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數(shù)學題?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質量檢測試卷 一、選擇題(單項選擇,每小題3分,共21分)在答題卡上相應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1.下列計算正確的是()A. B. C. D.2.如圖, 是∠ 的邊 上一點,且點 的坐標為(3,4),那么,九年級數(shù)學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在每一次數(shù)學期末考試結束后,要學會反思,這樣對于九年級的數(shù)學知識才會掌握熟練。
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32分,每小題4分)
下面各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的.
1. 經(jīng)過點P( , )的雙曲線的解析式是( )
A. B.
C. D.
2. 如圖所示,在△ABC中,DE//BC分別交AB、AC于點D、E,
AE=1,EC=2,那么AD與AB的比為
A. 1:2 B. 1:3
C. 1:4 D. 1:9
3. 一個袋子中裝有6個紅球3個白球,這些球除顏色外,形狀、大小、質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條件下,隨機地從這個袋子中摸出一個球,摸到紅球的概率為
A. B. C. D.
4. 拋物線 的頂點坐標是
A. (-5,-2) B.
C. D. (-5,2)
5. △ABC在正方形網(wǎng)格紙中的位置如圖所示,則 的值是
A. B.
C. D.
6. 要得到函數(shù) 的圖象,應將函數(shù) 的圖象
A.沿x 軸向左平移1個單位 B. 沿x 軸向右平移1個單位
C. 沿y 軸向上平移1個單位 D. 沿y 軸向下平移1個單位
7.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如果⊙O是以原點為圓心,以10為半徑的圓,那么點A(-6,8)
A. 在⊙O內(nèi) B. 在⊙O外
C. 在⊙O上 D. 不能確定
8.已知函數(shù) (其中 )的圖象如圖所示,則函數(shù) 的圖象可能正確的是
二、填空題(本題共16分,每小題4分)
9. 若 ,則銳角 = .
10. 如圖所示,A、B、C為⊙O上的三個點, 若 ,
則∠AOB的度數(shù)為 .
11.如圖所示,以點 為圓心的兩個同心圓中,大圓的弦 是小圓的切線,
點 為切點,且 , ,連結 交小圓于點 ,
則扇形 的面積為 .
12. 如圖所示,長為4 ,寬為3 的長方形木板在桌面上做
無滑動的翻滾(順時針方向),木板上點A位置變化為 ,
由 此時長方形木板的邊
與桌面成30°角,則點A翻滾到A2位置時所經(jīng)過的路徑總長度為 cm.
三、解答題(本題共30分,每小題5分)
13. 計算:
14. 已知:如圖,在Rt△ABC中,
的正弦、余弦值.
15.已知二次函數(shù) .
(1)在給定的直角坐標系中,畫出這個函數(shù)圖象的示意圖;
(2)根據(jù)圖象,寫出當 時 的取值范圍.
16. 已知:如圖,AB是⊙O的弦,半徑OC、OD分別交AB
于點E、F,且AE=BF.
求證:OE=OF
17.已知:如圖,將正方形ABCD紙片折疊,使頂點A落在邊CD上的
點P處(點P與C、D不重合),點B落在點Q處,折痕為EF,PQ與
BC交于點G.
求證:△PCG∽△EDP.
四、解答題(本題共20分,每小題5分)
19.已知: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直線 與
x軸交于點A,與雙曲線 在第一象限內(nèi)交于點B,
BC垂直x軸于點C,OC=2AO.求雙曲線 的解析式.
20.已知:如圖,一架直升飛機在距地面450米上空的P點,
測得A地的俯角為 ,B地的俯角為 (點P和AB所在
的直線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求A、B兩地間的距離.
21.作圖題(要求用直尺和圓規(guī)作圖,不寫出作法,
只保留作圖痕跡,不要求寫出證明過程).
已知:圓.
求作:一條線段,使它把已知圓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
22.已知:如圖,△ABC內(nèi)接于⊙O,且AB=AC=13,BC=24,
PA∥BC,割線PBD過圓心,交⊙O于另一個點D,聯(lián)結CD.
⑴求證:PA是⊙O的切線;
⑵求⊙O的半徑及CD的長.
五、解答題(本題共22分,第23題7分,第24題7分,第25題8分)
23. 已知:在 中, ,點 為 邊的中點,點 在 上,連結 并延長到點 ,使 ,點 在線段 上,且 .
(1)如圖1,當 時,
求證: ;
(2)如圖2,當 時,
則線段 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為;
(3)在(2)的條件下,延長 到 ,使 ,
連接 ,若 ,求 的值.
24.已知 均為整數(shù),直線 與三條拋物線 和 交點的個數(shù)分別是2,1,0,若
25.已知二次函數(shù) .
(1)求它的對稱軸與 軸交點D的坐標;
(2)將該拋物線沿它的對稱軸向上平移,如圖所示,設平移后的拋物線的頂點為 ,與 軸、 軸的交點分別為A、B、C三點,連結AC、BC,若∠ACB=90°.
