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九年級上冊語文電子課本目錄 初三上語文目錄 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目錄 八下語文目錄 初三語文課本目錄
第一單元
1 沁園春雪
2 雨說
3 星星變奏曲
4 外國詩兩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
第二單元
5 敬業與樂業
6 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
7 傅雷家書兩則
8 致女兒的信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閉圓習演講:微陪攔笑著面對生活
第三單元
9 故鄉
10 孤獨之旅
11 我的叔叔于勒
12 心聲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青春隨想蘆態胡
第四單元
13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14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短文兩篇
16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好讀書讀好書
第五單元
17 智取生辰綱
18 楊修之死
19 范進中舉
20 香菱學詩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
第六單元
21 陳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對
24 出師表
25 詞五首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課外古詩詞背誦
名著導讀
附錄
第269頁:后記
九年級上冊目錄:
第一單元1沁園春雪、2雨說、3星星變奏曲、4外國詩兩首、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雨的訴說陸棚
第二單元5敬業與樂業、6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7傅雷家書兩則、寫作悄宴、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演講:微笑著面對生活
第三單元8故鄉、9孤獨之旅、10我的叔叔于勒、11心聲、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青春隨想
第四單元、12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1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4短文兩篇、15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好讀書讀好書
第五單元16智取生辰綱、17楊修之死、18范進中舉、19啟悉銀香菱學詩、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
第六單元、20陳涉世家、21、唐雎不辱使命、22隆中對、23出師表、24詞五首、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話說千古風流人物、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附錄、后記
擴展資料:
《語文九年級上冊》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圖書,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現代詩文,古文名篇,宋詞為主,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更偏重于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全書共六個單元,十首課外古詩詞。
參考資料::語文九年級上冊
第-單元
閱讀
1《沁園春·雪》毛澤東
2《雨說》鄭愁予
3《星星變奏曲》江河
4《外國詩兩首》
《蟈蟈與蛐蛐》
《夜》葉賽寧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雨的訴說
第二單元
閱讀
5《敬業與樂業》梁啟超
6《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雨果
7《<傅雷家書>兩則》
8《致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笑著面對生活
第三單元
閱讀
9《故鄉》魯迅
10《孤獨之旅》曹文軒
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
12《心聲》黃蓓佳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青春隨想
第四單元
閱讀
1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羅迦·費·因格
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15《短文兩篇》
《不求甚解》鄧拓
《談讀書》培根
16《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魯迅
綜臺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好讀喚悉伏書,讀好書
第五單元
閱讀
17《智取生辰綱》施耐庵
18《楊修之死》羅冠中
19《范進中舉》吳敬
20《香菱學詩》曹雪芹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
第六單元
閱讀
21《陳涉世家》司馬遷
22《唐雎不辱使命》劉向
23《隆中對》陳壽
24《出師表》諸葛亮
25 《詞五首》
望江南 溫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漁家傲 范仲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武陵春 李清照
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
課外古詩詞:
《觀刈麥》(白居易)
《月夜》(劉方平)
《商山早行》(溫庭筠)
《卜算子 詠梅》(陸游)
《破陣子》(燕子來和攜時新社)(晏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
《醉花陰》陸燃(薄霧濃云愁永晝)(李清照)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山坡羊 驪山懷古》(張養浩)
《朝天子 詠喇叭》(王磐)
名著導讀:
1、《水滸》
2、《傅雷家書》
3、《培根隨筆》
同步教學資源-教學設計
七年級上冊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上冊八年級下冊
九年級上冊九年級下冊電子課本教師用書
自讀課本教學設計課件資源語文練習
作家資源
七年級上冊 >>更多
· 1 在山的那邊1(02-11-27)
· 談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的教學(08-01-15)
· 1 在胡姿山的那邊2(02-11-27)
· 《散步》教學案例與評析(07-11-05)
· 11 《春》教學案例(06-09-19)
七年級下冊 >>更多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一部分)教學設計與評析(08-03-20)
· 《最后一課》教學設計(07-04-12)
· 《未選擇的路》教學設計(07-04-04)
· 《木蘭詩》教學設計(07-04-12)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設計(07-04-04)
八年級上冊 >>更多
· 讓每一朵智慧之花都能自由地綻放——由《信客》的課堂教學實錄所想到的(07-11-06)
· 《背影》教案(07-10-10)
· 7 “褲頃絕問渠哪得清如許?”——也談《背影》里的“背影”(04-11-08)
· 7 《背影》“解讀”之解讀(04-11-08)
· 7 《背影》里的“背影”解讀(04-11-08)
八年級下冊 >>更多
· 古詩兩首:《飲酒》《己亥雜詩》教學設計(07-05-31)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07-05-31)
· 《行路難乎灶》教學設計(07-05-31)
· 《滿井游記》教學設計(07-05-31)
· 《滿井游記》教學設計(07-05-31)
九年級上冊 >>更多
· 21 《陳涉世家》教學設計(06-12-07)
· 22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設計(06-12-11)
· 22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04-10-27)
· 22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設計(06-12-11)
· 22 《唐雎不辱使命》教學設計(06-12-07)
九年級下冊 >>更多
· 《那樹》教學設計(08-03-27)
· 《那樹》教學設計(08-03-27)
· 1 《鄉愁》教學設計(06-03-10)
· 《地下森林斷想》教學設計(08-03-27)
· 1 《我愛這土地》教案
1. 求人教版初三上冊古文目錄
第六單元
21.陳涉世家 司馬遷
22.唐雎不辱使命 《戰國策》
23.隆中對 陳壽
24.出師表 諸葛亮
25.詞五首
望江南【梳洗罷】 溫庭筠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李清照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 辛棄疾
課外古詩詞背誦
觀刈麥 白居易
月夜 劉方平
商山早行 溫庭筠
卜算子 詠梅 陸游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晏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蘇軾
醉花蔭【薄霧濃云愁永晝】 李清照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山坡羊 驪山懷古 張養浩
