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化學老師向波老師講課 四川化學老師向波 網紅化學老師向波 化學老師向波老師簡介 向波化學老師班級成績好嗎
這本書2018年就出版了,不得不說,中文譯名著實有點“標題黨”,仿佛讀完就能從中得到一套打造爆款的秘籍心法。然鵝,正如很多人讀后對本書發出的戲謔評價,這本書更像是一本《YouTube熱門簡介》或者《油管發展史/故事會/觀光指南》一類。
所以讀這本書前,不妨就帶著看科普的心態,了解油管歷史上都有過哪些爆款,以及這些爆款是如何流行的。同時,本書的作者凱文 · 阿洛卡是YouTube文化和流行趨勢部門的負責人,從(局內人)視角提供的一些洞察,尤其是關于教育類的分享,是非常有意思的。
幾點洞察:
?依托于人類旺盛的好奇心,how to(如何...) 類通過強目的性的搜索源源不斷的獲得消費關注;
? 而另一種好奇心衍生物——解釋類(科普),如果是發問式的標題,如果還做的特別生動有趣,對人亦有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 病毒往往與創意或內容品質無關,制造互動(評論、分享和模仿)才是。如何制造有意義的互動點,是創作者必須掌握的一項必備技能。
1、How to 類不可忽視的流量源泉:搜索
一個叫布伊的人憑借一條《如何打領帶——雙溫莎結》在油管上竟然胡塌可以達到日均4萬次的瀏覽量。背后的原因是, 超過一半的瀏覽量都是使用關鍵詞搜索的用戶貢獻 。
什么是How to (如何...)類?簡單的說就是方法類、教程類。而且這類半衰期極長,即使過去很長時間,依然能維持較高的熱度,甚至是逆襲式的消費曲線。何唯脊謂半衰期?指我們所獲得的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半衰期長的事件,其影響會持續較久。
凱文說,YouTube上用戶花在“教育”類的時間是“寵物和動物”的10倍。這個數據似乎有點反常識,這背后體現出,那些能 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一些反復出現的最基本問題 的,其實有著非常大的消費潛力和生命力。每天數以百萬計的YouTube搜索關鍵詞當中包含了“如何”。
這些用戶自發的行為也讓YouTube不單單是消遣娛樂,同時變成了獲取知識的資源庫。結果是,“每當我們需要幫助,每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搞不定的事,總有一款YouTube適合你。”
而國內目前承擔相同功能角色的產品,嗶哩嗶哩、知乎、小紅書各自都能滿足部分,但是還沒有一個足夠豐富的網站,嗶哩嗶哩有最大的可能性。當然,在看到消費的趨勢之褲山圓后,顯然已經在擁抱多元化,針對教育類開發特色的產品功能,創作者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那么How to類,如何從眾多同質中脫穎而出,獲取流量青睞呢?這便非常考驗創作者的腳本能力,能否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控制好節奏,用戶看一遍就能學會。當然,標題要包含用戶想要查找的核心關鍵詞,為了在搜索排序上占優勢,封面也要做的漂亮,讓人有點擊欲望。
2、解釋類作者的本質:常識魔術師
除了教程類,還有一種和好奇心緊密相關的教育類型——解釋類(或者叫做科普類)。如果說前者回答的是一個具體場景的具體問題,提問者帶著強目的性而來,希望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不達目的不罷休;后者回答的則是一些關乎身邊常識的直觀表達,這些主題可能沒那么急迫需要得到解答,但也讓人們深陷其中,難以擺脫對答案“一窺究竟”的心理。
“布朗和莫菲特與我們生命中遇到的好老師具備相同的素質:他們讓學習基本抽象概念的過程變得生動有趣。”
向波老師,四川省廣元中學高中化學老師,也是抖音知識類作者,2018年在抖音上傳《戀愛中的化學》即獲超2000萬播放量,在短時間內,向波老師抖音粉絲上漲至600萬。他講化學的角度獨特,不是一上來就講知識,而是先從生活找到和化學的連接點,戀愛、護膚、手機、放屁,用這些勾起學生的興趣,再恰到好處的引出化學知識,引得滿堂哄笑,講課風格深受學生歡迎。
