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歷史

火箭歷史,中國航天火箭簡介

  • 歷史
  • 2023-05-17
目錄
  • 中國火箭發展歷史時間軸
  • 火箭發射歷史100字
  • 中國十大火箭
  • 中國火箭發展史簡介
  • 了解火箭發射歷史

  • 中國火箭發展歷史時間軸

    火箭起源于中國,是我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早在宋代就發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紀以前,中國的火箭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火箭是熱機的一種,工作時燃料的化學能最終轉化成火箭機械能.現代火箭用來發射探測儀器,以及人造衛星、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等空間的飛行器.目前各種型號的中國火箭有:

    1、長征一號是我國第一枚三級運載火箭.它以兩級液體火箭為基礎,加固體第三級.固體發動機由固體發動機研究院研制.全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技術抓總.箭長29.46m,最大直握耐徑2.25m,起飛質量81.5t,起動推力達106 N.二、三級有轉接錐殼相連.第三級與第二級完全分離后,起旋火箭點火,使第三級在空中自由起旋.整流罩用水平拋脫.長征一號火箭具有將300 kg的衛星射入傾角為70°、高為440km的圓軌道的運載能力.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中心首次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再次發射把實踐一號科學實驗衛星送入軌道.

    “長征一號”的改型,“長征一號丁”,在原一二級基礎上,更換三級固體發動機,將使其近地軌道的運載能力達到700kg~750kg.

    2、長征二號兩級液體運載火箭,全箭長約32m,最大直徑3.35m,起飛質量190 t,一級裝有4臺發動機,地面推力為2.8×106 N,二級主發動機真空推力7.3×105 N,還有4個可以遙控的游動發動機(總推力4.7×104N),能將1.8 t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1974年11月首次發射,由于一根導線有暗傷,導致飛行試驗失敗.1975年11月發射返回式遙感衛星準確入軌.接著,又發射兩次,均獲成功.

    隨著衛星對火箭運載能力要求的提高,“長征二號”火箭也作了相應的技術狀態的修改,使技術性能和運載能力均有所改進和提高.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5 t左右,命名為“長征二號丙”,多次發射均獲得成功.發射表明:“長征二號丙”設計方案正確,性能穩定,質量可靠,獲得國內外同行的好評.

    3、長征二號E即長征二號捆綁火箭,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制的第一枚推力捆綁式(也叫集束式)運載火箭,它是以經過改進的“長征二號丙”火箭作芯級(一級加長4.6 m,二級加長5.2 m)第一級箭體上并聯4個長15.3 m,直徑2.25 m的液體助推火箭.上面級和衛星都裝在直徑4.2 m,高10.5 m的整流罩內,全箭長49.7 m,芯級直徑3.35 m,芯級一級發動機4機關聯,加上4枚助推火箭,總推力為6×106N,可把8.8 t有效載荷送入200 km的圓軌道,1988年底獲準研制,只用了18個月的時間,實現了預定目標.1990年7月16日首次發射,一舉成功,把一顆巴基斯坦的科學試驗衛星和一模擬有效載荷準確送入軌道.用如此短的周期,研制成功一個新型大推力運載火箭,這在我國是史無前例的,在世界航天史段返春上也屬罕見,它為我國發展載人航天技術和滿足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的需要奠定了基礎.1992年為澳大利亞發射兩顆美制第二代通信衛星.

    這種火箭,如配以中國的固體推進劑的上面級可將3 t的有效載荷送入同步轉移軌道;如配以液氫液氧推進劑上面級,構成“長征二號E/HO”,其同步軌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將達到4.8t.