①求此時拋物線的解析式;
②以AB為直徑作圓,試判斷直線CM與此圓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九年級數(shù)學上冊期末試題答案
閱卷須知:
1.為便于閱卷,本試卷答案中有關解答題的推導步驟寫得較為詳細,閱卷時,只要考生將主要過程正確寫出即可。
1、甲、乙、丙三種貨物共有167噸,甲種貨物比乙種貨物的2倍少5噸,丙種貨物比甲種貨物的 多3噸,求甲、乙、丙三種貨物各多少噸?
2、有蔬菜地975公頃,種植青菜、西紅柿和芹菜,其中青菜和西紅柿的面積比是3︰2,種西紅柿和芹菜的面積比是5︰7,三種蔬菜各種的面積是多少公頃?
3、甲、乙、丙三村集資140萬元辦學,經(jīng)協(xié)商甲、乙、丙三村的投資之比是5:2:3.問他們應各投資多少萬元?
4、建筑工人在施工中,使用一中混凝土,是由水、水泥、黃沙、碎石攪拌而成的,這四種原料的重量的比是0.7:1:2:4.7,攪拌這種混凝土2100千克,分別需要水、水泥、黃沙、碎石多少千克?
5、小名出去旅游四天,已知四天日期之和為65,求這四天分別是哪幾日?
6、小華在日歷上任意找出一個數(shù),發(fā)現(xiàn)它連同上、下、左、右的共5個數(shù)的和為85,請求出小華找的數(shù).
7日歷上同一豎列上3日,日期之和為75,第一個日期是幾號?
用 方 程 解 決 問 題(2)
---------調配問題
1、x05甲車隊有15輛汽車,乙車隊有28輛汽車,現(xiàn)調來10輛汽車分給兩個車隊,使甲車隊車數(shù)比乙車隊車數(shù)的一半多2輛,應分配到甲乙兩車隊各多少輛車?
2、x05某班女生人數(shù)比男生的 還少2人,如果女生增加3人,男生減少3人,那么女生人數(shù)等于男生人數(shù)的 ,那問男、女生各多少人?
3、x05某車間有工人85人,平均每人每天可加工大齒輪16個或小齒輪10人,又知二個大齒輪和三個小齒輪配套一套,問應如何安排勞力使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剛好成套?
4、x05某同學做數(shù)學題,如果每小時做5題,就可以在預定時間完成,當他做完10題后,解題效率提高了60%,因而不但提前3小時完成,而還多做了6道,問原計劃做幾題?幾小時完成?
5、x05小麗在水果店花18元,買了蘋果和橘子共6千克,已知蘋果每千克3.2元,橘子每千克2.6元,小麗買了蘋果和橘子各多少千克?
6、x05甲倉庫有煤200噸,乙倉庫有煤80噸,如果甲倉庫每天運出15噸,乙倉庫每天運進25噸,問多少天后兩倉庫存煤相等?
7、x05兩個水池共貯有水50噸,甲池用去水5噸,乙池注進水8噸后,這時甲池的水比乙池的水少3噸,甲、乙水池原來各有水多少噸?
8、x05某隊有55人,每人每天平均挖土2.5方或運土3方,為合理安排勞力,使挖出的土及時運走,應如何分配挖土和運土人數(shù)?
用 方 程 解 決 問 題(3)
---------盈虧問題工作量與折扣問題
1.x05用化肥若干千克給一塊麥田施肥,每畝用6千克,還差17千克;每畝用5千克,還多3千克,這塊麥田有多少畝?,10,
一、選擇題
1. 如圖,已知直線a、b被直線c所截,那么∠1的同位角是()
A. ∠2 B. ∠3 C. ∠4 D. ∠5
考點: 同位角、內(nèi)錯角、同旁內(nèi)角.
分析: 根據(jù)同位角: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形成的角中,若兩個角都在兩直線的同側,并且在第三條直線(截線)的同旁,則這樣一對角叫做同位角可得答案.
解答: 解:∠1的同位角是∠2,
故選:A.
點評: 此題主要考查了同位角,關鍵是掌握同位角的邊構成“F“形.
2. 如圖,CF是△ABC的外角∠ACM的平分線,且CF∥AB,∠ACF=50°,則∠B的度數(shù)為()
A. 80° B. 40° C. 60° D. 50°
考點:平行線的性質;角平分線的定義.
分析:根據(jù)角平分線的定義可得∠FCM=∠ACF,再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B=∠FCM.
解答:∵CF是∠ACM的平分線,∴∠FCM=∠ACF=50°,∵CF∥AB,
∴∠B=∠FCM=50°.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角平分線的定義,是基礎題,熟記性質并準確識圖是解題的關鍵.
3.如圖,AB∥CD,AE交CD于C,∠A=34°,∠DEC=90°,則∠D的度數(shù)為( )
A. 17° B. 34° C. 56° D. 124°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直角三角形的性質
分析: 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DCE=∠A,再根據(jù)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AB∥CD,
∴∠DCE=∠A=34°,
∵∠DEC=90°,
∴∠D=90°﹣∠DCE=90°﹣34°=56°.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直角三角形兩銳角互余的性質,熟記性質是解題的關鍵.
