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化學

高三化學二輪專題,高三化學大題題庫

  • 化學
  • 2023-06-14
目錄
  • 高三化學大題題庫
  • 課件高三化學二輪專題教案
  • 高中化學二輪資料
  • 高中化學二輪專題知識點整理
  • 高三二輪化學知識點

  • 高三化學大題題庫

    一、明確任務

    一輪復習基本是按知識模塊與課本的章節順序綜合,梳理知識細節、構建知識網絡,而二輪復習則是按照模塊化、程序化的方式進行綜合訓練,所以二輪復習節奏更快、強度更高。

    二輪復習的主要任務,一是形成知識網絡并強化記憶。二是在把握整體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練習,培養學生綜合靈活運用知識的學科能力。解題的過程中,注意提高速度及準確性。做到既要“對”,又要“快”。

    二、具體建議

    二輪復習主要是通過練習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綜合訓練與專題訓練相結合,練題的同時注意歸納總結,比如有機推斷專題,鋼鐵的腐蝕、離子反應等專題。同時,訓練答題的準確性、規范性,提高解題速度,多整理易錯點、失分點,并進行強化練習。信息題則要學會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下列舉三點具體建議:

    1、專題訓練、歸納總結

    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卷,逐年傾向于“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同時由于試題數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識點也比較固定。所以專題練習可以按照題型和知識點分類專題練習。以北京高考題為例,7道選擇題中,電化學(原電池、電解池或者金屬的防護和腐蝕)、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方程式的正誤判斷、實驗題是常考題目,我們就可以按照這樣的專題進行練習。練習時,注意歸納總結,反思復習,找出同一類題目之間的共通點,同時構建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題目“反芻”知識,以知識指導題目。

    2、限時訓練、綜合訓練

    (1)限時訓練

    理綜化學的選擇題并不多,北京卷7道, 考試時10-15分鐘內完成比較合適,建議學生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對每一個專題模塊或者綜合訓練時進行限神簡時訓練,防止大量題海戰術時腦疲勞,做題效率下降。

    (2)綜合訓練

    每周進行一次學科內綜合訓練。以北京卷為例,7道Ⅰ卷選擇題,4道Ⅱ卷題,限時45分鐘完成。45分鐘時間雖然緊張,但不能給得太多時間。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題速度;②提高閱讀、審題能力;③學會合理舍棄,同時調整考試心理,提高考試技巧。

    3、跳出題海、突出方法

    由于復習時間慧孫緊任務重,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掌握大量知識并形成知識網絡,就必須跳出題海,突出方法,提高復習效率。突出主干知識相關的題目和題型,新題、難題、偏題適當舍棄。注意建立知識之間的練習,注重對思維能力的訓練,注重對學習方法歸納,并留出時間思考和通讀課本。

    解題時有意識地進行思維能力訓練,找出該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審題)→回憶、聯想相關的知識(構思)→應用知識點解決問題(解答)。要注意無論專題訓練前瞎鏈還是綜合訓練,都必須目的明確,落到實處,重在效果,達到訓練幾道題通曉一類題的目的,切忌貪多求全,題海戰術,疲于奔命。

    課件高三化學二輪專題教案

    1、建體系

    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深入了解,將它們進行串連組合,形成體系結構。之后解題時,遇到模糊不清、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時,及時在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中進行填補,梳理完整。這樣在做題運用時,就能準確、及時衫咐地提取知識點,解題得分。

    2、練思路

    很多化學題都可歸類挖掘共性,考生只有學會從題目本身找到背后知識點,再依次尋找做題切入點、形成解答思路,才能在考場上適應一類題的百變考法。

    對二輪復習中的同學們來說,每一次做題都是練兵,是訓練和調整自己的解題思路的良機。做對,要歸納提煉,形成“套路”;做錯,要反思記錄,找出知識漏洞,填補加固。

    擴展資料:

    化學一輪與二輪復習的不同之處

    高三化學二輪復習的重點在于做喊鬧題,然而,二輪復習的“做題”和一輪復習的“做題”是有很大區別的。

    一輪復習是全面回顧所有化學知識點,做題是為了理解和記憶知識點;二輪復習是梳理每一專題對應的題鄭塌罩型,掌握每一題型對應的方法,做題是為了能得分、快得分。

    化學二輪復習前半程,可以以專題的形式,對所有理綜必考題型進行了模板化梳理,幫助你告別繁瑣的解題步驟,擁有快速破題得分的能力。

    二輪復習后半程,學生可以在專題之外輔之以套卷的形式,對化學學科的知識網絡進行精雕細琢、明確每一個得分點和易失分點,從理綜的高度更深層認知高考。

    高中化學二輪資料

    1、高效的復習,要學會梳理自身學習情況,以課本為基礎,結合自己做的筆記、試卷、掌握的薄弱環節、存在的問題等,合理的分配時間,有針對性、具體的去一點一點的去攻克、落實。哪塊內容掌握的不好就多花點時間,復習的時候要化,不要東一下西一下,最后啥都沒復習好。

    2、可以學習掌握速讀記憶的能力,提高學習復習效率。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學習、復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于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速讀記憶的練習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用練習,每天一個多小時,一個月的時間,可以把閱讀速度提高5、6倍,記憶力、理含納解力等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最終提高學習、復習效率,取得好成績。如果你的閱讀、學習效率低的話橋余,可以好好的去練習一下。

    3、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談消沒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4、做題的時候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粗心做錯也好、不會做也罷),最好能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錯題集要歸類),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再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

    高中化學二輪專題知識點整理

    化學的二輪復習主要是通過練習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綜合訓練與專題訓練是相結合的,練題的同時同學們需注意歸納總結,比如有機推斷專題,鋼鐵腐蝕、離子反應等專題。同時訓練答題的準確性、規范性,提高解題速度,多整理易錯點和失分點,注重進行強化練習。信息題則要學會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以下列舉三點具體建議:

    1、專題訓練、歸納總結

    近幾年的高考化學試卷,逐年傾向于“能力立意”,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同時由于試題數目有限,高考卷考察的知識點也比較固定。所以專題練習可以按照題型和知識點分類專題練習。以北京高考題為例,7道選擇題中,電化學(原電池、電解池或者金屬的防護和腐蝕)、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方程式的正誤判斷、實驗題是常考題目,我們就可以按照這樣的專題進行練習。練習時,注意歸侍卜納總結,反思復習,找出同一類題目之間的共通點,同時構建知識點之間的聯穗好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題目“反芻”知識,以知識指導題目。

    2、限時訓練、綜合訓練

    (1)限時訓練

    理綜化學的選擇題并不多,北京卷7道,全國卷7題,考試時10-15分鐘內完成比較合適,建議學生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對每一個專題模塊或者綜合訓練時進行限時訓練,防止大量題海戰術時腦疲勞,做題效率下降。

    (2)綜合訓練

    每周進行一次學科內綜合訓練。以北京卷為例,7道Ⅰ卷選擇題,4道Ⅱ卷題,限時45分鐘完成。45分鐘時間雖然緊張,但不能給得太多時間。此用意在于:①提高解題速度;②提高閱讀、審題能力;③學會合理舍棄,同時調整考試心理,提高考試技巧。

    3.跳出題海、突出方法

    由于復習時間緊任務重,要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復習掌握大量知識并形成知識網絡,就必須跳出題海,突出方法,提高復習效率。突出主干知識相關的題目和題型,新題、難題、偏題適當舍棄。注意建立知識之間的練習,注重對思維能力的訓練,注重對學習方法歸納,并猜談鉛留出時間思考和通讀課本。