朝天子 詠喇叭 王磐
2. 求人教版初三上冊語文文言文目錄和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
乃丹手首漏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畢爛激怒其眾。尉果笞廣。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
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
比至陳芹殲,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
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隆中對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
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
3. 【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目錄】
第—單元閱讀1《沁園春·雪》2《雨說》3《星星變奏曲》4《外國詩兩首》《蛔蛔與蛐蛐》《夜》教案 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雨的訴說 第二單元閱讀5《敬業與樂業》6《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7《兩則》8《致女兒的信》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笑著面對生活第三單元閱讀9《故鄉》10《孤獨之旅》11《我的叔叔于勒》12《心聲》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青春隨想第四單元閱讀1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15《短文兩篇》16《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綜臺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好讀書,讀好書第五單元閱讀17《智取生辰綱》18《楊修之死》19《范進中舉》20《香菱學詩》寫作·口語交際·綜臺性學習 金錢,共同面對的話題第六單元閱讀21《陳涉世家》22《唐雎不辱使命》23《隆中對》24《出師表》25 《詞五首》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 話說千古風流人物課外古詩詞:《觀刈麥》(白居易)《月夜》(劉方平) 《商山早行》(溫庭筠) 《卜算子 詠梅》(陸游) 《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晏殊)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蘇軾)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李清照)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 《山坡羊 驪山懷古》(張養浩) 《朝天子 詠喇叭》(王磐)名著導讀:《水滸》 《傅雷家書》 《培根隨筆》附錄:1、怎樣讀詩 2、怎樣讀 3、復句常用關聯詞語一覽表 4、常用修辭格簡表。
4. 求人教版初三上冊語文文言文目錄和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隆中對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
5. 人教版初三上冊都有哪些文言文
陳涉世家,唐錐不辱使命,隆中對,出師表 陳涉世家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jiǎ)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hónghú)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shù)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吳廣以為然。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zēng)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
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huì )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chī)廣。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qí)。
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zhì)、酂(cuó)、苦、柘、譙(qiáo)皆下之。
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
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jì),功宜為王。”
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22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3 隆中對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
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日:“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 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
6. 【初中文言文課文目錄】
蘇教版 初中語文文言文課文目錄(序號為排列的次序,不是課文的編號)七年級上冊8 1《鄭人買履》2《刻舟求劍》3《幼時記趣》4《三峽》5《以蟲治蟲》6《梵天寺木塔》7《論語八則》8《狼》七年級下冊69《趙普》10《黃鶴樓》11《于園》12《黔之驢》13《愛蓮說》14《兩小兒辯日》八年級上冊515《晏子使楚》16《人琴俱亡》17《小石潭記》18《記承天寺夜游》19《治水必躬親》八年級下冊720《馬說》21《陋室銘》22《活板》23《核舟記》24《口技》25《送東陽馬生序》九年級上冊727《陳涉世家》28《桃花源記》29《與朱元思書》30《捕蛇者說》31《岳陽樓記》32《醉翁亭記》 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級下冊834《曹劌論戰》35《鄒忌諷齊王納諫》36《魚我所欲也》37《生于憂患,死于安樂》38《愚公移山》39《出師表》40《茅屋為秋風所破歌》41《田忌賽馬》。
7. 初中上冊語文書上的10首古詩
望岳 唐 杜甫岱宗夫(fú)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史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三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寫作“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記承天寺夜游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觀潮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 也.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 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 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 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湖心亭看雪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歸園田居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登岳陽樓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恨悲.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早寒江上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魯山山行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8. 初三語文上冊課本目錄與作者
1.沁園春 雪-- *** 2.雨說--鄭愁予3.星星變奏曲--江河4.外國詩兩首蟈蟈與蛐蛐--濟慈夜--葉賽與5.敬業與樂業--梁啟超6.紀念伏爾泰世一百周年的演說--雨果7.傅雷家書兩則8.致女兒的信--蘇霍姆林斯基9.故鄉--魯迅10.孤獨之旅--曹文軒1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2.心聲--黃蓓佳13.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羅迦·費·因格14.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5.短文兩篇談讀書--培根不求甚解--馬南邨16.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魯迅17.智取生辰綱--施耐庵18.楊修之死--羅貫中19.范進中舉--吳敬梓20.香菱學詩--曹雪芹21.陳涉世家--司馬遷22.唐ju不辱使命--《戰國策》23.隆中對--陳壽24.出師表--諸葛亮25.詞五首望江南(梳洗罷)--溫庭筠漁家傲 秋思--范仲淹江城子 密州出獵--蘇軾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李清照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