4.將一直角三角板與兩邊平行的紙條如圖放置.已知∠1=30°,則∠2的度數(shù)為()
A. 30° B. 45° C. 50° D. 60°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
專題: 計算題.
分析: 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得∠2=∠3,再根據(jù)互余得到∠1=60°,所以∠2=60°.
解答: 解:∵a∥b,
∴∠2=∠3,
∵∠1+∠3=90°,
∴∠1=90°﹣30°=60°,
∴∠2=60°.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性質: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
5.限如圖,已知a∥b,∠1=130°,∠2=90°,則∠3=()
A. 70° B. 100° C. 140° D. 170°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 延長∠1的邊與直線b相交,然后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求出∠4,再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如圖,延長∠1的邊與直線b相交,
∵a∥b,
∴∠4=180°﹣∠1=180°﹣130°=50°,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質,∠3=∠2+∠4=90°+50°=140°.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的性質,熟記各性質并作出輔助線是解題的關鍵.
6. 如圖,將一塊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兩個頂點疊放在矩形的兩條對邊上,如果∠1=27°,那么∠2的度數(shù)為()
A. 53° B. 55° C. 57° D. 60°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 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求出∠3,再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2=∠3.
解答: 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質,∠3=30°+∠1=30°+27°=57°,
∵矩形的對邊平行,
∴∠2=∠3=57°.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的性質,熟記性質是解題的關鍵.
7. 如圖,直線l1∥l2,∠A=125°,∠B=85°,則∠1+∠2=()
A. 30° B. 35° C. 36° D. 40°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 過點A作l1的平行線,過點B作l2的平行線,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可得∠3=∠1,∠4=∠2,再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旁內(nèi)角互補求出∠CAB+∠ABD=180°,然后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如圖,過點A作l1的平行線,過點B作l2的平行線,
∴∠3=∠1,∠4=∠2,
∵l1∥l2,
∴AC∥BD,
∴∠CAB+∠ABD=180°,
∴∠3+∠4=125°+85°﹣180°=30°,
∴∠1+∠2=30°.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熟記性質并作輔助線是解題的關鍵.
8. 如圖,直線m∥n,則∠α為()
A. 70° B. 65° C. 50° D. 40°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 先求出∠1,再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得出∠α=∠1,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 解:
∠1=180°﹣130°=50°,
∵m∥n,
∴∠α=∠1=50°,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的應用,注意: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9.如圖,把一塊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直尺的一邊上,如果∠1=40°,那么∠2=()
A. 40° B. 45° C. 50° D. 60°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
分析: 由把一塊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直尺的一邊上,∠1=40°,可求得∠3的度數(shù),又由AB∥CD,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求得∠2的度數(shù).
解答: 解:∵∠∠1+∠3=90°,∠1=40°,
∴∠3=50°,
∵AB∥CD,
∴∠2=∠3=50°.
故選:C.
點評: 此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解題的關鍵是注意掌握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定理的應用.
10. 如圖,l∥m,等邊△ABC的頂點B在直線m上,∠1=20°,則∠2的度數(shù)為()
A. 60° B. 45° C. 40° D. 30°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分析: 延長AC交直線m于D,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列式求出∠3,再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解答即可.
解答: 解:如圖,延長AC交直線m于D,
∵△ABC是等邊三角形,
∴∠3=60°﹣∠1=60°﹣20°=40°,
∵l∥m,
∴∠2=∠3=40°.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熟記性質并作輔助線是解題的關鍵,也是本題的難點.
11. 已知∠α和∠β是對頂角,若∠α=30°,則∠β的度數(shù)為()
A. 30° B. 60° C. 70° D. 150°
考點: 對頂角、鄰補角
分析: 根據(jù)對頂角相等可得∠β與∠α的度數(shù)相等為30°.
解答: 解:∵∠α和∠β是對頂角,∠α=30°,
∴根據(jù)對頂角相等可得∠β=∠α=30°.
故選:A.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對頂角相等的性質,比較簡單.
12. 如圖,已知l1∥l2,∠A=40°,∠1=60°,則∠2的度數(shù)為()
A. 40° B. 60° C. 80° D. 100°
考點: 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的外角性質.
分析: 根據(jù)兩直線平行,內(nèi)錯角相等可得∠3=∠1,再根據(jù)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列式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 解:∵l1∥l2,
∴∠3=∠1=60°,
∴∠2=∠A+∠3=40°+60°=100°.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的性質,熟記性質并準確識圖是解題的關鍵.
13.如圖,已知AB∥CD,∠C=65°,∠E=30°,則∠A的度數(shù)為()
A.30° B. 32.5° C. 35° D. 37.5°
分析:根據(jù)平行線的性質求出∠EOB,根據(jù)三角形的外角性質求出即可.
解:設AB、CE交于點O.
∵AB∥CD,∠C=65°,∴∠EOB=∠C=65°,
∵∠E=30°,∴∠A=∠EOB﹣∠E=35°,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平行線的性質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質的應用,解此題的關鍵是求出∠EOB的度數(shù)和得出∠A=∠EOB﹣∠E.