    4、長征三號是以“長征二號丙”為原型加氫氧第三級組成的三級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總設計和研制第三級,第一、第二級由上海航天局承制,全箭總長44.56 m,起飛質量202 t,起飛推力2.8×106 N,第三級氫氧發動機在高空失重條件下二次啟動.其同步轉移軌道推力為1.4×104N.1984年1月29日首次發射,由于第三級發動機二次啟動不正常,衛星進入近地軌道運行.經過70個晝夜的奮斗,4月8日再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為香港衛星通信有限公司成功地發射了亞洲一號通信衛星,標志著中國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開始步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

    5、“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甲”是為發射新一代通信廣播世備衛星而研制的新型運載火箭.它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采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同步轉移運載能力由原來的1.4 t提高到2.5 t,它是一種大型三級液體火箭,全長52.5 m,直徑和整流罩均超過長征三號,起飛質量241 t,起飛推力3×106 N,火箭質量近40 t,自1986年2月開始研制,重大技術有30多項,其中火箭的三級推力氫氧發動機,冷氦加溫增壓,動調陀螺四軸,低溫氫氣能源雙向搖擺伺服機構等4項技術已屬世界一流.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傾注8年心血研制的這種運載火箭,至今發射3次,均獲成功,巍巍長箭涉三關,在我國航天史上寫下一頁新的篇章.

    首試鋒芒送雙星.1994年2月8日北京時間下午4時34分,最新研制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將一顆“實踐4號”空間探測衛星和一顆模擬衛星送上太空.

    前功盡棄經磨難.第二枚“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于1994年11月30日凌晨1時2分在西昌衛星中心發射成功,火箭點火升空后,經過24分鐘飛行,把我國新一代通信衛星“東方紅3號”送入近地點20.58 km,遠地點36 220 km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完成第三次變軌,進入巡航姿態.經過三次變軌后,衛星已在準同步軌道上運行.由于星上姿態控制推力器燃料泄漏,未達到進入同步軌道的目的.1997年5月12日,“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第三次發射,成功地將“東方紅3號”通信廣播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6、長征三號乙我國自行研制、目前運載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綁式運載火箭“長征三號乙”于1997年8月20日凌晨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將菲律賓衛星送入軌道,這表明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具備了能把5 000 kg有效載荷送入高軌道的能力.這是長征火箭第46次成功發射,也是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第12次執行商業發射服務合同.

    “長征三號乙”火箭全長54838 m,起飛質量426t,可將5000 kg的有效載荷送入傾角為28.5°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它充分繼承了長征系列的芯級除貯箱加長,結構加強及整流罩加大以外,與長征三號甲火箭相同,也具有在真空條件下二次啟動能力的氫氧發動機技術和同軸撓性等技術.火箭一級周圍捆綁的4個助推器,與長二捆火箭完全相同.由于捆綁了助推器,其控制和遙測在長三甲的基礎上作了相應的修改,是中國長征系列火箭中高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馬部海衛星是美國勞拉空間公司在fs1300的基礎上設計的三軸穩定地球同步通信衛星,它共有30個C波段轉發器和24個KU波段轉發器,能向菲律賓、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提供語言、圖像和數據傳輸等通信服務.馬部海衛星是亞洲地區功率最大的通信衛星,其最大分離質量約3770kg,在軌道壽命超過12年.它將定點在東經144暗某嗟郎峽 .1997年10月17日凌晨3點13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又一次發射升空,將亞太二號R通信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遠地點47 922 km近地點201 km,傾角24.4o,衛星質量3 700 kg,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是48次發射.

    7、風暴一號是兩級運載火箭.由上海航天局研制,火箭長32.6 m,直徑3.35 m,起飛推力2.8×106 N,起飛質量191 t,推進劑為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一級發動機由四臺可切向搖擺的游動發動機組成,二級發動機由一臺主發動機和四臺可切向搖擺的游動發動機組成.制導采用一計算機全慣性,姿態控制采用有源網絡校正裝置,貯箱采用主強度鋁合金材料,采用自然增壓方案.“風暴一號”可把1 500 kg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

    為了提高運載能力,采用了大幅度減輕結構重量,降低發動機混合比偏差,一級采用耗盡關機.二級主發動開機后采用游動發動機小推力飛行入軌等措施.為了提高軌道精度,采用了速度導引有機結合的制導方法,為了用一枚火箭發射三顆衛星,攻克了結構動力學和多星分離運動學的技術關鍵.

    1975年以來,“風暴一號”先后發射了六顆衛星.它們是三顆科學技術實驗衛星和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風暴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的三顆衛星.

