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科分類 > 數學

初中數學所有知識點歸納,初中數學知識點大綱

  • 數學
  • 2023-05-11
目錄
  • 初中數學所有重點知識
  • 初一到初三數學知識點
  • 初一數學重點知識歸納
  • 初中數學全部知識點總結
  • 初一到初三數學筆記整理大全

  • 初中數學所有重點知識

    初中馬上要升入高中,數學是考試拉分科目之一,那么初中數學必考知識點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必考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數學必租絕考知識點總結

    一元二次方程

    學生已經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時還會遇到一種新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來認識這種方程,討論這種方程的解法,并運用這種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章首先通過雕像設計、制作方盒、排球比賽等問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給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讓學生通過數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簡單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對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體會,并給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節介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別加以說明。

    (1)在介紹配方法時,首先通過實際問題引出形如 的方程。這樣的方程可以化為更為簡單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這個方程的解。進而舉例說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舉例說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運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題。在例題中,涉及二次項系數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沒有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對于沒有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學了“公式法”以后,學生對這個內容會有進一步的理解。

    (2)在介紹公式法時,首先借助配方法討論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弊純姿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題。在例題中,涉及有兩個相等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沒有實數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種情況。

    (3)在介紹因式分解法時,首先褲臘通過實際問題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運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題。最后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種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進行小結。

    “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一節安排了四個探究欄目,分別探究傳播、成本下降率、面積、勻變速運動等問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

    旋轉

    學生已經認識了平移、軸對稱,探索了它們的性質,并運用它們進行圖案設計。本書中圖形變換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員――旋轉。“旋轉”一章就來認識這種變換,探索它的性質。在此基礎上,認識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

    “旋轉”一節首先通過實例介紹旋轉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探究旋轉的性質。在此基礎上,通過例題說明作一個圖形旋轉后的圖形的方法。最后舉例說明用旋轉可以進行圖案設計。

    “中心對稱”一節首先通過實例介紹中心對稱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探究中心對稱的性質。在此基礎上,通過例題說明作與一個圖形成中心對稱的圖形的方法。這些內容之后,通過線段、平行四邊形引出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最后介紹關于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的關系,以及利用這一關系作與一個圖形成中心對稱的圖形的方法。

    拓展閱讀:提升數學成績的方法

    該記的記,該背的背,不要以為理解了就行

    因此,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記熟,有些最好能背誦,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個公式”,如果背不出這三個公式,將會對今后的學習造成很大的麻煩,因為今后的學習將會大量地用到這三個公式,特別是初二即將學的因式分解,其中相當重要的三個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這三個乘法公式推出來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變形。

    對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記住,暫時不理解的也要記住,在記憶的基礎上、在應用它們解決問題時再加深理解。記不住數學的定義、法則、公式、定理就很難解數學題。而記住了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維,就能在解數學題,甚至是解數學難題中得心應手。

    學能力的培養是深化學習的必由之路

    在學習新概念、新運算時,老師們總是通過已有知識自然而然過渡到新知識,水到渠成,亦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因此說,數學是一門能自學的學科,自學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數學家華羅庚。

    我們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解,不光是學習新知識,更重要的是潛移默化老師的那種數學思維習慣,逐漸地培養起自己對數學的一種悟性。

    自學能力越強,悟性就越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同學們的依賴性應不斷減弱,而自學能力則應不斷增強。因此,要養成預習的習慣。

    因此,以前的數學學得扎實,就為以后的進取奠定了基礎,就不難自學新課。同時,在預習新課時,碰到什么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帶著問題去聽老師講解新課,收獲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自信才能自強

    在考試中,總是看見有些同學的試卷出現許多空白,即有好幾題根本沒有動手去做。當然,俗話說,藝高膽大,藝不高就膽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沒有去做則是另一回事。稍微難一點的數學題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結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畫畫、寫寫算算,經過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顯露出條件和結論之間的某種聯系,整個思路才會明朗清晰起來。

