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馮夢龍的 馮夢龍是一個怎樣的人 馮夢龍的評價 馮夢龍評價的四大奇書 為什么要重新評價馮夢龍
姓名:馮夢龍
國籍:中國.江蘇蘇州
年代:1574-1646
職位:明代通俗文學家,戲曲家
馮夢龍(1574~1646)
明代通俗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自號姑蘇詞奴,又號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別署龍子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兄弟3人皆有才名,并稱吳下三馮。馮夢龍少年時即有才情,博學多識,為同輩所欽服。但他自早年進學以后,屢試不中,久困諸生間,落魄奔走。萬歷末,他曾應邀到湖北麻城田氏家講授《春秋》。天啟元年(1621),馮夢龍宦游在外,次年因言論得罪上司,歸居鄉里。天啟六年,閹黨逮捕周順昌,馮夢龍也在被迫害之列。就在閹黨橫行時,他發憤著書,完成三言(《喻世春跡伏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編纂工作和《古今譚概》、《太平廣記鈔》、《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書的評纂工作。馮夢龍關心政治,崇禎三年(1630)取得貢生資格,任丹徒縣訓導。五年參扒攜加復社,被尊為同社長兄。七年升福建州指壽寧知縣。福建《壽寧府志》列他為循吏,說他“政簡刑清,首尚文學,遇民以恩,待士以禮”。秩滿離任后歸隱鄉里。晚年仍孜孜不倦,繼續從事創作和戲劇整理研究工作。清兵南下,他懷念故國,清順治三年(1646)春憂憤而死,另一種說法是被清兵所殺。
從明朝到清朝的過程中,是歷史上最為動蕩的一個時期,而在這個時期中也產生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其中文學家馮夢龍也是這個時期的人物。到底明朝文學家馮夢龍的人生經歷是怎么樣的,一起來了解下。還有著名的馮夢龍三言又是什么呢。
文學家馮夢龍雕森緩像
馮夢龍簡介
馮夢龍,這是一位在明朝時候非常著名的文學家。除了在文學上有很大的成就,在思想上、戲曲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在眾多文學作品中,馮夢龍的三言最為人們所熟知。
1574年,馮夢龍出生在蘇州的一名門。家中一共有三兄弟,他是老二。因為家中是名門望族,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很是看重,而他們對于文化方面也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馮夢龍最喜歡的就是寫寫詩文,寫寫。
早期的時候,馮夢龍和其他讀書人一襪春滑樣,希望在仕途上能有成就,但多次參加科舉都落榜了。后來,對于科考沒有想法的馮夢龍最后專心于寫創作了。而他創作的來源跟他的感情生活還有一定的聯系。因為馮夢龍喜歡一個歌妓,所以對于當時社會中的下層生活很是了解。于是他就將這些內容都寫進了當中。這也是他的作品受到后人喜愛的原因之一,因為人們可以從中了解到當時人們的生活情況。
晚年的馮夢龍雖然獲得了職位,一直為反清事業奮斗,最終在1646年的時候含恨而死。
馮夢龍三言
雖然說馮夢龍一生中在仕途上的時間并不長久,他所寫的文章和一直以來的文學不一樣,但他也是個實實在在的愛國人士。對于馮夢龍來說,他的作品三言就是其最好的代表作。
馮夢龍代表作三言圖片
所謂的三言,其實就是指馮夢龍所編寫的三部,而這三部所寫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展現當時社會中下層人們的生活情況,也就是市井小民的平凡生活,其中有包含他們之間的友情。有的是表達封建社會中最常見的一些倫理道德的,也會包含一些帶有神話色彩的內容。不過三部作品中,最多的還是講述關于愛情故事方面的內容。
馮夢龍《三言》中,不論講述的是關于哪方面的內容,都是馮夢龍將當時的低層人們真實的生活情況的一種寫照,作品中處處都隱藏著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時代的告臘特點。馮夢龍的三言,不僅含有情節曲折的特點,同時還對人物的情感有了一個細膩的描繪,這樣一來將中的矛盾體起到了淡化的作用。
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馮夢龍三言的完整作品如今已經找不到了,但后人對他作品有一定的翻刻,所以人們還是能夠大致上了解到馮夢龍三言是什么東西的。
馮夢龍出身于名門世家,除了《智囊》外,還有“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等
拿詩書的道理去說服鄉野之人,正是腐儒之所以誤國的原因。
圣人通達人情,所以能夠恰當地發揮各人的長處,后來的朝代往往用金科玉律束縛人,以論資排輩限制人,又總是指望一個人在各方面都要出色,怎么能把天下的事辦好呢?
