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地理

七年級上冊地理筆記,7年級的地理全部知識筆記

  • 地理
  • 2023-05-15
目錄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筆記
  • 初一地理筆記完整版
  • 七年級地理課本電子版筆記
  • 七年級地理知識清單
  • 初一地理重點筆記

  •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筆記

    知識點總是整理出來才是清晰明了的,我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很喜歡地理,所以買了一些知識整理好了的書學習,所以成績一直都還行。那么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整理出來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地理與日常生活:地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可以了解天氣,廣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況和風土人情等。

    地理與生產建設:我們生產活動不能隨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1、我們怎樣學地理——學會看地圖:

    地圖的種類:鳥瞰和平面地圖的組成:①圖例和注記:介紹每個物體的標志。②方向:用來辨別方向的;有坐標:N為北S為南E為東W為西;無坐標: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經(南北)緯(東西)度確定方向。③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圍大,內容簡單。a。數字式b。文字式c。線段式

    學會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閱地理辭書②咨詢有關人士③上網查閱資料等

    2、認識地球

    地球的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對地球形狀的說法:“蓋天說”和“渾天說”。麥哲倫游行圖:西班牙→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半徑=6371千米;赤檔饑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儀:南極、北極、地軸。地軸與地球行豎返平行的圓圈叫做緯線。0度~30度為低緯度地區;30度~60度為中緯度地區;60度~90度為高緯度地區。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為赤道。連接南、北極并垂直于危險的弧線,叫做經線。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為20°W和160°E。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格。

    名稱形狀長度指示方向0度

    經線半圓(弧形)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線

    緯線都是圓(極點除外)不等(南北對稱兩條相等)東西方向赤道

    3、世界的海陸分布

    海洋與陸地:人們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陸地”概況地球海陸分布

    七大洲:面積廣大的陸地叫做大陸。面積較小的陸的叫做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洲、非洲纖哪、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注意看P23圖2—19和圖2—20)南極洲、北冰洋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國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國家

    大陸面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大洲分界線:亞歐: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烏拉爾河。亞非: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亞北美:白令海峽。南北美:巴拿馬運河(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從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年級地理基礎知識

    居民和聚落

    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達到70億。

    2、人口的增長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決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長速度;人口自然增長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長率<0表示人口在減少。一般情況下,發達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比較低,發展中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率比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來表示,其計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總數(人)÷面積總數(千米2)。例如:四川面積48。5萬千米2,人口約為8800萬,其人口密度為8800萬÷48。5萬=181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等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這些地區地形以平原為主、氣候溫暖濕潤、位置沿海,自然條件優越)。世界人口稀疏區: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或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自然條件惡劣,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困難,是人口稀疏地區。(P66_圖4。5)

    6、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口增長過快和人口過多所帶來的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就業困難,住房擁擠,饑餓貧困,資源缺乏,環境惡化等;人口增長過慢帶來的問題:勞動力缺乏,國防兵源不足,養老困難等

    7、為了解決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8、三大人種(P72_圖4。11):黃種人集中分布在亞洲東部,黑種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種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亞洲西部、歐洲及北美洲。

    9、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其中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10、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傳統聚落有:法國的“巴黎塞納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國山西的平遙古城、中國云南的麗江古城、中國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門歷史城區等。

    11、聚落:聚落不僅是人們居住地,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活動的場所。

    分類: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來說先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不同聚落的生產活動:鄉村聚落:農村→耕作、牧村→放牧、漁村→捕魚、林場→伐木;城市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

    12、早期的聚落大都選擇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

    七年級地理重點知識

    俄羅斯

    1、位置:俄羅斯緯度較高,絕大部分位于北溫帶。跨亞歐兩洲(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歐洲部分雖然面積只占1/4,但人口占3/4,工業、農業、首都、主要城市都位于歐洲,歷史上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歷來被公認為歐洲國家。),也跨東西半球。西臨A1—波羅的海,北臨A2—北冰洋,東臨A3—太平洋,西南臨黑海,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主要鄰國西有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南有哈薩克斯坦、中國、蒙古、朝鮮。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東西距離最長,跨經度最廣的國家。

    2、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特點),各地差異較大。奧伊米亞康—北半球的“寒極”

