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質點運動學?設質量為m的質點Q,在F1,F2,…,FN諸力的作用下運動。若以a表示質點的加速度,以 表示諸力的合力,則由牛頓第二定律有:或寫成:式中r為質點的矢徑,這是矢量形式的質點運動微分方程。把式1在直角坐標軸上投影,那么,大學物理質點運動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首先,我們先蠢明撇開dr和dt不看,速率是指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帶桐告我們物理習慣上用r表示位移,t表示時間,s表示路程。
dr和dt在輪沖這里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當t→0時,r和t的比值。當t→0時,r就和s幾乎相等了。所以說可以用dr/dt表示速率。
望采納,謝謝
震相 seismic phases 在地震圖上顯示的性質不同或傳播路徑不同的地震波組叫震相。各種震相在到時、波形、振幅、周期和質點運動方式等方面都各有它們自己的特征。震相特征取決于震源、傳播介質和接收儀器的特性。由于這些波組都有一定的持續時間,所以不同震相的波形互相重疊,產生干涉,使地震圖呈現出一幅復雜圖形,以致在一般情況下,只能識別震相的起始。地震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分析、解釋各種震相的起因和物理意義,并利用各種震相特征測定地震的基本參數,研究震源的力學性質和探討地球內部構造等。 P震相和S震相 分別代表來自震源的兩種體波。在P震相中,質點沿著波的傳播方向運動。在震中距為105°的范圍以內,P震相是地震圖上的初至震相。其后是S震相,它的振幅、周期都比P震相大,質點運動垂直于傳播方向。S波可分為 SV和SH兩種成分。SV的質點振動限定在豎直的入射面內,而SH的質點振動則在水平方向。 對于淺源近地震,從震源經過地殼上層(花崗巖層)傳播到地表的直達波,用圶(或Pg)和埅(或Sg)表示。在地殼上下層分界面(康拉德界面C)上傳播的首波用P*和S*表示。莫霍界山漏面M上的首波用Pn、Sn表示,該面上的反射波用P11、S11表示。
幾何關系
l^2=x^2+h^2
兩邊對t求導
2l(dl/dt)=2x(dx/襪襲dt)
l*v0=x*v
船的速度v=(l*v0)/x向左
船的加速度
a=dvdt=(v0(dl/dt)x-(dx/dt)lv0)/笑叢x^2
=(x*v0^2-v*l*v0)/x^2
將v=(l*v0)/x代入并整理
船的加速度
a=-h^2*v0^2/x^3 方向向右碰好櫻
v=dr/鎮團彎dt
|v|=|dr/dt|=|dr|/dt
并不是d|r|/dt
因為御悶|dr|和d|r|不一樣或磨
d代表求導啊 你這個例子代表著相應速度V可以通慧橘前過相應位移r對相前清應時間t的導數求得,即伍祥v=f‘(t),其中r=f(t)
以上就是大學物理質點運動學的全部內容,X(t)=(l*l-h*h)^0.5, 表示建立質點(輪船)的運動方程,速度就是對X(t)求一階導數,注意h是常數,l(大寫為L)是變量,是時間的函數,采用復合函數求導的規則進行。v=dX/dt=(dX/dl)*(dl/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