    初一到初三數學知識點

    初中生學習數學要特別注意知識點的總結,下面為大家總結了初中數學重點知識點,僅供大家參考。

    有理數

    1.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同號兩數來相加,絕對值加不變號。

    異號相加大減小,大數決定和符號。

    互為相反數求和,結果是零須記好。

    “大”減“小”是指絕對值的大小。

    2.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減正等于加負,減負等于加正。

    有理數的乘法運算符號法則。

    同號得正異號負,一項為零積是零。

    3.有理數混合運算的四種運算技巧

    轉化法:一是將除法轉化為乘法,二是將乘方轉化為乘法,三是在乘除混合運算中,通常將小數轉化為分數進行約分計算。

    湊整法:在加減混合運算中,通常將和為零的兩個數,分母相同的兩個數,和為整數的兩個數,乘積為整數的兩個數分別結合為一組求解。

    分拆法:先將帶分數分拆成一個整數與一個真分數的和的形式,然后進行計算。

    巧用運算律:在計算中巧妙運用加法運算律或乘法運算律往往使計算更簡便。

    整式的加減

    1.整式加減的理論根據是:去括號法則,合并同類項法則,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號法則:如果括號前是“十”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不變符號;如果括號前是“一”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一”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改變符號。

    2.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

    合并同類項:

    (1)合并同類項的概念:把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叫做合并同類項。

    (2)合并同類項的法則:同類項的系數相加,所得結果作為系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3)合并同類項步驟:

    a.準確的找出同類項。

    b.逆用分配律,把同類項的系數加在一起(用小括號),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c.寫出合并后的結果。

    實數

    1.平方根

    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表示為〔±√ ̄〕,其中屬于非負數的平方根稱之為算術平方根。一個正數有兩個實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負數沒有平方根。

    2.立方根

    如果一個數的立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叫a的立方根,也稱為三次方根。

    立方根性質

    ①在實數范圍內,任何實數的立方根只有一個

    ②在實數范圍內,負數不能開平方,但可以開立方。

    ③0的立方根是0

    3.實數

    實數,是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總稱。實數具有封閉性、有做凱序性、傳遞性、稠密性、完備性等。

    分式方程的解法

    1.一般解法:去分母法,即方程兩邊同乘以最簡公分母。

    2.特殊解法:換元法。

    3.驗根:由于在去分母過程中,當未知數的取值范圍擴大而有可能產生增根.因此,驗根是解分式方程必不可少的步驟,一般把整式方程的根的值代人最簡公分母,看結果是不是零,使最簡公分母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須舍去。

    說明:解分式方程,一般先考慮換元法,再考慮去分母法。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邊邊邊: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邊角邊: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3.角邊角:兩角和它們的夾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4.角角邊:兩角和其中一個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5.斜邊、直角邊:斜邊和一條直角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

    圖形的初步認識

    1.幾何圖形:即從實物中抽象出的各種圖形,可幫助人們有效的刻畫錯綜復雜的世界。

    2.平面圖形:平面圖形是幾何圖形的一種,指所有點都在同一平面內的圖形,如直線、三角形等。

    3.立體圖形:是各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內的幾何圖形,由一個或多個面圍成的可以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三維圖形。

    4.展開圖:有些立體圖形是有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將它們的表面適當剪開,可以展成平面圖形,這樣的平面圖形稱為相應立體圖形的展開圖。

    5.點,線,面,體

    (1)圖形是由點,線肢早,面構成的。

    (2)線與線相交得點,面與面相交得線。

    (3)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一元一次方程

    1.定義: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1且兩邊都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數的值歷胡雀叫做方程式的解。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①去分母:把系數化成整數。

    ②去括號

    ③移項: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后移到另一邊。

    ④合并同類項

    ⑤系數化為1

    初一數學重點知識歸納

    初中數學只要內容是函數的學習,其中重點是二次函數的解法。二次函數在數學中占有一定地位,甚至以后的數學學習中都會遇到二次函數問題,因此牢牢掌握二次函數的解法對于大家以后數學學習十分有幫助。現在將初中數學重要知識點整理如下,供大家學習。

    目錄

    有理數

    代數式

    分式的運算

    方程與方程組

    有理數

    1、數軸: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取一點表示0(原點),選取某一長度作為單位長度,規定直線上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就得到數軸。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③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么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外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于原點的兩側,并且與原點距離相等。④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正數大于0,負數小于0,正數大于負數。

    2、絕對值:①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②正數的絕對值是他的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他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3、有理數的運算:

    加法:①同號相加,取相同的符號,把絕對值相加。②異號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③一個數與0相加不變。

    減法: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乘法: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②任何數與0相乘得0。③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除法:①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一個數的倒數。②0不能作除數。

    乘方:求N個相同因數A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次數。

    混合順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

    平方根: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②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個正數有2個平方根/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④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運算,叫做開平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立方根: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4、實數:

    ①實數分有理數和無理數。

    ②在實數范圍內,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和有理數范圍內的相逗漏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