14.將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頂點靠在直尺上,且斜邊與這根直尺平行,那么,在形成的這個圖中與∠α互余的角共有()
A. 4個 B. 3個 C. 2個 D. 1個
對于九年級數(shù)學的復習,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踏踏實實地做好數(shù)學期末試題,才能取得好成績。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九年級上冊期末考試數(shù)學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九年級上冊期末考試數(shù)學題
一、選擇題(共8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下面各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的.
1. 的相反數(shù)是 ( )
A. B.3 C. D.
2.已知, 中,∠C=90°,sin∠A= ,則∠A 的度數(shù)是 ( )
A.30° B.45° C.60° D. 90°
3.若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內(nèi),則 的取值范圍是 ( )
A. B. C. D.
4.如圖,⊙O的半徑為5,AB為弦,OC⊥AB,垂足為C,若OC=3,則弦AB的長為( ).
A. 8 B.6 C.4 D.10
5.如圖,D是 邊AB上一點,則下列四個條件不能單獨判定 的是( )
A. B. C. D.
6.如圖,若將飛鏢投中一個被平均分成6份的圓形靶子,則落在陰影部分的概率是 ( )
A. B. C. D.
7.如圖,BC是⊙O的直徑,A、D是⊙ 上兩點,若∠D = 35°,則∠OAC的度數(shù)是 ( )
A.35° B.55° C.65° D.70°
8.如圖,在Rt△ABC中,∠ACB=90°,∠BAC=30°,AB=2,D是AB邊上的一個動點(不與點A、B重合),過點D作CD的垂線交射線CA于點E.設AD=x,CE=y,則下列圖象中,能表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的圖象大致是 ( )
二、填空題(共4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
9.如圖,在△ABC中,DE∥BC,若DE=1,BC=3,那么△ 與△ 面積的比為 .
10.如圖,點A、B、C是半徑為3cm的⊙O上三個點,且 , 則劣弧 的長
是 .
11.如圖所示,邊長為1的小正方形構成的網(wǎng)格中,半徑為1的⊙O的圓心O在格點上,
則∠AED的正弦值等于 .
12.如下表,從左到右在每個小格子中都填入一個整數(shù),使得其中任意三個相鄰格子中所填
整數(shù)之和都相等,則第99個格子中的數(shù)為 ,2012個格子中的數(shù)為 .
3 a b c -1 2 …
三、解答題(本題共30分,每小題5分)
13.計算:
14.已知拋物線 .
(1)用配方法把 化為 形式;
(2)并指出:拋物線的頂點坐標是 ,拋物線的對稱軸方程是 ,
拋物線與x軸交點坐標是 ,當x 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
解
15.解不等式: 4(x+1)≤5x+8,并把它的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
解:
16.如圖:已知,梯形ABCD中,∠B=90°,AD∥BC,AB⊥BC,AB=AD=3,BC=7.
求cos∠C.
解:
17. 以直線 為對稱軸的拋物線過點A(3,0)和點B(0,3),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
解:
18.如圖,在 中, ,在 邊上取一點 ,使 ,過 作 交AC于E,AC=8,BC=6.求DE的長.
解:
四、解答題(本題共20分,每小題5分)
19.如圖,小明在十月一日到公園放風箏,風箏飛到 處時的線長為20米,
此時小明正好站在A處,并測得 ,牽引底端 離地面1.5米,
求此時風箏離地面的高度.
解:
20.甲、乙兩大型超市為了吸引顧客,都舉行有獎酬賓活動,凡購物滿200元,均可得到一次抽獎的機會,在一個紙盒里裝有2個紅球和2個白球,除顏色外其它都相同,抽獎者一次從中摸出兩個球,根據(jù)球的顏色決定送禮金券(在他們超市使用時,與人民幣等值)的多少(如下表).
甲超市.
球 兩 紅 一紅一白 兩 白
禮金券(元) 20 50 20
乙超市:
球 兩 紅 一紅一白 兩 白
禮金券(元) 50 20 50
(1)用樹狀圖表示得到一次摸獎機會時中禮金券的所有情況;
(2)如果只考慮中獎因素,你將會選擇去哪個超市購物?請說明理由.
解:
21. 如圖, 是⊙O的直徑, 是弦, ,延長 到點 ,使得∠ACD=45°.
(1)求證: 是⊙O的切線;
(2)若 ,求 的長.
證明:
22.在△ABC中,∠C=120°,AC=BC,AB=4,半圓的圓心O在AB上,且與AC,BC分別相切于點D,E.
(1)求半圓O的半徑;
(2)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解:
五、解答題(本題共22分,23題7分,24題7分,25題8分)
23.如圖所示,在直角坐標系中,點 是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上一點, 軸的正半軸于 點, 是 的中點;一次函數(shù) 的圖象經(jīng)過 、 兩點,并交 軸于點 若
(1)求反比例函數(shù)和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觀察圖象,請指出在 軸的右側,當 時 的取值范圍,當 < 時 的取值范圍.
解:
24. 把邊長分別為4和6的矩形ABCO如圖放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它繞點 順時針旋轉 角,
旋轉后的矩形記為矩形 .在旋轉過程中,
(1)如圖①,當點E在射線CB上時,E點坐標為 ;
(2)當 是等邊三角形時,旋轉角 的度數(shù)是 ( 為銳角時);
(3)如圖②,設EF與BC交于點G,當EG=CG時,求點G的坐標.
