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1、進化論:人類的起源和發展;2、生殖的結構與功能;3、 青春期的心理變化與心理衛生;4、食物中的營養物質;5、人體消化;6、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6、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7、血液循環;8、那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知識唯有總結才能凝練,那么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后是怎樣的呢?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人體的營養
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
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貯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谷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性食物含維生素A。
4、夜盲癥—--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6、人消化包括消化管、消化腺兩部分。
【篇一】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歸納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19世紀,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提出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種現代類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長臂猿、猩猩。
3.由于環境的改變和自身形態結構的變化,使得部分古猿進化成現在人。
4.人與猿分界的標準之一是直立行走。
5.類人猿與人類的根本區別在于:
(1)運動方式不同(人類直立行走,類人猿臂行。)
(2)制造的能力不同(會不會制造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
(3)腦的發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和語言、文學交流能力。)
計劃生育
1、為了控制人口數量和提高人口素質,我國已經把計劃生育列為一項基本國策。
2、計劃生育有具體要求: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計劃生育的意義
1、堅持晚婚、晚育,對國家來說,有利于控制人口過快增長;
2、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
3、優生有利于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麥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3)腸腺——分泌腸液,腸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種酶,能消化檔余備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5)肝臟——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初中生學習生物整理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七年級下冊生物 知識點 ,僅供大家參考。
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知識點
1、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胞體:構成灰質 課本82頁圖3.5---6
神經元 突起:樹突:較短、分支多、接受神經沖動
軸突:較長、分支少、傳導神經沖動
白質 由許多神經纖維組成,有傳導功能。
2、神經 脊髓 灰質 蝴蝶狀、低級中樞、有反射功能,如排便、排尿中樞中樞神經 大腦: 灰質構成大腦皮層,有軀體感覺中樞(管理軀體對側的感覺)、語言中樞(人類所特有)、軀體運動中樞(管理軀體對側的運動)、視覺中樞 、聽覺中樞等高級中樞。
生物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1、人體的調節有兩大調節的調節:①神經的調節(神經調節)
②內分泌的調節(激素調節)
2、神經調節的基本方模衡式為:反射(神經對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
3、反射的結構基礎叫反射弧
4、反射弧的組成包括五個部分: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必須完整)
5、反射的類型: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小腸的結構特點
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
腸壁構造(由內向外):黏膜、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
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特點:
(1)最長,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積,適于消化和吸收;
(2)內表面具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大大增加了租碼鍵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3)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
上皮細胞構成,這種結構有利于吸收營養物質弊巧;
(4)小腸內有各種消化液。
人不光是靠他生來就擁有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所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自學者和學生的區別,不在于知識的廣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異。下面我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下冊的生物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猛冊歡迎閱讀!
七年級下冊的生物知識1
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第一節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1.人體從外界獲得的信息中,大多來自視覺。眼球的結構與功能:角膜:無色,透明,可透光鞏膜:白色,堅韌,保護眼球內部的作用(眼球白色部位)虹膜:有色素(決定人眼的顏色,黑色、褐色、藍色等),中央的小孔是瞳孔脈絡膜:有血管(給眼球提供營養)、色素細胞(遮光并使眼球內部形成“暗室”)瞳孔:光線進入的通道,大小可以調節。亮光時瞳孔縮小,暗光時瞳孔擴大。視網膜:上有大量感光細胞,能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象。晶狀體:雙凸透鏡,曲度可以調節,折射光線,使眼睛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睫狀體:調節晶狀體曲度。玻璃體:透明膠狀物質,支撐眼球壁,折射光線。2.視覺的形成:(1)成像:(2)形成視覺:
外界光線→在視網膜上成像,感光細胞產生興奮,產生神經沖動→視覺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視覺3.眼的衛生保健:(1)近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矯正:戴凹透鏡(2)遠視:由于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后方矯正:戴凸透鏡(老花鏡)(3)保護視力,預防近視,應該做到“三要”“四不要”。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主要就是生物圈中的人。下面我整理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1.進化論的建立者達爾文提出: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類的進化過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樹棲生活為主的森林古猿為了適應環境下地生活,逐漸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使用火、大腦發育、產生語言、最后進化成人類。
3.與人類親緣關系最近的類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遺體、遺物、遺跡。是研究人類起源與進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證據。
人的生殖
一、生殖
1.生殖分為男性生殖和女性生殖。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的功能是產生精子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細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過程
1、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場所是輸卵管。
2、每個人的生命是從受精卵開始的。
3、胚胎經過8周左右形成胎兒。胎兒在38周左右發育成熟,成熟的胎兒從母體的陰道產出的過程稱為分娩。
4、胚胎發育的場所是子宮,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的營養物質和氧氣。
5、試管嬰兒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讓卵細胞和精子在體外受精,受精卵在體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宮,胚胎在子宮內完成發育。
以上就是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的全部內容,1、人類的起源和發展 現代類人猿與人類的關系接近 人類的進化過程主要特征: 起源森林古猿 運動方式:臂行、半直立行走、直立行走 使用制造:不使用、使用天然、制造和使用簡單、制造和使用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