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蒙古最好聽十二首歌曲 蒙古族音樂教案 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 蒙古族音樂的特點和風格 蒙古族馬頭琴音樂萬馬奔騰
1、《嘎達梅林》
《嘎達梅林》是一首很古老的蒙古族民歌,由蒙古族作曲家三寶擔綱創作,蒙古族歌手騰格爾演唱。這首歌也是導演馮小寧執導的電影《嘎達梅林》的同名主題曲。
歌詞:
天上的大雁從北往南飛
是為了尋找太陽的溫暖
要說造反的嘎達梅林
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南方飛來的小鴻雁呀
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
要說造反的嘎達梅林
是為了蒙古人民的土地
2、《富饒遼闊的阿拉善》
蒙古族古典歌曲。流行于內蒙古阿拉善盟夏日不勒杜,即錫林郭勒一帶。約產生于1686—1700年間。通常在慶典歡樂之日盛贊保衛祖國邊陲的英雄的功德。曲調遼闊開朗,節奏自如悠長,氣息深厚,多七、八度大跳,有極濃郁的草原風味。
3、《達那巴拉》
現代蒙古族民間敘事詩。產生并流傳于內蒙古哲里木盟一帶。青年達那巴拉被旗統領包善一(額爾敦必力格)強征入伍,與情人金香約定三年后團聚。由于遭到包善一的阻撓,達那巴拉四年后才得以逃跑回家,這時金香已被迫嫁人。
達那巴拉心情悲痛,飲酒大醉,被包善一的爪牙打成重傷。金香聞訊趕來會面,達那巴拉已在彌留之際,他向情人表達了來世結為夫妻的愿望,飲恨而終。
長詩表現了蒙古族人民對反動統治階級的兵役制度的憎恨與抗議,塑造了金香這樣一個被欺凌被損害的婦女形像。
她忠于愛情,表示愿同達那巴拉來生結合,顯示出對封建禮教的蔑視。長詩以唱為主,間以散文插敘。歌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生動地刻畫了男女主人公曲灶此折的心致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4、《森吉德瑪》
《森吉德瑪》是一首蒙清辯改古族短調民歌,流行于內蒙伊克昭盟鄂爾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比喻,描繪了森吉德瑪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對姑娘堅貞不渝的愛情。
歌詞:
從那弦子的一端生出美妙的樂曲嗬,從你的內心里傾吐出溫存細語嗬,想起了答判你的聰明智慧,啊,森吉德瑪縱然提著黃金的水桶,何處尋覓。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東海的水還要清澈嗬,如果能在人世上獲得再生,啊,森吉德瑪但愿我們能在一起自由生活。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碧海的水還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聰明才智。啊,森吉德瑪就是從青春盼到衰老也毫不怨尤。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潺潺流水還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聰明靈巧。啊,森吉德瑪今生不能相聚來世也要同歡。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5、《諾恩吉雅》
《諾恩吉雅》是內蒙古奈曼旗民間流傳的一首科爾沁民歌, 長達三十段,現已搜集整理的有十六段。歌中描述了美麗善良的蒙古族姑娘諾恩吉雅遠嫁他鄉的凄婉故事,展示了古老草原悠遠的歷史與獨特風俗民情。
歌詞:
老哈河水,長又長,
岸邊的駿馬,拖著繮,
美麗的姑娘,諾恩吉雅,
出嫁到遙遠的地方。
當年在父母的身旁,
綾羅綢緞做新裝,
來到這邊遠的地方,
縫制皮毛做衣裳。
海青河水,起波浪,
思念父母情誼長,
一匹馬兒作彩禮,
女兒遠嫁到他鄉。