    3、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俄羅斯主要地形區:B1—東歐平原、B2—西西伯利亞平原、B3—中西伯利亞高原、B4—東西伯利亞山地。主要分界線:C6—烏拉爾山、C2—葉尼塞河、C3—勒拿河。山地:C6—烏拉爾山,大高加索山(結合地圖)。

    4、河流與湖泊:C1—伏爾加河,歐洲第一長河,被俄羅斯人喻為“母親伏爾加”,注入里海,屬內流河。它流量豐富,水流平穩,航運價值很高,是最主要的內河航道,稱為“五海通航”;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C4—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5、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庫茲巴斯煤礦。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因此森林資源豐富。

    6、工業特點:重工業發達,消費品制造業(輕工業)發展緩慢。

    7、工業分布: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

    主要工業區有:圣彼得堡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拓展閱讀:初中地理如何學好

    1、培養自己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地理學科缺乏必要的學習興趣,一定要在學習生活中去培養。比如詩句中春風不度玉門關”,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為何會寫出如此詩句呢?明白后,原來春風”是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玉門在非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這里,因而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涼。如此這般,便可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2、端正學習態度,積極主動。作為一名學生,一定要有一個學生該有的樣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樣,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實實做學問,不懂就問同學或者老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師會非常喜歡粘著自己的學生,內心會倍感欣慰,就怕不懂還愣愣的自己研究,閉門造車,那樣很可能問題越積越多。

    3、課前認真預習要講的內容,心中有數;課上要認真聽講,聚精會神”課下要認真獨立完成作業,查漏補缺。課上的一時打小差兒、分心,很可能會落隊而難以彌補。有時候,當堂理解的知識,課下花幾倍的時間也可能難以突破,這時就是事倍功半了。

    4、中學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別強調理解記憶,硬背的方法終究沒有理解層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涉及到時區時差,多畫圖,多理解,多動腦才能把題目做對的。另外也可以記憶一些順口溜等,比如記憶亞歐分界線時可以這樣來記—兩烏里大黑土地”(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

    5、地理的學習離不開地圖的輔助。地理的學習脫離圖來說話那是很難走遠的,多看大、小地圖,注意不同類別的圖,河流、山脈、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腦中有圖存在的。特別是初中地理離開了圖,那知識點基本也就沒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圖,比如描下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圖,然后根據圖填寫發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內主要地形區等。

    6、我做題實戰,是騾子是馬,到題目上見。題目浩如煙海,一定要多注意自己薄弱環節所設計的題目,做題當中一定要獨立完成,切忌翻書抄襲等,自欺欺人害得還是自己啊。

    初一地理筆記完整版

    很多同學在復習初一地理知識時,因為之前沒做過總結,導致復習效率低下。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一)

    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

    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

    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李游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二)

    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哪寬銷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巧桐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三)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準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

    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四)

    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五)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于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基督教:流行于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六)

    世界地區的發展差異

    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

    能舉例說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2、聯合國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拓展閱讀:初中地理學習技巧

    地理學習經驗

    養成良好的讀圖、用圖習慣。地理學科的重要知識很多都“藏”于地圖中,在地理學習中,我們要做到左圖右書,地圖就是知識的骨架、是知識的脈絡,掌握了地圖,就能從中發現規律,如果長期堅持,不僅能發現地理學科的美,更能讓知識與地圖相結合,形成良性循環,進而讓地理變得更簡單。

    地理學習,需要閱讀、理解、記憶、掌握運用的知識較多,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條理化清晰的內容,雜亂的知識點一頭霧水,那么你就需要學會梳理自己學過的知識點;你可能擅于聽老師講,自己看書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課有限的時間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邊聽一邊勾勾畫畫寫寫,純粹的聽純粹的看都不會讓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學習上的一些特性,這樣才能有效有針對性的解決。

    地理學習技巧

    地理不像語數外那樣是主要學科,有的學生因為其他作業多,就不做地理的練習,這樣就容易造成知識點掌握不牢靠。上課的時候老師一講就懂,下課老師走出教室馬上就忘,課后又不去做練習,到下節課的時候就完全不記得上節課講了什么,到考試的時候甚至都不記得有學過這個知識點,這樣又怎么能學的好地理呢。

    盡量在課堂消化本節課內容。七年級八年級雖然不像九年級那樣課業繁重,不過相對于五六年級來說,要學習的內容還是多了很多。如果什么科目的知識都堆到課后去消化的話,那只會越堆越多,而且容易忘記。建議在課堂上就把本節課的知識點消化掉,如果時間不是很夠,至少把重要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掌握下來,這樣課后只需要稍微看一下書,就能把整節課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哦。

    七年級地理課本電子版筆記

    地理是研究配敬虧地球表面自然現象、人文現象,以及兩者之間關系的學術科目。下面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七年級上冊的地理知識點,希望大家喜歡!

