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鎮歷史?三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自古水陸通衢,車船輻輳,百貨交通,商賈云集,甚是繁榮,曾于1949 年設市,當時人口5.6 萬,被譽為皖中商品走廊,是典型的中國水鄉古鎮。21世紀的三河正在締造新的輝煌,那么,三河古鎮歷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合肥三河古鎮的歷史
三河地處巢湖之濱,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典型的水鄉古鎮。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曰:“三河鎮在安徽合肥縣 三河鎮南八十里,外環兩岸,中峙三洲,三水貫其間,故曰三河”。據傳,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故有“江中之洲”之稱。
春秋時稱鵲岸;晉以前叫鵲尾。晉后稱鵲渚鎮;南北朝后期稱三漢河;明清置三河鎮(《三河鎮歷史變遷考》)。
民國前后一度稱肥南,三河在歷史上多屬廬州府合肥縣。1949年元月24日設立三河市,直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市轄1區、6鄉、62村;1950年下半年撤市設置三河區,轄3鄉、5鎮;1956年撤區成立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0年改稱三河人民公社;1961年復稱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8年成立三河鎮革命委員會;1981年12月建立三河鎮人民 *** 。
自1950年下半年起一直隸屬合肥市肥西縣。
2.三河鎮的歷史文化
三河鎮,地處合肥、六安二市交界處,與廬江縣、舒城縣(屬六安市)相鄰,有2500多年歷史,為肥西經濟重鎮,先后被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范點、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示范鎮,省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建設單位,合肥市新一輪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9年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合肥市“六個好”鄉鎮黨委,被省委授予“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渚)、鵲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里。
三河古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南北朝后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
三河古鎮有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在境內匯合,經新河向東流約15公里入巢湖。鎮內有古城墻、古炮臺、太平軍指揮部舊址、英王府、一人巷、萬年臺、李府糧倉、鶴廬、劉同興隆莊等歷史遺跡,是廬劇的發源地,古鎮有米餃、牛皮糖、酥糖、麥芽糖、茶干、米酒等特產。
三河古鎮的基本格局是:外環兩岸,中峙三洲。臨水建房、沿河延伸,呈狹長型、四周環水,三水環繞三河,河湖通航、河圩相連,所謂“枝津回互,萬艘可藏?!必S樂河、小南河和杭埠河三條河流成“口”字形布局環抱古鎮,街區的基本格局是以小南河為中軸,沿河成街,以碼頭為端點、河道為邊沿,輻射狀衍生成數條古商業街。
以“街巷”為骨架,連接眾多窄巷,串起成片民宅,街巷宅院相對規整,有中心軸,邊緣界定明確。街巷體系呈樹枝狀,主街與支巷以“十”字連接,將古鎮凌駕于三河河堤之上,中間留一條青石板路形成古街,由方向區分為南街、北街、西街三條主街,街道與支巷構成了古鎮的主要交通要道。
一、合肥三河古鎮的歷史
三河地處巢湖之濱,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是典型的水鄉古鎮?!吨袊沤竦孛筠o典》曰:“三河鎮在安徽合肥縣 三河鎮
南八十里,外環兩岸,中峙三洲,三水貫其間,故曰三河”。據傳,此地原是巢湖中的高洲,故有“江中之洲”之稱。春秋時稱鵲岸;晉以前叫鵲尾。晉后稱鵲渚鎮;南北朝后期稱三漢河;明清置三河鎮(《三河鎮歷史變遷考》)。民國前后一度稱肥南,三河在歷史上多屬廬州府合肥縣。1949年元月24日設立三河市,直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市轄1區、6鄉、62村;1950年下半年撤市設置三河區,轄3鄉、5鎮;1956年撤區成立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0年改稱三河人民公社;1961年復稱三河鎮人民委員會;1968年成立三河鎮革命委員會;1981年12月建立三河鎮人民 *** 。自1950年下半年起一直隸屬合肥市肥西縣。
二、三河古鎮介紹
三河鎮,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處,與舒城、廬江縣相鄰,有2500多年歷史,為肥西經濟重鎮。