    8、長征四號是一種多用途三級常溫推進劑運載火箭,具有性能優良,結構可靠,成本低廉,發射場通用,使用方便等特點,由上海航天局研制.

    “長征四號”采用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推進劑,全長41.9 m,改進的一、二級直徑為3.35 m,新研制的三級直徑為2.9 m,火箭起飛質量249 t,起飛推力3×106N.“長征四號”在總體上進行了優化設計,加長一級推進劑貯箱4 m,加大一級發動機推力2×105N,三級采用兩臺5×104N推力的發動機,減輕結構設計質量約300 kg,使火箭的運載能力大幅度提高,該火箭運送地球同步轉移軌道衛星的運載能力為1 250 kg,運送900 km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運載能力為1 650 kg.“長征四號”在國內大型運載火箭上首次應用了數字式姿態控制.三子級全程氮氣壓力值增壓輸送,三子級雙向搖擺發動機.無水肼表面張力定箱,三級單層高強度鋁薄壁共貯箱等多項先進技術.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長征四號”運載火箭兩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風云一號”氣象衛星均獲圓滿成功.“長征四號”具有兩種不同直徑的衛星整流罩,可適應不同質量和尺寸的有效載荷,也可一箭多星發射,這為承擔多種衛星的發射業務,特別是為發射同步軌道和極地軌道衛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附:

    主要數據 長/m 芯級最大直徑/m 起飛推力/N 運載能力/t 軌道/km

    長征一號 29.46 2.25 1.04×106 0.3 400

    長征二號 32 3.35 2.8×106 1.8 近地

    長征二E 49.7 3.35 6×106 8.8 200

    長征三號 44.56 3.35 2.8×106 1.4 同步軌道

    長三甲 52.5 3.35 3×106 2.5 同步軌道

    長三乙 54.848 3.35 5.0 同步軌道

    風暴一號 32.6 3.35 2.8×106 4.8 200

    長征四號 41.9 3.35 3×106 1.25 同步軌道

    火箭發射歷史100字

    1、火箭起源于中國,是我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早在宋代就發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紀以前,中國的火箭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2、用導彈改裝成火箭液返銷,在運載的世或研制方面,最發達的國家是前蘇聯、美國、法國、中國、日本和印度。這些國家在運載的發展初期,為了搶時間,幾乎都采用同一種發展模式,即用導彈稍加改裝,使其適應不同衛星的發射需要。

    3、研制新型火箭,60年代,前蘇聯為了發射“禮炮號”軌道站,專門研制了一種“質子號”運載火箭。這是一種串并聯式的多級運載火箭,第一級安裝6臺單燃燒室液體火箭發動機,總推力達9兆牛。第二級為4臺每臺推力為6兆牛的單燃燒室液體火箭發動機。第三級除一臺同類型的鬧游液體火箭發動機外,還安裝了一臺操舵液體火箭發動機,它有4個旋轉室,可操縱末級的飛行方向及其姿態控制。

    中國十大火箭

    從1970年4月,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東方紅1號衛星開始,到今年10月底,我國已經完成 研制生產并正式

    發射過的長征運載火箭的型號有9種: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二號 丙/長征二號丙改,長征二號

    丁,長棗老則征二號捆,長征三號,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乙,以及長征 四號。其中, 長征二號丁和長征四號由上海

    航天局研制,其他7種火箭都是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 研究院研制的。長征火箭已經累計發射了49次,成功42次,

    兩次由于星箭協調原因而失敗,總成 功率為87.75%。``

    1.長征一號``

    長征一號是為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而研制的三級運載火箭。它的一、 二級火箭采用當

    時的成熟技術,并為發射衛星做了適應性修改,第三級是新研制的以固體燃料為 推進劑的上面級。1967年11

    月, 決定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研制。1968年初,完成了 火箭的總體設計,之后又用了兩年左右的時

    間完成了各種大型的地面試驗。1970年4月24日,長 征一號火箭首次發射,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

    號順利送入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 功。1971年3月3日,長征一號火箭第二次發射,把實踐一號科學試驗衛星準

