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秦國年歷表 5000年歷史順序時間表 中國歷史599位皇帝列表 中國二十四個朝代是哪些 中國各個朝代時間表
各朝代順序表:
夏朝--約公元前22世紀-公元前17世紀
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
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后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
西漢--公元前數激206年-公元25年,漢高祖(劉邦)->漢文帝->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
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公元220-280 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
晉朝--公元265-420年分為西晉,東晉旁純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運畢咐隋文帝(楊堅)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南宋(趙構)(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孫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速記口訣: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公元元年之前是夏商周秦西漢,公元之后是西漢末年至今
夏:約前22世紀末至約前21世紀初~約前17世紀初(400余年)
商:約前17世紀初~約前11世紀(600年左右)
周:約前11世紀~256年(800余年)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300余年櫻侍)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400余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400余年)
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與更始帝)(200余年)
東漢:25~220(100余年)
三國:220~280(60年,不過三國時代一般從184年黃巾之亂算起)
魏:220~265(45年)
蜀:221~263(42年)
吳:222~280(58年)
晉:265~420(100余年)
西晉:265~317(52年)
東晉: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南朝:宋(420~479)
齊(479~502)
梁(502~557)
陳(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東魏(534~550)西魏(535~556)
北齊(550~557)北周(557~581)
隨:581~618(37年)
唐:618~907(200余年)
五代:907~960(53年)
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晉(936~947)
后周(920~960)
宋:960~1279(300余年)
北宋:960~1127(100余年)
南宋:1127~1279(100余年)
與宋同時期
遼:907~1125(200余年)
金:1115~1234(100余年)
元:1206~1368(1206鐵木真建國,1271年正是定國號為元,97年)
明:1368~1644(200余年)
清:1616~1911(200余年)
中華民國:1912~1949(3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
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于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耐頌薯,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
袁世凱死后,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后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于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后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云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170多萬年了。一直到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歷史時間軸
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政權的政治制度,可以分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選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國政治歷史的3大主線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范化。王朝興衰歷史主要規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勢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中央集權脈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縣制)——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唐(節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廠衛制)。
君主專制脈絡: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內朝尚書制)——魏晉南昌者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
選官用官制度脈絡:西周(世卿世祿制)——秦(軍功爵制)——漢(察舉制、征辟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舉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則天首創武舉、殿試,明朝開始限定考試內容為四書五經,采取八股取士)。
歷史總是在曲折中發展,歷朝制度既相互繼承,又各有發展。
參考資料
_中國歷史紀年表 (歷史時間表)
_中國歷史_中國從云南元謀人到二十一世紀之間的歷史
中國古代朝代表如下:
歷史王朝簡記: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擴展資料:
根據歷史文獻和考古物證,可將中國歷史(炎黃文明)劃分為十個紀:
炎黃、虞夏、商周、齊楚、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黃紀: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約兩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紀)。以農業社會、母系社會末期、銅石并用時代、父系社會初期為準。炎黃紀已經出現私有制、商業、戰爭、奴隸。
二、虞夏紀:以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為代表,約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紀)。二里頭文化兜底:以青銅器時代初期、雙輪車、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標志為準。傳說時代的顓頊、帝嚳、堯、舜、禹或可研究納入本時代故事集。
三、商周紀:青銅器時配數孫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為典型代表。成湯滅夏、武王伐紂、國人暴動為本時代三部曲。約八百年。
四、齊楚紀:銅鐵并用時代,約六百年。以齊楚為代表的眾多周邊族群勢力(分別代表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大規模融入華夏,為最終形成漢族奠定了基礎。這個時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潰、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東遷,尊王攘夷、問鼎中原,商鞅變法、長平之戰等等重要歷史故事。
