,骨,瓷,象牙,塑料制作。它最早就起源中國,至今在國內外都是主要餐具之一。二、起源 筷子作為我國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