    第一章讓我們走進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個方向:

    1、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⑴、方向①、平面上的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②、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標的地圖,應根椐指向標所標方向去辨認(箭頭指向北方);

    b、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c、在經緯網上應根椐經緯網所指的方向確定方向。

    圖上距離

    ⑵、比例尺:①、比例尺=————

    實地距離

    ②、比例尺的方式:數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 圖上1厘米等于實地距離100千米;

    線段式0123

    ③、比例尺的選擇: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如:學校平面圖應選擇較大比例尺;畫中國政區圖應選擇較小的比例尺。

    ⑶、圖例和注記:讓學生識記一些常用的圖例(見世界地理(上冊)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球體。依據: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實例。

    2、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 萬千米。

    二、地球儀

    在地球儀上識記以下內容。

    南、北極,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

    三、緯線、緯度

    ⑴、緯線: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的圓圈叫緯線。

    緯線有三個特點:

    ①、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②、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最后成一個點);

    ③、自成一個圓。

    ⑵、緯度:

    ①、赤道為0°,赤道以北為北緯(0°—90°N),赤道以南為南緯(0°—90°S)。赤道將地球平分南、北兩個半球。緯度數從赤道向北、向南逐漸增大。緯度最大值90°。

    ②、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四、經線和經度

    1、經線:在地球儀上,連結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

    經線有三個特點: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長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圓。

    2、經度:

    ⑴、經度的起點是0°經線,也稱“本初子午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0°—180°E);以西為西經(0°—180°W),所以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經度數從0°經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

    ⑵、180°經線:180°E和180°W重合的經線。

    ⑶、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個半球。國際上規定20°W和160°E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分界線。如:15°W位于東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五、經緯網

    1、利用經緯網確定地面上任何一點的位置。

    2、讀經緯網圖,能回答有關問題(舉例說明)

    ⑴、A 點的經緯度:30°W 40°N

    B 點的經緯度:10°W 10°N

    ⑵、從東西半球看:A 點位于西半球 B點位于東半球;

    從南北半球看:A 點位于北半球 B點位于北半球。

    ⑶、從低、中、高緯度來看:A 點在中緯度地區

    B 點在低緯度地區。

    ⑷、從地球五帶來看:A 點在北溫帶 B 點在熱帶。

    (A 地區有四季變化,B 地區有陽光直射。)

    ⑸、A 點位于B 點的西北方向。

    六、世界的海陸分布

    1、海洋與陸地:海洋占71%,陸地占29%。

    2、七大洲:

    ⑴、識記七大洲的名稱和基本輪廓(世界地理P 23 的圖)。

    ⑵、東半球的大洲:亞、歐、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

    南極洲位于南極圈內,地跨東、西半球。

    ⑶、面積最大和最小的大洲:亞洲、大洋洲;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南極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亞、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⑴、面積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識記七大稿鋒洲、四大洋分布圖。

    七、世界的地形

    1、五種基本地形的特征:

    山地海拔較高大于500米培神,坡度較陡,地面崎嶇。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海拔較低,相對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較崎嶇。如:中國的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

    高原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高,邊緣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低,小于200米。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東歐平原。

    盆地四周高,中間低。剛果盆地(世界最大)。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記山頂、鞍部、陡崖、山脊、山谷。

    注: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越緩。

    八、海陸變遷

    1、地球表面形態處在永不停止的變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積的縮小,紅海面積的擴大,東非大裂谷的擴張等都說明地球內部在運動)。

    2、板塊構造學說:地球共分為六大板塊(見世界地理(上冊)P 35 圖)。

    3、火山與地震: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⑴、環太平洋地震帶;⑵、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第三章世界的人口

    第一節、世界人口的增長

    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億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較快的速度持續增長。