    確送入軌道,又一次 取含正得圓滿成功。相對于70度傾角、440公里高的圓軌道,長征一號火箭的運載能力為300公

    斤,此 火箭共進行了兩次發射,均獲得成功。

    長征一號的研制成功,揭開了我國航天活動的序幕。

    為了提高長征一號火箭的運載能力,適應國內外小型衛星發射市場需求,根據長征一號改 進的長征一號丁

    火箭正時刻準備著進入發射市常長征一號丁的低軌道(185公里)運載能力為850 公斤,同步軌道的運載能力為

    200公斤。``

    2.長征二號``

    在長征一號成功飛行之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又成功研制了我國的第一個大型液體 運載火箭長征二

    號。長征二號火箭共兩級,推進劑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低軌道的運載能 力為1800公斤。

    1974年11月5日,長征二號火箭首次發射。但由于一根控制信號導線折斷,火箭在起飛20 秒以后姿態失穩,

    火箭自毀。一年以后,長征二號火箭第二次發射,火箭工作正常,衛星準確入, 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我

    國發射凳棚的第一顆返回式衛星。后來,在1976年12月7日以及1978年 1月26日,長征二號火箭又進行了兩次發射,

    均獲得成功。

    長征二號共進行了4次發射,除了第一次發射失敗以外,其余3次均獲得圓滿成功。長征二 號的成功,使我

    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前蘇聯之后第三個掌握衛星返回技術和航天遙感技術的國 家。``

    3.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丙改``

    在長征二號連續發射3次成功以后,在該火箭的基礎上,又研制成功了長征二號丙,研制 單位仍是中國運載

    火箭技術研究院。自1980年開始,在連續三個批次中,長征二號丙火箭不斷得 到設計改進,其運載能力得到了

    逐步提高,由長征二號的1800公斤提高到最后的3000公斤。自 1982年9月至1992年10月的10年間,長征二號丙火

    箭連續發射11次,全部成功,把12顆衛星準確 送入軌道,其中有一顆為瑞典的搭載衛星。

    1992年底,為了發射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銥衛星,長征二號丙做了進一步的設計改進,采 用了固體上面級

    以及一個衛星分配器。加有上面級的長征二號丙火箭在1997年9月1日進行了模擬 發射,兩顆模擬衛星準確入

    軌,試驗發射取得了成功。1997年12月8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 長征二號丙改火箭成功地將兩顆銥衛星送入

    預定軌道,首次正式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二號丙改火箭到1998年4月底,還將為摩托羅拉公司進行兩次銥星網的組網發射;從 1998年5月開始,

    還將進行該網的補網發射。該火箭是我國目前進入國際市場,用于低軌道發射 任務的主要火箭。``

    4.長征二號丁``

    長征二號丁火箭是由上海航天局在長征二號的基礎上增加推進劑的加注量、提高起飛推力 而研制成的,仍

    為二級火箭。主要用于發射返回式科學試驗衛星,從1992年8月9日首次發射至199 6年10月20日,長征二號丁共

    發射3次,均獲得成功。``

    5.長征二號捆``

    1986年,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了進入國際發射服務市場,提出了研制長征二號捆綁 式火箭(即長征二

    號E)的方案,即芯級采用二級火箭,在長征二號丙的基礎上捆綁四個液體助推 器,將低軌道的運載能力提高到

    9200公斤。1988年11月,長城公司與美國休斯公司簽訂發射服務 合同,利用長二捆火箭發射澳星B1衛星。航天

    部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自籌資金,僅用了18 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長二捆火箭的設計生產,于1990年7月16

    日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把一顆模 擬衛星和一顆巴基斯坦搭載衛星準確地送入軌道。1992年3月22日,長二捆火

    箭正式發射澳星B1 衛星,由于箭上程序配電器的節點間出現了多余物,導致點火后一、三號助推發動機關機,

    造成 發射中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進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吸取教訓,嚴格管理,于同年8月14 日,再一