(4) 如圖③,當旋轉角 時,請判斷矩形 的對稱中心H是否在以C為頂點,且經(jīng)過點A的拋物線上.
圖① 圖② 圖③
解:
25.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頂點為( , )的拋物線交 軸于 點,交 軸于 , 兩點(點 在點 的左側). 已知 點坐標為( , ).
(1)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
(2)過點 作線段 的垂線交拋物線于點 , 如果以點 為圓心的圓與直線 相切,請判斷拋物線的對稱軸 與⊙ 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并給出證明;
(3)已知點 是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且位于 , 兩點之間,問:當點 運動到什么位置時, 的面積最大?并求出此時 點的坐標和 的最大面積.
解:
九年級上冊期末考試數(shù)學題答案
一、選擇題(共8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32分)
下面各題均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意的.
題 號 1 2 3 4 5 6 7 8
答 案 D C B A C A B C
二、填空題(本題共16分,每小題4分)
題號 9 10 11 12
答案 π 2; -1
三、解答題(本題共30分,每小題5分)
13.計算:
解: 原式= …………………………4分
=
= ………………………………………………5分
14.已知拋物線 .
(1)用配方法把 化為 形式;
(2)并指出:拋物線的頂點坐標是 ,拋物線的對稱軸方程是 ,
拋物線與x軸交點坐標是 ,當x 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
解(1)
=x2-2x+1-1-8
=(x-1)2 -9.………………………………………………3分
(2)拋物線的頂點坐標是 (1,-9)
拋物線的對稱軸方程是 x=1 ……………………………4分
拋物線與x軸交點坐標是(-2,0)(4,0);
當x >1 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 ………………………………5分
15.解不等式: 4(x+1)≤5x+8,并把它的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出來.
解: 去括號,得 4x+4≤5x+8 ……………………………… 1分
移項、合并同類項,得-x≤4……………………………… 3分
系數(shù)化為1,得 ≥ ……………………………… 4分
不等式的解集在數(shù)軸上表示如下:
………………… 5分
16.如圖:已知,梯形ABCD中,∠B=90°,AD∥BC,AB⊥BC,AB=AD=3,BC=7.
求cos∠C.
解:方法一、作DE⊥BC,如圖1所示,…………1分
∵AD∥BC,AB⊥BC,AB=AD=3,
∴四邊形ABED是正方形.…………………2分
∴DE=BE=AB=3.
又∵BC=7,
∴EC=4,……………………………………3分
由勾股定理得CD=5.…………………………4分
∴ cos∠C= .…………………………5分
方法二、作AE∥CD,如圖2所示,……………1分
∴∠1=∠C,
∵AD∥BC,
∴四邊形AECD是平行四邊形.………………2分
∵AB=AD=3,
∴EC=AD=3,
又∵BC=7,
∴BE=4,……………………………………3分
∵ AB⊥BC,由勾股定理得AE=5. ………………4分
∴ cos∠C= cos∠1= . …………………………5分
17. 以直線 為對稱軸的拋物線過點A(3,0)和點B(0,3),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
解:設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 ………………………………………1分
拋物線過點A(3,0)和B(0,3). ∴ 解得 … ………4分
∴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 ……………………………………5分
18.如圖,在 中, ,在 邊上取一點 ,使 ,過 作 交 于 , .求DE的長.
解:在 中, ,
.…………………2分
又 ,
.
,
.
又 ,
.………………………………4分
.
………………………5分
四、解答題(本題共20分,每小題5分)
19.如圖,小明在十月一日到公園放風箏,風箏飛到 處時的線長為20米,
此時小明正好站在A處,并測得 ,牽引底端 離地面1.5米,
求此時風箏離地面的高度.
解:依題意得, ,
∴四邊形 是矩形 ,…………1分
……………2分
在 中, ……………3分
又∵ , ,
由
∴ .……………4分
.………………………………………5分
即此時風箏離地面的高度為 米 .
20.甲、乙兩大型超市為了吸引顧客,都舉行有獎酬賓活動,凡購物滿200元,均可得到一次抽獎的機會,在一個紙盒里裝有2個紅球和2個白球,除顏色外其它都相同,抽獎者一次從中摸出兩個球,根據(jù)球的顏色決定送禮金券(在他們超市使用時,與人民幣等值)的多少(如下表).
甲超市.
球 兩 紅 一紅一白 兩 白
禮金券(元) 20 50 20
乙超市:
球 兩 紅 一紅一白 兩 白
禮金券(元) 50 20 50
(1)用樹狀圖表示得到一次摸獎機會時中禮金券的所有情況;
(2)如果只考慮中獎因素,你將會選擇去哪個超市購物?請說明理由.
解:(1)樹狀圖為:
…………2分
(2)∵去甲超市購物摸一次獎獲50元禮金券的概率是P(甲)= = ,…………3分
去乙超市購物摸一次獎獲50元禮金券的概率是P(乙)= = ……………………4分
∴我選擇去甲超市購物……………………………………………………………………5分
21. 如圖, 是⊙O的直徑, 是弦, ,延長 到點 ,使得∠ACD=45°.