    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代數式

    1、合并同類項: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②把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就叫做合并同類項。③在合并同類項時,我們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2、整式與分式,整式:①數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式叫單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整式。②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③一個多項式姿指掘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3、整式運算:加減運算時,如果遇到括號先去括號,再合并同類項。冪的運算:AM+AN=A(M+N)(A/B)N=AN/BN 除法一樣。

    整式的乘法:①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他們的系數,跡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其余字母連同他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②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根據分配律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外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公式兩條: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后,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他的指數一起作為商的一個因式。②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分別除以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化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運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這個就是分式,對于任何一個分式,分母不為0。②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分式的運算

    1、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2、除法:除以一個分式等于乘以這個分式的倒數。

    3、加減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②異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減。

    4、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為0的解稱為原方程的增根。

    方程與不等式

    方程與方程組

    1、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或乘以或除以(不為0)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分母,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3、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4、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項的最高系數為2的方程

    5、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數的關系

    關于二次函數的解法公式其實很簡單,關鍵是我們如何應用這些公式來解答實際問題,這有待于大家在以后學習過程中勤加練習,總結經驗了。

    相關文章:

    1. 初中數學基礎知識點總結

    2. 初中數學知識點整理:

    3. 初一數學基礎知識有哪些?

    4. 初中數學的常考知識點20條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中數學全部知識點總結

    初中數學知識點總結:

    知識點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數項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項系數為4,常數項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項系數為3,常數項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為一般式為3x2-x-2=0。

    知識點2:直角坐標系與點的位置

    1、直角坐標系中,點A(3,0)在y軸上。

    2、直角坐標系中,x軸上的任意點的橫坐標為0。

    3、直角坐標系中,點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標系巧基衫中,點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鋒納標系中,點A(-2,1)在第二象限。

    知識點3:已知自變量的值求函數值

    1、當x=2時,函數y=的值為1。

    2、當x=3時,函數y=的值為1。

    3、當x=-1時,函數y=的值為1。

    知識點4:基本函數的概念及性質

    1、函數y=-8x是一次函數。

    2、函數y=4x+1是正比例函數。

    3、函數是反比例函數。

    4、拋物線y=-3(x-2)2-5的開口向下。

    5、拋物線y=4(x-3)2-10的對稱軸是x=3。

    6、拋物線的頂點坐標是(1,2)。

    7、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識點5: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

    1、數據13,10,12,8,7的平均數是10。

    2、數據3,4,2,4,4的眾數是4。

    3、數據1,2,3,4,5的中位數是3。

    知識點6:特殊三角函數值

    1、cos30°=1。

    2、sin260°+cos260°=1。

    3、2sin30°+tan45°=2。

    4、tan45°=1。

    5、cos60°+sin30°=1。

    知識點7:圓的基本性質

    1、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個三角形一定有一個外接圓。

    3、在同一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4、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

    5、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等于圓心角的一半。

    6、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

    7、過三個點一定可以作一個圓。

    8、長度相等的兩條弧是等弧。

    9、在同圓或等圓中,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

    10、經過圓心平分弦的直徑垂直于弦。

    知識點8: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1、直線與圓有唯一公共點時,叫做直線與圓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夾的弧所對的圓心角。

    4、三角形的內切圓的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內心。

    5、垂直于半徑的直線必為圓的切線。

    6、過半徑的外孝腔端點并且垂直于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7、垂直于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8、圓的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

    初一到初三數學筆記整理大全

    初中生學會整理數學知識點并總結,能大大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知識點詳細歸納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本文。

    初中數學知識點詳細歸納總結

    一、基本知識

    1、數與代數

    有理數有理數:①整數→正整數/0/負整數②分數→正分數/負分數。

    數軸:①畫一條水平直線,在直線上取一點表示0(原點),選取某一長度作為單位長度,規定直線上向右的方向為正方向,就得到數軸。②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③如果兩個數只有符號不同,那么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外一個數的相反數,也稱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點,位于原點的兩側,并且與原點距離相等。④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右邊的總比左邊的大。正數早好大于0,負數小于0,正數大于負數。

    絕對值:①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②正數的絕對值是他的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他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數的運算:加法:①同號相加,取相同的符號,把絕對值相加。②異號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0;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③一個數與0相加不變。

    減法: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乘法:①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絕對值相乘。②任何數與0相乘得0。③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除法:①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一個數的倒數。②0不能作除數。

    乘方:求n個相同因數a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a叫底數,n叫次數。

    混合順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減,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

