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歷史文化?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100多處,有10000-1300年代上山文化、距今8000年的跨湖橋文化、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那么,浙江歷史文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浙江省,簡稱浙,省會杭州,位于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三角洲南翼,東邊是東海,南邊是福建省,西邊是江西省、安徽省,北邊是上海市、江蘇省。境內最大的河流錢塘江,因江流曲折,稱之江,又稱浙江,省以江名。
浙江陸域面積10.5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陸域面積的1.1%。2019年末,常住人口5850萬人。
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
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
《禹貢》中屬揚州。
春秋時期,分屬吳、越兩國。
戰國時期,楚威王滅越國,盡取浙江以北地,浙江地區屬楚國。
秦朝時期,分屬會稽郡、鄣郡、閩中郡。
西漢時期,分屬會稽郡、丹陽郡,隸屬揚州。
東漢時期,會稽郡分拆,錢塘江以北屬吳郡,以南屬會稽郡,隸屬揚州。
三國時期,屬吳國。
西晉時期,分屬吳、會稽。屬揚州。
南北朝時期,屬東揚州。
隋朝末年,沈法興、李子通等割據于此。
唐朝時期,屬江南道,江南道分拆,屬江南東道,江南東道分拆,分屬浙江西道,浙江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屬吳越國。
北宋時期,屬兩浙路。
南宋時期,分屬兩浙東路、兩浙西路。浙西治臨安,浙東治紹興。
元朝時期,置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省級行政區劃的開始。
浙江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浙江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100多處,有距今8000年的蕭山跨湖橋文化、距今7000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嘉興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余杭良渚文化。
春秋時浙江分屬吳、越兩國。
秦朝在浙江設會稽郡。
西漢時浙江分屬會稽、丹陽郡。
東漢時分屬會稽、吳、丹陽郡。
三國時富陽人孫權建立吳國。
隋朝時屬揚州刺史部。
唐朝時浙江先后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漸成省級建制的雛形。
五代十國時臨安人錢镠建立吳越國。
宋代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
元朝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屬江浙行中書省。
明朝改元制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為浙江得名的開始,轄11府、l州、75縣,省界區域基本定型。
清朝康熙初年改為浙江省,建制至此確定,省名沿用至今,11府(地區)、63縣(州、廳)。
浙江在歷史長河中,浙江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在哲學、政治、軍事、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都出現了不少杰出的人物。
自東漢到現代,載入史冊的浙江籍文學家逾千人,約占全國的1/6。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兩院”院士(學部委員)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1/5。
1 銅山銅礦遺址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唐
公布時間:1981年4月13日
位于淳安縣的銅峰山,距縣城排嶺鎮約75公里,系1970年上半年和1971年12月,該縣銅山鐵礦籌備處的工人在探礦過程中發現的
位于楓樹嶺鎮銅山錫鐵礦區。有老礦洞4處,并出有坑木、螞蝗板、鐵釘、木輪等物。礦井一般均隨銅礦豐富、且質量高的礦脈走向而開采。礦渣堆積范圍約3平方米,剖面觀察有4-5米厚。洞口山崖石壁上,有陰刻楷書摩崖石刻一通,內容為“大唐天寶八年(749)年,開山地取銅,至乾元元年(759年)七月,又至大歷十年(775年)十右二月再采,續至元和四□(809年)。”文字底邊離地表1.30米,方向為南偏東16.4度。
2 良渚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年代:新石器時代
公布時間:1996年11月20日
良渚遺址位于中國東部浙江省的余杭縣和德清縣境內,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群,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
良渚遺址發現于1936年,此后斷續發掘至今。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它范圍廣闊,內涵豐富,分布于以莫角山遺址為中心的50余處。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瑤山祭壇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幾處最為重要。
浙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100萬年前境內已出現人類活動,已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百余處,最著名的有距今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距今5000—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多年的馬家浜文化、距今7000—8000年的跨湖橋文化、距今1萬年的上山文化,近來在良渚遺址又發現了5000年前中國最大古城。
浙江春秋時分屬吳、越兩國,戰國時屬楚;秦時分屬會稽郡、鄣郡、閩中郡;漢時屬揚州刺史部;三國時入東吳版圖,仍屬揚州;唐朝時先屬江南道,后屬江南東道,又分置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兩節度使,“浙江”作為行政區名稱自此始;五代十國時臨安人錢鏐建立吳越國,屬江南道;
北宋時屬兩浙路;南宋建都臨安(即今杭州),分置兩浙西路和兩浙東路;元代時屬江浙行中書省;明初置浙江行中書省,簡稱浙江省,省名自此出現,后改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轄11府、1州、75縣,省界區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為浙江省,沿襲至今。
浙江省的宗教
浙江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種宗教。各宗教歷史悠久,信徒眾多。佛教、道教傳入浙江有1800余年歷史,伊斯蘭教傳入浙江有近1400余年歷史,天主教傳入浙江有近400余年歷史,基督教傳入浙江有150余年歷史。
浙江文化遺產有哪些
1. 杭州西湖
西湖是杭州市著名的風景區,被譽為“人間天堂”。西湖島嶼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三潭印月、蘇堤、白堤、曲院風荷等。西湖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的勝地,如蘇軾、楊萬里、文天祥等人都曾為它題詩詠懷,留下了眾多藝術珍品。
2. 寧波雕窗
寧波雕窗是浙江省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古老文化遺產之一,它是寧波傳統建筑中裝飾藝術的代表之一。雕窗以建筑物為基礎,表現出獨特的手工藝術效果。雕窗由窗框和窗扇兩部分組成,窗扇多為花鳥、人物、山水等題材,做工精細。它不僅為寧波的建筑、雕刻、繪畫等藝術發展做出了貢獻,而且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紹興黃酒
紹興黃酒,是紹興地區歷史悠久的一種傳統酒品,也是浙江省的地方特色食品之一。它以配制簡單、自然醇香、滋味斐然而聞名于世。 黃酒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能夠調味、開胃,還有滋補和保健的功效,被譽為“酒中精品,名酒之冠”。
4. 舟山漁民畫
舟山漁民畫是浙江省的一種特色文化遺產,主要產生于浙江舟山群島沿海地區。它以反映舟山漁村生活為主要內容,表現了海洋世界的獨特美。 舟山漁民畫不僅以獨特的視角打開了我們的眼界,而且還具有濃郁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品味,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種重要形式。
以上就是浙江歷史文化的全部內容,浙江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種宗教。各宗教歷史悠久,信徒眾多。佛教、道教傳入浙江有1800余年歷史,伊斯蘭教傳入浙江有近1400余年歷史,天主教傳入浙江有近400余年歷史,基督教傳入浙江有150余年歷史。