    2、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數——人口在增長;負數——人口在減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歐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區: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西部,美洲的東部等。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問題:⑴、大氣污染,環境惡化;⑵、水資源污染,淡水短缺;⑶、亂墾亂伐森林,導致水土流失,沙漠化嚴重;⑷、建筑用地過大,導致耕地減少等。

    第二節、世界的人種

    1、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為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等。

    2、黃色人種—亞洲東部(印第安人、因紐特人屬黃種人)。

    白色人種—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種—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國境內。

    第三節、世界語言和宗教

    1、語言:⑴、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

    ⑵、聯合國工作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__(世界上教徒最多,流傳最廣的宗教。《圣經》為經典);伊斯蘭教(《古蘭經》為經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中國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

    聚落包括城市和鄉村兩種形式。城市規模大,居民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的活動;鄉村居民居住地較分散,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第一節、天氣和氣候

    1、天氣指某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特點是多變。如:狂風暴雨、風力大等。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狀況。特點是有相對的穩定性。如:炎熱干燥,冬冷夏涼等。

    3、識記常用的天氣符號,會讀簡易天氣預報圖。

    第二節、氣溫和降水

    1、氣溫:⑴、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同緯度的陸地和海洋氣溫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當中平均氣溫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則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種形式:對流雨地形雨鋒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赤道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回歸線兩側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緯度內陸地區降水少,沿海地區降水多。

    3、氣候資料的表示方法:

    ⑴、氣候資料用表格,坐標圖和等值線圖等表示。

    ⑵、舉例說明。

    第三節、影響氣候的因素

    1、影響氣候的因素有:地球的形狀、地球的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等。

    2、地球的運動(見下表)。

    運動方向轉動中心方向轉動周期產生的現象

    自轉地軸自西向東一天晝夜交替

    公轉太陽自西向東一年四季變化

    注:認真看世界地理(上冊) P49 圖。

    3、地球上五帶的劃分:

    ⑴、熱帶:回歸線之間23.5°N—23.5°S(太陽光有直射);

    ⑵、北溫帶: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23.5°N—66.5°N(有四季變化);

    ⑶、南溫帶: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23.5°S—66.5°S(有四季變化);

    ⑷、北寒帶:北極圈內66.5°N—90°N(有極晝、極夜);

    ⑸、南寒帶:南極圈內66.5°S—90°S(有極晝、極夜);

    注:從五帶分布來看,非洲最熱,南極洲最冷。

    4、海陸分布:緯度相同地方,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則相反。

    5、地形、地勢的分布:

    ⑴、不同的地形區,氣溫不相同。如:安第斯山脈東西兩側的降水和氣溫則不相同。

    ⑵、隨地勢升高,氣溫降低。一般情況下,地勢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

    6、人類活動可以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等。

    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熱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全年高溫多雨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熱帶

    季雨林全年高溫,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

    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全年高溫,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濕季(6月—10月)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如:非洲大陸

    熱帶沙漠氣候熱帶沙漠全年炎熱干燥西亞和北非、

    澳大利亞中部

    2、亞熱帶季風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中國、美國、巴西等國東南部

    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冬季暖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南北緯30°—40°大陸西部,地中海沿岸最典型

    3、溫帶氣候:

    類型地表景觀氣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區

    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熱同期中國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等

    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草原冬暖夏涼,年降水量較多,季節分配較均勻中緯度地區的大陸西岸。如: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等

    溫帶大陸性氣候森林草原、荒漠冬冷夏熱,年降水量較多,夏季多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耐寒的針葉林冬長而嚴寒,夏短而暖和,降水較少俄羅斯和加拿大

    4、寒帶氣候:

    ⑴、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為基本特色。

    ⑵、極地氣候:①、苔原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終年嚴寒,分布有苔蘚和地衣等。

    ②、冰原氣候:終年嚴寒。主要分布 北極地區和南極洲,無植物生長。

    七年級上冊的地理知識點相關文章:

    1.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2.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大全

    3. 地理七年級上冊知識要點整理

    4.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梳理

    5. 七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

    6.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7.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歸納總結人教版

    8. 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地理知識點歸納

    9. 地理七年級上冊主要知識點

    七年級地理知識清單

    要有初一上冊地理知識,就必須學習,頑強地、耐心地學習。這是我整理的人教版7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人教版7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1-2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最大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的球體。