    解題時有意識地進行思維能力訓練,找出該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審題)→回憶、聯想相關的知識(構思)→應用知識點解決問題(解答)。要注意無論專題訓練還是綜合訓練,都必須目的明確,落到實處,重在效果,達到訓練幾道題通曉一類題的目的,切忌貪多求全,題海戰術,疲于奔命。

    成都美博分享

    高三二輪化學知識點

    在學習上我們要做到能自主學習,課前復習高一、高二學過的課本知識從課本中把考試的重點、難點梳理出來,這個階段重點進行“雙基回顧”。以下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學選修三專題二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三化學選修三專題二知識點歸納1

    (一)鈉的反應

    1.鈉跟氧氣常溫下一般認為生成氧化鈉,加熱(或點燃)生成過氧化鈉.(鈉的保存)

    2.鈉跟硫研磨能劇烈反應,甚至爆炸

    3.鈉跟水反應(現象)

    4.鈉跟硫酸銅溶液反應(現象)

    5.鈉跟乙醇反應(與跟水的反應比較)

    (有機物中的醇羥基、酚羥基、羧基都跟鈉反應生成氫氣,但劇烈程度不同。)

    (二)氧化鈉和過氧化鈉

    1.都是固態物,顏色不同。氧化鈉是白色,過氧友老化鈉是淡黃色;

    2.氧化鈉是典型的堿性氧化物,跟酸、酸性氧化物、水反應都符合堿性氧化物的通性;

    3.過氧化鈉不屬于堿性氧化物。(電子式,陰陽離子個數比)

    過氧化鈉與水反應: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用作供氧劑):※作呼吸面具上述兩個反應均存在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強氧化性)

    (三)氫氧化鈉的性質

    1.白色固體,易潮解,溶解放熱,強腐蝕性(使用中注意安全、稱量時應注意哪些)

    2.強堿,具有堿的通性:跟酸中和;跟酸性氧化物反應;跟某些鹽反應生成沉淀;跟銨鹽反應生成氨氣(實驗中制取氨氣用消石灰)

    3.氫氧化鈉跟兩性氧化物(Al2O3)反應;跟兩性氫氧化物[Al(OH)3]反應

    4.氫氧化鈉與金屬鋁反應生成氫氣和偏鋁酸鈉謹笑.

    5.腐蝕玻璃、陶瓷等硅酸鹽制品,特別是熔融態的氫氧化鈉強腐蝕性。(保存中注意避免在有玻璃塞、玻璃活塞的容器中時間過長;熔化氫氧化鈉的容器選擇等)

    7.氫氧化鈉跟氯氣等非金屬單質反應(用NaOH溶液吸收殘余氯氣);實驗室制得的溴苯有紅褐色(溶有溴單質),可用氫氧化鈉除去。

    8.氫氧化鈉跟苯酚(酚羥基)反應(用于苯酚與苯等有機物的分離)(醇羥基沒有酸性,不與氫氧化鈉反應)

    9.酯的堿性水解;油脂的皂化反應(制肥皂)

    根據生成沉淀的現象作判斷幾例:

    ①、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淀,繼續加氫氧化鈉沉淀不消失—可能是鎂鹽

    ②、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淀,繼續加,白色沉淀逐好晌升漸消失—常見為鋁鹽

    ③、加氫氧化鈉生成白色沉淀,沉淀迅速變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亞鐵鹽

    ④、加鹽酸(或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繼續加,沉淀逐漸消失—偏鋁酸鈉

    ⑤、加鹽酸,生成白色沉淀,繼續加,沉淀不消失—可能是硝酸銀或硅酸鈉或苯酚鈉

    ⑥、加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銀(或黑褐色沉淀—氧化銀)繼續加,沉淀消失—硝酸銀(制銀氨溶液)

    ⑦、加氫氧化鈉生成紅褐色沉淀—鐵鹽;生成藍色沉淀—銅鹽

    ⑧、石灰水中通入氣體,能生成沉淀,繼續通時沉淀逐漸消失,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