全鎮72平方公里,7.3萬人口,其中鎮區4.71平方公里,4萬人口。全鎮轄7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
近年來,全鎮上下堅持“以旅游業為中心,以工業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為基本點”的工作思路不動搖,堅定發展信心,創新發展舉措,經濟建設取得快速發展,城鎮面貌日新月異,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先后被確定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全國創建文明村鎮示范點、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示范鎮,省環境優美鎮、衛生鎮,合肥市“十強”鎮等。
1、春秋戰國時,小鎮已初具雛型,稱為“鵲岸”(記載于《左傳》),漢、晉時期稱“鵲尾渚”,南北朝后期稱“三汊河”,至明代《大明一統志》始稱三河鎮;
2、1949年1月25日三河解放。
2月,設三河縣,3月,改設三河市(縣級市),1950年3月撤市改區,隸屬肥西縣,轄五星鄉、太平鄉、東鎮、南鎮、西鎮;
3、1956年1月,撤區建鎮;
4、1987年12月,合(肥)銅(陵)公路三河段竣工,自此形成北連合肥,南接黃山的便捷交通;
5、1991年7月11日,三河遭受百年一遇的華東大水,23分鐘全鎮淹沒;
6、1991年12月28日,中央電視臺、安徽人民廣播電視臺分別錄制三河災后恢復重建的音像,春節期間在全國播放;
7、1995年,國家建設部批準三河鎮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8、1999年12月,被國務院體改辦批準為“全國綜合改革試點鎮”;
9、1999年12月,被國家建設部批準為“全國村鎮建設試點鎮”;
10、2001年8月8日,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貫通”,萬人空巷,爭睹“圓夢”;
11、2001年9月22日,舉辦盛大的“災后十年看三河”活動;“十一黃金周”,正式啟動旅游項目,實現開門紅;
12、2001年10月24日,80歲高齡的楊振寧在闊別63年后重回三河;
13、2002年10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14、2004年3月22日,被國家建設部、民政部、科技部、農業部、發改委、國土資源部聯合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15、2005年10月,安徽省戲曲家協會授予三河鎮“廬劇之鄉”榮譽稱號;
16、2005年12月27日,全國口杯協會在三河成立,確定了三河富光口杯在全國口杯產業的領先地位;
17、2006年10月,安徽省人民 *** 授予三河鎮“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18、2007年4月,安徽省人民 *** 授予三河鎮“安徽省最佳旅游鄉鎮”榮譽稱號;
19、2007年5月31日,國家建設部、國家文明委授予三河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8月14日,在三河鎮舉行盛大的授牌儀式.
20、2007年8月20日,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準三河古鎮風景區為國家級AAAA級旅游風景區。
三河古鎮位于梅州大埔縣西部,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內交匯合成韓江而得名三河(又稱三河壩),是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三河壩戰役所在地。三河古鎮是廣東省第一批三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已有上千年歷史。古城遺址、古城墻、古碼頭、古民居、古寺廟等眾多古建筑和歷史文化遺存至今仍保存完好。
這里有全國最早興建的一座中山紀念堂。1918年,孫中山曾親臨三河壩勞軍,敦促陳炯明護法北伐,后人建“中山紀念堂”紀念。
三河古鎮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發生過許多重大事件,因此留下許多文物古跡。宋末帝趙丙被元兵追逼,曾在三河舊寨建造行營,作為駐蹕之處,今存有‘王子殿’遺碑一塊;清初總兵吳六奇在此設營,扼守20余年;明朝兵部尚書翁萬達墓御葬于此。
地址:大埔縣三河鎮匯城村八一路59號附近
門票:詳情咨詢景區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參考路線:從大埔車站進入畹香路,行駛140米;左轉,進入環城大道,行駛1.6公里;右轉,進入西環路,行駛620米;請直行,進入S333,行駛14.4公里;左轉,進入X072,行駛770米;左轉,從X072到明代古城,行駛1.5公里;到達明代古城
以上就是三河古鎮歷史的全部內容,4.三河古鎮的歷史沿革 1、春秋戰國時,小鎮已初具雛型,稱為“鵲岸”(記載于《左傳》),漢、晉時期稱“鵲尾渚”,南北朝后期稱“三汊河”,至明代《大明一統志》始稱三河鎮;2、1949年1月25日三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