以愚挫智(弱者不懂 對方喋喋不休 對方還以為這邊很善辯)
軍法固然是很威嚴的,但何必非要用來懲罰奮勇殺敵的將軍呢?圓若用智,唯圓善轉。真正的智慧就像一個圓圈一樣,是可以轉動和隨機應變的。
謀之不遠,是用大簡。人我迭居,吉兇環轉。老成借籌,寧深毋淺。
干強枝弱,立國之大體。
一代女皇武則天身患重病,宰相張諫之等人于是趁機發動政變,誅殺了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張昌宗。將武則天遷至上陽宮。
司馬光說:“媳婦一定要娶那些家境不如我的,女兒一定要嫁給家境勝過我的,媳婦的家境不如我家,才知道勤儉樸素;把女兒嫁到勝過我的人家,オ知道畏懼嚴謹?!边@些話在當時可謂是至理名言。但看看韋詵、李祐二公選擇女婿的標準,司馬溫公的話就值得推敲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
受的恩惠太多,就難于在朝廷立住腳跟了。做官的不要廣交朋友,受人知遇只應像朋友一樣,只要有幾個得力的人就可以了卻一生了。
沒有十分的利就不要變法,不要輕率的改變建制、法規。革除弊端以保存法規是可行的,但如果因襲弊端而改變法規是不可行的。所有的弊端,住往是因為不遵守法規而造成,哪里是從法規中產生出弊端來的呢?宋仁宗慶歷年間,韓核源琦和范仲淹的改革是革除弊端以保存法規;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的變法則是因襲弊端而改變法規。這其中的一得一失,是十分明了的。
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處理的奧妙在于不拒絕對方而讓對方自己說出不要了。
凡是無理取鬧之人,一定會有原因,如果我們在小事上不忍讓,那么災禍立刻就會來了。
暴發不義之財,為天地所不容,為鬼神所忌恨。
君子制服小人不能做的太過分,如果無節制的打擊,將來他們的報復也一定很殘酷。
前代那些能夠洞察事理的官員,他們之所以能成事,往往得力于手下的那些小吏。過去,這些小吏都是公開選拔出來的。
智生識,識生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推遲魏稱帝的是周瑜;保全宋的帝位的是寇準;延長宋的帝位的是陳康伯。
公子糾身邊的管仲;小白旁邊的鮑叔牙
齊國的公子小白本來沒死,卻佯裝死去而后倒下;漢王劉邦受了重傷,卻強裝沒有受重傷。他們一時的計策,造就了百代的功業。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扔掉金杯
宋靖康二年改液態,金兵攻占開封,北撤時又劫走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變。
測字 拆字
兇夢吉解、兇象吉說
古時候,京郊外圍每500里劃一區域就叫甸服,甸服就是埋消500的意思。
尊人才能自尊
商紂王通宵飲酒,弄不清幾月幾日問身邊的人都說不知道。無道之君當政,出現無道之世,就叫天醉。既然天都醉了,箕子又何必獨醒呢?屈原說眾人皆醉我獨醒,與此相反。
忠人和奸人的想法正好相反
讓財容易讓名難
三人言虎,逾垣叫跳
孔子的城下之盟,無奈被迫定下的盟約
對那些死刑犯人,可不能叫他白白地死去。秦王禎借來威嚇蠻人,馬燧借來威嚇作亂者,丁謂借來以顯權威。從大的用途來看,死囚犯可以用來打敗敵人,而最下等的死犯也可以用來替代無辜的生命。治政就好比圣藥王,塵垢土木皆可入藥。
借用胡琴之高價,以出奇來換取自己的名聲,一鳴驚人陳子昂。
講的道理透徹,利害分明,聽的人不知不覺間就心平氣順了。凡是因為減少待遇而激起事變的,都是因為不善于處理而造成的后果。
http://baike.baidu.com/view/28749.htm
馮夢龍(1574一1646),明朝人,字猶龍,又字公魚、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筆名還更多。他出生于明后期萬歷二年。這時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藝復興時期,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在這一批文人中,馮夢龍以其對、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終年七十三歲。在這一年的前后,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蒙初(1644),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1645),阮大鉞、王思任(1646),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1647)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異族入侵的鐵蹄下夭折了。