五、秦漢紀:鐵器時代初期,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以大一統、書同文為時代口號,史記、漢書為時代標志,蔡倫改進造紙術更具有劃時代意義。有秦并六國、大澤鄉起義、楚漢相爭、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畢槐出塞、班超投筆從戎等重要歷史故事。
六、魏晉紀??糊堄谢?,黃巾起義,三國兩晉,五胡亂華,十六國走馬,南北朝并立。
七、隋唐紀。鳳凰涅盤,盛世隋唐,隋文科舉,大乘玄奘,貞觀天可汗,則天女皇帝。
八、宋元紀。天下一家,地獄天堂,文明臻極,野蠻大成,華夏之殤無盡痛,上帝之鞭驚啟蒙。(借用歐洲文藝復興之培鏈意)
九、明清紀。黃粱石頭,南柯紅樓,千載遺夢,百年屈辱,金粉帝國,罪惡毒瘤,極權桎梏瓜藤獄,十萬成就皆嫁衣。
十、共和紀。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甲午辛亥,北伐長征,民國共和,抗戰翻身。
參考資料:
-中國古代史
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漢(西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十國[前蜀、后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
根據最新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結論,夏朝應是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當然夏商周斷代工程被人諷刺是“性編造歷史”,“一群老混蛋最后找到的最大的證據是幾片遠古籬笆遺址”。
需要說明的是,漢高祖既非劉邦的廟號,也非謚號。作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為“太祖”,謚號為“高皇帝”。
但自漢武帝時代的史絕清肆學家司馬遷開始,稱劉邦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稱“太祖高皇帝”、“漢高帝”或“漢高祖”。
王莽既無廟號也無謚號,雖然自稱新朝皇帝,但后來劉姓君主并沒有對王莽進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進行之中唯一一個沒有追封廟號的君主。
但王莽在位時為前代多個皇帝追封廟號,廟號也從他這一代開始泛濫。元末農民起義韓宋政權小明王韓林兒為多位前朝皇帝追封。
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國中是前,十六國里有兩個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萇的后秦。
后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稱秦,故以前后秦區分。
“前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北方的非漢民族政權,且像孫功達《氐族研究》所稱,還是“最早嘗試由少數民族來統一全國”的歷史政權。“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戰國時期。
擴展資料
中國古代歷史時間軸
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政權的政治制度,可以分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選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國政治歷史的3大主線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加并轎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范化。王朝興衰歷史主要規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勢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中央集權脈絡:西周(分正跡封制、宗法制)——秦(郡縣制)——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唐(節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廠衛制)。
君主專制脈絡: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內朝尚書制)——魏晉南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
選官用官制度脈絡:西周(世卿世祿制)——秦(軍功爵制)——漢(察舉制、征辟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舉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則天首創武舉、殿試,明朝開始限定考試內容為四書五經,采取八股取士)。
歷史總是在曲折中發展,歷朝制度既相互繼承,又各有發展。
參考資料:
_歷史年表
_中國歷史朝代
朝代 起止年代 創建人 都 城
黃帝
堯舜禹
約170萬-4000年前 黃帝
堯|舜 /
夏朝 前2100-1600 啟 陽城
商朝 前1600-1100 湯 亳→殷
西周 前1100-771 武王 鎬
東殲銷周 前770-256 周平王 洛邑
春秋 前770-476 /
洛邑
戰國氏缺游 前475-221 /
/
秦朝 前221-206 秦始皇 咸陽
西漢 前202-公元8年 漢高祖 長安
新朝 8-23 王莽 長安
東漢 25-220 光武帝 洛陽
三
國 魏 220-265 曹操 洛陽
蜀 221-263 劉備 成都
吳 229-280 孫權 建業
西晉 265-316 司扮迅馬炎 洛陽
東晉 317-420 司馬睿 建康
十六國 304-439 /
/
南北朝 420-581 / /
隋朝 581-618 楊堅 大興
唐朝 618-907 唐高祖 長安
五代十國 907-960 / /
宋朝 北宋 960-1127 趙匡胤 開封
南宋 1127-1279 高宗 臨安
遼朝 916-1125 耶律阿寶機 上京
西夏 1038-1227 李元昊 興慶
金朝 1115-1234 阿骨打 中都
元朝 1271-1368 忽必烈 大都
明朝 1368-1644 朱元璋 南京→北京
清朝 1644-1911 努爾哈赤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
===============================================================
中國歷史紀年表
舊石器時代 約170萬年前-約1萬年前
新時期時代 約1萬年前-約4千年前
夏 約公元前21世紀-約公元前16世紀
商 約公元前16世紀-約公元前1066
周 西周 約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
東周 公元前770-公元前256
春秋時代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戰國時代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秦 公元前221-公元前206
漢
西漢 公元前206-公元23
東漢 25-220
三國
魏 220-265
蜀 221-263
吳 222-280
西晉 265-316
東晉十六國
東晉 317-420
十六國 304-439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齊 479-502
梁 502-557
陳 557-589
北朝
北魏 386-534
東魏 550-577
北齊 534-550
西魏 537-557
北周 557-581
隋 581-618
唐 618-907
五代十國
后梁 907-923
后唐 923-936
后晉 936-946
后漢 947-950
后周 951-960
十國 902-979
宋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97
遼 907-1125
西夏 1038-1227
金 1115-1234
元 1279-1368
明 1368-1644
洪武 1368-1398
建文 1399-1402
永樂 1403-1424
洪熙 1425
宣德 1426-1435
正統 1436-1449
景泰 1450-1456
天順 1457-1464
成化 1465-1487
弘治 1488-1505
正德 1506-1521
嘉靖 1522-156
隆慶 1567-1572
萬歷 1573-1620
泰昌 1620
天啟 1621-1627
崇禎 1628-1644
清 1644-1911
順治 1644-1661
康熙 1662-1722
雍正 1723-1735
乾隆 1736-1795
嘉慶 1796-1820
道光 1821-1850
咸豐 1851-1861
同治 1862-1874
光緒 1875-1908
宣統 1909-1911
中華民國 1912-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