和“科學來了”頻道非常相似的一個國內的短IP、抖音知名科普達人“地球村講解員”,科普關于地球的一切。在抖音上已經坐擁1205w粉絲。第一條 《現行的世界地圖 有太多假象》 2018年7月一經發出就成了爆款,獲得180w點贊,借助三維動畫形式,顛覆常識,讓人看完發出一聲“原來如此”。后面的內容大多也都是一些自然、地理、人文冷知識,什么《海底藏著什么》,《金字塔怎么造》,看似無用,選題卻正好卡在好奇點上。很多人在評論區留言從第一條一口氣刷到最后。
19年6月突然火起來的B站up主我是何同學一條 《5G到底有多快?》 ,成為紅極一時的現象級。今年疫情期間,回形針PaperClip發布了一條 《關于新冠肺炎的一切》, 用10分18秒解釋了這場打亂了數十億人正常生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究竟是如何發生、傳播和感染的,在抖音獲得了282w點贊。還有已經今年B站火起來的半佛仙人,巫師財經都是一種定位。
---
當然,凱文也指出,解釋類之所以成功,并不只是因為揭開了某個謎題,而在于為觀眾創造了一次互動機會。觀眾不僅喜歡包含謎題、視覺或聽覺測試的,還喜歡能夠制造互動的,如流行文化事件(比如,裙子的顏色),或者令人訝異的科學事實。
3、如何制造有意義的互動點,成為創作者
并不是說一個瀏覽量足夠大,就能稱之為病毒。病毒的特征在于,它必須是通過偶然的、無組織的人際或者網際網絡,在很短的時間內達到流行的。
短時間內達到流行的關鍵,往往與創意或內容品質無關,而在于它是否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觀眾參與互動(評論、分享、模仿等等),可以說,在時代,制造互動,才能創造潮流。
如今,制作技術已經很發達了,一個的價值不再取決于它的技術含量,而是它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讓觀眾之間產生什么程度的互動。 在制作時,創作者首先要考慮的便是如何鼓勵觀眾之間進行互動,其他因素都得往后靠。
那么什么樣的內容能引發用戶的互動? 表達自我個性、傳遞復雜情感、建立社會聯系、加入互聯網新潮流, 都有這個可能。
再提最近大火的羅翔老師,羅翔老師的B站走紅,就是表達一種對老師上課風格的喜愛。所謂 “快速破圈的神話” 實際上并不存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有的輕而易舉實際上都是蟄伏蓄力已久。事實上,在一夜成名之前,就有大量的UGC作者把羅翔老師的課程片段剪輯搬運到了B站,講課風格圈粉已久。
而羅翔老師“雖遲但到”的鐵粉——法外狂徒張三,則更是成了B站用戶們自娛自樂的素材起點。不僅有大量以張三名字注冊的賬號,還衍生出了“三三來遲、開門見三、好慘一張三……”等社區語言,成為一種B站獨特的草根文化。
在有392萬播放量的“張三史上最慘的一集”中,B站網友“迫害張三”模仿周星馳《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名對,總結了張三悲慘遭遇的冰山一角:一日二狗咬張三四五六口送去醫院竟打七八九針假疫苗十分悲慘。
有時,內容引發的觀眾與觀眾之間、觀眾與創作者之間的互動,比的內容本身更重要。
我的和你一樣,不是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我們的賬號還不夠優質。銷山
補充回答:
抖音合集功能敗消怎么獲得權限?
一般察斗知來講,獲得抖音合集功能權限的要求和申請方式如下:
1、優質的內容(知識、科普類賬號更容易獲得)
2、行業大V或者有一定知名度優質的賬號
3、邀請開通
最近有機會相聚,爸媽們彼此討論著:
「小孩子玩抖音嗎?」 「玩抖音能學到東西嗎?」
爸媽總覺得,孩子玩抖音就是圖個娛樂而已。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并不然。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也向我抱怨孩子玩抖音,可后來她卻驚喜地發現孩子跟著抖音達人學手勢舞!孩子玩抖音就是為了玩?不,你們可能誤會了。其實,抖音虧答上有不少好東西,用對了抖音,不僅能提升親子關系,還能幫助孩子學習,有助于成長!