馮夢龍是南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今蘇州)人,出身名門世家,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馮夢龍自己的詩集今也不存,但值得慶幸的是由他編纂的三十種著作得以傳世,為我國文化寶庫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寶。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還有《新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智囊》、《古今談概》、《太平廣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采風、修志的著作。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廣,數量如此多的著作,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秘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櫻銀悟?!彼耐杲煌跬t說他:“上下數千年,瀾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舉道路卻十分坎坷。直到崇禎三年(1630),他五十七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七年(1634)升任福建壽寧知縣。四年以后回到家鄉。在天下動蕩的局勢中,在清兵南下時,還以七十高齡,奔走反清,他除了積極進行宣傳,刊行《中興偉略》諸書之外,應該也直接參與了抗清斗爭。在清順治三年(1646)春憂憤而死,也有說他是清軍所殺。
縱覽他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糊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也正因為如此,不但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奠定了他中國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這一點,我們至今研究、認識得還很不夠,如果沒有他的辛勤勞作和超出同時代人眼光百倍的見識,那些到明代已散佚殆盡的宋元話本以及在民間流傳的歌謠、笑話、戲曲,都將自生自滅,使文學史上留下大段大段的空白。馮夢龍的這些工作成就,實可與孔子刪定《詩經》的意義并肩媲美!
馮夢龍所編纂的這些書,從出版學的角度來看,有一個共同的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實用。他的那些記錄當時歷史事件的著作在當時具有很強的新聞性;他的那些解說經書的輔導教材受到習科舉的士子們的歡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細民閱讀的擬話本、長篇說部、類書,以及劇本民歌、笑話等有更大的讀者群,為書商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埋頌猛這使得馮夢龍的編輯工作,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場經濟下的出版業的特色。在《智囊》一書中,也充分體現了這些特點。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三部書,可謂馮夢龍在“三言”之外的又一個“三部曲彎橋”系列的類書。《智囊》之旨在“益智”、《古今談概》之旨在“療腐”、《情史》之旨在“情教”,均表達了馮夢龍對世事的關心。而《智囊》是其中最具社會政治特色
和實用價值的故事集。他在《智囊敘》中說:
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尸。智用于人,猶水行于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
他想由此總結“古今成敗得失”的原因,其用意不可謂不深遠。
《智囊》初編成于明天啟六年(1625),這年馮夢龍已屆天命之年,還正在各地以做館塾先生過活,兼為書商編書以解無米之炊。此時也是奸黨魏忠賢在朝中掌權,提督特務機關東廠,大興冤獄,正紅得發紫之際,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黑暗的時期之一。馮夢龍編纂這部政治色彩極濃,并且許多篇章直斥閹黨掌權之弊的類書,不能不令人對馮氏大智大勇的膽識表示敬佩。