    2、實數 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叫無理數

    平方根: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②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個正數有2個平方根/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④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運算,叫做開平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立方根: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于a,那么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實數:①實數分有理數和無理數。②在實數范圍內,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和有理數范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陸桐鉛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3、代數式

    代數式:單獨一個數或者一個字母也是代數式。

    合并同類項: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②把同類項合并成一項就叫做合并同類項。③在合并同類項時,我們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4、整式與分式

    整式:①數與字母的乘積的代數式叫單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多項式,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整式。②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和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③一個多項式中,次數最高的項的次數叫做這個多項式的次數。

    整式運算:加減運算時,如果遇到括號先去括號,再合并同類項。

    冪的運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樣。

    整式的乘法:①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他們的系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其余字母連同他的指數不變,作為積的因式。②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就是根據分配律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③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另外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公式兩條: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①單項式相除,把系數,同底數冪分別相除后,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他的指數輪稿一起作為商的一個因式。②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分別除以單項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這種變化叫做把這個多項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運用公式法、分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這個就是分式,對于任何一個分式,分母不為0。②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分式的運算: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個分式等于乘以這個分式的倒數。

    加減法:①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②異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減。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分式方程。②使方程的分母為0的解稱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與不等式

    1、方程與方程組

    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②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或乘以或除以(不為0)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去分母,移項,合并同類項,未知數系數化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并且所含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組:兩個二元一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適合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組未知數的值,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減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項的最高系數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數的關系

    大家已經學過二次函數(即拋物線)了,對他也有很深的了解,好像解法,在圖象中表示等等,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數來表示,其實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當y的0的時候就構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表示出來,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數中,圖象與x軸的交點。也就是該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大家知道,二次函數有頂點式(-b/2a,4ac-b2/4a),這大家要記住,很重要,因為在上面已經說過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數的一部分,所以他也有自己的一個解法,利用他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1)配方法

    利用配方,使方程變為完全平方公式,在用直接開平方法去求出解

    (2)分解因式法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也一樣,利用這點,把方程化為幾個乘積的形式去解

    (3)公式法

    這方法也可以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萬能方法了,方程的根x1={-b+√[b2-4ac)]}/2a,x2={-b-√[b2-4ac)]}/2a

    3)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驟:

    (1)配方法的步驟:

    先把常數項移到方程的右邊,再把二次項的系數化為1,再同時加上1次項的系數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2)分解因式法的步驟:

    把方程右邊化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為乘積的形式

    (3)公式法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數分別代入,這里二次項的系數為a,一次項的系數為b,常數項的系數為c

    4)韋達定理

    利用韋達定理去了解,韋達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積=c/a

    也可以表示為x1+x2=-b/a,x1x2=c/a。利用韋達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數,在題目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況

    利用根的判別式去了解,根的判別式可在書面上可以寫為“△”,讀作“diao ta”,而△=b2-4ac,這里可以分為3種情況:

    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i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有2個相同的實數根;

    iii當△<0時,一元二次方程沒有實數根(在這里,學到高中就會知道,這里有2個虛數根)

    2、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不等式:①用符號〉,=,〈號連接的式子叫不等式。②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整式,不等號的方向不變。③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者除以一個正數,不等號方向不變。④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數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②一個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組成這個不等式的解集。③求不等式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兩邊都是整式,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①關于同一個未知數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這個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③求不等式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號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樣,等號是不變的,他是隨著你加或乘的運算改變。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正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減去同一個數(或加上一個負數),不等式符號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改向;例如:a>b,a*c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號改為等號

    所以在題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數,那么就要看看題中是否出現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現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數就不等為0,否則不等式不成立;

    3、函數

    變量:因變量,自變量。

    在用圖象表示變量之間的關系時,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數軸上的點自變量,用豎直方向的數軸上的點表示因變量。

    一次函數:①若兩個變量x,y間的關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為常數,k不等于0)的形式,則稱y是x的一次函數。②當b=0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數。

    一次函數的圖象:①把一個函數的自變量x與對應的因變量y的值分別作為點的橫坐標與縱坐標,在直角坐標系內描出它的對應點,所有這些點組成的圖形叫做該函數的圖象。②正比例函數y=kx的圖象是經過原點的一條直線。③在一次函數中,當k〈0,b〈o,則經234象限;當k〈0,b〉0時,則經124象限;當k〉0,b〈0時,則經134象限;當k〉0,b〉0時,則經123象限。④當k〉0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當x〈0時,y的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少。

