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共青團的光輝歷程總結 共青團的發展史概括 共青團成立的歷史簡短介紹 共青團的光輝歷史簡介 共青團的歷史簡介100字
中國共青團的發展史:
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由俞秀松、施存統等8人正式發起建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派出了許多黨員去加強對各地團的早期組織的領導工作。
1922年5月5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市東園開幕,中國共青團正式成立。
1925年1月26日至3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上海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發表了《大會宣言》,并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根據2019年5月顯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下設12個中央機構及21個直屬單位,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共有共青團員8124.6萬名。
其中學生團員5795.1萬名,共有基層團組織357.9萬個,其中,基層團委20.4萬個,基層團工委1.6萬個,團總支16.5萬個,團支部319.4萬個。
擴展資料返攔:
1983年9月13日,《中國青年報》發表了短文提到:團徽的設計者李國靖,1987年10月24日,《人民日報》發表人物專訪《自己動手裝點前進的里程碑——訪十三大代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文中介紹到常沙娜的事跡時說,還有共青團員胸前的團徽,也是由她設計的。
在團中央書記處委托下,1994年1月5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和世叢心組成調查組,開始了一場跨度40年、涉及海內外的艱難調查。
最后,團徽設計者的問題逐漸清晰了1956年4月,團中央向各級團組織征集團徽的設計圖樣和詞曲作品,同時還通過當時的中國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鐘靈在部分專業美術工作者中開展征集工作。
當時喚櫻作為中央美院實用藝術系的青年教師常沙娜參與并負責該院校內的團徽圖樣的設計征集工作,1957年5月9日團的二屆五中全會和5月下旬舉行的團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曾將所征集的設計圖樣展出以征求與會者意見,但與會者均認為沒有令人滿意的作品。
1958年的一天,團中央書記處提出由《中國青年》雜志社的美術編輯綜合幾個設計圖樣的長處。當天,美術編輯李國靖擔負這一任務,并很快交了3幅設計圖。這3幅設計圖經團中央書記處討論后,決定刊發于1958年第8期《中國青年》雜志封底,向全團進一步征求意見。
1959年初,李國靖又根據要求將三幅設計合并成標準圖,把第二圖樣上寫有中國共青團5個字的綬帶放到第一圖樣中去,而團旗則參照第三圖樣的方案進行修改,使團旗有飄動感
青年團在廣州召開全國第一次表彰大橘滑會,成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中國成立后,黨把元旦或伍棚,定為中國新衫則民主主義青年團
共青團建團歷史: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建立前,各地共產主義者在建立黨的早期組織-共產主義小組的過程中,先后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簡稱S?Y) 。
1922年5月5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隆重開幕。這次大會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章程和其他一些決議案。襲禪山
大會通過的團的綱領上,確定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為中國青年無產階級的組織,是為解放無產階級而奮斗的組織。從此,團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團結教育青年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
1925年1月召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為了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來,為了明確表明我們黨的政治主張-在中國實現共產主義,表示我們團組織是為無產階級利益而奮斗的革命青年組織,大會決定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擴展資料:
共青團始終以黨的政治綱領為奮斗目標,以黨的指導思想為行動指南,以黨的中心任務為神圣使命,為實現黨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任務作出了突出貢獻,共青團組織也在這一過程中得以發展壯大 。
共青團堅決貫徹黨中央要求,牢牢把握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前進方向,緊緊圍繞團的根本任務、政治責任、工作主線,奮襲巧發改革、銳拍中意進取、真抓實干,團的政治建設得到根本性加強,政治站位切實提高,政治功能更加凸顯,緊緊跟黨走的行動更加自覺。
思想政治主旋律更加高揚,團建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從嚴治團取得扎實進展,青年生力軍作用更加彰顯,共青團伙伴隊伍日益壯大,青年發展大格局正在形成,共青團在改革新征程中展現出新的時代面貌。
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首先在上海組織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此前后,全國各地在準備建黨的同時組織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5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
1925年1月,在團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11月,為團結一切抗日青年,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黨決定將共青團組織改造成為民族解放性質的抗日救國的青年團體。
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黨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議建立民主青年團。1949年元旦,黨中央又作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
擴展資料
組織制度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團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則是:
(一)團員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寬哪織服從上級組織。
(二)團的全國領導機關,是團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地方各級團的領導機關,是同級團的代表大會和它產生的團的委員會,團的各級委員會向同級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三)團的各級領導機關,余畢除它們派出的代表機關外,都由選舉產生。
(四)團的各級領導機關應當經常聽取慎毀碼并認真處理下級組織和團員的意見;團的下級組織既要向上級組織請示、報告工作,又要獨立負責地解決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問題。團的各級組織要使團員對團內事務有更多的了解和參與。
(五)團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首先在上海組織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在此前后,全國各敬卜笑地在準備建黨的同時組織了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922年5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全國統一的組織。1925年1月,在團的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決定將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11月,為團結一切抗日青年,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黨決定將共青團組織改造成為民族解放性質的抗日救國的青年團體。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黨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議建立民主青年團。1949年元旦,黨中央又作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議。1949年4月,召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1957年5月,亮含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把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會還決定把解放前后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主義青年團和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歷次代表大會銜接起來。“文化大革命”10年,團的工作被迫處于停頓狀態。1978年10月,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82年12月,共青團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88年5月,共青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1993年5月,共青團第十三次全國代弊旅表大會召開。1998年6月,共青團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2003年7月,共青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了現任團中央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