以后此書又經馮夢龍增補,重刊時改名《智囊補》,其他刊本也稱《智囊》、《增智囊補》、《增廣智囊補》等,內容上均同《智囊補》。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依內容分為十部二十八卷?!渡现恰?、《明智》、《察智》所收歷代政治故事表達了馮氏的政治見解和明察勤政的為官態度;《膽智》、《術智》、《捷智》編選的是各種治理政務手段的故事;《語智》收辯才善言的故事;《兵智》集各種出奇制勝的軍事謀略;《閨智》專輯歷代女子的智慧故事;《雜智》收各種黠狡小技以至于種種騙術。馮夢龍在《雜智部總敘》中說:“正智無取于狡,而正智反為狡者困;大智無取于小,而大智或反為小者欺。破其狡,則正者勝矣;識其小,則大者又勝矣。況狡而歸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點明了這些雜智故事的認識價值。全書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大謀略,也有士卒、漂婦、仆奴、僧道、農夫、畫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機智。這些故事匯成了中華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書中涉及的典籍幾乎涵蓋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筆記、野史,使這部關于智慧和計謀的類書還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眱r值。書中的一千多則故事,多數信而有征,查而有據,真實生動,對我們今天學習歷史, 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十分有益的。應當特別提及的是書中專輯《閨智》一部,記敘了許多有才智、有勇謀、有遠見卓識的婦女,這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使此書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的人民性。
書中各部類之前的總敘、分敘,各篇之后的評語,文中的夾批,均由馮夢龍撰寫。這些地方是馮氏政治態度、人生見解、愛憎之情的最集中、最直接的表達,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是研究馮氏思想的第一手材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此書“間系以評語,佻薄殊甚?!?這一站在封建正統道德一邊的評價是不公平的。不過書中確實有一些迷信觀念,對少數民族、農民起義有一些誣蔑之詞,這些落后的東西今天并不難識別,這里就不再贅言了。
《智囊》的刻本很多,我們這次校譯所用的底本名《增廣智囊補》,題為馮夢龍重輯,張明粥、沈幾、張我城同閱。雖然是清初的印本,但和其他清刻本相比,此本不避“夷”、“虜”等字,如卷三《薛簡肅》中的“虜酋”,他本改作“胡人”或“汗”;同卷《高拱》中的“夷民”、“夷俗”、“夷人”,他本改作“其民”、“民俗”、“民人”,證明此本可能是明末的原刻本或離原刻本很近的翻刻本。
馮子曰: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尸。智用于人,猶水行于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梁、紂愚而湯、武智;六國愚而秦智;楚愚而漢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舉大則細可見,斯《智囊》所為述也?;螂y之曰:智莫大于舜,而困于頑囂;亦莫大于孔,而厄于陳蔡;西鄰之子,六藝嫻習,懷璞不售,鶉衣彀食,東鄰之子,紇字未識,坐享素封,仆從盈百,又安在乎愚失而智得?馮子笑曰:子不見夫鑿井者乎?冬裸而夏裘,繩以入,畚以出,其平地獲泉者,智也,菲夫土究而石見,則變也。有種世衡者,屑石出泉,潤及萬家。是故愚人見石,智者見泉,變能窮智,智復不窮于變。使智非舜、孔,方且灰于廩、泥于井、俘于陳若蔡,何暇琴于床而弦于野?子且未知圣人之智之妙用,而又何以窺吾囊?或又曰:舜、孔之事則誠然矣。然而“智囊”者,固大夫錯所以膏焚于漢市也,子何取焉?馮子曰:不不!錯不死于智,死于愚,方其坐而談兵,人主動色,迨七國事起,乃欲使天子將而已居守,一為不智,讒興身滅。雖然,錯愚于衛身,而智于籌國,故身死數千年,人猶痛之,列于名臣。(左車右免)斗宵之流,衛身偏智,籌國偏愚,以此較彼,誰妍誰媸?且“智囊”之名,子知其一,未知二也。前乎錯,有樗里子焉;后乎錯,有魯匡、支謙、杜預、桓范、王儉焉;其在皇明,楊文襄公并擅此號。數君子者,跡不一軌,亦多有成功豎勛、身榮道泰。子舍其利而懲其害,是猶睹一人之溺,而廢舟揖之用,夫亦愈不智矣!或又曰:子之述《智囊》,將令人學智也。智由性生乎,由紙上乎?馮子曰:吾向者固言之:智猶水,然藏于地中者,性;鑿而出之者,學。井澗之用,與江河參。吾憂夫人性之錮于土石,而以紙上言為之畚鍤,庶于應世有廖爾?;蛴衷唬浩吐劇叭》ê跎希瑑H得乎中”。子之品智,神奸巨猾,或登上乘,雞鳴狗盜,亦備奇聞,囊且穢矣,何以訓世?馮子曰:吾品智非品人也。不唯其人唯其事,不唯其事唯其智,雖好猾盜賊,誰非吾藥籠中硝、戟?吾一以為蛛網而推之可漁,一以為蠶繭而推之可室。譬之谷王,眾水同歸,豈其擇流而受!或無以難,遂書其語于篇首。馮子名夢龍,字猶龍,東吳之畸人也。
智囊自敘智囊補自敘
