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熱化學炮?電熱化學炮是將電能轉變為熱能使推進劑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推動彈丸高速發射的武器,由電源、脈沖形成網絡、炮身、炮架等部分組成。電熱化學炮的炮彈由等離子體噴管、推進劑和彈丸等組成。那么,電熱化學炮?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分類:資源共享
問題描述:
比如結構、性能派悉,最好有圖片鏈接
解析:
電熱化學炮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各軍事大國紛紛對新的發射斗梁源進行了廣泛研究和探索,開展了諸如電熱化學炮、電磁炮、定向能武器等電能武器的研究,以期取代傳統火炮,但其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發展最迅速,即將投入實戰使用的是電熱化學炮。電熱化學炮是將電能轉變為熱能使推進劑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推動彈丸高速發射的武器,由電源、脈沖形成網絡、炮身、炮架等部分組成。電熱化學炮的炮彈由等離子體噴管、推進劑和彈丸等組成。
電熱化學炮的主要優點是:彈丸的初速度大,最高可達3—4千米/秒,射程遠,其炮口動能比傳統火炮提高約25—55%,塵銷乎除發射電熱化學炮彈以外,也可發射普通炮彈。
電熱化學炮和常規火炮不同,它采用了較多來自電磁炮的技術。但區別是,與笨重、復雜和發射程序極其繁瑣的電磁炮相比,所謂的電熱化學炮巧妙在增強火炮威力上做出了創新,成為一種新型火炮。
看上去很高大上,但是其實說白了,電熱化學炮就是將電能轉變為熱能來使得推進劑急劇燃燒,瞬間產生的超高壓高溫氣體將會推動彈丸高速射出炮膛。整體上電熱化學炮由等離子炮管、推進劑和彈丸所組成,結構并不復雜。電熱化學炮的研發最早始于二戰結束后的冷戰中期,由于穿甲彈和裝甲之間不斷展開“矛與盾”的競爭,所以各國的主戰坦克在此期間絕對是高速發展。
為了使得自己擁有能夠抗擊蘇聯坦克,到了1980年,美國軍方提出了發展要擊穿700毫米均質裝甲的新式火炮,主要是為在當時蘇聯的坦克防護等級絕對在世界上算是最頂尖,即使是美軍最先進的M829動能穿甲彈都無法有效抗擊蘇聯坦克。
更先進的火炮就勢必要重新設計炮塔,并且包含更大的后膛和更多的裝藥,所以一系列的自動裝置的需要也就接踵而至,美國顯然沒那么多時間,要不是蘇聯解體,美國陸軍可能真的會將140毫米火炮選作臨時的解決方案。但之后的想法推翻了140毫米炮計劃,因為更加重要的是增大炮口的輸出能量而非炮彈重量和火炮口徑,所以“電熱化學炮”概數握念也就應運而生。
電熱化學炮如何讓裂敗坦克的“矛”變得更加銳利
俄羅斯《紅星報》援引國防工業綜合體的保密數據報道稱,將取代T-14“阿瑪塔”坦克的全新一代俄羅斯坦克有可能會安裝電熱化學炮。
坦克炮威力提升遭遇“瓶頸”:
隨著主戰坦克裝甲防護能力的不斷增長,很多的坦克炮已經面臨威力不足窘境。
有研究表明,提高120毫米和125毫米火炮炮彈初速的現有方法幾乎已窮盡,如不能在材料學等方面獲得突破性進展,想要進一步提升其穿甲能力基本上不可能。
要提高坦克炮的威力,通常思路是擴大火炮的口徑。
如2019年德國開始試驗用于升級英國“挑戰者”坦克的萊茵金屬130毫米炮,法國正測試用于升級“勒克萊爾”坦克的140毫米炮,日本正研究在90式和10式坦克上安裝135毫米炮的問題。
而俄方相關人員也曾表示,俄羅斯已經為“阿瑪塔”上的T-14坦克研制了152毫米火炮2A83,該火炮的次口徑彈能夠貫穿厚度超過1000毫米的裝甲,明顯超過了任何一種國外坦克的裝甲防護力。
但問題是,火炮口徑還受到載具承受力的限制,所以并非越大越好。而且火炮的口徑越大,其所使用的炮彈體積和重肆肆顫量也會增大。
所以如果想要裝備152毫米或更大口徑反坦克火炮就必須將坦克總重提升,同時還有可能需要減少彈藥儲備量和降低生存力。
炮彈的射程就會遠一些,火炮的遠程覆蓋范圍就大了更多。
不光解決了傳統火炮隨兄基著身管倍徑增加后火炮后續發展受到瓶頸饑神的問題,而且也提升了火炮的在反裝甲能力上的穿甲深度羨肢謹問題。
電熱炮,是利用電能來發射炮彈,利用動能來直接撞擊和毀傷目標的新型武器。電磁炮利用電磁力來推動彈丸,結構形式有導軌炮和線圈炮兩種。
電熱炮利用電加熱等離子體,使工質變成氣體來推動彈丸毀傷目標。美國所研究的電熱炮取得重大進展。口徑從20~90毫晌裂米不等,炮彈質量增加到5公斤,射速提高到20~60發/秒。
1988年研制出能以逗謹氏2.732公里/秒的初速度發射2.38公斤重彈丸的單發導軌炮,之后又研制出第一門完整配套的9兆焦耳連發靶場導軌炮,1993年進行山散靶場試驗。5公斤彈丸的線圈炮初速度已達355米/秒。
60毫米口徑的電熱化學炮1991年進行了試驗,已達到可用1公里/秒初速度發射3.5公斤重彈丸的水平,擬裝備M1A1主戰坦克。
以上就是電熱化學炮的全部內容,新式火炮——電熱炮 提高彈頭初速度對執行防空任務具有重要意義,但常規化學能火炮的最大初速度實際上只有1600~1850米/秒,而電熱炮可使彈頭獲得極高的初速度。德國已研制出20毫米和45毫米兩種口徑的試驗用電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