(1)求證: 是⊙O的切線;
(2)若 ,求 的長.
(1)證明:連接 .
∵ , ,
,
. ……………………1分
∵ ,
,
. ……………………2分
又∵點 在⊙O上,
∴ 是⊙O的切線 .……………………3分
(2)∵直徑 ,
. …………… 4分
在 中, ,
∴ ,
∵ ,
.……………………5分
22.在△ABC中,∠C=120°,AC=BC,AB=4,半圓的圓心O在AB上,且與AC,BC分別相切于點D,E.
(1)求半圓O的半徑;
(2)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解:(1)解:連結OD,OC,
∵半圓與AC,BC分別相切于點D,E.
∴ ,且 .…………………1分
∵ ,
∴ 且O是AB的中點.
∴ .
∵ ,∴ .
∴ .
∴在 中, .
即半圓的半徑為1. ……………………………………….3分
(2)設CO=x,則在 中,因為 ,所以AC=2x,由勾股定理得:
即
解得 ( 舍去)
∴ . …………………….4分
∵ 半圓的半徑為1,
∴ 半圓的面積為 ,
∴ . ….…………………………….5分
五、解答題(本題共22分,23題7分,24題7分,25題8分)
23.如圖所示,在直角坐標系中,點 是反比例函數(shù) 的圖象上一點, 軸的正半軸于 點, 是 的中點;一次函數(shù) 的圖象經(jīng)過 、 兩點,并交 軸于點 若
(1)求反比例函數(shù)和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觀察圖象,請指出在 軸的右側,當 時 的取值范圍,當 < 時 的取值范圍.
解:作 軸于
∵
∴
∴ . ………………………………………1分
∵ 為 的中點,
∴ .
∴ .…………………………………3分
∴ . ∴A(4,2).
將A(4,2)代入 中,得 . . ……………4分
將 和 代入 得 解之得:
∴ .…………………………………………………………………5分
(2)在 軸的右側,當 時, ………………………6分
當 < 時 >4. ……………………………………………………7分
24. 把邊長分別為4和6的矩形ABCO如圖放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將它繞點 順時針旋轉 角,
旋轉后的矩形記為矩形 .在旋轉過程中,
(1)如圖①,當點E在射線CB上時,E點坐標為 ;
(2)當 是等邊三角形時,旋轉角 的度數(shù)是 ( 為銳角時);
(3)如圖②,設EF與BC交于點G,當EG=CG時,求點G的坐標.
(4) 如圖③,當旋轉角 時,請判斷矩形 的對稱中心H是否在以C為頂點,且經(jīng)過點A的拋物線上.
圖① 圖② 圖③
解:(1) (4, ) ………………………………………………1分
(2) …………………………………………………………………2分
(3)設 ,則 , ,
在Rt△ 中,∵ ,∴ ,
解得 ,即 .
∴ (4, ). …………………………………………………………4分
(4)設以點 為頂點的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
把 (0,6)代入得, .
解得, .
∴此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6分
∵矩形 的對稱中心為對角線 、 的交點 ,
∴由題意可知 的坐標為(7,2).
當 時, ,
∴點 不在此拋物線上. ………………………………………………7分
25.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頂點為( , )的拋物線交 軸于 點,交 軸于 , 兩點(點 在點 的左側). 已知 點坐標為( , ).
(1)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
(2)過點 作線段 的垂線交拋物線于點 , 如果以點 為圓心的圓與直線 相切,請判斷拋物線的對稱軸 與⊙ 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并給出證明;
(3)已知點 是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且位于 , 兩點之間,問:當點 運動到什么位置時, 的面積最大?并求出此時 點的坐標和 的最大面積.
解:(1)設拋物線為 .
∵拋物線經(jīng)過點 (0,3),∴ .∴ .
∴拋物線為 . …………2分
(2) 答: 與⊙ 相交. ……………………………………3分
證明:當 時, , .
∴ 為(2,0), 為(6,0).
∴ .
設⊙ 與 相切于點 ,連接 ,
則 .
∵ ,∴∠ABO+∠CBE=90°.
又∵∠ABO+∠BAO=90°,
∴ .∴ ∽ .
∴ .∴ .∴ .…………4分
∵拋物線的對稱軸 為 ,∴ 點到 的距離為2.
∴拋物線的對稱軸 與⊙ 相交. …………………5分
(3) 解:如圖,過點 作平行于 軸的直線交 于點 .
由點A(0,3)點C(6,0)可求出直線 的解析式為 .………………6分
設 點的坐標為( , ),則 點的坐標為( , ).
∴ .
∵ ,
∴當 時, 的面積最大為 .
此時, 點的坐標為(3, ). …………………8分
解答(3)的關鍵是作PQ∥y軸交AC于Q,以PQ為公共底,OC就是高,用拋物線、直線解析式表示P、Q兩點的縱坐標,利用三角形的面積推導出面積與P點橫坐標m的函數(shù)關系式,
即: .