憶丙寅歲,余坐蔣氏三徑齋小樓近兩月,輯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請教于海內之明哲,往往濫蒙嘉許,而嗜癡者遂冀余有續刻。余菰蘆中老儒爾,目未睹西山之秘籍,耳未聞海外之僻事,安所得匹此者而續之?顧數年以來,聞見所觸,茍鄰于智,未嘗不存諸胸臆,以此補前輯所未備,庶幾其可。雖然,岳忠武有言:“運用之妙,在乎一心。”善用之,鳴吠之長可以逃死;不善用之,則馬服之書無以救敗。故以羊悟馬,前刻已慶其繁;執方療疾,再補尚虞其寡。第余更有說焉。唐太宗喜右軍筆意,命書家分臨蘭亭本,各因其質,勿泥形模,而民間片紙只字,乃至搜括無遺。佛法上乘,不立文字,四十二章,后增添至五千四十八卷而猶未已。故致用雖貴乎神明,往跡何妨乎多識?茲補或亦海內明哲之所不棄,不止塞嗜痂者之請而已也。書成,值余將赴閩中,而社友德仲氏以送余,故同至松陵。德仲先行余《指月》、《衡庫》諸書,蓋嗜痂之尤者,因述是語為敘而之。
吳門馮夢龍題于松陵之舟中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又和“二拍”合稱“三言二拍”。
馮夢龍的思想非常復雜,充滿了矛盾。如果要全面研究馮夢龍思想的來源,至少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以孔子為代表的正統的儒家思想;第二,明中葉以降東南沿海一帶市民階層的思想觀念;第三,明代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潮。就馮夢龍與明代哲學思潮的關系而言,筆者以為,對馮夢龍思想影響最大的是李卓吾和王陽明。
馮夢龍
開放分類: 文學、人物、名人、文學家、作家
馮夢龍(1574一1646),明朝人,字猶龍,又祥雀正字公魚、子猶,別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他使用的其他筆名還更多。他出生于明后期萬歷二年。這時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藝復興時期,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在這一批文人中,馮夢龍以其對、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異的貢獻。他卒于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終年七十三歲。在這一年的前后,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凌蒙初(1644),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1645),阮大鉞、王思任(1646),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1647)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在異族入侵的鐵蹄下夭折了。
馮夢龍是南直隸蘇州府吳縣籍長洲(今蘇州)人,出身名門世家,馮氏兄弟三人被稱為“吳下三馮”。其兄夢桂是畫家,其弟夢熊是太學生,作品均已不傳。馮夢龍自己的詩集今也不存,但值得慶幸的是由他編纂的三十種著作得以傳世,為我國文化寶庫留下了一批不朽的珍寶。其中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還有《新列國志》、《增補三遂平妖傳》、《智囊》、《古今談概》、《太平廣謹悔記鈔》、《情史》、《墨憨齋定本傳奇》,以及許多解經、紀史、采風、修志的著作。
他一生有涉及面如此廣,數量如此多的著作,這除了和他本人的志趣和才華有關外,也和他一生的經歷密不可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與封建社會的許多讀書人一樣,把主要精力放在誦讀經史以應科舉上。他曾在《磷經指月》一書的《發凡》中回憶道:“不佞童年受經,逢人問道,四方之秘復,盡得疏觀;廿載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則說他:“上下數千年,瀾翻廿一史。”然而他的科舉道路卻十分坎坷。直到崇禎三年(1630),他五十七歲時,才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訓導,七年(1634)升任福建壽寧知縣。四年以后回到家鄉。在天下動蕩的局勢中,在清兵南下時,還以七十高齡,奔走反清,他除了積極進行宣傳,刊行《中興偉略》諸書之外,應該也直接參與了抗清斗爭。在清順治三年(1646)春憂憤而死,也有說他是清軍所殺。
縱覽他的一生,雖有經世治國之志,但他不愿受封建道德約束的狂放,他對“敢倡亂道,惑世誣民”的李卓吾的推崇,他與歌兒妓女的廝混,他對俚詞的喜愛……都被理學家們認為是品行有污、疏放不羈,而難以容忍。因而,他只得長期沉淪下層,或舌耕授徒糊口,或為書賈編輯養家。也正因為如此,不但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奠定了他中國出版史上的崇高地位——這一點,我們至今研究、認識得還很不夠,如果沒有他的辛勤勞作和超出同時代人眼光百倍的見識,那些到明代已散佚殆盡的宋元話本以及在民間流傳的歌謠、笑話、戲曲,都將自生自滅,使文學史上留下大段大段的空白。馮夢龍的這些工作成就,實可與孔子刪定《詩經》的意義并肩媲美!