    二、空間與圖形

    a、圖形的認識

    1、點,線,面

    點,線,面:①圖形是由點,線,面構成的。②面與面相交得線,線與線相交得點。③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

    展開與折疊: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鄰的兩個面的交線叫做棱,側棱是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棱柱的所有側棱長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狀相同,側面的形狀都是長方體。②n棱柱就是底面圖形有n條邊的棱柱。

    截一個幾何體: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圖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視圖: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

    多邊形:他們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線段依次首尾相連組成的封閉圖形。

    弧、扇形:①由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的端點的兩條半徑所組成的圖形叫扇形。②圓可以分割成若干個扇形。

    2、角

    線:①線段有兩個端點。②將線段向一個方向無限延長就形成了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③將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形成了直線。直線沒有端點。④經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比較長短:①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②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之間的距離。

    角的度量與表示:①角由兩條具有公共端點的射線組成,兩條射線的公共端點是這個角的頂點。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條射線繞著他的端點旋轉而成的。②一條射線繞著他的端點旋轉,當終邊和始邊成一條直線時,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邊繼續旋轉,當他又和始邊重合時,所成的角叫做周角。③從一個角的頂點引出的一條射線,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平分線。

    平行:①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②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③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3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那么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②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③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垂直平分線:垂直和平分一條線段的直線叫垂直平分線。

    垂直平分線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線段,不能是射線或直線,這根據射線和直線可以無限延長有關,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線是一條直線,所以在畫垂直平分線的時候,確定了2點后(關于畫法,后面會講)一定要把線段穿出2點。

    垂直平分線定理:

    性質定理:在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該線段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判定定理:到線段2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角平分線:把一個角平分的射線叫該角的角平分線。

    定義中有幾個要點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線是一條射線,不是線段也不是直線,很多時,在題目中會出現直線,這是角平分線的對稱軸才會用直線的,這也涉及到軌跡的問題,一個角個角平分線就是到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點。

    性質定理: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該角兩邊的距離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該角的角平分線上。

    正方形: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質: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質。

    判定:1、對角線相等的菱形2、鄰邊相等的矩形。

    拓展閱讀:初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1、按部就班,環環相扣

    數學是環環相扣的一門學科,哪一個環節脫節都會影響整個學習的進程。所以,平時學習不應貪快,要一章一章過關,不要輕易留下自己不明白或者理解不深刻的問題,一定要把每一個環節都學牢。

    2、概念記清,基礎夯實

    千萬不要忽視最基本的概念、公理、定理和公式,每新學一個定理或者定義的時候,都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深挖每一個字眼,有時候少說一兩個字,都可能導致結果的不同。要在剛開始學概念的時候就弄清楚,通過讀一讀、抄一抄加深印象,特別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徹底搞清,不留隱患。

    3、適當做題,巧做為主

    學習數學是不能缺少訓練的,平時多做一些難度適中的練習,當然莫要陷入死鉆難題的誤區,要熟悉中考的題型,訓練要做到有的放矢。有的同學埋頭題海苦苦掙扎,輔導書做掉一大堆卻鮮有提高,這就是陷入了做題的誤區。數學需要實踐,需要大量做題,但要"埋下頭去做題,抬起頭來想題",在做題中關注思路、方法、技巧,要"苦做"更要"巧做".考試中時間最寶貴,掌握了好的思路、方法、技巧,不僅解題速度快,而且也不容易犯錯。

    4、記錄錯題,避免再犯

    建議大家在平時的做題中就要及時記錄錯題,更重要的是還要想一想為什么會錯、以后要特別注意哪些地方,這樣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畢竟,中考或者在平時考試當中是"分分必爭",一分也失不得。這樣復習時,這個錯題本也就成了寶貴的復習資料。

    5、集中兵力,攻下弱點

    一定要通過短時間的專題學習,集中優勢兵力,打一場漂亮的殲滅戰,避免變成"瘸腿".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垣县| 阿合奇县| 兰溪市| 呼伦贝尔市| 交城县| 玉环县| 同江市| 荆州市| 清徐县| 翁牛特旗| 即墨市| 新龙县| 永康市| 巨野县| 阜新| 凤冈县| 玉田县| 株洲市| 鹤岗市| 东光县| 临朐县| 西林县| 扎兰屯市| 北京市| 泽库县| 康乐县| 澜沧| 榆中县| 日土县| 那曲县| 板桥市| 武穴市| 海林市| 嘉禾县| 岢岚县| 莱西市| 阿克陶县| 兖州市| 昭通市| 固安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