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歷史筆記?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那么,高一必修一歷史筆記?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高一歷史必修一筆記整理: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一段:概述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演變主要經歷了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等時期。這些時期的政治制度具有不同的特點和演變規律。了解這些制度對于我們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段: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在夏商西周時期,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指國王將領土分封給諸侯,諸侯再向下分封的制度。這種制度在當時起到了鞏固統治和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宗法制則是按照血緣關系來分配政治權力和社會地位的制度。這兩種制度相互補充,構成了夏商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基礎。
第三段:春秋戰國的政治制度變革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政治制度也開始從分封制向郡縣制轉變。郡縣制是指將國家劃分為若干個郡和縣,由中央直接管理,不再進行分封。這種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行政效率,為后來的秦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第四段:秦漢的政治制度
秦漢時期,中國的政治制度進一步完善。秦朝推行了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加強了中央集權,為統治者提供了更有效的統治手段。漢朝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推行了察舉制和刺史制度,加強了地方管理和監督,維護了社會穩定。
第一單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恒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慢各地相等,每小時15(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26’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識點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篇1
第一課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
3、政治制度的特點:出現了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國家機器,一般指歷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內外服制度 (內服指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政權特點):
①以商部族為中心的內外服聯盟
②彌漫著神權色彩(與文化上甲骨文相聯系)
③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具體內容:要求了解)
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
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
三、西周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
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緣)、禮樂制度(維護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
(1)分封制
目的:為了鞏固周王朝的統治(“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內容:①將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親族、姻親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國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保衛周王室
②各諸侯國必須承認周王權威,承擔義務(與商代相比,臣屬關系更加明確)
③層層分封
作用:①周人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②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級序列,確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2)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內容:大宗小宗制、嫡長子繼承制
(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長子傳宗繼統,這個系統被稱為大宗;
小宗:嫡長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學習高中歷史的重點是掌握課本內容與知識點,因此同學們在學習歷史課時,要好好理解與牢記書上的重要知識點。下面是我為方便同學們所做的完整版的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的總結,希望在同學們的學習上有所幫助!
▼▼目錄▼▼
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第一課
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第二課
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第三課
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第四課
高中必備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 第一課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1、公元前2070年建立
2、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
3、政治制度的特點:出現了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
(公共權力——國家機器,一般指歷法、行政、司法等國家和社會公共機構行使的權力,具備了國家的基本特征)
二、商代
1、公元前1600年建立
2、主要政治制度:內外服制度 (內服指商王直接統治的地區;外服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
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點(政權特點):
①以商部族為中心的內外服聯盟
②彌漫著神權色彩(與文化上甲骨文相聯系)
③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力有限(具體內容:要求了解)
各附屬國基本保持原有的社會結構
除對商承擔應盡的義務外,有很大的自主權,有的附屬國經常與商處于戰爭狀態。
第1課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從禪讓到王位世襲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國開始有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禹死后,其子啟即位,原始社會的禪讓制被王位世襲制所取代。王位傳遞方式,父死子繼(參照三胖家)or兄終弟及(參照古巴)恩,都是社會主義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