馮夢龍所編纂的這些書,從出版學的角度來看,有一個共同的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實用。他的那些記錄當時歷史事件的著作在當時具有很強的新聞性;他的那些解說經書的輔導教材受到習科舉的士子們的歡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細民閱讀的擬話本、長篇說部、類書,以及劇本民歌、笑話等有更大的讀者群,為書商帶來了巨大的利潤。這使得馮夢龍的編輯工作,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場經濟下的出版業的特色。在《智囊》一書中,也充分體現了這些特點。
《智囊》、《古今談概》、《情史》三部書,可謂馮夢龍在“三言”之外的又一個“三部曲”系列的類書。《智囊》之旨在“益智”、《古今談概》之旨在“療腐”、《情史》之旨在“情教”,均表達了馮夢龍對世事的關心。而《智囊》是其中最具社會政治特色
和實用價值的故事集。他在《智囊敘》中說:
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尸。智用于人,猶水行于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歲塵不由此。
他想由此總結“古今成敗得失”的原因,其用意不可謂不深遠。
《智囊》初編成于明天啟六年(1625),這年馮夢龍已屆天命之年,還正在各地以做館塾先生過活,兼為書商編書以解無米之炊。此時也是奸黨魏忠賢在朝中掌權,提督特務機關東廠,大興冤獄,正紅得發紫之際,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黑暗的時期之一。馮夢龍編纂這部政治色彩極濃,并且許多篇章直斥閹黨掌權之弊的類書,不能不令人對馮氏大智大勇的膽識表示敬佩。
以后此書又經馮夢龍增補,重刊時改名《智囊補》,其他刊本也稱《智囊》、《增智囊補》、《增廣智囊補》等,內容上均同《智囊補》。全書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歷代智慧故事1238則,依內容分為十部二十八卷?!渡现恰?、《明智》、《察智》所收歷代政治故事表達了馮氏的政治見解和明察勤政的為官態度;《膽智》、《術智》、《捷智》編選的是各種治理政務手段的故事;《語智》收辯才善言的故事;《兵智》集各種出奇制勝的軍事謀略;《閨智》專輯歷代女子的智慧故事;《雜智》收各種黠狡小技以至于種種騙術。馮夢龍在《雜智部總敘》中說:“正智無取于狡,而正智反為狡者困;大智無取于小,而大智或反為小者欺。破其狡,則正者勝矣;識其小,則大者又勝矣。況狡而歸之于正,未始非正,小而充之于大,未始不大乎?”點明了這些雜智故事的認識價值。全書既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大謀略,也有士卒、漂婦、仆奴、僧道、農夫、畫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機智。這些故事匯成了中華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書中涉及的典籍幾乎涵蓋了明代以前的全部正史和大量的筆記、野史,使這部關于智慧和計謀的類書還具有重要的資料價值、??眱r值。書中的一千多則故事,多數信而有征,查而有據,真實生動,對我們今天學習歷史, 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是十分有益的。應當特別提及的是書中專輯《閨智》一部,記敘了許多有才智、有勇謀、有遠見卓識的婦女,這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時代,使此書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的人民性。
書中各部類之前的總敘、分敘,各篇之后的評語,文中的夾批,均由馮夢龍撰寫。這些地方是馮氏政治態度、人生見解、愛憎之情的最集中、最直接的表達,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是研究馮氏思想的第一手材料?!端膸烊珪偰刻嵋分^此書“間系以評語,佻薄殊甚。” 這一站在封建正統道德一邊的評價是不公平的。不過書中確實有一些迷信觀念,對少數民族、農民起義有一些誣蔑之詞,這些落后的東西今天并不難識別,這里就不再贅言了。
