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歷史是如何發展的 簡述中國歷史的發展 歷史發展的兩大規律 歷史發展什么意思 中國歷史的發展史
中國五千年 歷史 源遠流長,中國五千年文明璀璨輝煌,中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五千年 文字深奧莫測,中國五千年河山魅力無窮。
1、夏商周
中國古代自上古“堯舜禹”之后,大禹的兒子“夏啟”建立夏朝,傳到“夏桀”,后“商湯”取而代之, 建立商朝。到商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發動政變,“牧野之戰”中打敗商朝軍隊,入主中原, 建立周朝,從此,周天子分封天下。
2、春秋戰國時期
到周幽王被少數民族所滅,史稱西周,接著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 兩個階段。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春秋戰國是中國 歷史 上人才輩出,也是最動亂和最精彩的時期。
3、秦朝
東周末年,秦滅六國(齊楚燕趙魏韓),始皇帝建立秦朝,中國 歷史 上第一次實現大一統,秦 始皇君臨天下。
4、漢朝
秦末劉邦與項羽四年爭霸,最后劉邦獲勝,建立漢朝,史稱西漢。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奪如羨位, 建立新朝,不久以后,劉秀打敗王莽,建都洛陽,史稱東漢。
5、三國時期
6、晉朝
西晉王朝滅亡后,漢族政權退守江東。司馬睿建都建康,史稱東晉。晉朝是靠篡權得來的,得 國不正,雖有過大一統,但被后世稱為“生于不義,死于不義”,是種悲哀。
7、南北朝
開始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北方主要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比如北魏和前秦,南方東晉滅亡以 后,依次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國家。
8、隋朝
南北朝最后一個國家陳后主被楊堅打敗,楊堅建立隋朝。隋朝雖然短命,但在中國 歷史 上具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運河就是隋煬帝修建的。
9、唐朝
楊堅傳至兒子隋煬帝,被北方的李淵所擊敗,建立唐朝。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則天發動政變, 奪取政權,改國號為大周。武則天后期,張柬之帶領太子奪回政權,唐朝繼續發展。
10、五代十國時期
唐末,節度使朱溫殺了唐哀宗,建立后梁,開始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11、宋朝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北方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遼國,又叫 契丹。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后滅遼。宋徽宗和宋欽宗不理政事導致亡 國,徽宗之子趙構逃亡南方建都杭州,史稱南宋。
12、元朝
成吉思汗在北方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元腔緩世祖忽必烈南征,滅宋,改國號為元朝。古大軍曾經發動 過三次大規模的西征,使元朝統治的版圖擴大到中亞地區和南俄羅斯,成為我國 歷渣圓拍史 上版圖最 遼闊的時期。
13、明朝
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脫穎而出,最后統一全國,建立明朝。女真族領袖努爾哈赤統一北方女 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傳至明思宗朱由檢,被闖王李自成所滅,后者建立大順。
14、清朝
后金攝政王多爾袞輔佐順治皇帝入山海關,滅了大順。
中國歷史,從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歷史;從中國第一個統一的朝代秦朝算起,約有2241年。
史前時期的有巢氏、燧人氏 、伏羲氏、神農氏(炎帝) 、黃帝(軒轅氏) 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出現;商朝時出現了已知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西周時社會進一步發展,春秋戰國時生產力提高,思想百家爭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秦朝;西漢與東漢時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漢字基本定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進入分裂割據局面。
隋唐五代時期,經濟繁榮、科技發展,文化影響廣泛。武周時期,因“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營建而使國際地位達到頂峰。遼宋夏金元時期,多元文化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時,經芹辯濟取得發展,明末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清朝時期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死后,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北伐戰爭后中國國民黨在名義上統一中國。1931年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1937年開始全面侵華,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解放戰爭后,中國共產黨于1949年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談侍和發展:
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和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把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提升到更高水平。我們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研究中國歷史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深入探索中國歷史發展道路。
加強歷史研究中的理論創新,形成融通古今和中西的理論新概括;善于挖掘新史料、用好已有史料,并且注重研究方法創新,不斷拓展和深化一些領域的研究;推出集中體現史家史才、史學、史識的精品力作,不斷提升嫌侍缺中國史學的影響力。
答案一
人民群眾是推動歷史發展的讓備決定力量,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供給全世界以衣食等等
社會物質生活資料,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以其實踐活動為創造精神財富提供取之不盡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萬創造者的偉大的力量和智慧,為人類社會提供不可勝計的精神財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人類社會經歷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演變,都必須通過人民群眾自覺的革命斗爭,勞動人民是革命斗爭的主力軍。
總之,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答案二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命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坦晌毀造的社會物質財富,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障。人民群眾的這一創造作用同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一原理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因為作為人民群眾主體的勞動群眾,乃是生產力的體現者。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首先,人民群眾的社謹棚會實踐活動是科學、文化、藝術的唯一源泉;其次,勞動群眾為人們從事精神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再次,勞動知識分子在精神財富的創造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既是社會革命的決定力量,又是社會改革的決定力量。社會革命、社會改革根源于社會基本矛盾,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不可能自發地起作用,必須通過人民群眾這一社會變革的主體才能實現其作用。
1 中國歷史發展符合興亡周期敗巖律,平均每隔二三百年(或是土地兼并及階級矛盾積累到無法解決的地步,或是北方游牧民族或漁獵民族大舉入侵),進行一次改朝換代。
要提綱挈領的掌握中國歷史發展脈絡,熟知中國各個朝代順序,可先背誦“歷史朝代歌”: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核巖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楚吳,二晉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 中國歷史發展各階段的特點:
(1)封建社會——西周、春秋
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卿大夫,士輔佐治理國家。
(2)游士社會——戰國
封建禮樂制度崩塌,百家爭鳴。
(3)郎吏社會——西漢至察氏御東漢中葉
建立太學,高者為郎,低著為吏。吏經數年地方任職,擇優異者選為郎。郎作一段時期侍衛,分派各地為官。
(4)門第社會——東漢中晚期至隋
九品中正制出現,士族門閥與庶族百姓對立。
(5)科舉社會——隋至清末
科舉取士,君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6)現代社會——辛亥革命至今
向民主共和發展。
3 中國歷史發展是不平衡和總體螺旋上升的。先秦百家爭鳴是無與倫比的歷史高點,宋朝雖然武力孱弱,科技文化卻是另一個歷史高點。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這是真理
但如果說永遠往前,我不贊成
有好幾個歷史都是都是被認耐知為的倒退的。
打個比方,宋朝的經濟,科技文化在當時高速埋畝辯發展,甚至現在有學者稱宋朝為文化復興。他們還有類似于現在的社保制彎缺度,公務員制度,諸如此類。
但隨著北方的入侵者的進入,硬生生的扼殺了這些資本主義初期的萌芽,這就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倒退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