    ⑨、通二氧化碳能生成白色沉淀,繼續通,沉淀能逐漸消失的溶液:石灰水,漂白粉溶液,氫氧化鋇溶液;繼續通二氧化碳時沉淀不消失的有硅酸鈉溶液,苯酚鈉溶液,飽和碳酸鈉溶液。

    (四)、既跟酸反應又跟堿反應的物質小結

    1.金屬鋁

    2.兩性氧化物(氧化鋁)

    3.兩性氫氧化物(氫氧化鋁)

    4.弱酸的酸式鹽(如NaHCO3)

    5.弱酸弱堿鹽(如(NH4)2S;NH4HCO3等)

    6.氨基酸、蛋白質

    高三化學選修三專題二知識點歸納2

    加熱蒸發和濃縮鹽溶液時,對最后殘留物的判斷應考慮鹽類的水解

    (1)加熱濃縮不水解的鹽溶液時一般得原物質.

    (2)加熱濃縮Na2CO3型的鹽溶液一般得原物質.

    (3)加熱濃縮FeCl3型的鹽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的混合物,灼燒得Fe2O3。

    (4)加熱蒸干(NH4)2CO3或NH4HCO3型的鹽溶液時,得不到固體.

    (5)加熱蒸干Ca(HCO3)2型的鹽溶液時,最后得相應的正鹽.

    (6)加熱Mg(HCO3)2、MgCO3溶液最后得到Mg(OH)2固體.

    (9凈水劑的選擇:如Al3+,FeCl3等均可作凈水劑,應從水解的角度解釋。

    (10)的使用時應考慮水解。如草木灰不能與銨態氮肥混合使用。

    (11)打片可治療胃酸過多。

    (12)液可洗滌油污。

    (13)試劑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試劑.

    高三化學選修三專題二知識點歸納3

    一、有機物的不飽和度

    不飽和度又稱缺氫指數,是有機物分子不飽和程度的量化標志,用希臘字母Ω表示。規定烷烴的不飽和度是0(所有的原子均已飽和)。不飽和度是計算有機物的分子式和推導有機物的結構式的相當有用的。

    不飽和度的計算方法

    1.已知有機物的分子式時

    (1),對于一般的只含C、H、O的有機物,可利用公式

    Ω=(碳原子數×2+2—氫原子數)/2,式子的意義為相同碳原子數的烷烴或醇的氫原子數與該有機物中氫原子數之差的一半,即將該1mol有機物完全加氫還原成烷烴或醇所要消耗的H2的物質的量;

    (2)對于含有N、P等三價原子的有機物(不包括硝基化合物或磷酰基化合物),可將其補成(NH)或(PH),然后便可應用公式;

    (3)對于有鹵原子取代的有機物,可先將鹵原子化為氫原子再應用公式;

    (4)對于碳的同素異形體(如C60),可將氫原子數視為0,然后應用公式。

    2.已知有機物的結構時

    (1)Ω=雙鍵數+叁鍵數×2+環數,即一個雙鍵和一個環都缺一個氫,一個三鍵缺兩個氫。苯環可看作一個雙鍵加上一個環,其不飽和度為4;求出不飽和度后,利用公式的變形氫原子數=碳原子數×2+2—不飽和度×2可算出氫原子數;

    (2)結構中含有N、P等三價原子(不包括硝基或磷酰基),計算出不飽和度后,應在得到的氫原子數后再加上N、P原子的數目;結構中含鹵原子,得到的氫原子數應減去鹵原子的數目。

    二、有機物同分異構體的推導

    推導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的一般步驟為:

    1.確定有機物的碳原子數并求出有機物的不飽和度。根據所得到的不飽和度作出大致判斷。

    2..分析已知的條件,確定有機物的基本類型。一般來說,一個不飽和度能對應一個碳碳雙鍵、一個羰基(醛基)或一個環;而當有機物的不飽和度大于4時,首先考慮苯環;然后再分析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如“能發生銀鏡反應”、“能與NaHCO3溶液反應”、“消耗的NaOH的量等”,確定有機物中的官能團。