一起學習一下抖音的正確方式吧!
推薦閱讀:TikTok禁止13歲以下用戶,但孩子仍透過這些管道沉迷不已
這些親子小游戲 讓你和孩子的關系更親密
我們都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實現高品質的陪伴呢?
抖音@美媽游戲王的主頁里,就有很多創意無限的親子互動小游戲,幫助家長實現高品質的陪伴。家里有用不完的手提袋怎么辦?沒關系,和美媽一起「變廢為寶」!
NO.1游戲:小兔子拔蘿卜
用彩紙做一些大大的胡蘿卜,任意擺放在地上,讓寶寶鉆進手提袋,扮演拔蘿卜的小兔子。
No.2游戲:獨木橋
用手提袋做成一座獨木橋,讓寶寶把胡蘿卜安全送回家。
和孩子好好說話 是一種智慧
「你就知道哭,再哭就不要你了」 「這么晚還不睡,我都說了多少遍了」 「老這么磨蹭你別出去了」 「……」
不少家長常常會對孩子說這樣的話,但你們可曾想過,這些話其實會傷害孩子呢?
@寶貝成長季就用一個個生動的影片告訴我們該如何和孩子好好說話。
當孩子試圖用哭來達到目的時,正確的說法是:「等你不哭了,我們再來解決問題」 當孩子不想上床睡覺時,可以說:「你是想先洗漱還是想先聽媽媽講故事呢?」 當孩子磨蹭時,不妨提醒他:「還有十分鐘就出門了,看看有什么東西沒帶齊的?」 「……」
所謂養育,不只是將孩子養大,更要用心教導。唯有用愛與耐心澆灌孩銷胡慧子,才能讓孩子茁壯成長。為此,我們家長要不斷學習來完善自身,學會尊重孩子,好好溝通。
孩子犯了錯 家長該如何對待?
育兒路上,孩子犯錯了怎么辦?@育兒女神蜜思懂告訴我們一個故事:
孩子打翻了豆漿,爸爸讓孩子擦干并向別人道歉,還和孩子一起找到了打翻豆漿的原因。他沒有罵孩子,也沒有包辦一切,卻教會了孩子四件事:及時道歉、承擔責任、總結教訓、掌握方法。
其實,孩子犯錯在所難免,而智慧的家長卻善于把孩子的每一次錯誤變成一次次成長的機會。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跟著他們愛上學習!
經常有家長向我抱怨:我家孩子一學習就提不起精神,真拿他沒辦法!孩子真的是不喜歡學習嗎?不,孩子只是還沒有找到有效、正確的學習方式!
記不住古詩詞?來聽聽華中師范大學教授@戴建業的詩詞課吧!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將原本艱澀的古詩拆解得明明白白,讓小孩子在笑聲中收獲知識!
英語發音不標準?沒關系,從事英語配音十來年、英語教學近20年的@英語影視配音員孫志立帶孩子體驗純正的英語口語。
化學很抽象?聽一堂@向波老師的化學課,孩子就會發現,原來生活中到處是化學。
「潔廁靈和84消毒液不能混用,否則會產生有毒的氯氣。」 「《血戰鋼鋸嶺》中的戰士死于傷口感染。」 「武松打虎前,喝的是高粱酒。」 「…….」
帶孩子了解各種小知識 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要問抖音上誰對故宮了如指掌,那這個頭銜非@只露聲音的宮殿君莫屬。現實中,他是一名研究歷史哲學和文化哲學的大學老師。由于職業原因和個人對故宮的喜愛,成了一座「行走的故宮資料庫」。
哪里能撫摸到故宮的貓、紫禁城的落日是什么樣子、清宮的網紅飲品是什么…….那些藏在故宮里的奇聞異事,在他的講解里都十分引人入勝。在他的帶領下,孩子既能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故宮的美景,又能在不知不覺中增長歷史小知識,真的是寓教于樂啦!做陵
除此之外,抖音上的@玩兒骨頭的盧老師,也是一位將科普玩出了花樣的科學家。她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研究員,平時研究各種「稀奇古怪」的古生物,到了抖音上就搖身一變成了「科普小能手」。
吃過的黃燜雞、燉甲魚、北京烤鴨的骨頭,在她的手下都能重新拼成「地質博物館既視感」的整副骨骼,真的是太神奇啦!