《智囊》的刻本很多,我們這次校譯所用的底本名《增廣智囊補》,題為馮夢龍重輯,張明粥、沈幾、張我城同閱。雖然是清初的印本,但和其他清刻本相比,此本不避“夷”、“虜”等字,如卷三《薛簡肅》中的“虜酋”,他本改作“胡人”或“汗”;同卷《高拱》中的“夷民”、“夷俗”、“夷人”,他本改作“其民”、“民俗”、“民人”,證明此本可能是明末的原刻本或離原刻本很近的翻刻本。
馮子曰:人有智猶地有水,地無水為焦土,人無智為行尸。智用于人,猶水行于地,地勢坳則水滿之,人事坳則智滿之。周覽古今成敗得失之林,蔑不由此。何以明之?昔者梁、紂愚而湯、武智;六國愚而秦智;楚愚而漢智;隋愚而唐智;宋愚而元智;元愚而圣祖智。舉大則細可見,斯《智囊》所為述也?;螂y之曰:智莫大于舜,而困于頑囂;亦莫大于孔,而厄于陳蔡;西鄰之子,六藝嫻習,懷璞不售,鶉衣彀食,東鄰之子,紇字未識,坐享素封,仆從盈百,又安在乎愚失而智得?馮子笑曰:子不見夫鑿井者乎?冬裸而夏裘,繩以入,畚以出,其平地獲泉者,智也,菲夫土究而石見,則變也。有種世衡者,屑石出泉,潤及萬家。是故愚人見石,智者見泉,變能窮智,智復不窮于變。使智非舜、孔,方且灰于廩、泥于井、俘于陳若蔡,何暇琴于床而弦于野?子且未知圣人之智之妙用,而又何以窺吾囊?或又曰:舜、孔之事則誠然矣。然而“智囊”者,固大夫錯所以膏焚于漢市也,子何取焉?馮子曰:不不!錯不死于智,死于愚,方其坐而談兵,人主動色,迨七國事起,乃欲使天子將而已居守,一為不智,讒興身滅。雖然,錯愚于衛身,而智于籌國,故身死數千年,人猶痛之,列于名臣。(左車右免)斗宵之流,衛身偏智,籌國偏愚,以此較彼,誰妍誰媸?且“智囊”之名,子知其一,未知二也。前乎錯,有樗里子焉;后乎錯,有魯匡、支謙、杜預、桓范、王儉焉;其在皇明,楊文襄公并擅此號。數君子者,跡不一軌,亦多有成功豎勛、身榮道泰。子舍其利而懲其害,是猶睹一人之溺,而廢舟揖之用,夫亦愈不智矣!或又曰:子之述《智囊》,將令人學智也。智由性生乎,由紙上乎?馮子曰:吾向者固言之:智猶水,然藏于地中者,性;鑿而出之者,學。井澗之用,與江河參。吾憂夫人性之錮于土石,而以紙上言為之畚鍤,庶于應世有廖爾?;蛴衷唬浩吐劇叭》ê跎希瑑H得乎中”。子之品智,神奸巨猾,或登上乘,雞鳴狗盜,亦備奇聞,囊且穢矣,何以訓世?馮子曰:吾品智非品人也。不唯其人唯其事,不唯其事唯其智,雖好猾盜賊,誰非吾藥籠中硝、戟?吾一以為蛛網而推之可漁,一以為蠶繭而推之可室。譬之谷王,眾水同歸,豈其擇流而受!或無以難,遂書其語于篇首。馮子名夢龍,字猶龍,東吳之畸人也。
智囊自敘智囊補自敘
憶丙寅歲,余坐蔣氏三徑齋小樓近兩月,輯成《智囊》二十七卷。以請教于海內之明哲,往往濫蒙嘉許,而嗜癡者遂冀余有續刻。余菰蘆中老儒爾,目未睹西山之秘籍,耳未聞海外之僻事,安所得匹此者而續之?顧數年以來,聞見所觸,茍鄰于智,未嘗不存諸胸臆,以此補前輯所未備,庶幾其可。雖然,岳忠武有言:“運用之妙,在乎一心?!鄙朴弥Q吠之長可以逃死;不善用之,則馬服之書無以救敗。故以羊悟馬,前刻已慶其繁;執方療疾,再補尚虞其寡。第余更有說焉。唐太宗喜右軍筆意,命書家分臨蘭亭本,各因其質,勿泥形模,而民間片紙只字,乃至搜括無遺。佛法上乘,不立文字,四十二章,后增添至五千四十八卷而猶未已。故致用雖貴乎神明,往跡何妨乎多識?茲補或亦海內明哲之所不棄,不止塞嗜痂者之請而已也。書成,值余將赴閩中,而社友德仲氏以送余,故同至松陵。德仲先行余《指月》、《衡庫》諸書,蓋嗜痂之尤者,因述是語為敘而之。
吳門馮夢龍題于松陵之舟中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又和“二拍”合稱“三言二拍”。(《喻世明言》初刻時名為《全像古今》,后來為了和三言之意,改名為《喻世明言》
馮夢龍的思想非常復雜,充滿了矛盾。如果要全面研究馮夢龍思想的來源,至少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第一,以孔子為代表的正統的儒家思想;第二,明中葉以降東南沿海一帶市民階層的思想觀念;第三,明代影響較大的哲學思潮。就馮夢龍與明代哲學思潮的關系而言,筆者以為,對馮夢龍思想影響最大的是李卓吾和王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