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七年級下冊必背古詩詞 初一古詩下冊古詩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12首 七年級下冊14首古詩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四首原文
山中雜詩 吳均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約客》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春早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枺?青山獨歸遠。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
第五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碰臘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楊州,復(fù)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課下注釋: 1.隸:屬于;
2.世隸耕:世代耕田為業(yè);
3.未嘗:不曾;
4.求:要求
5.異:對……感到詫異
6.借旁近:向鄰居借;
7.與輪爛:給;
8.書:寫;
9.為:題寫;
10.以……為意:把……作為詩的主旨;
11.觀:看;
12.自是:從此;
13.是:這、此;
14.就:完成;
15.者:......的地方;
16.稍稍:漸漸;
17.或:有人;
18.賓客:用賓客之禮款待,名詞動用(請客);
19.邑人:同縣的人;
20.乞:求取,這里指花錢求仲永提詩;
21.利其然:貪圖這樣(以此有利可圖);
22.扳:通“攀”,牽,引;
23.環(huán)謁:四處拜訪;
24.使:讓;
25.從:跟從;
26.稱:相當;
27聞:名聲
28.泯然:完全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
29.不至:沒有達到(要求)。
30.王子:王安石的自稱。
31.夫:句首發(fā)語詞,不譯。
32.固:本來。
33.文理:文采和道理。
34.利:認為……有利可圖。意動用法.
第十課: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臘吵漏能辨我是雄雌?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有《竹里館》、《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使》、《晚春》、《登幽州臺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等。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
1.《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2.《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3.《逢入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4.《晚春》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5.《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6.《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8.《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罩咐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9.《己亥雜詩》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0.《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1.《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12.《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
政入萬山圍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13.《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七年級下冊文言文
1.《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物猜純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愛蓮說》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兆芹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七年級下冊語文必背古詩詞有《泊秦淮》,《春夜洛城聞笛》,《登幽州臺歌》,《游山西村》等。
1.《泊秦淮》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后半段抒發(fā)感慨,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xùn)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tǒng)治者,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guān)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全詩寓情于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煉,藝術(shù)構(gòu)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jié)合,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2.《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此詩抒發(fā)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xiāng)。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合理運用想象和夸張,條理通暢,感情真摯,余韻無窮。
3.《逢入京使》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詩文語言樸實,不加雕琢,卻包含著兩大情懷:思鄉(xiāng)之情與渴望功名之情,一親情一豪情,交織相融,真摯自然,感人至深。
4.《晚春》韓愈
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于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yīng)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之意。
5.《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全詩雖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但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實有虛,對立統(tǒng)一,相映成趣,是詩人生活態(tài)度以及作品特點的絕佳表述。
6.《己亥雜詩(其五)》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全詩分前后兩部分,前兩句為第一部分,后兩句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詩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寫出一片浩蕩的離愁,以落花自況,賦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為過渡,從落花——春泥展開聯(lián)想,把自己變革現(xiàn)實的熱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伏知,傾吐了深曲的旨意。
7.《游山西村》陸游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這是慶悶一首紀游抒情詩,抒寫江南農(nóng)村日常生活,詩人緊扣詩題“游”字,但又不具體描寫游村的過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見聞,來體現(xiàn)不盡之游興。全詩首寫詩人出游到農(nóng)家,次寫村外之景物,復(fù)寫村中之情事,末寫頻來夜游。所寫雖各有側(cè)重,但以游村貫穿,并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缺差消村民習俗和諧地統(tǒng)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gòu)成了優(yōu)美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diào)。
8.《約客》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前二句交待了當時的環(huán)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處處蛙”,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jié)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這看似表現(xiàn)得很“熱鬧”的環(huán)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后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沒事可干,“閑敲”棋子,靜靜地看著閃閃的燈花。
9.《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這是一首吊古傷今的生命悲歌,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吊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fā)了詩人抑郁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郁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10.《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詩的第一句中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xiàn)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11.《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shù)構(gòu)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所有古詩有如下:1、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山中雜詩》吳均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2、七年級下冊胡笑輪語文古詩:《竹里館》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3、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峨嵋山月歌》李白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4、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落城。此夜曲中聞?wù)哿锖稳瞬黄鸸蕡@情。5、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逢入京使》岑參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6、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滁州西澗》韋應(yīng)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7、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江南逢李龜年》杜甫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8、七褲信年級下冊語文古詩:《送靈澈上人》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guī)标枺嗌姜殮w遠。9、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約客》趙師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10、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論詩》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
通過誦讀古詩,挖掘古詩的精華,重構(gòu)并感悟古詩的意象是七年級語文教材古詩教學的重要目標。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人教版,希望你們喜歡。
七年級下語文古詩詞人教版
1.山中雜詩
(南朝) 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云從窗里出。
2.竹里館
王維(唐)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4.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
5.逢入京使
岑參(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6.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7.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8.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
蒼蒼竹林寺, 杳杳帆轎鐘聲晚。
荷笠?guī)﹃枺?青山獨歸遠。
9.約客
宋 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春早橋指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10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
七年級語文課外關(guān)于春天的詩句
1、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宋·陸游《馬上作》
2、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唐·杜甫《曲江對雨》
3、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4、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6、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7、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唐·杜甫《清明二首》
8、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宋·秦觀《好事近》
9、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唐·王涯《春游曲》
10、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唐·戴叔倫《蘇溪亭》
11、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唐·史青《應(yīng)詔賦得除夜》
12、東風吹雨細于塵。——宋·辛棄疾《浣溪沙》
13、春到人間草木知。——宋·張栻《立春偶成》
14、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15、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唐·杜牧《悵詩》
16、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7、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韓愈《感春五首》
18、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唐·韓愈《晚春》
19、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唐·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20、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敏轎配》
21、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唐·丘為《題農(nóng)父廬舍》
22、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23、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黃柳》
24、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唐·韓愈《春雪》
25、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26、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27、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唐·杜甫《臘日》
28、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29、不覺春風換柳條。——唐·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30、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唐·杜甫《春運》
31、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32、春在亂花深處鳥聲中。——宋·陳亮《南歌子》
33、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唐·張籍《春別曲》
34、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唐·錢起《春郊》
35、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唐·韓滉《晦日呈諸判官》
36、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37、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唐·趙嘏《喜張沨及第》
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人教版相關(guān)文章:
1. 初一下冊語文古詩詞大全
2.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古詩詞
3. 七年級下冊語文書古詩十首
4.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必背古詩詞
5. 七年級下冊人教版語文書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