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2017沈陽市高三一模 天津市2020一模 2017年烏魯木齊一模物理 2017合肥一模 2017虹口數學一模
為赴今生之約,我們在無涯的路途上跋涉了多遠?
颯爽的風在林間低吟,黃葉簌簌飄落,委地成泥。九月的艷陽灑下金色的光斑,秋日的原野一片耀眼的蒼涼。
我不記得自己是否曾游走其間,輕踏喧軟的黃綠地毯,一任蔓生的枝椏蕩起我腕間輕飄的竹籃,收割完莊稼的田地,只剩下一行行整齊的秧茬直接蒼天。心突然痛得發緊,恨自己的不諳稼穡,更惜西山那一片如血昌檔的殷紅——播種下的希望會成為豐盈的收獲,無疾而終的付出卻只能在無人跡處裸裎永生的疼痛。
在夢的邊緣醒來,卻不覺一夜的冷雨淋濕了窗欞,也淋濕了無常的心境。
忘記了最初的來路;忘記了是雨是晴;忘記了是否是你推門而入那一瞬挾裹的陽光灼痛了我的眼瞼,而最終錯過了驚鴻一瞥應有的心動;也忘記了百轉千回中任由我含淚臘運離去的身影如斷線的風箏時,你喃喃的低語是否言不由衷。
永遠到底有多遠?
你從不曾開口的表白猶如枝頭遲綻的花蕾,被一場早霜打落,終將被歲月的塵埃掩埋。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我無語的等待,不覺將亦長亦短的人生都化成悲哀。
一行雨滴從檐上悄然灑落,一縷情愫在胸懷間蕩氣回腸。
還有什么盤桓在我心深處,始終欲語還休?煙雨迷蒙中,我又看見血色的夕陽染紅波光粼粼的水面。染紅你冷凝的眼神和嶙峋的容顏,我又看見兀然矗立的青山幻化成無邊的黑暗,成為籠罩我一生的沉沉黑夜。
而此時你燦若明霞的笑臉,就是我心靈唯一的慰籍。
永遠到底有多遠?
瀟瀟暮雨灑江天,月橋畔,執手相看淚眼,輕舟耐局亂一葉逶迤離去,駛出你的視線,駛出情感最初的港灣。
有處靠岸的是船,無處停泊的是流浪的情懷。
蒼天有淚,風月無邊。
不語的離別是秋雨過后的林間小徑,金黃的落葉一層層覆蓋了往日的痕跡;是午夜里乍然響起的驪歌,凌亂了路人的心緒,也撕裂了沉寂的時空;是人與人在戀戀風塵中漸次遠離,是心與心在同一脈息下隱隱掣痛。
永遠到底有多遠?
記憶的列車汽笛轟鳴著遠去,喑啞了徒勞的道別與呼喊,散去了四起的薄霧與煙塵,周遭恢復了死一般的寂靜。曾經濃濃淡淡的憂郁與悲傷,都成為今天饕餮的盛宴與奢侈的回望。
永遠到底有多遠?凝望流星劃落的方向,我終于釋然:有時候,永遠只是一瞬間。
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日暮待情人,唯舟綠楊岸。然這些都是過去了。她一祥備言不緝磨余伐光和謹游毀叱古癸汰含咯發地盯著他,奇怪他今天來做什么。都到這地步了,他難道還想跟她結親?那李紅棗怎么辦?