    2、緯線:與地軸垂直并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緯線圈。

    3、0度緯線是赤道;0度經線是本初子午線。地球儀上只有一條0度緯線、0度經線和180度經線。

    4、經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儀上能畫出無數條經線和緯線。

    6、0度經線以西稱西經,用“W”表示;0度經線以東稱東經,用“E”表示。

    7、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經線或者是180度經線,就看度數,度數向東增大的為東經,向西增大的為西經。

    8、在以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度數順時針增大的是東經,逆時針增大的為西經;在以北極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則相反。

    9、赤道以北稱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稱南緯,用“S”表示。

    10、如果所畫的經緯網圖沒有0度緯線,就看度數,度數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向北增大的為北緯。

    11、在以極點為中心的經緯網圖上,判斷南北緯要用以下規律:以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南緯;以北極為中心的,緯度是北緯。

    12、0度(赤道)劃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劃分東西半球。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1、地球繞地軸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約為24小時。

    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晝夜交替、時間差異。

    3、地球繞太陽旋轉,叫做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轉產生的自然現象:形成四季和五帶。

    第三節 地圖

    1、地圖鎮碧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A、 比例尺的三種形式:線段式御晌舉、數字式和文字式。

    B、比較比例尺的大小:把比例尺化成分數比較,分母大的比例尺反而小,分母小的比例尺反而大;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小,表示的內容詳細;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圍大,表示的內容簡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指向北方;

    B、利用經緯網定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C、無指向標、無經緯網的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熟記一些常用的圖例符號。

    3、海謹盯拔: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4、相對高度:兩地之間的垂直距離。

    5、等高線: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

    6、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1)坡度陡緩的判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

    (2)山體不同部位的判讀:A、山頂:閉合等高線的中心; B、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

    C、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 D、鞍部:兩個山頂之間; E、陡崖:等高線重疊。

    (3)幾種陸地基本地形的判讀: A、盆地:四周高,中間低。

    B、山地:海拔高,地面起伏大; C、 丘陵:海拔較高,地面起伏較大;

    D、高原:邊緣陡峭,地面坦蕩;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層設色地形圖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8、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陸地;黃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僅占29%。“七分海洋,三分陸地”

    2、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4、面積最大的大洲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積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積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蘭島是面積最大的島嶼。

    7、赤道橫穿過非洲和南美洲大陸。

    8、巴拿馬運河劃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蘇伊士運河劃分亞洲和非洲;白令海峽劃分亞洲和北美洲;丹麥海峽劃分歐洲和北美洲;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

    第二節 海路的變遷

    1、海路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的活動(如:填海造陸)。

    2、大陸漂移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的。

    3、地球表層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板塊處于不斷運動之中。

    4、板塊間的基本運動方式: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

    5、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

    6、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地帶和阿爾卑斯山-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帶。

    7、亞洲和非洲之間的紅海在不斷擴張。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后,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

    8、歐洲和非洲之間的地中海在不斷縮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后,地中海將會消失。

    9、喜馬拉雅山是由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人教版7年級上冊地理知識點歸納3-4章

    第三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多變的天氣

    1、天氣的特點:時間短、經常變化。

    2、人們經常用陰晴、風雨、冷熱等來描述天氣。

    3、天空布滿云時,為“陰天”;當天空無云或云很少時,為“晴天”。

    4、風向是風的來向;風力是風的強弱,共分13級。級數越大,風力越強。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衛星云圖上:綠色表示陸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區,云的顏色越白,表示云層越厚,云層厚的地方一般是陰雨區。

    7、清新的空氣,污染指數小;污濁的空氣,污染指數大。

    第二節 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年較差:一年內的最高月平均氣溫與最低月平均氣溫的差。

    2、能繪制氣溫曲線圖。

    3、同一條等溫線上,各點的氣溫相等。

    4、氣溫的分布: (1)不同緯度地區: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2)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3)山地: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由赤道向兩極,氣溫逐漸降低。

    6、影響氣溫分布的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初一地理重點筆記

    學習七年級地理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導我們登上知識的殿堂。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大家快來跟我一起欣賞吧。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一)

    地球和地球儀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大小:半徑: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3、地球儀: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儀上找出地軸、兩極、赤道)

    4、經線:

    經線特點:所有經昌野線一樣長;經線都指示南北方向;經線是一個半圓.

