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幼兒園小朋友學數學?幼兒數學這樣教:一、認識數學的概念 1、數概念。唱數、數數、認寫數字、一一對應、集合、分解合成、加減運算、進位、序數。2、量概念。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面積、體積、容積、單位、時間、快慢 3、那么,如何教幼兒園小朋友學數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數學是探究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探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把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已成為每個人必須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作為學校教育預備階段的幼兒園,應注重數學教育的啟蒙性和生活化,讓孩子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從而為孩子進入小學后學習數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數學學習應扎根于兒童的生活經驗 兒童對數量關系的熟悉,是以對具體事物的熟悉為基礎的。教師應更多地通過創設真實的新問題情景,促使幼兒產生運用數學來解決新問題的需要,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學習數學的機會,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引導幼兒了解數學和生活的關系,懂得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例如,每日點人數時,可先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本班總人數,然后再讓幼兒練習兩個、兩個數數,五個、五個數數等。讓幼兒在日常生活環境中輕松把握數數的技巧,激發他們對數學計算的喜好。又如,孩子們通過觀察會發現,汽車的輪胎是圓的,很多房子的屋頂是斜的。幼兒園的玩具外形、顏色大小不同,動物園的各種動物有多有少。教師可以帶著幼兒在上下樓梯時數一數臺階,進餐時將勺和碗一一對應,整理玩具時按外形、顏色分類,散步時花草的數目、外形、顏色,戶外活動時自己所在的位置等。
幼兒數學這樣教:
一、認識數學的概念
1、數概念。唱數、數數、認寫數字、一一對應、集合、分解合成、加減運算、進位、序數。
2、量概念。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面積、體積、容積、單位、時間、快慢
3、圖形空間概念?;酒矫鎴D形、基本立體圖形、空間位置、圖案組成。
4、邏輯關系概念 推理、相關位置、分類、部分與全體、序列、前后順序、因果、幾率。
二、用孩子不討厭的數學學習法
1、唱數字。如:“兩只老虎”“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等有關的兒歌。
2、隨興計數。上樓梯時和孩子一起數樓梯的階數;吃水果時一起數“一共5個蘋果,媽媽一個,爸爸一個,寶寶一個,還剩幾個”等 。
根據國家《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要兒童掌握數感啟蒙,圖形與空間,10以內加減法,以及生活中的數學等。
如果自己在家教不會教,建議買套小可豆幼小銜接數學,是小學老師和幼兒園老師一起編寫的,里面每個知識點都總結了老師的教學方法寫給家長,而且數學思維邏輯非常好,通過具象感知—形象認知——抽象理解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數學思維,非常專業。
1.游戲法
游戲法是指教師采用游戲或以游戲的口吻進行教育教學的方法,它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顯著特征,是學前教育機構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
2.直觀法
直觀法是一種讓幼兒直接感知認識對象的方法。演示法、示范法、范例法都屬于直觀法,直觀法是符合學前兒童思維特點,符合直觀性原則,是兒童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方法。
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向兒童展示各種實物或直觀教具,引導兒童按照一定的順序注意物體的各個方面和各種特征,使他們獲得對某一事物或現象較完整的感性認識。示范法也是直觀教學方法之一,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或教學表演,為兒童提供具體模仿的范例。范例法也是直觀形象法之一,指采用具有教育意義的典型事例,供兒童直接模仿和學習。
3.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兒童在教師或成人指導下,有目的的感知客觀事物的過程和兒童自發的觀察過程。觀察法是兒童認識周圍世界,取得直觀經驗的重要途徑,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基本方法。
4.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兒童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行學習的方法。兒童的發展是通過自身的活動進行的。
5.發現法
發現法又稱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對所提出的課題和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和概括,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幼兒數學教育是培養孩子數學思維和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本文將介紹六種有效的幼兒數學教學方法,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