推薦閱讀:抖音「絆倒挑戰」惡作劇正夯,數名孩童頭破血流【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每個小小少年 心里都有一個音樂夢
相信大多數孩子心里,都藏著一個音樂夢。但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復雜的樂理知識、精湛的演奏技巧,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掌握的。那我們該如何守護孩子的小小夢想呢?
抖音上的@阿寶吉他,就是一位很好的老師——手把手教授演示,自創簡單易記的口訣與心法,輕輕松松帶領孩子入門奇妙的音樂世界。
自從孩子一生下來,我們就希望給他們最好的。但對孩子來說,什么才是最好的呢?不讓孩子接觸娛樂、不玩手機,就是好的嗎?事實上,每個人認識世界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你眼中的「為了他好」也許對孩子來說是種負擔。
更聰明的做法是陪著他們一點點揭開世界的神秘面紗,讓他們自由探索世界的奧妙,我們只要守護陪伴在他們身邊就好啦!所以作為父母能給予他們的最好的禮物到底是什呢?我覺得是「一把鑰匙」,讓他們親手開啟對世界、對自己、對身邊人的認知。
而抖音就是一把這樣的鑰匙,不僅能讓孩子看見更廣闊的世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入學習,也讓他們知道,自由探索原來那么有趣!
抖音沒有添加合集的選項是添加錯誤造成的,解決方法為:
1、首先嫌坦需要打開抖音,點擊“我”,如下圖所示。
2、接下來需要點擊“菜單”,如下圖所示。
3、接下來需要點擊“我的收藏”,如下圖所示。
4、接下來需要點擊“合集”,如下圖所襲鬧示。
5、接下來需要點擊收藏的合集名稱,如下圖所示。
6、最后拍者罩點擊名稱即可觀看了,如下圖所示。
上個月抖音丑聞不斷,先是抖音號“大眼看世界”,發布了這樣一條短,《戀愛一年花費男友二十萬,并在異地與上百位男生開房》。
雖然,這條只是在微博上盜“瞌睡矮星人”的美圖,隨便編造的一個拜金負心女的故事。
結果當事人立即遭到了人肉搜索,面對鋪天蓋地的網絡暴力,她不惜曬出了身份證、學生證、支付寶花唄來自證清白。
無獨有偶也在本月,抖音博主“飛哥在東莞”,發布了這樣一條:《73歲東莞清溪鎮企業家豪取29歲廣西大美女,88萬禮金+一套80萬二房公寓+豪車一臺》。
老夫少妻的劇情,豪車美女的元素,充滿獵奇香艷的色彩,很快成為網絡熱點。
結果網友辟謠,圖中女子是小紅書博主niki君,她本來是想讓外公和外婆一起補拍婚紗照的,但是外婆患了癌癥無法下床,才有了她和外公的寫真。
這些博主為了獲得流量,果真“開局一張圖,剩下全靠編”,無知的人竟然樂此不疲,操控鍵盤對當事人圍攻辱罵。
“圖文已死,為王”的口號從2018年一直喊到了2021年。
截止2020年底,我國短用戶規模已經達到8.73億人,占國內網民總數的46%。
反觀微信公眾號,即使十點讀書和樊登讀書,單篇圖文閱讀量也只有10萬+,再看看抖音和快手,隨便一條100萬+稀松平常。
社會公知對短討伐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他們聲稱短容易讓人浪費時間,注意力分散,使人思維淺薄,不能深入春兄思考等等。
甚至一種陰謀論也悄然流行了起來,這胡森耐就是“奶頭樂理論”,據說這是由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提出來的理論。
