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中國七大區怎么劃分的 七大地理分區和四大地理分區 七分中國地圖 中國地圖七大區分布圖 中國地圖分布五大區域
我國現在的七大地理分區是按地理區位和氣候條件劃分的。七大自然地理分區的基本依據:一是中國自然地理區劃方面眾多權威專家多年的科研成果,二是全國高校地理專業師生普遍使用的《中國自然地理》教材,三是根據長期以來中學地理教材《中國地理》編寫中形成的共識。
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中國區域地理,其劃分從各個時代、研究重點、綜合性與可比性考慮,存在多種多樣的劃分方式,每種方式主題和重點各不相同。根據美國地理學家理查德·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對區域的定義,“區域是一個具有具體位置的地區,在某種方式上與其他地區有差別,并限于這個差別所延伸的范圍之內,區域往往有具體的地方所指”。
由于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華東地區共有七省一市,包括江蘇、浙江、山東、安徽、江西、福建、臺灣、上海,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
華南地區共有三省兩市,包括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是中國經濟最前沿的地區。
華搏咐中地區共有三省,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是中國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
華北地區共有三省兩市,包括山西、河北、內蒙古、北京、天津,是中國政治文化的核心區域。
東北地區共有三省,包括吉林、遼寧、黑龍江,是新中國成立以后最先發展的地區,被稱為共和國長子。
西北地區共有五省,包括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是中國的邊疆地區。
西南地區共有四省一市,包括四川、西藏、貴州、云南、重慶,是中國旅游業資源發達的地區。
【拓展資料】
華東地區
華東地區位于中國東部,自北向南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和臺灣省,總面積83.43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面積的8.7%。
華東地區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為主;氣候以淮河為分界線,淮河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臺灣省中部及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
華東地區水資源豐富,中國五大淡水湖其中有四個位于華東地區,分別是江西省的鄱陽湖、江蘇省的太湖和洪澤湖,以及安徽省的巢湖。華東水系有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四大水系,京杭大運河貫通四大水系,臺灣省有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等河流。
華東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尤其是長三角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一直高于全國平均值。
2、華南地區
華南指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及臨近海島,如中沙群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東沙群島(粵)、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臺)、白龍尾島(桂)等。
氣候炎熱多雨,植物生長茂盛,動物種類冠于全國。地表侵蝕切割強烈,丘陵廣布。區內擁有廣闊的熱帶海洋。珊瑚島景觀獨具一格。
廣義自然地理上的華南地區包括福建及臺灣省。
國家一般將福建、廣東、海南三省視為重點僑鄉。
3、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即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等三盟(市)。政治上一般上把整個內蒙古都列入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包括四個自然地理單元:東部的遼東山東低山丘陵,中部的黃淮海平原和遼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黃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
華北地區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400-1000mm左右。內蒙古自治區降水量少于400mm,為半干旱區域。
華北地區是我國高教最為發達的地區,百年名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眾多高等學府基唯純藏于此地,是中國教育的搖籃。
4、華中地區
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
華中地區位于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干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華中地區歷史文化厚重,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是全國工業農業的心臟和交通中心之一。
5、西南地區
廣義上,包括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等5個省市區,有時還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湖北恩施州、湖南湘西州。
狹義上、人文、經濟、政治上及社會實踐的西南地區,一般只指只包括老四川(含重慶不含川西高原的四川盆地)、云南全省、貴州全省。即“西南三省”。山擾
西南地區有三大地形區:云貴高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山地。氣候有亞熱帶季風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是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高原湖泊眾多。
其中,四川盆地是該地區甚至中西部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商業最繁華、歷史最深厚、文化最昌盛、教育最領先、科技最超前、交通最便捷、區位最重要的地區。盆地內的成都、重慶是西南乃至中西部最發達的城市、是新一線城市的龍頭,合稱“西南雙子星”。
6、西北地區
行政區劃上的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
西北地區深居中國西北部內陸,具有面積廣大、干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較大、國際邊境線漫長、利于邊境貿易等特點。
7、東北地區
中國東北地區,一般是指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風土文化相近的內蒙古東部所構成的地區。
東北地區自南向北跨中溫帶與寒溫帶,屬溫帶季風氣候。東北地區森林覆蓋率高,可拉長冰雪消融時間,且森林貯雪有
助于發展農業及林業。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地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征,土質以黑土為主,是形成大經濟區的自然基礎。東北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主要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石油、油頁巖、石墨、菱鎂礦、白云石、滑石、石棉等。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華北地區指位于中國北部的區域。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現時在政治、經濟層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計5個省級行政單位。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即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等三盟(市)。政治上一般上把整個內蒙古都列入華北地區。