參考資料來源:——蒙古族民歌
蒙古歌曲經典十首:《天邊》、《藍色的蒙古高原》、《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鴻雁》、《白云詩》、《莫尼山》、《慈祥的母親 》、《成吉思汗》、《蒙古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一、《天邊》
《天邊》是布仁巴雅爾演唱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收錄在同名專輯當中,布仁巴雅爾的歌聲質樸流暢,仿佛山澗里流淌的溪水沁人心脾。那種深沉幽遠的演唱風格將歌曲《天邊》的意境表達得淋漓盡致。
二、《藍色的蒙古高原》
《藍色的型早蒙古高原》這首膾炙人口的草原民歌,分別被布仁巴雅爾、烏蘭托婭、齊峰、德德瑪、米線、范海榮等歌手演唱過,渾厚酣暢的歌聲仿佛把我們帶進了美麗的蒙古高原。
三、《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
由席慕蓉、德德瑪、烏蘭托嘎聯袂創作的尋根思鄉曲《父親的草原母親者租返的河》,集聚一個詩人與生俱來的夢、一個歌唱家穿透時空的靈感、一個作曲家淋漓酣暢的表達于一身,它融合了三位藝術家的淚水,更代表了海峽兩岸世世代代渴望尋根、渴望擁抱故土的樸素情懷。
四、《鴻雁》
《鴻雁》是一首淵遠流長的內蒙古烏拉特民歌,曾作為熱播劇 《東歸英雄傳》的主題曲,由著名音樂人呂燕衛先生填詞并制作。當我們聽到呼斯楞清澈的嗓音演繹下的《鴻雁》,不難產生共鳴,他的歌聲里有你的鄉愁,有你的成長,于是家鄉就成了每個人心底最柔軟最美好的繾綣。
同時,這也是一個寄情于草原的男人自語,一個人,一杯酒,獨對蒼天,想一想曾經的過往,用力的遙望未來,那里是不是真的有彩虹掛在天堂。悠遠蜿蜒,直抵內心。
五、《白云詩》
《白云詩》是首饑蒙古族歌手烏蘭圖雅演唱的歌曲,收錄在專輯《音畫草原》里,作詞:玉鐲兒,作曲:瑪西巴圖。
夢中的額吉
白玉蘭高顫
獨角戲
心愛的五角楓
夢中走來的母親
東戚野敗山哥哥
烏脊液蘭巴托之夜
科爾沁民歌
朋友們開心起來
新年
百虎哥哥
莫德格昂嘎
龍梅
情
心愛的祖國
提起蒙古族,大家就會想到騎著馬兒在草原上策馬奔騰的場景,但是蒙古族的歌曲也是被大眾熟知的,那么蒙古族民歌有哪些特點呢?
蒙古族民歌以聲音宏大雄厲,曲調高亢悠揚而聞名,其內容豐富,有描寫愛情和娶親嫁女的,有贊頌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頌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這些民歌反映了蒙古的風土人情。蒙古族音樂傳統的長調、呼麥、馬頭琴等都已經被全國人民熟知,蒙古族民歌早在嫌畢蒙古族形成的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其與草原和蒙古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承載著蒙古民族的歷史,是蒙古民族生產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標志性展示,在中國內蒙古、青海、新疆,蒙古國,俄羅斯等地都有蒙古族分布,各地方的長調也各具特色,在內蒙古草原上東西部不同地域的長調也各有其獨特韻味。
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字少腔長,富有裝飾性,音調嘹亮悠揚,攔神節奏簡者虧自由,反映出遼闊草原的氣勢與牧民的寬廣胸懷。
多為單純五聲音階,很少使用音階外音。羽調式、徵調式為主,宮調式、商調式次之。蒙古族民歌的旋法最富特色或曰帶根本性的特點,是拋物線型旋律線。另一蒙古族民歌特色旋法是甩音裝飾。在基本音的上方或下御晌銀方以大二度或大、小三度作鎮宴倚音裝飾也是蒙古族民歌特色旋法。蒙古族民歌唱法最富特色的就是蒙古語稱為“諾古拉”的裝飾技巧。“諾古拉”,為漢語有顫音的意思,謹尺效果類似于馬頭琴的潤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