    次組織發射,取得了成功。

    長征二號捆火箭首次采用助推器捆綁分離技術,大幅度提高了火箭的運載能力,也為以后 的長征三號乙火

    箭的研制打下了基礎

    到1995年12月28日,長二捆火箭共進行了7次發射,在第3、5次發射中,均出現衛星爆炸。 在隨后的故障調

    查公報中,認為故障的出現是由于星箭雙方的技術協調不徹底,存有隱患,雙方 均應采取措施,分別加強衛星

    和整流罩的設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認真總結,從故障中學 習,進一步認識了高空風修正問題。在以后

    的第6、7次發射中,長征二號捆火箭均取得成功。

    長征二號捆火箭是我國目前進入國際市場,用于低軌道發射任務的主要火箭。``

    6.長征三號``

    長征三號是在長征二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三級火箭,可以把1600公斤的有效載荷直接送 入地球同步轉移

    軌道。長征三號充分繼承了已有長征火箭的成熟技術,它的一、二級發動機采用 長征二號丙的一、二級發動

    機,三級則采用世界上最先進的液氫/液氧發動機。長征三號是我國 首次使用液氫/液氧發動機的火箭。為了解

    決液氫/液氧發動機的高空二次啟動等技術難題,負責 火箭設計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在正式發射前進行了

    大量試驗,終于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 幾個掌握液氫/液氧發動機技術的國家之一,為進一步開發以后的更大推

    力的火箭打下了堅實的 基礎。

    1990年4月7日,長征三號火箭在其第7次發射中,成功地將亞星一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這是我國發射的第

    一顆國外衛星,標志著中國正式進入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常

    到目前為止,長征三號火箭共完成了12次發射,其中第1、8、11次發射均因三級液氫/液 氧發動機的問題而

    使得衛星沒有進入最終的同步轉移軌道,導致失敗,其余的9次均獲得成功。 在經歷了第11次發射的失敗以后,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認真分析火箭飛行暴露出的問題, 并改進設計,于1997年6月10日,在長征三號的第12

    次發射中,成功地將我國的風云二號氣象衛 星送入預定軌道。

    長征三號火箭是我國目前進入國際市場,用于同步轉移軌道輕型衛星發射任務的主要火箭之一。 ``

    7.長征三號甲``

    長征三號甲火箭是在長征三號成功之后新研制的大型三級火箭,其各方面的技術性能比長 征三號都有較大

    幅度的提高。長征三號甲火箭的一、二級與長征三號的一、二級相同,三級則是 新研制的大推力的液氫/液氧發

    動機,真空推力由長征三號的44.4千牛提高到158千牛,火箭的 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提高到了2650公

    斤。

    除了具有二次啟動能力、大推力的三級發動機外,長征三號甲火箭還首次采用了四軸撓性 慣性,火箭

    整體的綜合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994年2月8日,長征三號甲首次發射,將我國自行研制生產的夸父一號和實踐四號兩顆衛 星準確送入預定

    軌道。1994年11月30日,長征三號甲火箭又成功地將我國新研制的東方紅三號衛 星送入預定軌道。1997年5月12

    日,長征三號甲火箭在其第3次發射中,又成功地把東方紅三號衛 星送入同步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長征三號甲火箭3次發射,全部成功。目前長征三號甲火箭主要承擔國內衛星的發射任務, 但其優秀的實際

    飛行成績已經引起了國際航天界以及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的普遍重視。``

    8.長征三號乙``

    長征三號乙火箭是以長征三號甲為芯級,采用長征二號捆的助推器捆綁與分離技術研制而 成的我國目前推

    力最大的運載火箭,它可以把5000公斤的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這一運載能力高于歐洲阿里安

    航天公司的阿里安44L型火箭。與長三甲火箭相同,長三乙火箭也 采用大推力的三級液氫/液氧發動機,慣性組

    合采用四軸撓性。可以說,長三乙火箭是在繼 承了我國所有的長征火箭的技術優點的基礎上研制成的,是

    長征火箭系列的優秀代表。長三乙火 箭的研制,引起了國際航天界的普遍關注。國際通信衛星組織在組織發射

    第7、8代衛星時,就選 擇了尚在研制中的長三乙火箭,選定用第一發長三乙火箭發射該組織的708衛星,并在這

    之后再 發射804、805衛星。

    長三乙火箭的首次發射是在1996年2月15日。由于一個電子元器件的失效,使得慣性基準傾 斜,火箭按錯誤

    的姿態信號進行姿態矯正,導致火箭在飛行22秒以后,觸地爆炸,星箭俱毀,發 射失敗。

    在首飛失敗以后,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用了半年多的時間來進行故障調查、試驗驗證等 工作,在調查