陰謀是這樣的,當社會高度發達以后,貧富分化加劇,階層固化。
為了避免階層沖突,方法之一就是大批褲春量制造“奶頭”——讓令人沉迷的消遣娛樂產品填滿人們的生活、轉移注意力和不滿情緒,令其沉浸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喪失對現實問題的思考。
《世界級陰謀》這本書中詳細地記錄了各種陰謀,包括美國登月真相。
短的流行真地是有人在布局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回望一下短之前的圖文時代。
2012年微信添加了公眾號功能,憑借著海量的用戶基礎,公眾號經歷了兩年的野蠻生長,到了2015年,圖文時代形成了烈火烹油之勢。
就在這一年,一個名叫馬凌的雜志編輯,從深圳辭職來到北京,組建團隊,開創了一個公眾號“咪蒙”。
馬凌的高明之處在于,精準地把握住了互聯網的傳播和當代青年女性的心理,她們的內心焦慮,生活的壓迫,情感的挫折,都是需要宣泄口的。
短短的三年,“咪蒙”已經擁有1400萬粉絲,日活量超過300萬,而馬凌則成為了當之無愧的自媒體女王。
咪蒙在巔峰時期,軟文頭條報價68萬元,欄目冠名30萬元,僅廣告收入,一年進賬5000萬。
她的文章標題一直獨樹一幟,夠懸念、夠沖突、夠粗暴,吸引你想要點進去。
這些動輒日百萬點擊量的爆文,標題如下:
《致賤人:我憑什么要幫你》
《我曾經想讓父母去死》
《有錢人終成眷屬》
《我最不想嫁的,是我爸這種男人》
《不能買買買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我每天加班到死,存款還是零!》
《我,38歲,不想活,不敢死》
《我在貧困中出生,在月入10萬中死去》
《成年人,每個周一,輕微想死》
她用這種極端詞匯挑逗著大家的神經,而文章中也經常使用一些極端個案煽動情緒,制造著強烈的對立沖突。并靠著犀利吐槽的文風迅速打開公眾號市場。
上天欲讓她滅亡,必先讓其瘋狂,在2019年9月,咪蒙團隊又推出了一篇文章——《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沒想到讀者劇烈的反應立即形成了一個抵制咪蒙的浪潮。
很多獨立思考的讀者開始指責咪蒙旗下公眾號編造故事、精神傳銷、刻意煽動淚點再引發負面輿論風波。
網友甚至發明了一個詞“含咪率”,也就是朋友圈中關注迷蒙的好友比例,作為評價一個朋友圈質量高低的指標,當然含咪率越高,朋友圈質量越低。
人民日報官微終于發表評論:
隨即,公眾號、今日頭條、鳳凰網、一點資訊、知乎均發布聲明,表示永久關閉馬凌旗下“咪蒙”、“才華有限青年”等賬號。
咪蒙之后就再無咪蒙了嗎?
大眼看世界、飛哥在東莞一脈相承,承接了咪蒙的衣缽。
這樣看來,不管是圖文時代還是短時代,膚淺的觀眾依舊膚淺,與媒體無關。
喜刷搞笑的人,即使沒有抖音快手也不會去讀《浮士德》和《十日談》。
愛讀《君主論》和《理想國》的人,無論如何也不會花兩個小時,刷霸道總裁小。
那么,短有讓人學習進步的內容嗎?
當然有!
在抖音上,有1.3億人學習過“向波老師”的化學課,有6410萬人學習過“只露聲音的宮殿君”的古建筑學課,4000萬人聽過“玩骨頭的盧老師”的古生物學課。
在短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知識、智慧和藝術;我們可以看到科技繁榮、現代文明;我們可以學習一門語言、一門手藝。
短非但不是毒瘤,還是一種更高效的信息途徑,它是上帝還是撒旦,由每個人的品味取向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