    3.確定碳鏈的結構和取代基的位置。尤其要注意分子中的對稱因素,如題目中給出的“有幾種一鹵代物”“有幾種不同環境的C、N原子”等,從而確定異構體的結構。

    4.對得到的異構體進行檢驗,確認其分子式與原有機物相同且滿足題目中的條件。

    三、基本有機反應類型

    1.取代反應

    定義:有機化合物物受到某類試劑的進攻,使分子中一個基(或原子)被這個試劑所取代的反應。

    說明:一個取代反應的必然滿足A(+B)=C+D的形式,即反應物不一定有多種,但生成物至少有兩種;高中階段所學的鹵化、硝化、磺化、酯化、各種水解、氨基酸成肽鍵、醇的分子內脫水等反應都是取代反應。

    2.加成反應

    定義:有機化合物中的重鍵被打開,兩端的原子各連接上一個新的基團的反應。

    說明:加成反應中有機物不飽和度一般會減少(雙鍵異構化成環的反應除外),常見的加成反應有:加氫、加鹵素(注意二烯烴的1,2加成與1,4加成)、加HX、加水等。

    3.消去反應

    定義:使反應物分子失去兩個基團或原子,從而提高其不飽和度的反應。

    說明:消去反應的生成物必然多于兩種,其中的一種往往是小分子(H2O、HX)等。高中階段里所學的兩種消除反應(醇、鹵代烴)都屬于β-消除反應,發生反應的有機物必然存在β-H原子,即官能團鄰位C上的H原子。注意不對稱化合物發生消去反應時往往會有多種反應的取向,生成的化合物是混合物。

    4.氧化-還原反應

    定義:有機反應中,得氫或失氧的反應稱為還原反應,失氫或得氧的反應成為氧化反應。

    說明:與無機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不同,有機物的氧化還原一般只針對參與反應的有機物,而不討論所用的無機試劑,因而在有機反應類型中二者是分開的。常見的氧化反應有:加氧氣催化氧化(催化劑為Cu、Ag等)、烯烴、苯的同系物與高錳酸鉀溶液的反應、烯烴的臭氧化和環氧化、醛的銀鏡反應、醛與新制Cu(OH)2的反應等。高中階段所學的還原反應有醛、酮的催化加氫反應、硝基還原成氨基的反應。

    5.聚合反應

    定義:將一種或幾種具有簡單小分子的物質,合并成具有大分子量的物質的反應。

    說明:高中階段所學的聚合反應包括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前者指不飽和化合物通過相互加成形成聚合物的反應;后者指多官能團單體之間發生多次縮合,同時放出低分子副產物的反應,二者的區別在于是否有小分子副產物生成。

    高三化學選修三專題二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選修3知識點總結與解題策略

    ★化學選修三第二章知識點

    ★高三化學選修三章節知識點

    ★選修三結構化學知識點總結

    ★化學高三復習所有基礎知識點匯總

    ★高二化學選修3第三章知識點

    ★2020化學高三知識點總結整理

    ★高二化學選修3必備知識點

    ★化學高三二輪復習要點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和平区| 阳谷县| 谷城县| 上饶县| 诸城市| 沙洋县| 茌平县| 江华| 佛冈县| 集贤县| 天镇县| 东山县| 阜新市| 安阳县| 时尚| 交口县| 东平县| 白朗县| 阜新市| 吉林市| 浙江省| 临颍县| 孝感市| 许昌县| 东源县| 雷州市| 施甸县| 隆昌县| 陇西县| 都江堰市| 临夏县| 荥阳市| 定远县| 青浦区| 彩票| 宝应县| 名山县| 尚义县| 潼南县| 左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