    分析工作每取得一定階段性進展的時候,都及時向關心長征火箭的外界用戶做了介 紹,最終的結論也得到了國

    際航天保險界、衛星生產商以及用戶的廣泛認可。1997年8月20日, 長三乙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由美國

    勞拉公司生產的馬部海衛星取得成功;10月17日,長 三乙火箭又把勞拉公司生產的亞太2R衛星非常精確地送入

    了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根據已經簽訂的發射服務合同,長征三號乙火箭在近期內還將發射中衛1號衛星、鑫諾 衛星、中星8號衛

    星。這三顆衛星分別由美國洛克西德·馬丁公司、法國宇航公司和美國勞拉空 間公司生產。

    在研制長三乙的同時,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還研制了另外一種型號:長征三號丙。長 三丙火箭也是采

    用長三甲火箭作為芯級,但在一級周圍只捆綁了兩個助推器,其他部分基本與長 三乙相同,其同步轉移軌道的

    運載能力為3700公斤。這樣,長征三號、長征三號甲、長征三號、 長征三號乙火箭就形成了發射同步轉移軌道

    衛星的一個系列,其運載能力分別為:1600公斤, 2650公斤,3700公斤,5000公斤。長征系列火箭也就可以發

    射現在國際上常見的所有的地球同步 軌道通信衛星。長三丙的研制工作在長三乙首飛失敗以后暫停。``

    9.長征四號``

    作為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備份方案火箭,上海航天局自1979年起用了10年的時間研制 成功了長征四號

    火箭。它的3級全都采用常溫液體推進劑(四氧化二氮與偏二甲肼)。1988年9月 7日,長征四號在太原發射中心

    成功發射了我國的第一顆試驗氣象衛星;兩年之后,長征四號又 一次成功發射了氣象實驗衛星。長征四號火箭

    共發射兩次,均取得成功。

    中國火箭發展史簡介

    1964年6月29日,中國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繼1962年3月21日首次試驗失敗之后再次發射試驗,獲得成功;

    1966年11月,“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和“東方紅一號”衛星開始立項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國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1970年1月30日源返,中國研制的中遠程火箭飛行試驗首次成功,使中國具備了發射中低軌人造衛星的發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在甘肅酒泉航天發射基地由“長征一號”火箭發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成功地發射了遠程運載火箭,標志著中國具備了發射高軌道人造衛星的發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國用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了三顆科學實驗衛星,這是中國第一次一箭多星發射,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一箭多星發射技術的國家;

    1990年4月7日,中國自行研制的“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把美國制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送入預定的軌道,標志著中國航天發射服務開始走向國際市場;

    1990年7月16日,“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首次在西昌發射成功,其低軌道運載能力達9.2噸,為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礎。

    擴展資料:

    1980年5月18日,我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獲得了圓滿成功。這枚運載火箭在高空中順利完成了火箭級間的分離、發動機關機和火箭頭體分離等一系列程序,精確地沿著預定軌道飛完全程,最后在預定區域準確入海。

    這次運載火箭的發射成功,是繼我國進行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研究和發射人造衛星成功后,在尖端科學技術領域里取得的又一項重要成就。

    我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后,逐步實現了系列化、通用化和商業戚銷化,還開始為國外用戶提供服務。“高裂游七五”期間,我國共成功地發射了14顆人造地球衛星,其中12顆是通過運載火箭發射完成的。