和平區563分、高野伏河西區567分等。根據天津市教脊洞育局的得知,該市中各區初三一模的成績都是不同的,分別為和平區563分、河西區567分、南開區554分、河東區543分等。初三的一模考試就戚攜是指初中三年級的第一次模擬考試。
1. 誰有08年天津卷的語文古文翻譯
08天津卷語文答案
一、(12分,每小題3分)
1.D 2.A 3.C 4.A
二、(18分,每小題3分)
5.C 6.D 7.C 8.B 9.D 10.C
三、(12分,每小題3分)
11.B 12.A 13.B 14.C
四、(18分)
15.(8分)
⑴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餓的面有黑黃色。這是什么緣故呢?君主喜歡這樣,所以臣子能這樣做。
⑵有利于別人的人,別人也跟這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惡別人的人,別人也跟著憎惡他。
⑶這有什么困難呢,只不過是君王不用這樣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這樣的方法行事的緣故。
16.(5分)
⑴"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喊埋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⑵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閑適的心情。
17.(5分)
⑴①多于在庚之粟粒子 多于周身之帛縷 ②蜀道難 可以橫絕峨眉巔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⑵①讒陷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②雨霖鈴 執手相看淚眼 竟無語凝噎
五、模滲盯(18分)
18.(4分) 繞樓穿窗而過的飛天 邁著舞步的馬 美麗的菩薩 童子媳戲圖
一筆一畫抄出的經書 頂天立地的佛像
19.(4分)用實物來記錄歷史,再現了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精神世界。
20.(6分)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將靜態畫面賦予動態美,表現了對生命的張揚和自由的渴望。
21.(4分) B D
六、(12分)
22.(3分) " " 、-- 《 》" " 。
23.(4分)⑴功虧一簣 ⑵越俎代庖 ⑶蔚然成風 ⑷淋漓盡致
24.(5)表意完整 修辭手法 某種感悟 文采
七、(60分)
25.(60分)略
2. 2005年高考語文天津卷文言文(《莊子·說劍》)譯文
莊子·說劍》譯文(2005天津卷文言文)【原文】: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
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
左右曰:“莊子當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
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 “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
吾王所見,唯劍士也。”莊子曰:“諾。
周善為劍。”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
莊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
太子乃與見王。 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
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
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曰:“臣旦和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先之以至。
愿得試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
令設戲請夫子。” 王乃校劍士七日,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
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莊子曰:“望之久矣。”
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
王曰:“愿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
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裹以四時;制以五行,論以刑德;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
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
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 王乃牽而上殿。
宰人上食,王三環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
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 (《莊子·說劍》,有刪節) 【參考譯文】:莊子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
趙王說:“你想用什么話來開導我,而且讓太子先作引薦。”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
趙王說:“你的劍術怎樣能遏阻劍手、戰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十步之內可殺一人,行走千里也不會受人阻留。”趙王聽了大喜,說:“天下沒有誰是你的對手了!” 莊子說:“擊劍的要領是,有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后于對手發起攻擊,同時要搶先擊中對手。
希望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趙王說:“先生暫回館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面比武。”
趙王于是用七天時間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天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
莊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趙王說:“先生所習慣使用的寶劍,長短怎么樣?”莊子說:“我的劍術長短都適應。
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后再行比試。” 趙王說:“愿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
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說:“天子之劍怎么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扎,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
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
這就是天子之劍。”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么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圣明之士做劍環,拿豪杰之士做劍柄。
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于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于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
這就是諸侯之劍。”趙王說:“百姓之劍又怎么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
相互在人前爭斗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么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于國事就什么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
趙文。
3. 06高考天津卷文言文的翻譯
四川卷