評分說明:部分解答題有多種解法,以上各題只給出了部分解法,學生的其他解法可參照評分標準給分.
一、選擇題
1、如果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圖象與x軸有兩個公共點,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請根據(jù)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解決下面問題:若m、n(m
A. m
【考點】: 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
【分析】: 依題意畫出函數(shù)y=(x﹣a)(x﹣b)圖象草圖,根據(jù)二次函數(shù)的增減性求解.
【解答】: 解:依題意,畫出函數(shù)y=(x﹣a)(x﹣b)的圖象,如圖所示.
函數(shù)圖象為拋物線,開口向上,與x軸兩個交點的橫坐標分別為a,b(a
方程1﹣(x﹣a)(x﹣b)=0轉化為(x﹣a)(x﹣b)=1,方程的兩根是拋物線y=(x﹣a)(x﹣b)與直線y=1的兩個交點.
由拋物線開口向上,則在對稱軸左側,y隨x增大而減少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考查了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解題時,畫出函數(shù)草圖,由函數(shù)圖象直觀形象地得出結論,避免了繁瑣復雜的計算.
2、二次函數(shù)y=ax2+bx+c(a,b,c為常數(shù),且a≠0)中的x與y的部分對應值如下表:
X ﹣1 0 1 3
y ﹣1 3 5 3
下列結論:
(1)ac<0;
(2)當x>1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
(3)3是方程ax2+(b﹣1)x+c=0的一個根;
(4)當﹣10.
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為()
A.4個 B. 3個 C. 2個 D. 1個
【分析】: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求出二次函數(shù)的對稱軸為直線x=1.5,然后根據(jù)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對各小題分析判斷即可得解.
【解答】:由圖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出:x=1時,y=5值最大,所以二次函數(shù)y=ax2+bx+c開口向下,a<0;又x=0時,y=3,所以c=3>0,所以ac<0,故(1)正確;
∵二次函數(shù)y=ax2+bx+c開口向下,且對稱軸為x= =1.5,∴當x>1.5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故(2)錯誤;
∵x=3時,y=3,∴9a+3b+c=3,∵c=3,∴9a+3b+3=3,∴9a+3b=0,∴3是方程ax2+(b﹣1)x+c=0的.一個根,故(3)正確;
∵x=﹣1時,ax2+bx+c=﹣1,∴x=﹣1時,ax2+(b﹣1)x+c=0,∵x=3時,ax2+(b﹣1)x+c=0,且函數(shù)有最大值,∴當﹣10,故(4)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二次函數(shù)圖象與系數(shù)的關系,拋物線與x軸的交點,二次函數(shù)與不等式,有一定難度.熟練掌握二次函數(shù)圖象的性質是解題的關鍵.
3、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的部分圖象如圖,圖象過點(﹣1,0),對稱軸為直線x=2,下列結論:
①4a+b=0;②9a+c>3b;③8a+7b+2c>0;④當x>﹣1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正確的結論有()
A.1個 B. 2個 C. 3個 D. 4個
【分析】:根據(jù)拋物線的對稱軸為直線x=﹣ =2,則有4a+b=0;觀察函數(shù)圖象得到當x=﹣3時,函數(shù)值小于0,則9a﹣3b+c<0,即9a+c<3b;由于x=﹣1時,y=0,則a﹣b+c=0,易得c=﹣5a,所以8a+7b+2c=8a﹣28a﹣10a=﹣30a,再根據(jù)拋物線開口向下得a<0,于是有8a+7b+2c>0;由于對稱軸為直線x=2,根據(jù)二次函數(shù)的性質得到當x>2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解答】:∵拋物線的對稱軸為直線x=﹣ =2,∴b=﹣4a,即4a+b=0,所以①正確;
∵當x=﹣3時,y<0,∴9a﹣3b+c<0,即9a+c<3b,所以②錯誤;
∵拋物線與x軸的一個交點為(﹣1,0),∴a﹣b+c=0,
而b=﹣4a,∴a+4a+c=0,即c=﹣5a,∴8a+7b+2c=8a﹣28a﹣10a=﹣30a,
∵拋物線開口向下,∴a<0,∴8a+7b+2c>0,所以③正確;
∵對稱軸為直線x=2,
∴當﹣12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所以④錯誤.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圖象與系數(shù)的關系: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二次項系數(shù)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和大小,當a>0時,拋物線向上開口;當a<0時,拋物線向下開口;一次項系數(shù)b和二次項系數(shù)a共同決定對稱軸的位置,當a與b同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左; 當a與b異號時(即ab<0),對稱軸在y軸右;常數(shù)項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 拋物線與y軸交于(0,c);拋物線與x軸交點個數(shù)由△決定,△=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2個交點;△=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有1個交點;△=b2﹣4ac<0時,拋物線與x軸沒有交點.
4、已知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的圖象如圖,則下列說法:
①c=0;②該拋物線的對稱軸是直線x=﹣1;③當x=1時,y=2a;④am2+bm+a>0(m≠﹣1).
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 )
A. 1 B. 2 C. 3 D. 4
【考點】: 二次函數(shù)圖象與系數(shù)的關系.
