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歷史三大巨變是哪三大 中國歷史的三次巨變及影響 中國的四次歷史性巨變 歷史性巨變是什么意思 中國經歷的歷史性巨變
我們通常認為中國社會20世紀的四次歷史性巨變,它們分別是:
1、清朝滅亡
鴉片戰(zhàn)爭后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進行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戰(zhàn)爭和八國聯(lián)軍悶察漏侵華戰(zhàn)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后期,中國徹底淪螞爛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迫末帝溥儀遜位,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2、辛亥革命成功
1911年中國爆發(fā)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fā)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tǒng)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
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點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沒辯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guī)模地開展起來。
3、新中國建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它是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各階段經驗教訓的總積累,標志著近代中國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最后勝利。這是100多年來中國歷史的一個具有偉大意義的里程碑,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中一個偉大的里程碑。
它結束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中止了中國可能走向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發(fā)展趨勢,結束了極少數(shù)壓迫者、剝削者統(tǒng)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征戰(zhàn)不已和人民生活貧困、生靈涂炭的局面。
中國人第一次看到一個獨立、統(tǒng)一、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屹立于世界。
4、改革開放
1978年的改革開放。為盡快提升經濟發(fā)展速度,鄧小平與黨內的開明派開始逐一解決這些問題,并試圖改變人民心目中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根深蒂固的形象、
這場改革運動的目的是以維持社會主義制度為前提,改變生產中不適應生產發(fā)展的管理體制和政策,并建立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這場改革的經濟方面在農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隨之迅速在全國各經濟領域內推行改革。
擴展資料:
改革歷史意義:
一、改革開放地位
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才能發(fā)展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兩段話,高度概括了我們?yōu)槭裁匆母铮覀儜斏羁痰念I會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這種高度的理論概括。
二、改革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1、在黨領導下的改革,改革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每次重大改革的決策,都是中央通過決定做出的決策,說明黨是主動的推進改革。
2、我們的改革是漸進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國家那樣一步到位的。
三、改革開放的實質
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
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fā)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xiàn)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jiān)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
參考資料來源:——辛亥革命
——新中國成立
——改革開放
還有一次是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結束謹橡跡中國歷如悔史上長達數(shù)千年的階級剝削制度,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祥并的社會變革~
20世紀的中國經歷了三缺慧次歷史性的巨變:辛亥革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改革開放。
1、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缺告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fā),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前后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fā)生的革命事件。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伏扮明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2、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
3、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從沿海向內地發(fā)展,形成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中國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擴展資料: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的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范圍的執(zhí)政黨。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第一次,孫中山發(fā)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tǒng)治,廢除了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臨時約法,實行責中卜任內閣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第二次大稿,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并建立了新中國,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國走上獨立自強的道路
第三次,鄧小平提出實行改革開放,對農村和城市進行經賣仿穗濟體制改革,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綜合國力日漸增強
1、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攜蠢世派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辯肢產階級共和國。
2、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檔凱開始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進行改革開放,國家逐步走上富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