樊英字季齊,是南陽魯陽人。年少時從師三輔學習,而且熟知五經。隱居在壺山南麓,求學的人從四面八方趕到這里。州郡官府曾先后多次征聘他出來當官,他不應命。朝廷公卿大臣薦舉他為賢良、方正、有道,他都不肯動身。安帝年初,樊英被征為博士。至到建光元年,安帝又從公車賜策書征召,征召樊英和同郡的六個人,樊英在內的四人一同沒有去。永建二年,順帝又賜書非常禮敬地黑色的幣帛征召樊英,樊英堅定地用病重的理由推辭了。詔書嚴厲譴責州郡官府辦事不得力,于是州郡官府把樊英抬到車上上路。樊英不得已,來到京都洛陽。到洛陽后,樊英又稱病不肯起床,于是,用轎子強行將他抬進宮殿,但他還是不肯屈從。皇帝非常生氣,對樊英說:“我能夠讓你生,能夠殺了你,能使你富貴,能使你低賤,能讓你富有,能讓你貧窮,你憑什么敢怠慢我的命令?” 樊英說:“我受命于天。活著用完了自己的生命,這是天命啊;死了不能活下去,也是天命啊。陛下怎么能讓我生,怎么能讓我死呢?我見到暴戾的君王就象見到了仇人,在他的朝廷做官我尚且不肯,又怎么能得到富貴呢?即使是處于貧民的行列,居住在簡陋的房屋之中,我也安逸地活的自得其樂,不交換封地,又怎么算活的低賤呢?陛下又怎么能讓我富貴,讓我低賤呢?不合利益的俸祿,即使非常優厚我也不接受;如果能實現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飲食也不厭棄。陛下怎么能使我富貴,怎么能使我貧窮呢!”皇帝不能使他屈服,就敬重他的名節,讓他出去,到太醫處養病,每月送給羊和酒。至四年三月,安帝又特地為樊英設立講壇,用對師傅的禮儀對待他,請教詢問朝廷大政的得失。樊英不敢推辭,被授予五官中郎將的官職。數月之后,樊英又聲稱病重,安帝下詔,將他任命為光祿大夫,準許回家養病。樊英剛接到詔書時,大家都認為,他一定不會貶抑自己的志氣,而去應命。可是,后來他在應對皇帝的提問時,沒有什么奇謀遠策,大家都很失望。當初,河南人張楷和樊英同時接受征聘,他對樊英說:“天下只有兩條路,即出仕和隱退。我先前認為,如果你 *** 出仕,一定會輔佐君王,拯救百姓。然而你當初不惜一非常寶貴的生命,使君王發怒。等到你做官受俸祿之后,卻又聽不到你匡時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與隱退都沒有根據了。” 穎川陳?年少時跟從樊英學習。樊英曾經得了疾病,妻子派婢女去看望他,樊英下床回答拜的禮儀。陳?對此感到很奇怪,就詢問樊英。樊英說:“我的妻子是齊人,供奉祭祀,沒有不禮貌回答的。”他的恭敬慎重就象這樣。享年70多歲,死在家里。
反正也翻了,不要浪費嘛
不用翻的,對不對啊
4. 天津市中考語文必背古詩詞及文言文 ,求
《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左傳·曹劌論戰》、《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記》、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5. 求歷年天津市中考文言文題
這里是06、07、09、10的題,答案在每一年的后面,我很抱歉沒能找全2010年閱讀《送東陽馬生序(節選)》一文,回答9~11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敞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9.下面選文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 質:詢問C.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俟:等待 D.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 湯:熱水10.下面選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項是A.余幼時即嗜學 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C.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 D.蓋余之勤且艱若此11.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A.選文開篇即點出作者“家貧”和“嗜學”的矛盾處境,由此引出求學的艱難。B.選文將富家子弟的奢華和作者的貧寒加以對比,表現了作者求學意志的堅定。
C.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向人們展示自己成長之路的曲折與艱辛。D.作者通過現身說法表明: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充實,是學子讀書的必備條件。
閱讀文言文,回答14~16題。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④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選自《列子?湯問》) ①志:志趣、心意。
②峨峨:高聳的樣子。③洋洋:寬廣的樣子。
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4.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2分)(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15.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2分)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譯文: 16.“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至今廣為傳頌,從文中的哪句話可以看出子期堪稱伯牙的“知音”?請結合文意,談談你對“知音”的理解。
(3分)答案9.A 10.B 11.C14.(1)擅長 (2)好 (2分。每空1分)15.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
(2分。意思對即可)16.“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2009年閱讀《唐雎不辱使命》一文的節選文字,回答9-11題。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對下列選文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換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樣子C.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D.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謝:感謝10.下列句子中表達反問語氣的一項是A.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C. 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D.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1.下列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選文主要寫了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斗爭的過程,以及斗爭的結局。
B.選文第一自然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斷然拒絕“易地”,這是雙方斗爭的最 *** 部分。C.選文主要通過繪聲繪色的“對話”來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鮮明地表現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D.在這場尖銳的矛盾沖突中,秦王驕橫狂暴、陰險狡詐,而唐雎表現得正氣凜然、不畏 ***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6題。
楚莊王欲伐陳。
6. 誰能翻譯一下今年天津卷的文言文《文學徐君家傳翻譯》啊
、2014年高考天津卷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第I卷一、(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縝(zhěn)密商榷(què)和(huò)稀泥揆情度(duó)理 B.取締(tì)木訥(nè)檔(dàng)案袋疾風勁(jìn)草 C.棲(qī)息挾(xiá)持白熾(chì)燈戎馬倥傯(zǒng) D.葳蕤(ruí)豢(huàn)養軟著(zhuó)陸扣人心弦(xuán)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煥發剽悍鼎力相助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B.璘選更迭流光異彩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C.砥礪斡旋別出心裁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D.甄別籠絡休養生息天網灰灰,疏而不漏 3.下面語段橫線處應填入的詞句,最恰當的一組是 中國文人對審美具有 感知力,他們可以再安然怡悅中 鳥翼幾乎無聲的浦東,還有灰板簌簌飄落的聲音,他們喜愛“ ”那種讓靜寂更顯清幽的氛圍。
