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階梯分界線?中國地理階梯分界線 一二階梯分界線 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 二三階梯分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 中國地理三大階梯 中國第一階梯 盆地:柴達木盆地;高原:青藏高原,位于昆侖山、祁連山之南、那么,地理階梯分界線?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地形一和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地形二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的界限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界限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特征是:第一階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為主;第二階梯海拔1000到2000米左右,以高原山地、盆地為主;第三階梯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
我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
一、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劃分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劃分界線是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一線。
這條分界線是我國地形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從西部的青藏高原到東部的內蒙古高原,地勢高度逐漸下降,地形也從高原山地轉變為平原和低山丘陵。這種地形特征不僅影響了我國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也影響了人類活動和經濟布局。
二、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地理特征
1、第一級階梯
位于我國西南部,包括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等地形。這些地區海拔較高,氣候較為惡劣,但自然景觀獨特,生物多樣性豐富。
2、第二級階梯
位于我國中部和北部,包括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北部地形。這些地區地勢起伏較大,氣候較為干旱,也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地理特征的差異
1、地形地貌
第一階梯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為主,海拔較高,相對高差大,高原山地邊緣有雄偉的高山峽谷。第二階梯地形地貌以高原、盆地為主,高原邊緣有山脈和高原山地,盆地內部有平原和丘陵。
2、氣候
第一階梯氣候以高原山地氣候為主,氣溫低,降水少,風力大。
地理階梯分界線主要按人口、地勢和地形劃分。
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稠密,該線西北部人口稀少。
2、地勢階梯界線
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區界線
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我國地理階梯分布的意義
1、好處:西部地勢高,東部地勢低,有利于夏季海洋來的暖濕氣流攜帶大量水汽,深入到遙遠的內陸,從而改善農作物、樹木、牧草生長的水分條件。
向海傾斜的地形使長江、黃河、珠江等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向大海,既連接了東西交通,又連接了南北沿海地區、遠洋運輸和內河航運。
第一級階梯:西藏和青海全部;四川西部;甘肅、云南、新疆西部。
第二級階梯:山西、重慶、貴州、廣西、寧夏、新疆、甘肅、云南、內蒙古、陜西、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河南。
第三級階梯:北京、天津、海南、廣東、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蘇、山東、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廣西、上海、香港、澳門、臺灣。
擴展資料:
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西高東低的地勢有利于太平洋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地區,北方冷空氣可長驅南下,有利于形成降水。西高東低的地勢使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入海,溝通了我國東部和西部、沿海和內陸的交通。
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其北部與東部邊緣以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與地勢第二級階梯分界。
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其間分布著大型的盆地和高原。東面與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與地勢第三級階梯分界。
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分布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從我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就是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
以上就是地理階梯分界線的全部內容,地理階梯分界線主要按人口、地勢和地形劃分。1、我國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線 大體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騰沖市劃一條直線為界,該線東南部人口稠密,該線西北部人口稀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