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国产欧美区_高清电影一区_国产精品日韩精品在线播放_日韩精品三区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所有學科 > 歷史

清廉的歷史人物,我國古代廉潔從政的典型人物

  • 歷史
  • 2023-06-10
目錄
  • 歷史十大清廉典型人物
  • 中國廉潔的名人
  • 清廉的歷史人物或著名人物
  • 清廉歷史人物故事
  • 中國歷史清廉的人物和事

  • 歷史十大清廉典型人物

    廉潔,自古以來就是做好官的標志。廉是清廉,就是不貪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度;清楚一點的說,廉潔就是說我們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為,光明磊落的態度。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古代廉潔人物的小故事,歡迎閱讀!

    篇一:古代廉潔人物的小故事

    一、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后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二、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并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三、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后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后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四、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并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五、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睜李陵做地方官。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于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六、兩袖清風的于謙

    明朝名臣于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七、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后,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八、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杰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杰,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杰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篇二:古代廉潔人物的小故事

    1、大義退玉璧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

    任太史令時,朝中最得勢的將軍李廣利千方百計想拉攏他,便派家人給他送來一對珍貴的玉璧。司馬遷之女妹絹見這對晶瑩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歡,司馬遷卻深情地開導女兒說:“玉璧貴在無瑕,人也應如此。如果我收下這對玉璧,心靈上就會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說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拒收金錯刀漢代天文學家張衡:

    曾兩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間相牗地方官牘。當時,世風日下,弊政甚多,但張衡法治嚴明,著力打擊那些核早老地方豪強劣紳。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來“金錯刀”賄賂。然而,張衡并沒有被金錢所誘惑,他憤然拒收“金錯刀”,使這些富豪的陰謀徹底破產。張衡堅持“法治不失志”,過了不久,郡中上下肅然,民風大正,百姓安居樂業。

    3、妙語辭寶硯北宋宰相王安石:

    善詩好文改升,且酷愛收藏文房諸寶。有一位地方官員為了巴結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門送來一方寶硯,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獎這方寶硯“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聽了后,笑著反問他:“縱得一提水,又能值幾何牽”羞得那人無言以答,只好收起寶硯起身告辭而去。

    4、黃金難換心明代李汰:

    任朝廷主考官時,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舉考試。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黃金,請他給予通融,當即遭到李汰的回絕。他還揮筆寫下了一首表露心跡的拒賄詩:“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心。莫言暮夜無知者,須知乾坤有鬼神。”檄文禁饋送清代乾隆年間,張伯行出任江蘇巡撫。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別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饋送檄》:“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牽”他正是這樣惠政礪己,廉潔自律,始終不違誓言,在歷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譽。

    5、施公施世倫:

    當時是有名的清官,人們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跡在民間特別是在江浙一帶廣為流傳。《施公案》講述的是他在俠士黃天霸的協助下偵破疑難案件,懲治惡霸豪強,救助無辜受害百姓的故事。施公的足跡遍及江蘇省:在江都(今揚州市),捉拿佛門敗類九黃僧人、七珠姑姑,擒獲惡霸關升;在天津關,平息了蘇州船幫與杭州船幫的打斗;在徐州、宿遷縣,收伏張桂蘭、郝其鸞;在沐陽縣,捉拿郎如豹;在贛榆縣,處決假知縣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馬湖水寨,執水賊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婦殺丈夫案、費德功控民女案,殺盜賊余成龍、殺惡霸。

    6、于謙:

    明朝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監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間,他由河南巡撫調京任兵部侍郎時,河南幕僚勸他:“你不向上司獻金玉,就帶上點土特產吧!如絹帕、蘑菇、線香之類的。”于謙聽罷仰面大笑,笑罷秉筆賦詩以明志:“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礙閻羅話短長。”詩里行間的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使用的,如果都被當官的拿去討好了上司,就會給人民生活所需帶來困難,不要讓老百姓指戳脊背。從此“兩袖清風朝天去”掛上他的門楣,以示不為利祿所動。“兩袖清風”還被引申為“品德正直清廉官員”的代名詞。于謙為官之清廉剛正,一生家無私積,是與他青年時代讀書寫下言志詩《石灰吟》密切關聯的:“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7、鄭板橋:

    是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又是清代著名的詩人,金石、書畫家。他在山東濰縣任知縣時,為官清廉,關心民間疾苦,深為百姓擁戴,有詩為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人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8、于成龍:

    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寧(今離石人。明崇禎年間,他曾考取過副榜貢生,倡導經世之學。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為廣西羅城縣知縣,從此開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績昭著,又屢被提升。曾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職。168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于兩江總督任所。死后被謚為“清端”。其著作有《于清端公政書》。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隸巡撫時,康熙就曾稱譽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時,又在“延訪吏治理,博采輿論”,對各級官吏進行稽核考察的過程中,再次稱贊說:“原任江南、江西總督于成龍,操守端嚴,始終如一”,其“居官清正,實為天下廉吏第一”

    中國廉潔的名人

    宋朝: 包青天~ 包拯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早好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碧尺包青天”。

    明朝:海瑞

    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悔睜高受賄,并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清廉的歷史人物或著名人物

    宋代的包拯陳州放檔謹糧不懼權貴鍘龐順(龐太師的兒子) 東漢的董宣不乎團懼皇親斬殺皇帝侄女手下紅人光武帝歲蠢橘讓他給公主跪下董宣就是不跪 太監戲稱不會歪脖子

    清廉歷史人物故事

    1、湯斌把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河漕的治理上。他希望當朝政鉛搏猛權永遠都不要再為百姓增加賦稅,一生清廉,死的時候,就連買棺材的錢都拿不出來,還是百姓們為他買了棺材,送他一程。

    2、海瑞為官期間,明朝正在走下坡路,他看到貪官橫行,心里十分焦急,立志一定要生活匡扶正義,嚴肅法紀,他鐵面無私,即使是有恩于他的老丞相犯了事,也一樣依律問罪。

    3、包青天他一生嚴格要求自己,他任職期間,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槐橋事,把貪贓枉法的官吏們都關進了大牢,老百姓都親切的喚他青天大老爺,他一生都是執法如山,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當多大的官,只要違反了律法,他都會按律法處置,沒有任何人情可講。

    4、漢代的太守劉寵,在任時為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后來被皇帝調到了京師任職,在路過山陰時,當地的老百姓將他攔住,為了表達對他的感謝,非要送他百錢,面對百姓的熱情,他無法拒絕,于是選了一錢留作紀念。從此以后,當地人都稱他為“一錢太守”。

    5、于謙是明朝的廉臣。當地老百姓都十分喜歡和敬銀碰重他,有一次他在河南巡視,要返回京師的時候,老百姓把當地的特產送給他帶回去,都是當地產的一些吃的和用的,他都堅持不拿百姓一文一毫,硬是沒有接受。

    中國歷史清廉的人物和事

    1、寇準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與白居易、張仁愿并稱“渭南三賢”。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進士,授大理評事及知巴東、成安二縣。為人剛直,因多次直諫,漸被太宗重用,三十二歲時拜樞密副使,旋即升任參知政事。

    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職,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與參知政事畢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帶簡(同平章事)。

    當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圍了瀛洲等河北地區,朝野震驚;寇準反對南遷,力主真宗親征,從而差笑穩定了軍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

    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欽若等人排擠,辭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復宰相職務。后因參與宮廷權力斗爭,被丁謂等人排擠,數被貶謫,終雷州司戶參軍。

    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詔為其立神道碑,并親于碑首撰“旌忠”字,復爵萊國公。

    追贈中書令,謚號“忠愍”,故后人多稱寇忠愍或寇萊公。寇準善詩能文,其七絕詩尤有韻味,有《寇忠愍詩集》三卷傳世。

    2、劉羅鍋

    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于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

    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 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于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

    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 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3、紀曉嵐

    紀昀(1724.7.26-1805.3.14),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滄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學家,乾隆年間官員。

    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于考證訓詁。

    任官50余年,年輕時才華橫溢、血氣方剛,晚年的內心世界卻日益封閉。其《閱微草堂筆記》正是這一心境的產物。他的詩文,經后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后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

    4、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時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經及第。

    歷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僅四個月便被酷吏來俊臣誣陷謀反,奪職下獄,平反后貶為彭澤縣令。

    他在營州之亂時被起復,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進拜納言。后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杰進拜內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朝復辟后,追贈司空、梁國公。

    5、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蠢慶褲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準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

    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后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后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由于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參考資料來源:-寇準

    參考資料來源:-劉羅鍋

    參考資料來源:-紀曉嵐

    參考資料來源:-狄仁杰

    參考資料來源:-包拯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南县| 庆元县| 白城市| 滨海县| 正定县| 宁武县| 尚义县| 文安县| 合阳县| 长阳| 新龙县| 安溪县| 沈丘县| 綦江县| 莲花县| 大理市| 壶关县| 巴林左旗| 祁阳县| 华坪县| 外汇| 德阳市| 营山县| 济宁市| 江永县| 重庆市| 万年县| 枣庄市| 香格里拉县| 精河县| 防城港市| 平南县| 门源| 吴桥县| 苏州市| 三门峡市| 菏泽市| 凌云县| 兴山县| 鄯善县|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