A.精細用心傾聽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B.精細凝神諦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C.精確.凝神諦聽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D.精確用心傾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每一個學生都具有創新的潛能,要激發這種潛能,就要看能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B.17世紀至18世紀,荷蘭鑄支著名的馬劍銀幣,逐漸流入中國臺灣和東南沿海地區,至今在中國民間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組織內,優柔寡斷和盲目沖動者都是傳染病毒,前者是延誤時機和后者的盲目沖動均可使企業在一夕間造成大災難。 D.如果僅僅把這部話劇理解為簡單意義上的反映兩個階級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的一次憤懣的碰撞的話,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審美價值。
5.以下四副對聯分別對應四位文學家,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剛正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憤著成信使照塵寰 ③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個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 A、①韓愈②班固③屈原④蘇軾 B、①韓愈②司馬遷③屈原④李清照 C、①歐陽修②司馬遷③賈誼④蘇軾 D、①歐陽修②班固③賈誼④李清照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波蘭尼認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通常被描述為知識的,即以本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加以表述的,只是一種類型的知識;而未被表述的知識,像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是另一種知識。他把前者稱為顯性知識,而將后者稱為隱性知識,也稱為未明言知識。
所謂顯性知識,即能夠用各種明言符號加以表述的知識。隱性知識是指那種我們知道但難以言傳的知識。
波蘭尼認為,我們知道的要比我們所能言傳的多,表明了隱性知識的存在, 波蘭尼提醒我們不要把隱性知識理解為神秘經驗,隱性知識只是難以用語言來充分地表述,而不是說對這類知識絕對地不能言說。波蘭尼絕不只限于承認隱性知識的存在,他更主張隱性知識相對于顯性知識具有理論上的優先性。
在波蘭尼看來,隱性知識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即領會經驗、重組經驗的能力. 波蘭尼的隱性知識是存在于個體中的、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識,隱性知識以個體內在攜帶的“意會模型”為中心,這些意會模型是概念、形象、信仰、觀點、.價值體系以及幫助人們定義自己的世界的指導原則。隱性知識也包含一些技術因素,包括具體的技能和專門技術以及來源于實踐的經驗。
野中郁次郎也認為有兩種不同的知識,即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隱性知識是高度個人化的知識,有其自身的特殊含義,因此很難規范化,也不易傳遞給他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隱性知識是一種主觀的、基于長期經驗積累的知識,不能用幾個詞、幾句話、幾組數據或公式來表達,內容有十分特殊的含義。隱性知識包括信仰、隱喻、直覺、思維模式和所謂的“訣竅”〔如手工匠掌握的特殊技藝)。
隱性知識的概念最早是由波蘭尼提出的,野中郁次郎借用了這一概念,但與波蘭尼有所不同。野中郁次郎使用隱性知識一詞代表的是難于表達的特殊知識,而波蘭尼所指的隱性知識是指以理解一切行動為背景的知識,也即一切知識根植于隱性知識。
關于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關系,野中郁次郎與波蘭尼的觀點也有差異。有學者說,在野中都次郎看來,二者的關系是‘‘一個連續體的兩端”,而在波蘭尼看來,則是”同一硬幣的兩面“。
6.下列對波蘭尼關于隱性知識的表述,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隱性知識是指那些難以用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表述的知識,例如我們在做某事的行動中所擁有的知識。 B.隱性知識并不是什么神秘經驗,但要想充分地言說它,也是很不容易的。
C.隱性知識本質上是一種理解力,掌握它的目的在于領會與重組經驗。 D.隱性知識包含個體內在攜帶的概念、形象、價值體系等,以及幫助個體定義自己的世界的指導原則。
7.下列對野中郁次郎關于隱性知識的表述,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野中郁次郎借用了波蘭尼的隱性知識概念,但沒有形成他自己獨立的學說。 B.隱性知識的內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義,在極少數情況下可以用幾個詞、幾句話、幾組數據或公式來表達。
C.隱性知識主要是長期積累的主觀知識,因而”只能意會不可言傳“。 D.個人的信仰、特殊。
7. 2017天津高考語文背誦篇目有哪些
2015年全國新課標高考語文大綱必背古詩詞篇目高中14篇:荀子《勸學》、莊子《逍遙游》、韓愈《師說》、杜牧《阿房宮賦》、蘇軾《赤壁賦》、《詩經·衛風·氓》、《離騷》、李白《蜀道難》、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隱《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蘇軾《念奴嬌》(大江東去)、辛棄疾《永遇樂》(千古江山)。
初中50篇:《孔子語錄》、孟子《魚我所欲也》、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左傳·曹劌論戰》、《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諸葛亮《出師表》、陶潛《桃花源記》、酈道元《三峽》、韓愈《雜說(四)》、劉禹錫《陋室銘》、柳宗元《小石潭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修《醉翁亭記》、周敦頤《愛蓮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選)》、《詩經·關雎》、《詩經·蒹葭》、曹操《觀滄海》、陶潛《飲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灣《次北固山下》、王維《使至塞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行路難》、杜甫《望岳》、杜甫《春望》、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白居易《觀刈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李賀《雁門太守行》、杜牧《赤壁》、杜牧《泊秦淮》、李商隱《夜雨寄北》、李商隱《無題》、李煜《相見歡》、范仲淹《漁家傲》、晏殊《浣溪沙》、王安石《登飛來峰》、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水調歌頭》、陸游《游山西村》、辛棄疾《破陣子》、文天祥《過零丁洋》、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龔自珍《己亥雜詩》。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答案通過自槐清己思考出來的,在網上是問不到答案的哈
多想想,答案錯了沒關謹姿系的 學習的目的就是要鉛晌前學會思考 才是自己的答案,多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