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寧夏的歷史簡介,寧夏簡介概況

  • 歷史
  • 2023-06-24

寧夏的歷史簡介?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01月,馬鴻逵受蔣介石委任寧夏省主席,馬鴻逵主政寧夏。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9月,劃中衛縣東部為中寧縣,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1日,劃寧夏、寧朔兩縣為永寧縣,平羅縣北增為惠農縣、那么,寧夏的歷史簡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銀川歷史文化

1958年10月25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自治區轄2市、1專區、17縣:銀川市、吳忠市、中衛縣、中寧縣、同心縣、靈武縣、鹽池縣、金積縣、固原縣、西吉縣、海原縣、隆德縣、涇源縣。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故元代以后史稱西夏。元滅西夏后,設寧夏路,始有寧夏之名。明朝設寧夏衛,清代設寧夏府。1929年成 立寧夏省。新中國成立后,1954年寧夏省撤銷并入甘肅。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

1949年12月23日,成立寧夏省,沿用了寧夏原稱。額濟納旗劃由甘肅酒泉專區代管。10月25日,成立了寧夏省人民政府。10月23日,中共寧夏省委員會決定成立中共阿拉善旗工作委員會。

1950年1月,成立吳忠市。5月,又改為吳忠鎮。10月,恢復為吳忠市。

1950年5月25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原定西專區的西吉縣、海原縣劃歸平涼專區。

1952年5月,永寧縣第四、第六兩區及賀蘭縣第四區各一部劃歸銀川市。8月15日,為增進民族團結,改阿拉善旗首府定遠營為“巴音浩特”,10月16日中央批復備案通過。

寧夏古代叫什么

寧夏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公元1227年,元朝滅西夏后,改名“寧夏”,含有平定西夏、穩定西夏、西夏“安寧”之意。

寧夏回族自治區具有悠久的歷史。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跡表明,遠在距今3萬年前后,寧夏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他們創造了舊石器晚期的“水洞溝文化。

解放后,在寧夏境內陸續發現了較多的“細石器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商、周時期,境內有稱為胡(北狄)、羌(西戎),后又稱為鬼戎、獫狁或伏運(熏育、葷粥)的游牧部落活動。周宣王時,曾廳升在“太原”(今固原一帶)調查戶口,表明當時不僅已有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體制。春秋戰國時期,固原南部屬秦,其余地區分別為義渠戎、朐衍戎衫梁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國號大夏(因其位于宋王朝西面,故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今銀川市),國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抵大漠”,“方二萬余里”,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的局面。

元朝滅西夏后,設寧夏府路。

清朝建寧夏府。乾隆年間,銀川發生大地震,原址受損嚴重,乾隆帝撥下巨銀用于重建家園,在城郊建新城,稱新滿城。

寧夏人怎么樣

1、西周,周王朝疆域以北地區,包括內蒙河套,寧夏全境及陜西、山西北部稱為朔方。

2、春秋,今固原地區為烏氏戎所居,今銀南地區以鹽池為中心是朐衍戎的勢力范圍。戰國,秦惠文王攻取烏戎地,置烏氏縣(今固原縣南涇水北岸)轄今固原地區。之后又在鹽池縣境設立朐衍縣、轄今銀南地區。

3、秦朝,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后,兩縣劃歸北郡管轄,這是寧夏地區有行政設置之始。秦朝時寧夏為北地郡,郡治在甘肅寧縣。并在此地修建了秦長城和秦渠,引黃河水灌溉農田。

4、漢朝,屬朔方刺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

5、十六國,為匈奴鐵佛部首領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領土。

6、北魏、北周,繼續推行移民興屯,再次得到有效開發,寧夏始稱“塞北江南”。

7、唐朝,寧夏全境屬關內道,設6州:原州、靈州、西會州、安樂州、雄州、警州。天寶十四年(755年),唐朝爆發了“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為唐肅宗。

8、北宋,寧夏地區屬秦鳳路,后寧夏北部被黨項族李繼遷占領,北宋只控制寧夏南部,寧夏南部改屬涇原路。

9、元朝,在西夏國故地設西夏中興等路行中書省。

銀川的歷史

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黨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春秋時期,今固原地區為烏氏戎所居,今銀南地區以鹽池為中心是朐衍戎的勢力范圍。

秦朝液搜時寧夏為北地郡,郡治在甘肅寧縣。1949年9月,寧夏解放;12月,成立寧夏省,沿用寧夏原稱。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正式成立。

擴展資料:

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成立,位于中國西北地區東部,黃河上游、河套西部。簡稱寧。介于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寧夏是中國面積最小的省區之一,面積5.18萬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465.5451萬。轄5地級市、2縣級市、11縣、9市轄區。

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寧夏位于“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里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

寧夏得黃河水灌溉,形成了悠久的黃河文明。歷史上是“ 絲綢之路”的 要道,素有“ 塞上江南”之美譽。

寧夏地居內陸,遠離海洋,位于中國季風的西緣,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正當冷空氣南下之要沖,夏冬處在東南季風西行末梢,形成較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大陸度為52~68)。

寧夏在哪兒

寧夏宏芹得名,始于西夏平定。公元1227年,元朝滅西夏后,改名“寧夏”,含有平定西夏、穩定西夏、西夏“安寧”之意。

寧夏回族自治區具有悠久的歷史。靈武市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來的石器、骨器和用火痕跡表明,遠在距今3萬年前后,寧夏境內就有了人類活動,他們創造了舊石器晚期的“水洞溝文化”。解放后,在寧夏境內陸續發現了較多的“細石器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遺址。這些遺址表明,距今六七千年到三四千年前,寧夏南北的“居民”已由母系氏族社會進人父系氏族社會、開始從事畜牧業和農業生產,并與中原地區有了密切的聯系。商、周時期,境內有稱為胡(北狄)、羌(西戎),后又稱為鬼戎、獫狁(熏育、葷粥)的游牧部落活動。周宣王時,曾在“太原”(今固原一帶)調查戶口,表明當時不僅已有較多人口,而且有了行政管理體制。春秋戰國時蔽孫畢期,固原南部屬秦,其余地區分別為義渠戎、朐衍戎等部族的聚居地。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國后,建立中央政權,寧夏屬北地郡。

西晉末年,匈奴人赫連勃凱賣勃于407—431年建立地方政權,自號夏,以統萬城(今陜西靖邊縣境)為都城,寧夏屬其管轄范圍。

唐朝分全國為十道,寧夏屬關內道。

以上就是寧夏的歷史簡介的全部內容,1、漢朝,屬朔方史部。西漢,將北地郡治往今甘肅環縣;固原設安定郡;寧夏分屬北地郡和安定郡。東漢,將安定郡治移至今甘肅鎮原縣,將北地區郡治移至今吳忠市利通區西南。十六國。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沙洋县| 清新县| 涞源县| 玉门市| 门头沟区| 宁河县| 镇远县| 新源县| 原平市| 曲周县| 怀集县| 清新县| 杂多县| 观塘区| 腾冲县| 饶阳县| 防城港市| 涞水县| 阳新县| 商水县| 达日县| 桂平市| 天门市| 望谟县| 印江| 龙胜| 和田县| 阜平县| 房产| 安徽省| 顺义区| 济宁市| 敦化市| 镇平县| 家居| 临夏市| 邳州市| 平顺县| 大足县|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