    經度:0°—180°;0°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用字母E表示,0°經線以西為西經,用字母W表示;

    5、緯線:

    緯線特點:緯線長短不一,赤道最長,向南北兩極逐漸縮短;緯線都指示東西方向;

    緯線是一個完整的圓.

    緯度:0°—帶迅蠢90°;0°緯線為赤道,赤道以北為北緯,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為南緯,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緯的劃分:

    南北半球,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7、東西半球的劃分:

    以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為界;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

    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

    8、能在地球儀上利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轉:

    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天(24小時);自轉中心:地軸.

    地理意義:產生了晝夜更替和時間的差異.

    10、地球的公轉:

    公轉中心:太陽;方向:自西向東;周期:一年;公轉軌道:橢圓.

    地理意義:產生了季節的變蠢陪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11、五帶的劃分: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二)

    地圖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線段式、數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

    4、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5、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圖,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有指向標的地圖,用指向標定向法:指向標的箭頭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經緯網的地圖,用經緯網定向法: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6、圖例: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要記住常用的圖例)

    7、注記: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字

    8、海拔(絕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等高線:在地圖上海拔高度相同點的連線.

    9、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緩.

    10、由等高線的特點判斷地形:

    山頂:等高線中間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比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三)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陸面積比例:海洋71%,陸地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圖上準確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間的分界線:

    亞洲、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峽.

    亞洲、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北美洲:白令海峽.

    4、陸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類.

    5、在地形圖上能找出喜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亞馬孫平原.

    6、閱讀大洲地形圖,判斷大洲的地形大勢.

    7、板塊構造學說:

    地球表層的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拼合而成,分別是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板塊的內部比較穩定,板塊的邊緣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四)

    世界的氣候

    1、天氣:一個地方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況(風雨、冷熱、陰晴等),天氣是短時間的,經常變化的.

    氣候: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氣候是長時間的,比較穩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氣符號.

    3、氣溫是指大氣的溫度,單位是℃,測定方法用溫度計.

    4、一天中的氣溫有變化,陸地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氣溫有變化,北半球陸地月平均最高氣溫是7月份,最低氣溫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氣溫日較差:一天中的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

    氣溫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與最冷月的平均氣溫的差值.

    6、氣溫的垂直變化:同一地點,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

    7、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等溫線圖.

    8、世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規律:

    全球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同緯度海洋和陸地氣溫不一樣;

    同緯度高原、山地氣溫低,平原氣溫高.

    9、學會閱讀氣溫曲線圖.

    10、降水:空氣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稱為降水.測定方法用雨量器,單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個地方降水的季節變化.

    12、學會閱讀世界降水量分布圖.

    13、世界降水的地區差異:

    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

    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西岸少;

    溫帶地區,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14、學會閱讀降水柱狀圖.

    15、世界氣候的主要影響因素: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氣候類型及分布.

    17、能舉例說明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五)

    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總數÷面積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及美洲東部等中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區: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區,高溫潮濕的雨林地區,終年嚴寒的高緯度地區,地勢高峻、空氣稀薄的高原山區.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會導致糧食緊缺、住房緊張、交通擁擠、上學、就業、看病難、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增長過慢,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等問題.

    5、世界三大人種:

    黃種人: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種人:歐洲,亞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東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種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語言有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蘭教:流行于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佛教:由古印度傳播到東亞和東南亞.

    ____:流行于歐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鄉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暖濕潤、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地區.

    10、說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聚落名稱.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六)

    世界地區的發展差異

    1、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絕大部分國家.

    能舉例說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

    2、聯合國由中、法、俄、英、美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十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大全相關文章:

    1.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整理

    2. 七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3.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要點歸納

    4.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上冊知識點歸納

    5. 初一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浦县| 石嘴山市| 肇庆市| 宣恩县| 元朗区| 花莲市| 万山特区| 桂阳县| 芦山县| 原阳县| 邮箱| 赫章县| 登封市| 濮阳县| 苏州市| 政和县| 西和县| 奉化市| 随州市| 永仁县| 德州市| 琼海市| 周口市| 宝鸡市| 姜堰市| 彭阳县| 静乐县| 福鼎市| 屯门区| 威海市| 通河县| 九江县| 成安县| 武义县| 丹棱县| 阜阳市| 尚志市| 宝坻区| 安多县| 光泽县| 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