【分析】: 由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判斷c與0的關系,然后根據(jù)對稱軸及拋物線與x軸交點情況進行推理,進而對所得結論進行判斷.
【解答】: 解:拋物線與y軸交于原點,c=0,故①正確;
該拋物線的對稱軸是: ,直線x=﹣1,故②正確;
當x=1時,y=2a+b+c,
∵對稱軸是直線x=﹣1,
∴ ,b=2a,
又∵c=0,
∴y=4a,故③錯誤;
x=m對應的函數(shù)值為y=am2+bm+c,
x=﹣1對應的函數(shù)值為y=a﹣b+c,又x=﹣1時函數(shù)取得最小值,
∴a﹣b+c
∵b=2a,
∴am2+bm+a>0(m≠﹣1).故④正確.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圖象與系數(shù)的關系.二次函數(shù)y=ax2+bx+c(a≠0)系數(shù)符號由拋物線開口方向、對稱軸、拋物線與y軸的交點拋物線與x軸交點的個數(shù)確定.
5、已知點A(a﹣2b,2﹣4ab)在拋物線y=x2+4x+10上,則點A關于拋物線對稱軸的對稱點坐標為( )
A. (﹣3,7) B. (﹣1,7) C. (﹣4,10) D. (0,10)
【考點】: 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坐標與圖形變化-對稱.
【分析】: 把點A坐標代入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整理,然后根據(jù)非負數(shù)的性質列式求出a、b,再求出點A的坐標,然后求出拋物線的對稱軸,再根據(jù)對稱性求解即可.
【解答】: 解:∵點A(a﹣2b,2﹣4ab)在拋物線y=x2+4x+10上,
∴(a﹣2b)2+4×(a﹣2b)+10=2﹣4ab,
a2﹣4ab+4b2+4a﹣8ab+10=2﹣4ab,
(a+2)2+4(b﹣1)2=0,
∴a+2=0,b﹣1=0,
解得a=﹣2,b=1,
∴a﹣2b=﹣2﹣2×1=﹣4,
2﹣4ab=2﹣4×(﹣2)×1=10,
∴點A的坐標為(﹣4,10),
∵對稱軸為直線x=﹣ =﹣2,
∴點A關于對稱軸的對稱點的坐標為(0,10).
故選D.
【點評】: 本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二次函數(shù)的對稱性,坐標與圖形的變化﹣對稱,把點的坐標代入拋物線解析式并整理成非負數(shù)的形式是解題的關鍵.
6如圖,矩形ABCD的頂點A在第一象限,AB∥x軸,AD∥y軸,且對角線的交點與原點O重合.在邊AB從小于AD到大于AD的變化過程中,若矩形ABCD的周長始終保持不變,則經(jīng)過動點A的反比例函數(shù)y= (k≠0)中k的值的變化情況是()
A. 一直增大 B. 一直減小 C. 先增大后減小 D. 先減小后增大
【考點】: 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點的坐標特征;矩形的性質.
【分析】: 設矩形ABCD中,AB=2a,AD=2b,由于矩形ABCD的周長始終保持不變,則a+b為定值.根據(jù)矩形對角線的交點與原點O重合及反比例函數(shù)比例系數(shù)k的幾何意義可知k= AB? AD=ab,再根據(jù)a+b一定時,當a=b時,ab最大可知在邊AB從小于AD到大于AD的變化過程中,k的值先增大后減小.
【解答】: 解:設矩形ABCD中,AB=2a,AD=2B.
∵矩形ABCD的周長始終保持不變,
∴2(2a+2b)=4(a+b)為定值,
∴a+b為定值.
∵矩形對角線的交點與原點O重合
∴k= AB? AD=ab,
又∵a+b為定值時,當a=b時,ab最大,
∴在邊AB從小于AD到大于AD的變化過程中,k的值先增大后減小.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了矩形的性質,反比例函數(shù)比例系數(shù)k的幾何意義及不等式的性質,有一定難度.根據(jù)題意得出k= AB? AD=ab是解題的關鍵.
7、已知函數(shù)y=(x﹣m)(x﹣n)(其中m
A.m+n<0 B m+n>0 C.m-n<0 D.m-n>0
【分析】: 根據(jù)二次函數(shù)圖象判斷出m<﹣1,n=1,然后求出m+n<0,再根據(jù)一次函數(shù)與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的性質判斷即可.
【解答】:由圖可知,m<﹣1,n=1,所以,m+n<0,
所以,一次函數(shù)y=mx+n經(jīng)過第二四象限,且與y軸相交于點(0,1),
反比例函數(shù)y= 的圖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縱觀各選項,只有C選項圖形符合.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二次函數(shù)圖象,一次函數(shù)圖象,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觀察二次函數(shù)圖象判斷出m、n的取值是解題的關鍵.
以上就是九年級數(shù)學題的全部內(nèi)容,4、x05某同學做數(shù)學題,如果每小時做5題,就可以在預定時間完成,當他做完10題后,解題效率提高了60%,因而不但提前3小時完成,而還多做了6道,問原計劃做幾題?幾小時完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