2、華東地區,簡稱“華東”。建國初期,華東區曾為中國六大行政區之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于1954年撤銷,轄區相當于現在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純信讓福建、山東和臺灣等地,江西省當時屬中南區。
1961年,華東經濟協作區成立,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1978年后撤銷。
3、華南地區,中國大區之一,位于漢族地區南部,簡稱“華南”,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坦明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民國時代,華南范圍涵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及云南、貴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又列入臺灣省,合稱“華南六省”,而民間的“華南地區”則有多種說法,廣義自然地理上的華南地區包括福建及臺灣省。
4、中國華中地區,簡稱華中,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截至2017年底,華中地區常住人口約2.23億人,生產總值約11.6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5.20萬元。
5、中國西北地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地區(the Northwestern District of China),又稱西北、中國西北、西北地區、西北五省,是當今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行政區劃上的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
6、西南地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西南地區,中國地理分區之一,東臨中南地區,北依西做局北地區。廣義上,包括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等5個省市區,有時還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
7、東北地區,是中國的一個地理文化大區和經濟大區。不是行政區1945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設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以轄遼東、遼西、熱河、內蒙古自治區、吉林、松江省、黑龍江7個省區。
華北地區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地區
遼寧省 吉林省 黑櫻兄帆龍江省
華東地區
上海市山東省江蘇省脊雹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華南地區
福建省海南省廣東省
臺灣省香港澳
西北地區
陜西省 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
青海省新疆維塵枯吾爾自治區
華中地區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西南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貴州省
云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陜西、甘肅);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擴展資料:
1.華北地區指位于中國北部的區域。一般指秦嶺-淮河線以北,現時在政治、經濟層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計5個省級行政單位。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即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等三盟(市)。政治上一般上把整個內蒙古都列入華北地區。
2.華南地區,中國大區之一,位于漢族地區南部,簡稱“華南”,包括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民國時代,華南范圍涵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及云南、貴州,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又列入臺灣省,合稱“華南六省”,而民間的“華南地區”則有多種說法,或殲廣義自然地理上的華南地區包括福建及臺灣省。
3.中國華中地區,簡稱華中,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華中國土總面積約5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5.9%。截至2017年底,華中地區常住人口約2.23億人,生產總值約11.61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約5.20萬元。
華中地區位于中國中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游地區,涵蓋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地處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之間,眾多國家交通干線通達全國,具有全國東西、南北四境的戰略要沖和水陸交通樞紐的優勢,起著承東啟西、連南望北的作用。
4.華東地區,簡稱“華東”。建國初期,華東區曾為中國六大行政區之一,為當時一級行政區,于1954年撤銷,轄區相當于現在的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和臺灣等地,江西省當時屬中南區。
1961年,華東經濟協作區成立,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東等地,1978年后撤銷。
5.中國西北地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地區(the Northwestern District of China),又稱西北、中國西北、西北地區、西北五省,是當今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行政區劃上的西北地區包括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
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西北地區深居中國西北部內陸,具有面積廣大、干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較大、國際邊境線漫長、利于邊境貿易等特點。
6.西南地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西南地區,中國地理分區之一,東臨中南地區,北依西北地區。廣義上,包括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重慶市等5個省市區,有時還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
7.東北地區,是中國的一個地理文化大區和經濟大區,不是行政區;“東北”一詞虛告,最早發見于《周禮·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鎮山曰醫巫閭。”《山海經》中,“東北海之外,大荒之中”, “有山,名曰不咸,有肅慎氏之國”。
元朝《大元一統志》說:“開元路,南鎮長白之山,北浸鯨川之海,三京故國,五國舊城,亦東北一都會也。”清朝康熙說“東北”是“中國地方”——《清實錄康熙朝實錄》 “諭朕前特差能算善畫之人、將東北一帶山川地里、俱照天上度數推算、詳加繪圖視之。此皆系中國地方。
1945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設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以轄遼東、遼西、熱河、內蒙古自治區、吉林、松江省、黑龍江7個省區。許多人會混淆東北地區與行政區劃,但只有個別時期,東北地區才與東北所處的行政區重合。
比如清朝1636--1644年盛京總管;1947--1954年東北人民政府,東北人民政府管轄的7省區就是現在東北地區的遼差團明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
參考資料
-華北
-華南地區
-華中地區
-華東地區
-中國西北地區
-西南地區
-東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