    1990年4月,長征三號火箭將“亞洲一號”衛星送上天,使我國的運載火箭正式進入國際發射市場。1992年,長征火箭又成功發射了“澳星”和“瑞星”,進一步增強了我國航天技術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網-1980年5月18日 我國第一枚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了解火箭發射歷史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人類進入了開發利用空間的新紀元。這是人類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那么,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用的是什么火箭呢? 為了同美國進行軍備競賽,蘇聯從1954年開始集中力量研制P-7洲際彈道式戰略導彈。1957年8月21日,P-7首次進行全程飛行試驗并獲得了成功。接著,蘇聯在P-7戰略導彈所用的運載器基礎上改裝成衛星號運載火箭,并于1957年10月4日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衛星號運載火箭是一枚一級半型的火箭,也就是中間是一枚單級火箭,四周捆綁4個助推火箭(助推器)。衛星號運載火箭全長29.167米,起飛時總重267.3噸,起飛推力達3904.4千牛。中間芯級用的是液體火箭,采用液氧和煤油作推進劑。4個助推器采用的也是液體火箭,推進劑與芯級火箭相同。起飛時,中間芯級火箭與4個助推器同時點火;飛行120秒后,助推器的發動機關機,并同芯級分離;芯級火箭繼續工作180秒,當火箭達到衛星入軌速度后,芯級火箭的發動機關機,衛星與火箭分離,衛星進入預定軌道。衛星號火箭前后共發射了3次,將蘇聯頭三顆衛星送入軌道,以后再沒有單獨禪耐使用過,而是作為賀含春多級火箭的最下面一級來使用。 1961年4月12日,蘇聯用東方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世界上第一位航天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進入近地軌道,繞地球轉了一圈后返回地面,開創了人類進入太空飛行的新紀元。東方號運載火箭是一枚二級半型的液體火箭。它的第一級和4個助推器是在衛星號運載火箭基礎上改進的,第二級用的也是液體火箭,推進劑都是液氧—煤油。東方號運載火箭全長38.36米,起飛時總重287噸,起飛推力為4002.5千牛。東方號火箭起飛時,中間芯級第一級與4個助推器一起點火;飛行到119秒時,助推器關機,并與芯級分離,芯級繼續飛行;飛行到300秒時,芯級中的第一級與第二級分離;飛行到665秒時,第二級火箭關機,并與飛船一起入軌;飛行到676秒時,第二級火箭與飛船分離,飛船單獨在軌道上運行。東方號火箭在發射東方一號飛船前,共進行了7次發射試驗,其中5次成功,2次失敗。發射成功的5次共運送了5艘無人飛船,其中有2艘飛船回收時失敗。在第4、第5兩艘無人飛船回收成功后,蘇聯發射東方1號載人飛船。 1969年7月16日,美國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將第一艘載人登月的阿波羅11號飛船送入登月軌道。經過4天的航行,飛船的登月艙抵達月面。美國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從登月艙中下來踏上月球的表面,并宣告“對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但對人類來說是一次飛躍。”從此,人們千百年來登上月球老戚的愿望終于實現了。土星5號是一枚三級液體火箭,全長110.64米,最大直徑為10.06米,起飛時總重有2945.95噸,起飛推力為34029千牛。其第一級火箭采用液氧—煤油作推進劑,裝5臺F-1液體火箭發動機,即中間裝1臺,四周裝4臺。第二級采用液氧—液氫作推進劑,裝5臺J-2氫—氧液體火箭發動機,中間1臺,四周4臺,每臺發動機的真空推力為1029千牛。第三級也采用液氧—液氫作推進劑,裝1臺J-2發動機,真空推力為901.6千牛。土星5號火箭起飛后,第一級的5臺發動機同時工作;到2分15秒時,中間一臺發動機先關機;過了26秒,外圍四周的4臺發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浪卡子县| 灯塔市| 商城县| 炎陵县| 洛川县| 唐山市| 酉阳| 卓尼县| 上蔡县| 靖州| 大邑县| 西贡区| 遂昌县| 溧水县| 泗水县| 黄陵县| 防城港市| 霍山县| 张家界市| 保德县| 太白县| 漳浦县| 阿瓦提县| 安达市| 本溪| 济源市| 安丘市| 福泉市| 长沙县| 鸡西市| 宁海县| 仁怀市| 富平县| 大方县| 民丰县| 太谷县| 阿荣旗| 福安市| 涡阳县| 达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